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1-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省政府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苏政发〔2020〕106号),南京林业大学8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在获奖数量和质量上均创新高。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省政府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苏政发〔2020〕106号),南京林业大学8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在获奖数量和质量上均创新高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建华教授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全三卷)荣获一等奖。

孙建华,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高考政治学科命题专家、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2012年度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五期第二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2007年获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获得学校党建工作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获得盐城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获得盐城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度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年被聘为盐城市社会稳定与风险评估专家;2013年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三层次(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14年当选为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2014年主编《大孙居志》获得江苏省首届优秀地方志史二等奖;2015年获得教育部第七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年当选江苏党史学会第八届理事,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顺仙教授著作《水伦理的生态哲学基础研究》、王金玉教授著作《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理解与阐释》、经济管理学院杨红强教授论文《中国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收支核算与评估(1900-2015)》、

张红霄教授研究报告《森林法修改专家建议报告》、张智光教授著作《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共生演化理论》、风景园林学院许浩教授著作《日本环境设计史》(全两册)荣获二等奖。

曹顺仙,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文明、生态哲学等问题兼任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与德国卢沙罗森堡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小组成员等。

1982.07-1986.07,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学习;2013年7月完成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苏州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水伦理的生态哲学基础研究》《中国传统环境政治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世界文明史》等专著、编著11部,获得江苏省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王金玉,教授,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意识形态2011年9月获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南京林业大学校思政课建设与改革专项研究课题等各类项目。

杨红强,陕西渭南人,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硕士、博士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2018年)、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16年、2013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2年)、南京林业大学"学术领军人才"(2018年)、南京林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2012年)。

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及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软科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科研论文在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SSCI, SCI)、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SCI)、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 (SSCI)、Ecological Indicators (SCI)、Forestry (SCI)、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view (SCI)、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SCI)、《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农业经济问题》等重要期刊发表100余篇(SSCI、SCI论文30余篇,CSSCI论文50余篇)。

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商务部科研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及中国林学会等20余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张红霄,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农林经济政策与法规、制度经济学研究,在制度文本实证分析、制度绩效分析、制度创新设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曾任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任校智库·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林业政策与法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教育部学科与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与项目成果通讯评审专家、江西省人文社科专家(省委宣传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审判咨询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委员。

张智光,195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福建福州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京林业大学十大师表、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管理系统工程等,在我国率先从事林业经济系统工程的研究与教育。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0余项出版《管理金字塔——成功企业三维集成管理体系研究》、《绿色中国(1-3卷)》、《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管理学智慧:为人的定理》、《管理学智慧:为官的定理》、《决策科学与艺术》等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在《光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重要官方媒体上多次发表理论文章。

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国家林业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全国性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

许浩,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绿道规划、区域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数字技术(GIS与遥感)支持下的景观规划设计技术与景观分析;风景园林历史GIS;城乡生态环境营造理论与实践;环境设计史、设计史论。

2020.12,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20.08,论文《基于版刻图像的清帝南巡行宫御苑空间格局探析》获得第五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评选三等奖(排名第一,合作者:研究生王安康、崔婧);2018.07,专著《江苏园林图像史》获得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排名第一); 2016.10,论文《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布局及扩张模式的影响研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的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排名第二); 2014.07,专著《新型城镇化目标下的绿地系统构建研究》获得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江苏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014.05,专著《新型城镇化目标下的绿地系统构建研究》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2013年度"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2,主持的镇江市丹徒新城谷阳湖区块建设发展规划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金奖(证书编号:RJ2012A212)(排名第一); 2011,主持的苏州水路十八湾小区景观设计项目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 环境金奖(证书编号:RJ2011D003)(排名第一)。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周阿根教授著作《五代墓志词汇研究》获三等奖。

周阿根,1970年1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林业大学语言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负责人,中国辞书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江苏省语言学会会员。

先后主讲《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发展史》、《语言理论》、《语言学方法论》等课程的教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等省部级研究项目6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0余项。

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目前主要致力于唐五代碑刻文献语言研究,研究特色鲜明,方向明确,国内影响较大2014年,获得省社科联优秀社会组织工作者2016年获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设立,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规格最高的政府奖,每2年评选一次,本届哲社优秀成果奖共评出获奖成果748项,其中一等奖119项,二等奖299项,三等奖330项该奖项对于激励广大社科工作者加强理论创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优秀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以及党政决策科学化,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正是南林人在科研道路上的始终坚守、默默耕耘,换来了科研成果的全面丰收和接连突破,这一系列标志性科研成果的取得为南京林业大学瞄准"十四五"、跑出加速度注入了强劲动力和生机活力关注"南京林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新闻网、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官网、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官网、南林马院官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