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西安长安区神禾人文纪念园_西安长安区神禾人文纪念园的logo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1-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古城西安,南依秦岭,北邻渭水,川塬相接,八水环绕,自古为形胜之地。巍巍秦岭,由山地向北部平原延伸的过程中,形成了几条由黄土沉淀起来的高大浑厚的土梁,边缘陡峭,顶部平坦,面积广阔,人们把这种地貌称之为“塬”。

西安长安区神禾人文纪念园_西安长安区神禾人文纪念园的logo

 

古城西安,南依秦岭,北邻渭水,川塬相接,八水环绕,自古为形胜之地巍巍秦岭,由山地向北部平原延伸的过程中,形成了几条由黄土沉淀起来的高大浑厚的土梁,边缘陡峭,顶部平坦,面积广阔,人们把这种地貌称之为“塬”。

西安城南有三大塬,自西向东分别是神禾塬、少陵塬、白鹿原

自古以来“塬”都和人们生活有着莫大关系,它既是长安城的山水屏障,又是百姓重要的生产生活之地塬上是厚厚的黄土层,土壤肥沃,盛产粮食,而开阔平坦,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王侯将相所认为的风水宝地;塬之间的谷地称之为川,从秦岭流出的一条条河流在川中流淌,形成一处处稻肥鱼美,景色怡人的世外桃源。

神禾塬的位置在西安城正南方向,从钟楼沿着长安路一直向南十五公里,就是神禾塬现在的西安地铁2号线终点常宁宫站,就位于神禾塬上神禾塬的名字来历,有几种说法:一说远古时炎帝神农氏治天下,教稼百谷,有仙鹤衔谷穗降于此地,后人传称为神鹤塬;一说,《剧谈录》曰;晋天福六年生禾一穗重六斤,故号为神禾塬;又说,清《咸宁县志》载;唐贞观元年,太宗皇帝出游塬上,见禾生双穗曰;。

神禾塬的南北长约十多公里,从南五台附近向北一直到香积寺近,东西宽约 1.5--2公里,东部边缘崖壁陡峭,西部边缘较为平缓王曲马厂村附近最宽,有2.5公里塬的南部地势高峻,海拔约600米,台塬面最低处490米。

平均比西安城区高了有100多米

神禾塬东边是樊川,樊川因西汉时期大将樊哙的封地而得名,自古就是城南风景绝佳的胜地,樊川中流淌的是长安八水之一的潏河(jué);潏河发源于大峪,沿途汇入了小峪河、太乙峪等众多河流。

神禾塬西边是御宿川,御宿川是因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皇家游览禁地而得名,御宿川流淌的是长安八水之一的滈河。滈河,发源于石砭峪,沿途汇入了天子峪、抱龙峪、子午峪等河。

滈河大桥常宁宫,位于神禾塬南坡滈河崖畔,是一处大型休闲度假山庄。此地风景绝佳,远望秦岭诸峰竟秀,前俯平川四时美景。

传说,隋朝末年,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前往此地的三官庙降香,不幸遇匪劫驾。危难之时,入洞避难,后为了感谢神力相助,同时乞求佛祖保佑大唐长治久安,太宗李世民谨遵母命,下旨在此修庙,称为常宁宫。

民国时期,胡宗南看中这里的独特风景和安全隐蔽环境,为蒋介石修建了西北唯一行宫,蒋曾携夫人数次下榻于此,并在此召开军政要员会议现在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议事厅、宋美龄化妆室、蒋宋卧室、中正秘洞等都维持着原貌,对游客开放。

皇甫村,因著名作家柳青而闻名1952年,挂职长安县委副书记的柳青,来到神禾塬皇甫村落户,与村民同生活、共劳作,一住就是14年,写成著作《创业史》1978年,柳青病逝,遗言将自己葬神禾塬上今有柳青纪念园

神禾塬上地面平旷,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那生息,形成大大小小十多个村落马厂村,沿龙尾沟长分布,人称"五里马厂",由东庵、堡子、枣园、西马厂、南街、永兴堡等村落组成据考证,西汉初期已有村落相传此地最早为一湾湖水,有蛟龙将池水带至翠华山湫池,池塘干涸,于是把这个地方叫干湫。

现在村南有一个水库,修建与1958年,是当时长安县修建的第一座百万立方以上的大型水库,现在存水很少,为石砭峪水库退水库

西马路村牌(拍摄于2024.1)

马厂水库(拍摄于2024.1)

沿沟分布的村落(拍摄于2024.1)马厂村的郭家是清代长安当地名门望族,从清康熙年间一直到民国时期,生意商铺遍布西安,在西安城南颇有名声郭家庄园是目前西安地区唯一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宅大院,占地约二十亩,为十一进,现残存六院四十间。

