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初祖大殿图片:人文初祖大殿图片高清
「丹萨替寺」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桑日县的一座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寺院,是帕竹噶举派的第一座寺院
「丹萨替寺」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桑日县的一座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寺院,是帕竹噶举派的第一座寺院,也是早期的主寺丹萨替寺的宗教地位很高,1962年,丹萨替寺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丹萨替寺遭到毁灭性破坏。
1992年至1993年,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投资重建了丹萨替寺西藏丹萨替寺还有一艺术甚为知名,就是「丹萨替造像」
弗朗西斯梅尔1948年所拍摄的丹萨替寺照片观音菩萨被视为保护神丹萨替造像过程贯穿了整个丹萨替寺13─15世纪的发展过程丹萨替的造像题材广泛,有上师、本尊、佛陀、菩萨、护法等题材较集中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丹萨替寺和以丹萨替寺为中心的帕竹噶举派神像崇拜的基本面貌,对于学术的瞭解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丹萨替造像风格壮美,工艺精湛,代表了西藏佛像艺术的最高成就,丹萨替造像的研究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元代藏传佛像艺术具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包括研究藏传佛像艺术风格的演变,特别是外来艺术向西藏本土风格的转化等更是意义深远,同时,丹萨替造像亦为我们提供了西藏14世纪藏传佛教艺术的尺规,弥补了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空白。
弗朗西斯梅尔1948年所拍摄的丹萨替寺照片
藏传佛教中的观音菩萨被视为保护神,观音眾多形象中,以四臂观音最为常见,普遍观音像呈现全跏跌坐,下承仰覆莲座,此像并非如此,右脚跨出莲座,疑踩小朵莲花,仰覆莲座于右脚处呈凹陷状,且座上为饱满的小圆瓣帛带飘浮于首上,环绕置身前,再绕至脚后,添加许多飘逸之感。
丹萨替寺造像以造型优雅、题材新颖、装饰繁缛、工艺精湛且存世量极少而闻名于世自上世纪中期以来,一直是国际学术界所研究的课题,也是国际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所追求的对象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由噶举派僧人帕木竹巴·多吉杰波创建多吉杰波在该寺收徒传法10余年,因其地名帕木竹,发展成为帕竹噶举派嘉定元年(1208)出身于当地大贵族朗氏家族的僧人札巴迥乃做了该寺寺主,从此寺主一职专由朗氏家族兄弟叔侄世代承袭。
元至正十一年(1351),札巴迥乃侄曾孙绛曲坚赞另建泽当寺,以讲授显宗经论为主,而主寺丹萨替寺则专修密法后帕木竹巴转为注重显宗,丹萨替寺地位逐渐由泽当寺取代
丹萨替造像以丹萨替寺而得名,丹萨替寺位于山南桑日县江乡日岗村北的一个腰上,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兴建多吉杰布为帕竹噶举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帕木竹巴多吉杰布时期,仅有他个人修行的茅屋一间,1198年始由他的两个大弟子止贡巴和达隆唐巴开始修建祖拉康大殿。
丹萨替寺作为帕竹噶举派的主寺,同时也是帕竹噶举派分出的8个支派的母寺,宗教地位较高,历史上有名的京俄·扎巴迥乃、扎巴仁钦、绛曲坚赞、扎巴坚赞等重要人物均长期担任丹萨替座主,直至1434年发生内乱,1481年帕竹政权被推翻,才衰落下去。
目前的丹萨替寺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海拔4400米1962年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2-1993年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投资重建佛教造像的调查与发现国外学者中最早关注丹萨替造像的是图齐,他在1948年曾访问过丹萨替寺,并亲眼看到帕木竹巴家族为丹萨替寺座主们建造的诸多舍利塔,塔身周围有造像,在其著作《去拉萨及以远》一书中首次提出这是一种特殊风格,随图齐入藏的弗朗西斯梅尔拍有图齐称赞的舍利塔多幅图片。
