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关于易烊千玺同人文:关于易烊千玺同人文的文案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2-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粉丝社群作为一个组织是如何运转的?

关于易烊千玺同人文:关于易烊千玺同人文的文案

 

《青春有你2》的热度还没过去,《乘风破浪的姐姐》又以强势的姿态闯进大众视野当中,在有限的出道位面前,大家纷纷拼尽全力为自己喜爱的选手加油、应援,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言论:“你一票我一票,哥哥明天就出道”

“你不投我不投,姐姐何时能出头”过分一些的:“你不投票想让妹妹一直当第二吗”“你的哥哥不会因为你的佛获得票数”emmm……怕了怕了,我投票还不行吗(开玩笑)在这些或是押韵、或是带有强势意味的话语背后,体现出来的则是饭圈强大的组织分工能力

,这与大众对饭圈的印象中或许并不相同我们经常谈论饭圈极端的迷恋行为,嘲笑她们的盲目追星,幼龄化、脑残是大众为其打上的标签,然而这种刻板印象与媒体对这个群体的报道多为负面有关对于饭圈的偏见令我们很难看到其作为组织所体现出来的优秀能力。

因此,本文试图探讨粉丝社群的组织结构及其背后的本质原因,从而为大家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粉丝社群01粉丝应援套路多应援一词来源于日本,现在可泛指一切支持、声援偶像的行为在互联网时代,线上应援更是成为粉丝应援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控评、打投、反黑——混饭圈必备技能,“守护世界上最好的哥哥/姐姐”已然成为粉丝口头禅,在为偶像事业“添砖加瓦”这件事上,粉丝们可谓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打榜投票:爱豆的数据我来做流量经济时代,数据是衡量一个明星商业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为偶像做数据就成为粉丝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粉丝组织内部也形成了专门的打投组以明星歌曲打榜为例,自家偶像出新歌后,打投组管理人员便号召粉丝在QQ音乐、酷狗、酷我等多个平台为歌曲打榜,进行包括搜索、播放、收藏、下载、分享等在内的一系列操作,每个人手中握有多个账号,每个账号都要重复以上流程,以此来将歌曲送上榜单前列。

某粉丝团体打榜流程流程如此复杂,我一个圈外人看了只想说:“脑阔痛”当然,做数据还是为了和别家竞争粉丝之间的战争向来是吃瓜群众的一大看点,无论是周杰伦粉丝大战蔡徐坤粉丝,还是TFBOYS三人粉丝之间的竞争,。

比拼的都是粉丝的应援能力,谁更强,谁的偶像就能站在顶端没错,这,就是饭圈PK!反黑控评:守护最好的爱豆除了给偶像做数据之外,反黑控评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受晕轮效应影响,在粉丝眼中,偶像身上没有一丝缺点,她们自动放大了偶像身上的闪光点,并由此形成对偶像的整体认知,因此粉丝会产生诸如“你说我爱豆不好你就是黑子”这样的偏激观点,对于自家偶像的“黑粉”,粉丝组织也形成了反黑控评组来进行应对。

在进行反黑时,粉丝内部形成了不同分工首先,有专人教新粉辨别不同类型的“黑粉”言论:“ky”、“碰瓷”、“披皮黑”、“带节奏”等,以便及时发现不利于偶像的言论其次,组内也有专人在各大平台盯守,发现黑粉言论后立即号召大家举报。

某粉丝组织反黑教程控评组则负责偶像的形象维护在发现有关偶像的热搜或媒体发布的相关微博时,控评组管理人员会号召粉丝进行控评组内成员分为评论组和点赞组,评论组负责发表一些赞美自家偶像的言论,点赞组则负责通过点赞将这些评论送上热评,。

以达到点开微博/文章评论区全部是有关自家偶像好评的目的。

某粉丝组织控评行为粉丝对于偶像的崇拜出于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因此,对于粉丝来说,偶像不单单是偶像,更是一个以群体信念为基础的幻象,粉丝的行为也就带有了宗教化色彩在粉丝的想象中,爱豆非常脆弱,需要悉心呵护,不能受到一点伤害,这样的想法促使着她们为偶像“战斗”。

