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利用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不要告诉别人
大寨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伟大精神一样,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培育的时代精神,曾影响了一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鼓舞着几代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
学大寨宣传画学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旗迎风摆,她是咱公社的好榜样啊,自力更生改变那穷和白!坚决学习大寨人,敢把那山山水水另呀嘛另安排!干起来,干起来,大寨的红花遍地开……遍地开!
大寨铁姑娘 这首烙上鲜明时代印记的歌曲《学大寨赶大寨》对于我们这代人乃至上一代人来说均可随口唱出,由此可见大寨的影响力大寨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大寨一度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向往的地方大寨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伟大精神一样,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培育的时代精神,曾影响了一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鼓舞着几代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去大寨途中 怀着对大寨精神的无限敬仰和向往,路家村镇中学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张文兰、孟秀齐、孙润斌、鄯文波和团支部成员张峰以及支教实习的青年教师王欣、刘小瑞、牛梓颖共8人于2020年11月14日赴大寨参观学习,感怀这片土地孕育的不朽精神和壮丽篇章,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大寨火车厢式排房 大寨位于我省晋中市昔阳县城东南5公里的虎头山下,地处太行山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全村有220多户人家,520多口人据传说因当地原是北宋军队的一个屯兵营寨而得名“大寨”。
走进大寨村,就走进了56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就走进了那段感天动地的厚重的历史!
大寨村口巨型红旗浮雕 刚进入大寨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型红旗浮雕,上面镌写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农业学大寨”五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异常醒目浮雕下有一幅黄底红字的标语:“大寨田是辛苦田,没有辛苦哪来甜 ”。
标语前面,高高的基座上,放置着一辆红色推土机也许当年修建大寨田,它曾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寨村口大门 村口大门顶上正中“大寨”两个红色大字耀眼夺目,两侧镶嵌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八个大字,一股满满的正能量充满整个村庄门楼前是柏油铺就的干净整洁的长方行广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是参观大寨的停车场。
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为繁华的商贸区广场东侧由北而南依次有大寨粮站、中国大寨旅行社大酒店、大寨镇政府、大寨供销社等单位;西侧有导游处、计划生育指导站、派岀所、电管站、邮政所、照相馆、大寨宾馆等
我们首先来到虎头山广场,在巨大的陈永贵同志的石雕塑像前合影留念。然后相继进入由大寨展览馆的三个展厅。
大寨展览馆 大寨展览馆与虎头山广场的陈永贵塑像东西相对,是一座平面呈倒“山”字形的仿古式建筑,馆名匾额由郭沫若题写红色的柱子撑起金黄色琉璃瓦屋顶,朴素的枣红色门厅映衬着宽敞明亮的玻窗整组展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实际展线约414延米,是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寨历史馆、大寨文物馆为一体的多功能展厅。
展览内容总体结构按照时间前后顺序分两部分,其中中厅和本厅两厅贯通,为第一部分《大寨艰苦创业篇》;南厅独立成厅,为第二部分《大寨改革开放篇》
大寨英雄谱浮雕 走进以暖色调为主的展馆序厅,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顶部金色麦穗环绕下的红色五角星图案,迎面墙上是一组大型的《大寨英雄谱》浮雕整组浮雕展现的是大寨人民在陈永贵带领下,自力更生勇斗洪灾、三战狼窝掌和交售爱国粮的场景。
浮雕下方是一座红旗形的碑刻,碑刻文字“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出自周总理在1964年12月21日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对大寨精神的高度概括。
大寨铁姑娘战天斗地 由于正值冬季,加之疫情的影响,游人不多,也就给我们提供了从容观览的绝好机会三个展厅陈列的展品以实物和图片为主望着那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物件、一段段充满怀旧气息的标语、一幅幅令人精神振奋的宣传画、一张张见证历史的珍贵照片,我们仿佛穿越到那时的年代,那时的情、那时的景不断浮现在脑海,闪现在眼前,让我们不断了解着大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大寨旧貌 大寨属太行山土石山区,是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z山村解放前,这里穷山恶水,自然环境恶劣,洪涝灾害不断,村民生活十分艰苦“扛长工没铺盖,卖儿郎当乞丐,终年还不清地主的债,有女不嫁穷大寨。
”这正是旧社会大寨穷苦人的生活写照解放后,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走上农业生产合作化道路,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大寨人民战天斗地,治山治水,硬是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开辟出层层梯田,并通过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宋莎荫、范银怀的长篇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
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3月28日,山西省委书记向主席汇报大寨事迹,主席非常高兴地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同年12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寨精神”总结为八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第一次向全国发出了学大寨的号召。
1966年8月12日,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提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紧接着,《人民日报》于1970年9月23日发表社论《农业学大寨》,大寨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其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样板迅速向全中国农村推广,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迅速在全国展开。
大寨在中国乃至世界闻名十几年,涌现出贾进才、宋立英、陈永贵、郭凤莲等多位著名的劳动模范两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都在这里召开,有120多位老一辈革命家相继视察大寨,国外有22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许多政界要人和友好知名人士,国内各行各业人士,共有上千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来自海外地区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288批次、共计2.5万多人也不远万里,在这里留下足迹。
文艺、体育、科技等领域名人郭兰英、谢芳、李仁堂、马玉涛、关山月、侯宝林、马季、姜昆、郭全宝、李富荣、杨振宁、李政道、韩素音等纷纷来大寨观摩、学习、献艺,可见大寨之魅力
筑石造坝 展厅采用声、光、电控制,投影、视频、电子屏等结合,配合形象的图片和简练的文字,将大寨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游人面前:老支书贾进才凿石使用过的铁锤、铁扦、铁绳等实物展示,被誉为“大寨铁肩膀”的梁便良于峭壁上撬石造地,陈永贵顶着凛冽寨风顽强垒坝的珍贵画面,老贫农贾承让开山凿石,筑石造坝,老党员、老妇联主任宋立英手捧谷穗,面带笑容的,铁姑娘队长郭凤莲在弥漫的尘雾中拉着土车,以及点点灯光闪烁的群体夜战……
改天换地 展馆充分反映了大寨30年的创业史,是一部中国农民脱胎换骨地创造自己喜欢生存环境的历史;是一部战天斗地、治山治水改变生产条件的历史,是一部以自己的血和肉顽强拼搏,为美好理想奋斗的历史直到今天,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有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学大寨宣传画 看着,看着,我们一行人仿佛置身于大寨大队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徜徉其间,顿感热血沸腾,豪情万丈,引发出多少感慨与遐思。
筑石垒坝(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完待续)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利用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不要告诉别人
大寨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伟大精神一样,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培育的时代精神,曾影响了一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鼓舞着几代中国人民…
-
人文环境是指什么(人文环境指什么内容)这样也行?
假期开工已经好几天了,小伙伴们的心态也从假期调整到了工作中来,那么今天小编将节前还没为大家讲解完成的“金山壹…
-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学到了吗
- 工作中人文环境(工作地的人文环境有哪些)难以置信
- 工作中人文环境(工作地的人文环境有哪些)一篇读懂
- 工作中人文环境(工作人文环境痛苦)燃爆了
- 孝顺父母的故事(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这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