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时间果实同人文:时间果实第二任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2-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时间的果实纵览传媒记者 曹青8年,只是时间长河里的小小片段,但在距离中国万里之遥、多瑙河畔的一座百年钢厂里,时间结下的果实已经缀满枝头。今年4月,我随河北日报报道团队来到塞尔维亚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这是8年里河北日报第三次来到这里采访。

时间果实同人文:时间果实第二任

 

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请试试刷新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时间的果实纵览传媒记者 曹青8年,只是时间长河里的小小片段,但在距离中国万里之遥、多瑙河畔的一座百年钢厂里,时间结下的果实已经缀满枝头。

今年4月,我随河北日报报道团队来到塞尔维亚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这是8年里河北日报第三次来到这里采访到达河钢塞钢的第二天,我们就受邀参加了一位普通工人的退休仪式这样的职工退休仪式,钢厂每年都要举办七八场。

在退休仪式上的德拉古廷(中)资料图65 岁的德拉古廷,在这座钢厂已经干了44年,中方员工都叫他“老德”不太大的会议室里,老德太太亲手做了蛋糕,工友们精心准备的烤肉、饮品摆放了满满一桌子两位来自中国河北的钢厂高管,把一个画着熊猫的内画鼻烟壶送给老德。

我看到,老德的眼中一直含着泪花。他21岁来到钢厂,从一线工人干到部门副主管。和斯梅戴雷沃市的很多人一样,钢厂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和钢厂一起经历过风雨,也一同看到了彩虹。

老斯梅戴雷沃钢厂资料图斯梅戴雷沃钢厂是塞尔维亚最大的钢铁企业,成立于1913年鼎盛时期,斯梅戴雷沃市40%的财政收入都来自这家百年老厂但是,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钢厂一度濒临倒闭那时,工人们每天早上都要远眺厂里的烟囱是否冒烟,如果冒烟就意味着当天会开工,但等来的总是无尽的失望。

工厂停产那段日子,老德经常蹲在多瑙河边发呆,他的儿子、四个兄弟姐妹也都在钢厂工作,不知道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该怎么往下过8年前的那个春天,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给这里带来生机2016年4月,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这家钢厂,与塞方共同成立了河钢塞钢,合约承诺中方只派出9人的管理团队,原钢厂5000多名员工继续留用,一个不辞!。

签约的那一刻,塞尔维亚时任经济部长泽利科激动得高高举起合约不停地亲吻着厂房内机器重新轰鸣起来,火红的钢坯再次蒸腾起热气老德和工友们上足了发条,鼓足了干劲,钢厂终于挺过来了!两个月后,这里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塞尔维亚期间,专程来到了这里。

那一天,钢厂工人、家属、当地市民数千人夹道欢迎面对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习近平主席坚定地说:“我们不需要拍胸脯、夸海口,而是要诚恳、严肃地兑现承诺”“我相信,在双方密切合作下,斯梅戴雷沃钢厂必将重现活力”那一刻,偌大的厂区沸腾了!掌声、欢呼声越过高炉,回荡在多瑙河上空。

也就是在那时,老德在心里有了打算,自己距离退休还有8年,他要把这8年当成16年过多瑙河日夜奔流,时间见证着奇迹的发生仅用了半年多,钢厂就结束了连续7年的亏损,很快达到了建厂110年最高的盈利水平工人们的工资不仅每月都能按时拿到,还上涨了近百分之十。

钢厂还在当地持续招工,斯梅戴雷沃市每5个人中就有1人从事与钢厂有关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就有了未来的盼头,城市又恢复了烟火气,当地超市的促销日也定在钢厂发工资的日子河钢塞钢带来的信心、希望和精气神儿,鲜活地呈现在当地人发自内心的笑脸上。

老德是个喜欢钻研问题的人,他总是在想:为什么美国人管理钢厂那么多年都不行,中国人来了就行?时间也给了他答案在当地人眼里,河钢收购后的钢厂是熟悉的,又是崭新的管理团队婉拒塞方给高管配专车、配秘书的安排,和当地员工一样拼车上班、打卡入厂,一起吃食堂、租房住。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不急功近利,诚恳务实二十多项中国钢铁专有技术被直接送上了河钢塞钢的生产线,还让河钢塞钢搭上了河钢集团的全球销售网,产品市场由原中东欧地区迅速拓展到全球而钢厂收益进一步投入钢厂的建设,增加新的生产线、进行环保改造,现在河钢塞钢的排放标准低于欧盟标准,中国人希望为钢厂谋划一个更加长远的未来。

朋友是什么?八年前,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塞尔维亚前,在当地媒体刊发的署名文章当中引用了塞尔维亚谚语:“朋友是时间的果实。”

参加马拉松的苏山资料图河钢塞钢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苏山,是个来自中国河北的帅小伙今年4月,他报名参加了第37届贝尔格莱德马拉松比赛前,办公室8位塞籍同事给他定制了一件T恤胸前印着8个人的合影,背后是苏山的中文和塞语名字,中间还印着两国国旗。

苏山穿着这件“战袍”跑完了全程,为了让沿途的观众能看到胸前的8位塞籍同事,苏山特意把号码布往下别了10厘米言必信,行必果今年4月29日,河钢塞钢成立8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给钢厂塞尔维亚籍职工的复信中说:“斯梅戴雷沃钢厂的良好发展,是中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也是两国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

”让一座钢厂幸福一座城市,这是钢铁般的“中国承诺”,也在“一带一路”上收获了宝贵的钢铁友谊监 制:贾海丽 赵永刚策 划:张 霰统 筹:胥文燕编 导:田 梦 王 潇记 者:曹 青摄 像:姚 杰后 期:吴 昀 筵 怡。

化 妆:岳晓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