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关怀的概念(人文关怀概念及梳理)学会了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吴欣娟,王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30): 2321-2326.

人文关怀的概念(人文关怀概念及梳理)学会了吗

 

点击上方“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可订阅哦!✦ ✦✦ ✦✦ ✦✦ ✦来源:吴欣娟,王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30): 2321-2326. DOI:10.3760/cma.j.cn211501-20220328-00898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 ✦✦ ✦✦ ✦✦ ✦【摘要】  在当下疫情常态化防控及深入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的共识正深入人心作为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结局以及促进护患关系和谐至关重要。

当前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的迅速释放,更加凸显了提升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迫切性笔者从提升护士人文关怀的认知、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管理层对护理人文关怀的探索和实践、注重为学生营造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与文化、加大护理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将人文关怀融入智慧护理以及关心、爱护护士自身发展与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论述,为提高人文关怀能力,助力护理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 护理;人文关怀;高质量发展✦✦ ✦✦ ✦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铭言用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揭示了医学的真谛人文科学,已经成为医学除“技术”之外的另一只翅膀,以“人文关怀”作为照顾实质的护理学则更是如此。

人类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说:“作为护士就应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这句话,更是道出了人文护理的内涵,即在护理工作中要以人为本,尊重患者、关爱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结局以及促进护患关系和谐至关重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党中央尊重生命,全民救援的人文关怀理念及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更细、更实、更温暖的护理工作,汇聚成了疫情防控的关键性力量,更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护理的价值和实践意蕴疫情终将过去,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的共识正深入人心 [1] 。

为了确保实现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2] 以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的通知》[3] ,均明确提出要将“人文关怀”作为护理工作的着力点和应对举措。

由此可见,提升人文关怀能力,对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文护理是护理学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从南丁格尔创立护理专业之日起,护理工作便与人道主义精神和以关心患者、关爱生命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密切联系在一起自 20 世纪 70~80 年代正式提出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后,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国内外学者对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4-5] 。

我国学者结合相关理论及自身护理实践体悟,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两个不同的视角对护理人文关怀展开剖析,这些研究为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人文关怀理论和实践路径奠定了基础 [6]         随着人文关怀理念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者基于临床实践制订了众多患者群体的人文关怀举措。

其中老年群体由于身患多种慢性病、失能及家庭规模小型化、空巢化等因素,受到了最多的关注我国养老护理人文关怀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显示,近年养老人文关怀发文量激增且 40.00% 的文献获得了基金支持,其中省级及以上基金占基金总量的 63.16% [7] 。

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研究者、养老研究机构及管理部门对养老护理人文关怀领域高度重视,研究热度较高此外,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儿科患者、重症监护室患者等特殊群体也受到了关注 [8-11] 研究者们通过访谈了解患者、家属、照护员、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及临床护士等核心群体对开展人文护理的体验 [12-16] ,并基于循证理念、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构建人文关怀培训课程、开展个案管理及前后对照研究等,提升护生、护士及护理管理者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探索人文关怀实践的基本模式和临床效果 [17-18] 。

为建设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对开展护理人文关怀提供导向作用,我国学者对相关构建标准,如总体目标、实践准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工具也持续发力 [19-20] 此外,人文护理服务场所也已从住院病房延伸至门诊、医联体和居家 [21-23] 。

        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不仅是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更是《护士条例》里明确规定护士应履行的基本职责人文关怀的有效落实,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和获益感,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及社会和谐。

由此可见,专业、社会及政府 3 个层面对护理人文关怀重要性高度认同,并着力倡导和要求,这也对护理人文关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当下疫情常态化防控及深入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优化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质量、改善患者人文关怀体验,是促进护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于加强我国人文关怀助力护理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1. 提升护士人文关怀的认知、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研究显示,我国不同专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整体水平较好,但由于对人文关怀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刻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4-25] 。

多数护士对护理人文关怀的认知停留在关怀的态度以及健康教育等层面,在识别患者的关怀需求以及传递关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26] 每一个生命,都渴求安慰,而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正是传递护理人文关怀的工具和载体。

因此,培养护士的人文素养、知识和技能是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研究证实基于叙事护理 [27] 、巴林特小组活动 [28] 、导向型护理工作坊 [29] 等护理方式对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可产生积极影响然而,针对目前我国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最优培养方式和途径尚处于探索阶段,后续仍需开展多维度、多层面、多元化研究,为寻找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最佳培养方法开辟新的思路。

