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广州人文底蕴:推荐广州人文底蕴的文章
广州,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千年城脉传承、文脉兴盛、商脉繁荣,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打造诗词之都,渊源有自来。许多诗人都曾在岭南留墨添香,以诗言志散情,留下不计其数的诗词歌赋。近代诗人沈汝瑾曾言:“珠光剑气英雄泪,江左应惭配岭南。
广州,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千年城脉传承、文脉兴盛、商脉繁荣,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打造诗词之都,渊源有自来许多诗人都曾在岭南留墨添香,以诗言志散情,留下不计其数的诗词歌赋近代诗人沈汝瑾曾言:“珠光剑气英雄泪,江左应惭配岭南。
”可见他眼里岭南诗歌的地位之独特您是否会好奇,古代诗人眼中的广州到底长啥样?今天,我们一起沿着文人墨客的足迹,畅游广府大地,在古诗词中感受广州之美作为岭南文化高地,广州自古人杰地灵,涌现出大量优秀诗人以汉代杨孚为始,以唐代张九龄、韩愈和宋代崔与之、李昴英为兴,以元末明初南园五子、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为盛,以晚清丘逢甲、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为继,诗人灿若星辰,诗话趣事俯拾皆是,创造了丰富的诗词文化。
我们精选了秦汉至清代以来与广州有关的代表性岭南诗词,将带领大家从诗词之美中探寻广州的文化根脉,读懂广州历史人文之美,感受粤语音律之美,品味广州的绵长韵味。

广州早在先秦就涌现了如《南海仙人祝辞》这样的经典篇章,诗曰:“周夷王时,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曰:‘愿此阛阓(huán huì),永无荒饥’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4D影院《千年羊城》节选在《南海仙人祝辞》这本书中讲述了南海有五位仙人各自骑着不同颜色的羊来到楚庭(广州),留下了谷穗和祝福后升空而去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讲述了广州的古老传说,也体现了广州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来到汉初,较有名的诗歌当属《越人土风歌》:“其山崔嵬以嵯峨(cuó é),其水溢遝(tà)而扬波,其人厽砢(lěi luǒ)而美多”两汉时期更是涌现出了杨孚、郭苍、牟融等当时影响甚广的著名诗人、学者

广州宏城公园内的“南粤先贤雕塑群”之杨孚雕像杨孚为东汉时期南海郡番禺县(今广州市海珠区)人,他早年致力于攻读经史,钻研颇深,是史家公认的岭南第一位著书立说的学者他对岭南的风物进行系统整理,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异物志》。
本书详细记载了古代岭南物产及风俗,每篇篇末设“赞”,系四言韵句,描述和赞美岭南各种珍奇之物,富有诗味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称《异物志》“诗之流也”,又称“广东之诗,实始于杨孚”杨孚之后,东晋吴隐之的《酌贪泉》也被广泛流传:“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不仅给广州留下了贪泉这样一个地理性的标志,更留下了一种清正廉洁的精神自吴隐之以后,吟咏贪泉的作品历代不衰

吴隐之《酌贪泉》图源:新华社到了魏晋南北朝,广州地区最有名的诗人代表为黄野人、王叔之等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黄野人,相传葛洪弟子,共仙去,留丹柱石间,野人服之居罗浮为地行仙,往往与人相遇,或为黄冠,或儒者,或为溪翁、山妇,或牛,或犬,或鸟,或大蝴蝶。
凡山中所有物,皆能见之”黄野人诗作《飞云峰》:“云来万岭动,云去天一色长笑两三声,空山秋月白”为世人所传颂此外,当时流寓岭南十余年的外乡人江总在登高临远之时作《秋日登广州城南楼诗》一诗在江总笔下,1600多年前的广州城郊秋夕景致,依然朴素而清丽。

《全粤诗》序中说:“迨(dài)唐代张曲江开文献之宗,举风雅之旗,接中土之天声,揽岭表之芳润于是云山珠水,尽入诗怀,雁声渔火,都成雅调”唐代是我国诗歌空前繁荣的时代,屈大均用“炽于唐于宋”来形容唐宋时期广东文学的发展状况,然而唐代岭南诗作湮没甚多。

