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环境包括哪些方面:人文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当你着手设计一座建筑的时候,首先会做的事情是什么,一定是考察场地环境对吧,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当你着手设计一座建筑的时候,首先会做的事情是什么,一定是考察场地环境对吧,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自不用多说,包括气候、植被、土壤等元素人文环境包括区域历史沿革、现存建筑群、交通布局等元素。
只有场地考察报告出炉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根据要求和规范进行项目设计这里我拿马工最新的一个项目“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来简单叙述一下,看看既有环境对新建筑物设计的影响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大家都知道MAD的手法向来都是以“先锋”出名的,基本上项目完工即成当地地标之一,不管是成名作“梦露大厦”还是“山水城市+”,无一例外。
流畅的曲线,夸张的造型配上巨大的体量,三五公里外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这次中关村论坛的项目,一反常态,做得极为低调实地考察后,甚至很愿意时不时去那里走走逛逛,休息一下究其原因,就在于这座建筑将自己融入了消隐进了尺度更大的大环境里,而非自己独创一个新的封闭的环境。
今年刚落成的MAD新作: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北京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也就是现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听这名字大家就知道这是一个“国字头”的官方会议会展类建筑,主打科技创新国家级会议会展中心,就这几个字,我想绝大部分人脑海里应该浮现的是那种高大耸立的巨型无柱建筑,同时带来的是那种远看气势就已经压迫到头的感觉,再配合MAD的习惯手法,场面只会更科幻宏大。
事实上呢?到了万泉河路和新建宫门路交汇处,也就是项目所在地,环顾四周,最高最显眼的建筑竟然是东南侧兴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十来层的居民楼而对面的“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则隐藏在行道树后,露出一片银白色的屋檐,如此低调,还是让我颇感意外。
街道视角看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为什么做得如此低调,这就是在做设计时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影响了项目地处“三山五园”区域,三山五园可能一些人不太了解,但是说起“颐和园”“圆明园”以及“香山”我想大家肯定就知道是什么地带了,可以说是清廷打造的北京最富诗情画意的度假园林区。
论坛会址距颐和园、圆明园遗址均在1.5公里范围内,这种地方做大型科技类会议会展项目,难度属实不小
三山五园区域,中央银白色建筑即“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国家会议类建筑以“人民大会堂”为代表的大台阶,轴线对称,其实是承袭中国传统官制类建筑体系,庄严肃穆但免不了过于有距离感因此对于“不做有台阶的建筑”的马工来说,符合大国气象的会议类建筑,势必就要在亲民与气派之间拿捏准确。
人民大会堂,国家级会议类建筑的典范之作很显然,最后并没有形成一座“权力的纪念碑”尊重“三山五园”的历史环境,“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将屋顶高度克制在了12米,相当于四层普通居民楼高度,以至于从颐和园佛香阁+上向城区方向眺望都难觅其身影。
夕阳时分,传统的颐和园与现代的中关村创新中心相映成趣尊重历史人文环境,放低姿态,只是这座建筑与环境共存共生的第一步,要真正融入周边环境里,消除距离感,势必要在没有台阶的基础上更近一步。
可攀登的绿色屋顶,建筑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项目的南部是海淀公园,东侧是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更不用说不远处的三山五园。被包围在一个绿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环境里,可攀登的绿色屋顶平台便应运而生。
百年古树与环绕的下沉空间建筑东北侧屋顶与地面融为一体,设置了平缓的步行道向四周铺展开来,若不看地图标识,仿佛漫步在一座新竣工的露天公园里,全然忘记脚下竟是国家级的科技会议中心会址上坡途中看到一棵粗壮的枝繁叶茂的树,围绕其周设有下沉环形空间,预感背后有故事,后听马工和傅工介绍才得知这是一颗百年古树,最初官方想移走它,后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才将其原地保存下来,这点我是很感动的,尊重原有的环境因素,与景观共生,与历史共存,并且配置了座椅可在树荫下休憩,也是与民众共享,建筑不再是一个独立冰冷的个体,而是真正与这座城市这片区域有了交集,且将其对周围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绿色屋顶与周围大片的植被融为一体向上的高度控制使得建筑更向地下探索,地下层的室外庭院种植的大片竹林配合人工瀑布,现代手法打造的园林景观颇有古典的东方审美趣味,与四周的传统古典艺术环境相映成趣,而不会产生强烈的割裂分离感。
良好的动线沟通了地面与地下层
现代语境下的传统氛围
竹林后的大片飞瀑,古代屋顶飞檐的现代化诠释,一动一静极具东方审美情趣屋外的水池将论坛会址与道路隔离开来,避免了生硬地从现有环境里剥离,并且为官方会议类建筑营造了一种应有的有机仪式感。
水池特写
水池的边缘可供路人休憩与四周环境相协调既要面向传统,也要契合现代万泉河路作为首都海淀区的主干快速路之一,车流量极其庞大,MAD便在面向道路的侧面屋顶设有带状灯条,入夜华灯初上,灯光随车流移动,极具动感效果,就像城市的脉搏一样,生生不息。
论坛屋顶的灯带与万泉河路的车流交相辉映
克制的高度尊重历史,灯带的跳动呼应都市的活力另外这座论坛因为主打高科技创新,因此内饰非常有科幻感,且建筑本身即是集各种科技之大成例如通风系统均藏于吊顶和绿色屋顶的混凝土“叶脉”之下,使建筑外观更简洁完整。
屋面使用轻质土,并种植低维护植被,在满足屋面荷载需求、达到景观观感和质量要求的同时,也降低了景观运营成本此外,为了响应国家“低碳”要求,应用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采用二级能效机电设备等降碳技术,打造零能耗会议室。
据测算,建筑碳排放强度比一般公共建筑降低50%以上这些虽不是问题里答主想知道的“肉眼可见的与环境的关系和影响”,但是可持续性建筑本身就是对我们所处环境的尊重与保护,将人类活动影响努力降到最低
中央大厅处的天窗,屋外则是植被MAD新作“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好地将环境因素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考虑点,并结合了功能需求与个人特色的一个作品既完整保存了三山五园的传统历史天际线,又将屋顶融入进了植被覆盖率相当高的区域之中,不设台阶的官方会议建筑拉进了与民众的距离,开放的四周消除了与城市现有肌理的割裂感。
这就是在设计之初时应考虑的与环境的联系和影响,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皆应如此注:除卫星视图外,其余图片均来自©MAD建筑事务所。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环境包括哪些方面:人文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当你着手设计一座建筑的时候,首先会做的事情是什么,一定是考察场地环境对吧,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
人文英语2作业1答案:人文英语1综合测试答案23年
G20杭州峰会即将开幕,一系列相关活动的筹备也进入最后阶段。中方作为轮值主席国,将在9月4日晚上举办一场高规…
- 人文学科:社会人文学科
- 羽生结弦同人文:羽生结弦同人文小说短篇
- 人文杂志:人文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 复联原创女主同人文:复联原创女主同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