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什么是人文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举例说明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1-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西方的所谓“人文”,其实本是“神文”,或者说得准确一点,是竭力挣脱“神权”而又离不开“上帝”的“人文”与“神文”的混合物。我们看看西方的所谓“人文精神”的来源。14世纪至16世纪,以复兴湮没千年之久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外观的文艺复兴运动,

什么是人文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举例说明

 

西方的所谓“人文”,其实本是“神文”,或者说得准确一点,是竭力挣脱“神权”而又离不开“上帝”的“人文”与“神文”的混合物我们看看西方的所谓“人文精神”的来源14世纪至16世纪,以复兴湮没千年之久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外观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进而扩展到整个西欧。

此前,欧洲曾发生过多次“文艺复兴”,如公元8世纪、9世纪的加洛林“文艺复兴”和12世纪的“文艺复兴”而这次发生在中世纪末期的“大文艺复兴”,具有文化转型意味,它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冲决封建罗网的要求,高张“人文主义”旗帜,赞扬人的价值与尊严,其著名口号是“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并由此倡导人权,以与中世纪君临一切的神权相抗衡。

以此为开端,意大利各大学增设修辞学、哲学、天算学等世俗学科(即人文学科),从而对神学在大学里的绝对地位提出挑战文艺复兴运动还针对教会宣示的禁欲主义,力主追求人的现世幸福,论证个人自由发展的合理性反对以神为中心的经院哲学和禁欲主义的人性论与个人主义,构成文艺复兴时期市民世界观的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走出中世纪、跨入近代社会的先声,而人文主义则被视作欧洲近世文化精神的前奏曲可以看出,西方的所谓人文主义,其理论框架是“人和神的对抗”具体地说,就是以现世主义和天堂对抗,以个人主义和教会的宗教群体主义对抗,以享乐主义和教会的禁欲主义对抗,以人权和神权对抗。

中国的人文主义,其理论框架与此大相径庭,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宗教传统,没有一神教,我们的人文主义无法建立在人与神对立的理论框架下可是既然是人文主义,就一定要强调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事物是相比较比较而存在的,中国的人文主义没有神作为对立物,它拿什么做自己的参照物呢?——动物,畜牲。

中国人谈到人的时候,说的是和动物不同的所谓“万物之灵”人兽之辨是中华人文主义的起点所以西方人骂人最难听的话是“魔鬼”(上帝的对立面),而中国人骂人最难听的话是“畜牲”(人的对立面)中国的人文主义缺乏西方人文主义的强烈对抗色彩,突出的只是人与兽的差别,所以强调道德(兽类无所谓道德),没有天堂,所以强调世俗,没有宗教式的禁欲主义,也就没有纵欲作为反弹,没有宗教式的禁锢和压迫,也就没有西方人的那种对极权的刻骨仇恨。

中国人之所以比较中庸,也是因为古代没有欧洲中世纪那种极端的黑暗和压迫,再加上历史悠久,看见过各种走极端的不良后果,因此办事总是留有余地当然,人文主义作为世界潮流,总有一些人类的共识,比如人的权利,人的尊严,人的幸福等等。

但是在具体的理解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还是有差别的西方人所谓的“人”,指的是单个的人,他们说的权利、尊严、幸福,指的是个人的权利、尊严、幸福,而实际上个人的权利、尊严、幸福与群体(国家、民族、集体)的权利、尊严、幸福是分不开的。

中华文化对历来重视群体,比如“民为邦本”就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伟大命题,但这里说的“民”并不是指单独的个人因此,以西方的人文主义为标准答案,来衡量和评判中国的人文主义,不合情理问题是,西方文化几百年来过于强势,以文明灯塔自居,凡是和他们有差别的地方,都被他们说成是愚昧。

这就成了文化霸权了,而文化霸权本身才是愚昧有位网友(方爸)在我的评论区写道:“越是原始的文明,对环境及同类是越警惕的所以西方人肯定是比较原始的文明”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你会发现西方人文主义的基调是人与人的相互不信任,总是把谁都当成贼防着。

这与宗教也有关,人与人互不信任,就更信上帝了,上帝乐见人与人关系的疏离所以西方文化从根子上就是一种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文化你看中国公知的言论,是不是总在挑拨?中华文化的基调则是人与人要互相信任,防人之心放在第二位。

你能说西方文化比中国更文明吗?我很赞成吸收西方人文精神的积极成分比如他们对于个人的主体性和个人权利的强调就有借鉴之处但这是互相学习,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西方的人文主义是打倒了宗教的压迫,却继承了神权排斥异教徒的霸道作风,继承了人与人关系冷漠的传统。

2024,11,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