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珊妮人文短片:陈珊妮人文短片解析
毕竟你无需成为卡尔迪亚
不久前,一段来自陈珊妮404 (Not Found)《战神卡尔迪亚》的人文短片冲上热搜,写满了对当下科技裹挟生活以及混乱现实秩序的质疑和讽刺惯用隐喻的陈珊妮,写出的每个句子甚至都可以让人做上好几分钟阅读理解,但是少有人把隐喻和反讽玩得仿佛结束多年老便秘一样让人通体舒爽。
从兴致勃勃阅读理解到不明觉厉地放弃,反应过来之后的人们幡然醒悟——陈珊妮像是玩了一个人类游戏而热衷于做阅读的我们成了那个游戏里被操纵的小人战神卡尔迪亚,那不是我唯一能做的陈珊妮本科就读于台湾顶尖大学之一的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她的歌无论题材还是歌词,都流露出冷静客观的人文气息。
科技、新闻、网络暴力、整容、性少数群体等,都是陈珊妮关注的议题他想成为 那颗滚动 的石头偶尔 也曾因为 某些冷漠 而激动极大的时代爱是极微的拥有当资讯文明正以文本储存我“战神卡尔迪亚”取自一个网友在网络上的名字,是实名之外的另一个身份。
根据拟剧理论来看,人生就是一场戏剧,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人们在前台后台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塑造着不同的自我形象就和大多数的人一样,在网络社群里经营真实生活之外的另一个自我更像是一种角色表演,在现实生活发言空间外的自我实现。
《战神卡尔迪亚》这张专辑的概念主题就是探索虚拟网络与人的相互关系,从两个层面展开了对当代青年生活状态的描摹,一层是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一层是内心世界的自洽伴随互联网共同成长的新世代,认识世界、融入社会、定位自己的方式,乃至于整个价值体系,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珊妮看到了科技带给这时代难以想象的壮阔奇景,也看到了触目即是的虚无和矫情所以她眼中的时代,流光溢彩,饱餍粱肉,内里却经常是荒凉的但陈珊妮并不认为她在歌里批判什么,只是在用音乐去填补一个过程和想象的空间。
人是活在人生的过程里的,艺术与人生有很多东西并不适合结果论而她所拥有技术与才能的培养,也都存在在创造与发现过程的细节里很多现场短片中,陈珊妮都有抛出当下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比如“为什么台湾没有伟大的音乐人?”。
“这个问题本身的问题在于——是谁设计出这个愚蠢的问题”你要去哪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你要去哪里你习惯听他和她的回音真假新闻要你 做自己体验引导式教育陈珊妮多次在采访中表现出对当下科技对生活的担忧现在网络上的文字越来越简短,大家对于影片长度的耐受越来越低,所有文字和影像所承载的信息和意义,最好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
所以我们习惯了略过所有质疑的过程,最好直接给个结论让人转发。但反过来想可能也是这个时代危险的事:我们可能会过度相信某些公众人物的言论,我们会更容易被带风向的人左右。
作为一个普通人类社会学观察者,那些我们彼此心知肚明甚至都习以为常的现象被她解构又重塑从最早期的第一张专辑到现在,陈珊妮的作品里都一如既往有很多的隐喻令人惋惜的是,以前的歌迷在讨论作品的时候,会说出很多她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东西,他们会有关于语义、歌词的各种猜测和想象。
而过去在专辑或是歌曲里埋藏的讯息和伏笔,会让人有些延伸的讨论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她说最近几张专辑里埋的一些彩蛋,已经几乎没有人去发现和揭露了。这是一个现实,是这个时代的现象。
网络资讯、科技的更新迭代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我们围织在一个密不透风的信息茧房,智能手机、电脑、户外多媒体等,每一块发光的屏幕都在拼命暗示你于世界的存在,然后塑造你的行为与认知因为“信息茧房”的存在,人们只会选择和接触与自己意见相同或近似的人群,采纳符合自己预期的观点,就会形成“回音室效应”。
个人所认同的意见和观点,以及所感兴趣的事物,都会在这种传播场域中得到“正反馈”式的激励和放大,会导致人们成为认知上的“井底之蛙”,误把“私域”(某圈层)的事物和观点等同于“公域”(全社会)的事物与观点,进而形成刻板成见。