因此,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粉丝为了偶像到处“撕”的现象美工剪辑:快来吃我安利通过网络结成社区后,粉丝组织内部成员间围绕元文本以及脱离元文本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愈发频繁,产生了数量惊人的“粉丝交谈”文本[1]粉丝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生产出如视频、海报、漫画、同人文等多种形式的次文本,很多人纷纷感叹:“自从粉上了XXX,我点亮了很多技能”。

粉丝为偶像创作的作品在遇到诸如偶像生日、新剧播出的时候,由“太太”们组成的宣传组就开始为爱发电,美工文案齐上阵,画手剪刀手们疯狂输出,帮助偶像进行宣传,以期吸引到更多的粉丝,真是“免费劳动力,谁用都说好。

”而由“粉丝交谈”文本连接起来的粉丝们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在交流之中,粉丝们体会到了归属感,由此而产生的黏性要远远高于一般组织线下应援:我家偶像一定要有排面除了以上几种方式以外,还有一项绝对不能忽视的应援手段就是。

线下应援线下应援是伴随着饭圈而成长起来的,从最开始的举手牌为偶像加油到如今易拉宝、广告屏应援,演唱会要应援、宣传活动要应援,就连生日也要应援,应援成本不断增加,甚至为了和别家比拼要进行大规模集资活动

某明星生日会应援情况线上线下联动为偶像应援,“一定不能让别人小看我们”这种应援不一定是偶像想要的,但一定是粉丝眼中“我家爱豆需要的”总之,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粉丝之间建立起了情感信任,从而形成“想象的共同体”。

这时,粉丝群体已脱离一般意义上的趣缘群体,开始出现职能分工,逐步演化成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角色分工,在共同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组织[2]02饭圈独特的社群规则2005年《超级女声》之后,粉丝开始通过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应援活动来为自己偶像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曝光度,“饭圈”现象和“饭圈”文化开始形成。

[3]庞大的组织架构,严格的内部规则,饭圈展现了其作为组织纪律分明的一面,也因此,“散粉”和“混圈”的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严格的准入规则“粉籍”是粉丝的身份证明,当团体内部产生认同后,粉丝便通过种种方法来将自己与团体外成员区别开来,“粉籍”一词便如此诞生。

一个新粉想要进入粉丝群需要证明自己的“粉籍”,比如回答有关偶像的问题,提供打榜记录、反黑记录甚至是氪金记录等

某粉丝自证粉籍的微博而在成为饭圈一员,获得自己的分工后,粉丝便开始踏上为偶像事业“添砖加瓦”之路这种严格的准入规则能够保证组织内部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净化社群内部环境当然,这也不能完全阻止一些“真爱黑粉”跨过层层阻碍潜入敌军内部。

庞大的组织架构粉丝社群形成之初,只是由趣缘而聚拢的团体,更多是依靠“共同的信仰”来维持运转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同目标发生变化——帮助偶像事业更上一层楼,该团体也就从松散走向有序,演化出了具有团体规则和庞大架构的粉丝自组织。

。在该自组织系统中,作为粉丝与偶像之间官方“桥梁”的后援会,带领文案组、打投组等多个部门在非线性动力的协同合作下造就了“涌现”奇观[2]。学者喻国明等人梳理了粉丝社群内部分工模式[2]如下图:

粉丝社群内部分工模式根据这个模式图,我们姑且将粉丝社群内部分为四大部门:负责打榜投票的打投组、负责维护偶像形象的反黑控评组、包括美工文案视频在内的宣传组以及负责饭圈内部管理的官方后援会其中,官方后援会一般由艺人公司成立,级别高于其他部门,饭圈所有活动一般都由后援会发起,后援会也承担着从活动宣传到引导粉丝在内的所有管理任务。

在“将偶像送上顶流宝座”这个共同目标下,所有部门同心协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成一个又一个“大工程”,为偶像的事业保驾护航“潜网”的存在饭圈是围绕共同喜爱偶像所形成的情感社群,是在对偶像共同情感的推动下进行集体行动。

[4]饭圈的组织化、制度化使得其在进行集体行动时展现出积极的一面,然而,其组织内部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其他组织类似,饭圈内部也存在着“潜网”,一旦进入圈子,就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而饭圈遭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内部规则走向极端之后会给个体带来强烈的压迫性,现在已经变为一个梗的“能买一百张就咬咬牙买三百张”便是饭圈内一些狂热粉丝向圈子内部其他人施加压力的一种体现。

