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名人文化:乌镇历史名人文化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1-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他的长篇小说《子夜》写了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兴衰史,具体写了些什么,淡忘了许多,不过倒是记住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情节:小说中的吴老太爷从乌镇坐船到上海后,不但水土不服,更看不惯洋里洋气的女人,没几天被一口痰噎住,就死去了。

名人文化:乌镇历史名人文化

 

在我有限的学识中,具有极其书卷气息的中国古镇,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江南乌镇。

乌镇立志书院源自正版我是在很年轻的时候,通过看茅盾(沈雁冰)的小说认识乌镇的他的长篇小说《子夜》写了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兴衰史,具体写了些什么,淡忘了许多,不过倒是记住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情节:小说中的吴老太爷从乌镇坐船到上海后,不但水土不服,更看不惯洋里洋气的女人,没几天被一口痰噎住,就死去了。

源自网络现代的乌镇因有茅盾而出名乌镇已历经了1300多年的沧桑,我不知道它在近代古代是否像现在那么闻名,当我身处这个镇时,心里很快地升起了这样一个非常主观的结论:现代的乌镇因有茅盾而出名!按常人的心理,当他不认识不熟识一个地方的人文景观时,往往最先吸引他的便是某一个名人,哪怕这个名人是虚幻的。

普陀山之所以名列四大名山之一,就是因为有大慈大悲观世音在那里做了道场;绍兴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就是因为有越王勾践十年磨剑和杂文如匕首的伟大鲁迅而在乌镇呢?同样因为有了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的茅盾,才名扬天下的。

在乌镇,去浏览的外国人很多,我猜想,他们是一定先听说了乌镇是茅盾先生的故乡,然后进一步听说了乌镇又是一个古镇,这样才慕名而去的。

自拍照我当然参观了位于乌镇观前街17号茅盾故居,但在里面只逗留了不长时间,也许是读过他的几本书包括他在《新文学史料》上发表的长篇回忆录的缘故尽管读他的书时间久远都已模糊,可我感觉好像早就认识了他一样故居里有一墙上贴着的茅盾笔名录,让我伫立了好一会儿。

第一次知道他有这么多的笔名,已被证实的笔名有98个,而茅盾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自拍照作为乌镇最著名的现代文人,茅盾著作等身,留下1200多万字的作品,内容涉及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国学研究等等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蚀》;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都是现代文学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藏书自拍照茅盾在上海的一段少为人知的珍贵史实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他还一度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工作1926年1月,茅盾在广州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秘书当时,毛主席是宣传部代理部长“百科”茅盾条目上说,茅盾是在1926年3月“返沪”的。

他为什么只短短做了3个月秘书就离开广州返回上海?从这年3月到年底止在上海这段时间,他又做了哪些工作?百科上没有记载这段历史,其他史料也少有提及

源自网络茅盾去上海之前,毛主席交给他两个任务:“一是在上海办一个国民党中执委领导下的党报——《国民日报》,以代替日趋反动的《民国日报》;一是代理原由恽代英负责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上海交通局工作”上海交通局是国民党中宣部的秘密机关,办事人员全是共产党员。

上海交通局的一个重要职责,是翻印《政治周报》(先由毛主席主编,后由茅盾、张秋人接编)和国民党中宣部所发的各种宣传大纲,然后转寄到北方及长江一带的各省的革命军4月初茅盾到沪不久,毛主席又任命他为《国民运动丛书》驻沪办事处编纂干事。

源自网络茅盾在中共党内的身份是上海区委委员茅盾当时还兼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主任委员,协助中共上海区委书记、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党团书记罗亦农进行改组中共党团,整顿区党部的工作,以反击蒋介石提出的“整理党务案”,巩固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

1927年初,茅盾与夫人赴武汉工作,将他的一部分日记、往来信函、书籍、文件目录等存放在闸北区公兴路仁兴坊党的秘密机关里同年7月7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清党委员会,根据叛徒告密,破坏了闸北区仁兴坊等四处秘密机关,查获了包括“藤箱一只”在内的许多秘密材料。