目前丹萨替造像散见于西方的各大小公私博物馆、私人收藏、艺术市场和拍卖会上,据初步统计,总数约100余尊对于如此重要的一批造像,国内学者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在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布达拉宫等有关的出版图录中,仅发现3尊丹萨替造像,瑞士施罗德著的《西藏佛教塑像》第二卷中刊出的有10余尊,中国信息中心的出版物中有10余尊。
不过,我国2005年在对丹萨替寺重建时,在遗址上出土有600余件文物,造像约有300余尊,存放于当地,但具体情况不详,更谈不上研究
丹萨替寺造像的供奉形式丹萨替造像属于一种特殊的供奉形式,即不同于一般佛像,供于佛龛内或神坛上,而是供于舍利灵塔的塔身周围,少则200余尊,多达3000余尊此种情况不仅在藏文文献中有记载,如《红史》、《汉藏史集》、《朗氏家族史》等的记载,而且黄先生通过对比弗朗西斯梅尔拍摄的舍利塔的多幅图片和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在造像背后发现的可能原来用于固定塔身的构件,更加坚信了这一判断。
丹萨替造像的时代与分期丹萨替造像作为历史上流行的一种佛像风格,有其产生、发展和衰退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了整个丹萨替寺的发展(13-15世纪)丹萨替造像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一,产生期:为13世纪,即第二任、第三任座主灵塔的兴建时期;二,发展、定型期:为14世纪,即丹萨替寺及帕竹噶举派的全面兴盛期;三,衰落期:15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帕竹政权的灭亡,丹萨替寺亦衰落下去。
丹萨替造像的特征整体风格特征为:脸型宽大,面部饱满,杏仁状大眼,四肢粗壮,仰莲座的莲瓣饱鼓,莲座低矮,座下另有基座,装饰繁复,大小规格一般在25-35厘米,稍大者在60-70厘米,以35厘米左右者为多造像的风格来源
西方学者更多地倾向于认为丹萨替造像的艺术风格来源于尼泊尔而黄先生认为13世纪以后,尼泊尔风格已在西藏得到发展,已变成了西藏的风格,是西藏本土风格的影响,理由如下:一,题材上:已形成了具有教派思想和修法特点的新的神像崇拜体系;二,造型样式上:没有现成的仪轨可以依据,均为重新设计和创造;三,风格上:融入了藏民族的审美风格;四,历史文化背景上:进入13世纪的我国西藏地区,已正式纳入内地中央政府统治,经济、文化上的发达带来了艺术上的繁荣。
丹萨替的造像题材有上师、本尊、佛母、空行母、佛陀、菩萨、护法等建筑规模寺院规模宏大,整个建筑群东西长约1 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占地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堪称噶举派寺院之最丹萨替寺依山而建,布局合理。
主要建筑自西向东分别有帕木竹巴修行洞、佛塔、僧舍、经堂、大殿及神殿1962年丹萨替寺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①帕木竹巴修行洞位于寺院最西端,深2米、宽3米原在洞内主供多吉杰波铜像修行洞里供奉具有加持力的塑像及手杖、右旋海螺,止贡噶举派敬献的曼荼罗,各种经书和常用法器,还有朗氏家族敬献的黄铜帽等。
②佛塔位于修行洞东面八棱多门方形佛塔,名为果芒曲丹③僧舍又称帕木竹巴村在帕竹地方政权鼎盛时期,建有大片僧舍④经堂位于大殿南侧,坐北朝南,面积300平方米,建有门廊,经堂东、北两面各有一佛龛⑤大殿寺院主体建筑。
面积1 570平方米,共36柱,为方石所砌大殿顶层是京俄大师寝宫,为汉式塔形结构,殿内主供三世佛黄铜镀金像、帕木竹巴塑像、能言吉萨玛、舍利质二尊岗青等像大殿东、南、北面经书架上藏有丰富的经书,故大殿藏经的部分又名藏经殿。
藏经殿的10根木柱上写有京俄大师的柱铭,这些柱铭与藏经均在20世纪60年代被焚毁大殿南面是灵塔殿,内供两座灵塔大殿和经堂之间是辩经场,呈平台状,宽约20米,长60米大殿四壁绘满壁画⑥神殿位于大殿西侧,经堂西南角,神殿为3套间,面积300多平方米,大殿和神殿之间是一座佛塔。
⑦望楼位于寺院最南端,形如碉堡,具有前哨或烽火台作用
重建后的丹萨替寺
2012年,14世纪,丹萨替尊胜佛母,2240万成交
2013年,成交75万美金
丹萨替,铜鎏金上乐金刚,2015年,纽约sb成交1000万人民币
5月26日,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人文考古书店协办的2016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根据《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章程》(试行)的相关要求,在认真审看样书的基础上,经过现场评议和实名投票,。