        2. 在管理层加大对护理人文关怀的探索和实践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实践中,建立护理服务标准是发展和加强关怀行为的关键性举措随着关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建立专科化的关怀实践标准已是大势所趋国际上专科化人文关怀标准已经起步,并集中于对关怀需求大的科室或弱势群体中。

目前亟待从观念改变、理论研究、制度建设、标准制定、操作指引、临床带教、培训落实、科学评价、监督改进等方面进行系列探究值得强调的是,人文关怀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管理在目前尚欠缺规范的发展阶段,护理人文关怀实践多是依赖护士自身素质和领导者的意愿 [30] 。

由此可见,护理管理者的关怀能力对科室人文关怀的开展和护理服务质量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构建科学的护理管理者人文关怀培训模式,建立示范医院人文关怀培训基地等,需进一步开展研究此外,护理人文关怀示范病区的建设,可以规范护士的行为,强化人文护理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能力。

        3. 加大护理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理论是学科科学性的体现,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人文关怀理论包括 Leninger 跨文化护理理论、Watson 人性照护理论、Benner 和 Wmbel 的人际关系应对理论、Boykin 和 Schoenhofer 的人文关怀理论等 [31] 。

然而,我国护理人文关怀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大部分概念是引自国外或其他学科,不能体现本土文化的护理特征,且有些概念抽象程度较高,直接引用可造成护士群体的不理解与社会不认同,有碍于护理人文关怀行动的实施。

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承接和超越,这也是中华民族不断繁荣昌盛的根本此外,对文化因素的理解是护士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帮助的基础,也是护士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吸收外来的积极思想,更要珍惜我们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积极探索我国社会背景下人文关怀的本质,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人文关怀理论和临床护理路径,促进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4. 为学生营造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与文化自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护理的本质是人文关怀,国内外学者相继从不同角度研究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在新医学模式的视角下,培养具有较高人文关怀品质的护理人才,已成为国内外院校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工作内容之一。

然而,人文关怀品质属于道德品质范畴,具有复合性、内隐性、体验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是个体知、情、意、行的内化发展过程 [32] 这些特征决定了人文关怀教育的复杂性随着护理人文教育改革的深入,《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 [33] 。

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放入专业课程当中,也能显著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 [34] 此外,教师示范关怀行为的模范作用是提高学生关怀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护理院校可通过讲座、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促进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提升师资的人文关怀教学素养。

        5. 智慧护理也需融入人文关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科技不断增强,人工智能应用的触角不断延伸智慧护理服务为疫情防控期间护理工作的开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满足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5] 。

然而,人工智能虽然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但却加大了老年人与时代之间的鸿沟由此可见,智慧护理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场思维模式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人工智能绝不是洪水猛兽,而且可以体现人文关怀,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怎样搭建科学的方法和机制。

今后应在大力发展机器人护理服务、 “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智慧护理时,坚持解决问题和简便易行的原则,同时聚焦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享受护理服务中的高频“痛点”,改进护理工作流程、增设助老护理岗位、设置必要的线下护理渠道、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等,加大人文关怀,切实提升智能技术时代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积极响应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全局部署。

        6. 关注护士发展,让人文关怀惠及自身护理人文关怀思想和信念,在实践中不断衍生与发扬,将关怀的对象扩及至众人的同时,也必然需惠及自身作为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注册护士已经达到 502 万人 [36] 。

但相较于我国人口总数来说,千人口拥有护士数量仍偏低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对护士队伍的建设、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等方面给出了顶层设计和规范指导因此,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下,医院各级管理者应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职称晋升、工作内容、工作负担等方面入手,切实关心爱护护士的身心健康,科学体现和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让护士在和谐的人性化工作氛围里,进一步增强护士职业荣誉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护理队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小 结        人文关怀作为护理学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疾病治疗结果、疫情防控的“病毒阻击战”和“心灵保卫战”等方面的效果已得到证实国内学者已开始关注护理人文关怀这一领域并取得一定进展,但相关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护理人员亟需对现存问题进行梳理探索,让护士在和谐的人性化工作氛围里强化人文关怀意识,提高人文关怀能力,助力护理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参考文献(略)✦ ✦✦ ✦

公众号:zgsyhlzz网址:www.zgsyhlzz.com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突出实用 面向基层传递护理学术信息提高护理理论与技术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长按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