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饭圈也就注定不是帕特南所倡导的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组织[5]03粉丝的情感劳动被资本收编的本质在谈及饭圈时,很多人脑海中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疯狂”、“不理智”等负面词汇,我们无法理解饭圈对于偶像的狂热迷恋,当涉及到为偶像消费的问题上,更是大加批判,认为粉丝群体不能理性消费,其行为会错误引导青少年的价值观。

然而在这种看法背后,我们却忽略了粉丝的情感劳动被资本收编的本质粉丝具备能动性,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为娱乐公司推广和营销明星创造巨大价值,因此成为跨国文化工业收编的对象[6]以易烊千玺十八岁生日应援为例,其粉丝“千纸鹤”为他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应援:12城巴士接力应援、公益应援、LED大屏投放、楼体灯光秀、快递单面应援等,覆盖多国。

由此可见粉丝群体的能量有多大

易烊千玺十八岁生日应援汇总截图(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但这些活动实际上是由资本进行操纵的集资应援是由后援会发起的活动,而后援会是直接和艺人公司对接的艺人公司通过后援会对粉丝进行指挥,使其自愿帮偶像宣传,为偶像做数据。

粉丝付出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偶像事业,成为艺人公司收编的对象而不自知,只是一味地沉浸在为偶像奉献的的自我感动中艺人公司却在此过程中将对艺人的培养成本转嫁到粉丝身上尽管社交媒体上经常会出现粉丝骂艺人公司的现象,然而这对艺人公司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

在发泄完自己的不满后,粉丝依旧会投入到这种出于情感而进行志愿性的劳动中去对于参与集资的粉丝来说,集资消费并不是消费行为,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表达对于明星的爱,也体现了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友情[6]在这个过程中,粉丝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对于偶像的情感得以巩固,这也是艺人公司乐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资本对于粉丝的收编可谓是从情感到金钱再到劳动一个环节都不落先通过后援会组织粉丝进行集资应援活动,在这个环节中,粉丝实践共同构成了一种集体的情感劳动——为了助力偶像发展这一共同的目标,有组织地、无偿地进行劳作。

[1]粉丝成为“情感劳工”,为偶像付出人力、物力、财力而资本则完成了成本转嫁并且,通过这种形式,粉丝的情感得以表达,于是陷入为偶像奉献的自我感动中后,对偶像的忠诚度不断提升,再次投身其中粉丝获得满足感,资本节省一大笔培养成本。

在这看似皆大欢喜的场面背后,粉丝却意识不到自己成为“情感劳工”的事实,自动成为了资本收编的对象,怀着对偶像的爱,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到这种情感劳动中去最终,在这个“看谁的爱豆拥有最棒的应援”的隐性战场上,获利的其实是资本。

以上种种,最终也只能化为一句话:饭圈套路多,入圈需谨慎!参考文献:胡岑岑.从“追星族”到“饭圈”——我国粉丝组织的“变”与“不变”[J].中国青年研究,2020(02):112-118+57.喻国明,石韦颖,季晓旭.网络时代粉丝群的形成与衍化机制初探——以自组织理论为视角的分析[J].青年记者,2019(13):37-40.

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9(05):64-72.陈昕.情感社群与集体行动:粉丝群体的社会学研究——以鹿晗粉丝“芦苇”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8(10):37-47.

彭兰.网络的圈子化:关系、文化、技术维度下的类聚与群分[J].编辑之友,2019(11):5-12.陈璐.情感劳动与收编——关于百度贴吧K-pop粉丝集资应援的研究[J].文化研究,2018(03):123-134.

︿︿︿︿︿︿︿︿︿︿︿︿︿︿︿︿︿︿︿︿︿︿︿︿︿︿︿︿︿︿︿︿︿︿︿︿︿︿︿︿︿︿︿︿︿︿︿︿︿︿︿︿︿︿︿︿︿︿︿︿︿︿︿︿︿︿︿︿︿︿︿︿︿︿︿︿︿︿︿︿︿︿︿︿︿︿︿︿︿︿︿︿︿︿︿︿︿︿︿︿︿︿︿︿︿︿︿︿︿︿

主编:曾润喜执行主编:潘颖

长按关注羊村传播

往期内容回顾走近美妆博主——打动你的不仅仅是“变美” | 微观世界今天你用方言了吗?| 微观世界谈谈vlog的那些事 | 微观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