张九龄画像图源:广州日报唐玄宗初年,粤北山区寒门之子张九龄登进士第,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他是“岭南诗歌第一人”,也是“首创清澹之派”,集全唐文学大成之作的《唐诗三百首》开篇便以他的《感遇》二首领衔,可以说是极高的荣誉。
唐代诗人张九龄回到广州时,写下这首诗:

除张九龄以外,在唐代,有近两百名谪宦文人来到岭南,岭南便是他们的文学重生地其中非常著名的诗人有杜审言、宋之问、张说、韩愈等,他们大多以北方人的眼光看广州,用诗歌描绘广州的别样景致其中“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三度来到岭南,行至广州时,留下此诗:。

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的的南海神庙,在唐代成为中外海舶进出广州的必经之地。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南海神庙模型人们在起航前祭拜南海神,祈求一路平安;返航抵岸,也会来到南海神庙感念神明护佑。中晚唐的一位将军高骈带兵征南诏国时,经过广州时写下《南海神祠》一诗,以祈求平安:

到了宋代,虽然何藻翔《岭南诗存》中说“广东宋诗存者尤鲜”,但还是有余靖、崔与之、李昴英等诗人的诗文集流传下来余靖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曾以尚书左丞、集贤院学士来到广州,他想尽办法恢复生产和对外贸易,为广州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关注民生,还把广州西园开拓为供民众游乐的公园,其《寄题田待制广州西园》可看作是当时广州西园的导游图:

李昴英(番禺人,曾任吏部侍郎)归隐于广州时,已有不少诗词酬唱了。他在增城留下诸多墨迹,还写下一首关于增城的诗:

与唐宋本土文人创作的艺术成就相比,流寓广州的大家,显然在文学创作成就上整体带动了广州文学的高质量发展这些一流文学家入粤,一方面以粤人粤事促进了他们自身创作风格的转变,成就了他们个人创作的高峰;另一方面,在本土作家与流寓作家的深度融合上,引发了广东文学的整体性新变。
宋代诗人苏轼在粤生活六年多,曾游览白云山、南海神庙等胜迹,深谙岭南风物民情,作为一个骨子里爱国爱民的人来说,家国情怀与批判精神始终伴随着他的入粤行路人生暮年,苏轼途经广州时他感知庙堂之远,得发闲适之心,写下了《发广州》:。

在苏轼笔下,广州生机勃勃又闲适从容他矗立南海神庙时看到了“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的开阔,感受到“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的自在在苏轼的一生中,广州生活是黄州的延续,为苏轼的文学造诣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和思想土壤。

文天祥像。图源:梅州市纪委监委南宋时期,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路过零丁洋时,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广东文学真正自成一家,自聚峰峦,在传承中建构广东文学传统,或者说进入广东文学的自觉时代,还是从明代开始。

广州南园抗风轩(今中山图书馆南馆)图源: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明代最著名的诗歌活动就是结社南园元末明初,青年诗人孙蕡(fén)、王佐与十多位诗友结社于广州南园抗风轩(今中山图书馆南馆),是为“南园诗社”,无论在典籍运用上还是在才华上,都属一流。
孙蕡、王佐、赵介、李德、黄哲五人成就最高,被称为“南园五子”南园五子延续了张九龄以来的雄直诗风,内容上有鲜明的岭南地域特色,对后代有着深刻的影响“南园诗社”的出现,代表着岭南诗派新高潮的开始元末,孙蕡曾避战祸于白云山。
多年过去,他回忆起往昔岁月,感慨万分,提笔写下这首诗:

