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形容人文武双全的佳句_形容人文武双全的佳句不提文武二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1-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就是强调文武双修的;对真正的大人才也是要求文武双全的。而现代教育“德、智、体、美、劳”中的体育,其实只能说是运动。体育肯定是需要运动,但是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称之为体育,更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起到体育的效果,达到体育的目的。

形容人文武双全的佳句_形容人文武双全的佳句不提文武二字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就是强调文武双修的;对真正的大人才也是要求文武双全的。而现代教育“德、智、体、美、劳”中的体育,其实只能说是运动。

体育肯定是需要运动,但是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称之为体育,更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起到体育的效果,达到体育的目的很多的运动,甚至包括一些外家功夫,都是一种消耗,一种透支身体似乎得到了一时的强壮,但这种强壮不是健康,而是以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透支未来的生命能量来实现的,就像人吃了兴奋剂,暂时变得很有力气一样。

真正的体育,顾名思义他应该是对身体的教育,通过一套系统的理论和动作让人体的潜能得到开发、得到增强并能正确的使用它,在人遇到危险时,有超越普通人的胆识、反应和力量 能够担起这个重任的,就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武学-内家武学,。

这是一门将人的身体、骨骼、经络、五脏研究透了的学问; 也是中国先民从无数次的生死搏斗中,总结出来的提升搏击效能、提高生存几率的一项技艺; 更是能让人超越身体结构的局限,获得比较强大力量的一种途径很多学堂、书院、学校只是。

“体育”把当作一个附带的课目,选择内容和教习实践可能也比较随意,各种各样的拳,各种各样的功都有。收徒,续的是前世今生缘分 授徒,继的是国粹传承血脉

对于“武”我可能与一般老师和家长看法有些不同首先,我觉得“武术”一词的表达就不是很准确,比较狭隘,我更愿意把它称为“武道”或者“武学”人的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的教育,一种是身体的教育,身体的教育简称“体育”,王财贵教授也把体育作为他倡导的“儿童读经教育”中唯一不可或缺的部分,要真担起这个重任,依我看来非中华武学不可。

至于现代社会流行的田径也好、球类运动也好那只能说是体能锻炼,还谈不上身体教育的高度没有受过教育的身体和受过教育的身体比起来是有很大很大的差距的,心意六合拳拳谱中有一句话:“灵动上身天地翻”,正是受过教育的身体不同凡响的表现。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中,文武本来就是一体的,夏商周的贵族子弟没有只会文不会武的,如商纣王就是武艺高超的勇士春秋战国的士、大夫也都是文武双修的,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能力托城门的武将,孔子自己也是善御、善射的高手。

儒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是文武双修的教育系统孔子时代就是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传统文人文武双全,孟子云”达则兼济天下“,那是文人,现在的文人就是”书生“,书生就是学生,”百无一用是大学生“,花父母的钱拿文凭,毕业到社会还是毛坯半成品。

古人求学”不惮千里求师“,很多老先生回到家乡故里,十里洼就下车,步行回到师祖家门口,现在社会人是衣锦还乡直接把车开到家门口因此,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必定既要崇文又要尚武,这是两条腿的道理,缺一不可。

放在个人的身上就更好理解,身体羸弱,满腹经纶又如何,学富五车又如何,多才多艺又怎样其实,身体不好,也很难学富五车的,古书有云:“圣贤豪杰,唯有十分的精神方才做得十分的事业,神昏力倦纵有绝大志量,也是枉然”。

更何况,武术的教育除了强身健体之外,更能养成一个人勇武、豪迈、开阔的人格气象,这是单纯的文化教育很难达到的 另外练武也并不仅仅只是练练身体,中国武术尤其是内家拳法,也是增长智慧,明心化脑,明心见性的有效手段。

习武更是一种体验式的,知行合一式的,实实在在的修行,它的成度和境界都是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来进行验证,而不会流于坐而论道,空谈心性要成为一个大人才,成为一个君子,必须是文武双全,必须是琴心剑胆要培养“大人才”,复兴中华文化必须重新认识“武学”的价值,重视孩子的“武学”的修养。

在“文读经”的同时,“武读经”也需并驾齐驱,这是中华文明中可以和文学等量齐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身健康、强大;人心幸福、光明的重要条件。国学教育,武学教育,道学教育,守一求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