茅盾的东西便是放在这只藤箱里国民党上海清党委员会随即在1927年8月11日的《申报》上,以《清党委员会破获共产党秘密机关经过》为标题,公布了其中的一些材料8月15日,又在《申报》上公布了经过“手术”的沈雁冰日记,作为共产党“破坏革命”的“确实证据”。

并说“十五年四月,中央交通局设于上海,主持者为著名跨党分子沈雁冰”上海特別市清黨委員會披露中國共產黨操縱上海國民黨幹部之真憑實據十五年四月中央交通局設於上海主持者爲著名跨黨份子沈雁氷这段历史说明,茅盾是奉中共组织的指示去上海的,也反映了他在上海为反击国民党右派势力,促进革命事业发展的一个侧面。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中共中央根据其请求和一生表现,决定恢复其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乌镇走出了众多的名人大家,传承着千年文脉在乌镇,我注视的重点不是沈雁冰先生,倒是想探究一点这里成为完全文化气息的成因。

虽然沈雁冰是乌镇现代文化最杰出代表,但一定有其他从古以来的著名文人墨客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于是,一千多年前,跟随老师沈约,在乌镇读书多年,并编纂了可与《诗经》、《楚辞》并列,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梁朝昭明太子萧统;不愿入朝做官,编撰了四卷《乌青记》,为中国最早镇志的南宋朝沈平;留下“大凡为学尤须立志”治学格言的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杨园;藏书10万余卷的清乾隆年间的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鲍廷博;创办“立志”等多处书院,花巨资历10年修《桐乡县志》的晚清翰林严辰;主持上海《新闻报》副刊30余年的近代新闻学前辈严独鹤;被称为“旷代清才”的近代女子先驱汤国梨;曾被鲁迅营救出狱的共产党人、散文家孔另境等等,都映入眼帘。

源自网络乌镇自古名人荟萃学子辈出,自宋至清千年时间里出贡生160人,举人161人,进士及第64人,另有荫功袭封者136人他们从乌镇走出去或走进来,胸怀水乡的博大、聪灵,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永不磨灭的浓彩重墨;他们是乌镇文化的创始者和传承者,他们为丰富中国的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他们外,还有两个人,虽现在不大见经传,但不可不提:一个叫孙木心,1927年2月14日出生于乌镇东栅栏杆桥老宅,5岁时迁居东栅财神湾的孙家花园木心是一位在中国并不出名,在国外却是海外华人文化界传奇式的当代画家、作家。

他写作出版了十几本小说 、散文和诗集2011年12月,木心在乌镇去世无疑,木心在乌镇文化史上同样居其一席据说,现在乌镇有木心故居纪念馆了我藏有他的几本书,感觉他的描述语言颇为生动例如:“那脸,淡漠如休假日的一角厂房。

”形象至极还有他对穿旗袍的见解:西方任何种族的女人都与旗袍不宜,东方也只有中国女人中的少数,“颀长、纤秾合度,脸椭圆,方才与旗袍怡然相配”

藏书自拍另一个叫劳乃宣的这位做官与学问名声震当时的历史风云人物,却可能为众多家乡人所不熟,更不用说去乌镇游玩者了百年前,劳乃宣曾先后做了中国三所名牌大学的校长他先后在上海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当了三个月的监督(校长),后在杭州的求是大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当监督两年多,1911年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总监督。

查阅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校史,会发现这三个著名大学校长任职史上,都有着劳乃宣的名字劳乃宣还做过10多年的清朝县官有一篇文章说他“是块石头,而且是块质地坚硬的顽石”因为他“为王朝复辟鞍前马后,冲锋陷阵。

”甚至为策划复辟,组织遗老遗少成立社团“十老会”,竭尽想挽救大清的命运对于这样一个人,在乌镇旅游册上绝对不会介绍的,但他仍属于乌镇人,而且是乌镇文化史上的一位大家!

源自网络千年文脉的传承,确立了乌镇独一无二的文化氛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立志进取的人才乌镇在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的交汇中,迎来了蜕变与复兴!参考资料:包子衍.《为茅盾提供片断的印证及补充》.《新文学史料》.1990.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