历史的车轮走进明清明嘉靖年间,欧大任、黎民表、梁有誉、李时行、吴旦等五人,又汇聚于抗风轩,重振南园之风,被称为“南园后五子”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出现了黎遂球、邝露、陈子壮、陈邦彦等英豪,陈子壮、黎遂球等十二人复集南园并以诗歌抒发其爱国情怀,被称为“南园十二子”。
到清光绪年间,梁鼎芬、黄节等八人领头,再在南园抗风轩重结南园诗社,与会者一百多人,成为广州诗坛盛事,人称“后南园诗社”当时南园内的建筑有抗风轩,后为纪念南宋抵抗金兵的文天详、陆秀夫、张世杰三大忠臣,在南园内建忠烈祠。
清朝康熙年间,番禹县令李文浩重修抗风轩,祀奉南园五先生,到乾隆年间,又将南园后五先生附祀光绪年间,张之洞扩充南园遗址,修复抗风轩,在玉带濠对岸兴建广雅书局1912年,人们在南园旧址的基础上创立了广东省图书馆,并兴建了一幢红楼,解放后为中山图书馆南馆;同时,还在抗风轩旧址附近建起历史纪念建筑,如南园五子塑像墙、抗风轩小亭、诗词作品墙。

汤显祖画像图源:深圳商报在明朝岁月的长河中,入粤诗人汤显祖与广州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广州的繁华与活力,给汤显祖创作卓越的戏剧作品和深邃的诗词带来丰富的灵感汤显祖在岭南地区创作诗歌一百多首,这些作品彰显了他的才情,也见证了广州的商贸繁华与变迁。
万历十九年(1591年)小雪前后,汤显祖抵达广州城,望着广州兴盛繁华的景象,诗兴大发:

在由明入清的历史进程中,“南园五子,名噪于前,清代岭南三家,振响于后”,岭南诗派繁盛了数百年被誉为“岭南三大家”的屈大均、陈恭尹和梁佩兰是清代初年岭南著名诗人,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品流传至今,仍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对广东诗风有促进作用。

屈大均画像图源:中国新闻网清代诗人屈大均的老家在广州,他对珠江再熟悉不过了写《珠江春泛作》一诗时,屈大均的抗清生涯已经结束,正准备作“寓公”(退隐者),诗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紧扣“珠江春泛”这一主题:。

闲居广州的陈恭尹在重阳时登上镇海楼,写就《九日登镇海楼》一诗。该诗融情于景,意境豁达,令人回味无穷: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镇海楼模型清末,以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物,发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呼声他们自觉地创作“新派诗”,熔铸新理想于旧风格中,表现时代的新精神、新面貌。
清代诗人黄遵宪一诗描述了这一时期的广州面貌:

不仅如此,清代诗人潘耒为了评颂广州诗脉,写下这首诗:

在清代,就文体而言,诗词、散文、小说、戏剧全面繁荣同时,岭南的爱国诗人群体也不断涌现,他们在诗歌中形成的雄直之气成为广东文学的重要标签广州文学在缓慢发展中既以包容的胸襟融汇八方文明,又传承岭南文脉,终究成就了广州的文学地位。

清代画作里的广州城市景观图源:广州日报文人墨客笔下的广州美不胜收,可谓“云山珠水,尽入诗怀”这些饱蘸云山珠水灵气的诗词,厚植千年羊城历史文化底蕴,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想要读懂广州,可以从行文里、从花香里、从色彩里。
您又是从哪里读懂了广州?来源: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推荐广州人文底蕴:推荐广州人文底蕴的文章
广州,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千年城脉传承、文脉兴盛、商脉繁荣,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打造诗词之都,渊源有自来。许多诗人都曾…
-
德云同人文小说购买:德云同文吧
大家好,这里是宅胖看书,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相声戏曲演员主角的都市娱乐小说,此类小说不太好写,题材小众,所以只是且看且珍惜了。…
- 穿越天官赐福同人文:穿越天官赐福成鬼王的小说
- 素锦同人文推荐:素锦同人文推荐小说
- 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程内容
- 张起灵吴邪的同人文:张起灵吴邪同人文训诫文
- 刺客伍六七同人文小说:刺客伍六七cp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