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包括哪些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1-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日,教育部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0499号建议的答复》,对“关于重视加强社会治理中人文素养导向的建议”做出答复。

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包括哪些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欣)近日,教育部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0499号建议的答复》,对“关于重视加强社会治理中人文素养导向的建议”做出答复《答复》指出,我国中小学教育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均衡设置课程,把人文素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上。

第一,各学段贯通设置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人文教育为主的课程,确保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其中,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道德修养内容,以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友爱互助等健全人格培育要求;语文课程注重选择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感受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价值;历史课程不仅包括政治、经济发展史,还包括文化史、思想史,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艺术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第二,在其他课程中有机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如科学课程要求教育学生践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遵守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公共规范、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再如,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入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诚信自律等体育品德方面的内容要求。

在高等教育方面,2020年3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2021年,面向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已认定清华大学“职业伦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人文与实践”等课程为思政示范课程,发挥引领作用,提升相关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认定吉林大学“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安徽大学“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等课程为国家级一流课程,推动全国高校人文素养相关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作者:张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