神禾原南部塬坡上有江兆村,分为南、中、北三个堡子,人们依塬滨沟而居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年间,该村堡子建古城堡,高约两丈,有东、南、北三座城门西面临崖,居高临下,故无城墙城门毁于战火城墙1958年拆除,仅存遗址和两个石门墩,一口古井。

近年来中江兆村的麦田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

江兆村五路十字(拍摄于2024.1)

公交站牌(拍摄于2024.1)

江兆村西有一条长三里,宽一里的大沟,沟底有一条小溪,由上、下许多冒水泉汇集而成柳沟西岸,是一条自南向北的高岭,原名“绝龙岭”传说商朝末年,商太师闻仲战败,自刎而死于此处后人哀其忠烈,在此修太师洞,四时祭祀。

过沟进村水泥路很好(拍摄于2024.1)

油菜地和麦田(拍摄于2024.1)后来,张学良将军率东北军驻西安时,移驻神禾塬畔王曲镇古绝龙岭太师洞周围,并在绝龙岭上修建公馆,改绝龙岭为青龙岭2007年,当地在原址上重修一座德式小楼,坐北面南不过,现在基本处于无人管理模式,院内荒草丛生,看着有点荒凉。

张学良公馆拍摄于2024.1

张学良公馆拍摄于2024.1从张学良公馆向南有一村,叫藏驾庄,东西临沟,南北狭长,据考证秦末已有村落。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刘秀十二走南阳,王莽赶刘秀,刘秀藏匿于此,故名藏驾庄。村下沟内有“刘秀洞”。

照片拍摄于2024.1藏驾庄隔一条大沟与南堡寨相望南部堡寨古村,建于明嘉庆年间,村子东北西三面环水,土崖陡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寨子周围建有寨墙,东西南北各开一座寨门先祖在此一住就是几百年2000年前后,因为出行和生产交通不便利,村子开始逐步搬迁至塬下。

现在西安天朗集团在这里开发打造农业观光公园——唐村,集旅游、观光、民俗、文化为一体,为乡村振兴的一个典范

在神禾塬的北部,常宁宫的西边还有一个古村,这就是号称“长安城南第一村”的贾里村相传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就是本村人,后因贾家神禾里居村中部,后简称为贾里由东西南北四个片村组成,村子曾有36条丁字街,72座小庙,24个村民小组,7000余人,是长安区最大的行政村。

长安区建设常宁新区,该村2018年开始拆迁

唐代佛教文化的空前兴盛,在神禾塬两侧所建著名寺院不可胜计尤其以樊川八寺最为有名,在潏水两岸樊川中,神禾塬与少陵塬相对着八大寺院:少陵塬畔从东南到西北依次为,兴教寺、兴国寺、华严寺、牛头寺;神禾塬畔从东南到西北依次为;观音寺,洪福寺,禅定寺,法幢寺。

由于这些寺院佛事兴盛,更引得许多高僧大德在神禾塬两侧留下足迹道安寺,在神禾塬畔,面对樊川美景,此地名曰鸡子山,登临此地,前俯潏河清流四时不断,古樊川四季美景饱览无余。

道安寺南观音寺,位于神禾塬半塬上,为唐长安樊川八大寺之首,依塬面川。面对潏河,站于大殿门口远可与少陵塬兴教寺遥遥相望。

弘福寺与少陵原畔的兴国寺遥遥相望,长安八大寺中唯一的尼姑庵。寺院被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在九十年代中叶开始修复。

禅经寺位于樊川神禾塬北麓,与长安少陵塬畔的华严祖庭华严寺隔川南北相望。禅经寺又名禅定寺,始建于隋,兴盛于唐。

法幢寺原名云栖寺,位于神禾原北坡下,解放以前,寺院规模较大,至今寺院旧址还被当地群众称为“十八亩地”。1970年,瓜洲村村民将前后大殿拆除,佛像捣毁,部分砖木用于建小学校。

香积寺,位于神禾塬的“尾巴”上,滈河与潏河汇流处。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祖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写《过香积寺》诗。此寺庙交通便利,大众较为熟悉,不多叙述。

明代嘉靖年间,在神禾塬与滈水之岸王曲镇建十三省中城隍庙,其建筑规模,为当时西安城外寺庙之最清代同治年间最后一次重修,占地六十余亩,闻名全国现在,一年一度的农历二月八王曲城隍庙庙会,万人云集、十分热闹

神禾塬,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就是绝佳的风水胜地位于神禾塬上西安财经学院附近的大墓,其规模堪称“中国第二大墓”据考证墓主始皇祖母、庄襄王母夏太后此墓已发掘,尤其堪称国宝的“天子驾六”车马文物的出土,更增加了神禾塬历史的厚重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