并且当自己在圈层内的观点与圈层以外的观点对冲时,人们会感到迷惑茫然,甚至走向认知上的极端和表达上的极化。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能感觉到在某些时刻,网络空间的戾气和对立极为严重现实的投射进入网络,然后又回到现实中重新演绎出来关于女权男权,关于道德法律,关于贫穷富有,总有让人各执一词甚至划分立场的话题由于各种原因,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天然存在分歧,人们总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去普适一切规则,无理由包容自己阵营,无条件反对个人认知之外的现象。
就像短片中陈珊妮引用星球大战中达斯·维达对欧比旺说的“你不跟我一伙,就是我的敌人”,用非黑即白的思维去逼着别人包容和站队陈珊妮说自己很欣赏寺山修司,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两个人有一些相通善于玩弄隐喻伏笔,但同时又以奇异的想象合理地记录着现实和历史。
在2018年富士相机拍的致敬寺山修司的广告《世界命题系列》中,引入了“欺凌”的概念。
⎡怎樣算欺凌?⎦⎡十人欺負一人是欺凌一百人欺負一人也是⎦⎡那麼一萬人呢?⎦⎡是正義啊⎦⎡真奇怪⎦事实上,我们可能每天都在经历着或者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最后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了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
你想干嘛就干嘛我们每天都在处理关于外在成见的事情,关于外貌,关于性格,关于合不合群等等性取向、肤色、罕见病、特殊爱好、不同性格......把人划分不同的小众群体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成为某种少数他们在真实与幻象的偏差之间
千篇一律的通过了图灵测验复制贴上再一键消失于集体恐怖谷效应本来是指当机器人的外形与人非常接近的时候,人们产生的一种心理恐惧的效应然而反之也是当人的外表与行为举止越来越千篇一律,像批量生产的机械人一样时,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恐怖谷》聚焦女性的身材焦虑。在医美整容越来越日常化的当下,一味追求不合比例的大眼和蛇精脸,像是不科学建模的画皮。五官在这个时候只是五个感觉器官而已,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关于美的联系。
审美认知本来就各有各的特别,美这个主观性极强的东西原本就不需要用标准去定义,“你本来就很美”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堪称广告语教科书我们去宣传,去营销,但是最终深入人心的还是其传达的价值观音乐作品和广告都是一样的。
当我们所有人都去追逐所谓的美,真实的美就已经被抹消掉了。陈珊妮在最后也给出了身材焦虑的答案,那就是无论怎样,都做自己。
《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回答了一个人一辈子会问到无数次的问题——你要成为谁?被时代催促着向前的年轻人们,在疯狂的内卷中裹挟着的年轻人我们是谁,要成为谁风尘仆仆追赶着时代的脚印,不如走慢一点,多关心关心自己。
清冷的现实,生老病死,逃不过的就坦然一点年轻都是珍贵的我要成为小王子的那朵玫瑰我要成为风之谷的一段配乐我要成为烟盒里最后那根烟我要成为自己拒绝被世界改变关于这首歌,陈珊妮写了这么一段话“这世界会改变的,我看过这样的风景,有点漫长,有点麻烦,但总会有少数人,从不回避冲突,用最深的热情对抗表面和谐的冷酷。
”无论是音乐还是演唱会的人文短片,陈珊妮都有带着宏大的历史观去创作,解构又重塑当下的虚拟世界和现实,抽丝剥茧一样拆解生活的细枝末节陈珊妮的创作像站在上帝视角,微观的的切入却有着宏观的解读,带着悲悯又温柔的力量,解析着时代给出的命题。
回到1995年《乘喷射机离开》,这个时候的陈珊妮充满着年轻灵魂的俏皮和灵动,对一切都怀着希望和好奇,跟我们每个人一样在想破脑袋成为谁之前,其实可以先成为自己,成为一个厉害的普通人就像陈珊妮在《一席》里说,你可以把每天的待办事项都做完,然后精疲力尽地上床睡觉的话,你会得到非常丰富且自在的人生。
“但你们的人生是你们的事,跟我无关。”往期推荐逃跑的偶像、新形式的盗版,NFT是神话还是泡沫?
吉他中心宣布破产,挣扎的摇滚乐终究式微
蕾哈娜为亚裔发声,一场仇恨和反仇恨的对抗
欢迎入会,唠嗑、八卦、meme图,怪物朋友群什么都有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陈珊妮人文短片:陈珊妮人文短片解析
毕竟你无需成为卡尔迪亚
-
陈珊妮人文短片:陈珊妮人文短片解析
歌手陈珊妮日前在社交平台宣布,她于3月14日发布的新歌《教我如何做你的爱人》是自己的AI模型演唱的。…
- 夸人文案高质量短句:夸人文案高质量短句女
- 夸人文案高质量短句:夸人文案高质量短句女
- 人文历史科普:人文历史科普百科
- 人文历史科普:人文历史科普百科
- 金融公司招人文案:金融公司招人文案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