黄春和著,杨子主编《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获评2016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作为《藏传佛教文化与艺术丛书》的开篇之作,获此殊荣,可谓可喜可贺此书必将成为西藏丹萨替寺历史与文化艺术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在《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一书中,丹萨替寺的历史、文化、艺术得到了深入细致、扎实权威的梳理全书共35万余字,分九个章节,沿着历史的脉络,以人物为线索,讲述帕竹地方政权的发展变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丹萨替寺的始建、初具规模、繁荣兴盛和衰败的过程,把那段纷繁杂沓而文献记载又语焉不详的历史讲得清晰、顺畅、明确,彰显了作者的研究功力。
为配合历史内容,书中还配有400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既有与丹萨替寺历史密切相关的图片,也有反映中世纪西藏社会和佛教发展状况的图片;既有寺庙、佛塔等建筑与遗迹的图片,也有大量造像、唐卡、法器等艺术类图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
它们不仅以真实的形象有力地见证了丹萨替寺历史,见证了西藏中世纪社会和佛教发展的状况,让本书论述的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活,而且也以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展现了丹萨替寺和西藏中世纪佛教文化和艺术面貌,对于佛教艺术的收藏及爱好者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耗费近10年时间才得以完成10年间,黄春和老师查阅了大量资料,不畏艰辛,三访丹萨替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精英知识分子的境界与情怀在当今社会普遍浮躁的大环境下,能沉下心来做事情,做学问的确难能可贵。
黄春和老师执笔作书之外,此次《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由故宫研究院藏传佛教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资深藏传佛教收藏家杨子先生担纲主编,强强联合,更显珍贵此外,在装帧设计上,这部书也下了功夫封面为精致布料,以喇嘛黄(明黄色)和喇嘛红(深红色)为主色,并采用刺绣的方法,其意为还原藏经手工缝织面貌,工艺难度很大,需要详细设计和单独生产。
从校勘、装帧,从内容到形式,《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都在极力做到尽善尽美,这部书更确切地说,是一件具有典藏价值的艺术品书籍是性价比最好的艺术品,《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极力做到尽善尽美,这部书准确的说是藏传艺术的宝贵资料,是一件具有典藏价值的艺术品。
每个人的书房都需要一部“压箱底”的传家之作,传承经典文化,让文化留有余香!目前此书还未在任何书店销售,全部由出品方销售,统一售价:1699扫描二维码微店下单,或者添加本人微信支付转账,为知识投资很有必要
更多古董方面艺术类专业书籍,全新正版,官方统一价格发售,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本微信公众平台,专注于高端古董艺术品经纪,跟圈里数家顶级拍卖行合作,常年征集春季,秋季大拍拍品为收藏爱好者提供古董艺术品鉴定,评估。
为收藏家提供代理竞拍,拍品咨询,买卖经纪藏品推荐为需要资金周转的提供现金买断,看中即付款,仅限于有顶级拍卖公司记录或者大开门无争议符合大拍级别的古董艺术品欢迎合作共赢不仅仅古董艺术品高端翡翠钻石,名表,沉香,都有很好的渠道。
长期寻找有一定资金实力,有艺术品购藏需求的新买家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初祖大殿图片:人文初祖大殿图片高清
「丹萨替寺」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桑日县的一座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寺院,是帕竹噶举派的第一座寺院…
-
人文初祖大殿图片:人文初祖大殿图片高清
人文初祖,拜黄帝陵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因有土德之瑞又出生在黄土高原,所以被后人尊称为黄帝。…
- 人文展览:人文类展览
- 人文展览:人文类展览
- 未来星际兽人文:未来星际兽人bg小说
- 未来星际兽人文:未来星际兽人bg小说
- 人文教育生命叙事:生命人文是哪个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