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华人文化基金总经理: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董事长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2-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随 随着文化传媒市场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开始活跃在文化产业市场。现如今,在传媒领域的投资共有三

华人文化基金总经理: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董事长

 

随   随着文化传媒市场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开始活跃在文化产业市场现如今,在传媒领域的投资共有三种模式,第一种,以PE/VC这种专业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最为典型的财务投资,目的是找准项目快速投资、快速退出取得资金回报,这种公司以红衫资本、IDG资本最为典型;第二种,垂直传媒文化类企业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的产业投资,其中尤以浙报集团旗下东方星空、华数这类公司投资为主;第三种,第三方综合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市场上进行的产业投资,这类基金不追求短期快速的资金汇报,有时会介入到所投项目中进行深度管理,其中以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最为典型。

本文将以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切入点,以小窥大,探求产业投资的其中规律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简称CMC)成立于2009年,是第一个在国家发改委获得备案通过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基金2010年,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运行。

而这一切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强大的人事构成密不可分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董事长由风靡上海传媒圈的黎瑞刚担任,黎瑞刚圈内人称“黎叔”曾为上海文广集团的总裁,其能力之大,使得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不仅可以跟跨国巨头合作,甚至调动有巨大能量的垄断资源。

而董事总经理李怀宇曾任百视通CEO,首席内容官则由原《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担任募资:LP注资与自有投资回报两方式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自有投资回报,通过前期募集基金取得的回报再投资。

而另一种更为主要的形式是借助资产投资人的注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制,所以,其大部分投资由投资人注资至今,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旗下管理着多支基金,包括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内容基金、地产基金等多个基金。

成立之初,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募集规模50亿元,首期即募集20亿元人民币直到2014年5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又扩大了基金募集的币种,完成了首期美元募资,规模是3.5亿美元其中美元基金的投资人就包括国际知名的主权基金、母基金、以及部分跨国企业和行业领袖。

现如今,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已经达到300亿元左右投资理念:深度管理与海内外兼管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不同于单纯的PE/VC财务投资,不是简简单单投钱收钱,而是真正深入到产业内部进行深度管理与运作而且,其投资布局不仅仅局限在国内,还把触角伸到了全球范围。

深度管理:切合产业投资核心理念借助黎瑞刚在文化和媒体领域多年的职业经历,使得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项目的深度把控和深度管理比一般的基金做的更加到位,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所投的不少项目中参与很深,深入到产业链的上下游做了很多事情。

黎瑞刚说:“我们不是简单做一个财务投资,我们希望自己的投资、运营经验能跟被投资公司有一个良性的互动,看见所有被投资企业相互之间的交叉性的协助,创造新的价值”海外管理:境外股权投资新境界而在海外管理方面,黎瑞刚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从产品输出到在境外进行股权投资的阶段。

如今,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经与美国、韩国、日本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家公司进行项目洽谈2014年10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上海文广、华纳兄弟、RatPac娱乐 和WPP成立跨国文化创意投资基金,从事境内外文化创意、娱乐产品的投融资,涵盖电影,电视剧,音乐剧及现场娱乐等领域。

这个基金将专注于电影、电视及现场演出等三大文化娱乐领域的项目投资,并将这些优质项目推向国内外合适的市场而且,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国际化发展的长远目标,尽管多数都是中国员工,但是黎瑞刚一开始就将英文定为工作语言,“我们所有的Email、内部投资报告、内部归档文件、每一个项目上投委会的投资报告都是英文的。

”而从人力资源结构上来看,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拥有海外工作的经历

   投资方向:内容、平台、生活方式全方位布局为了拓展产业链条上的更多角色以进行资源互动,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顺着产业链寻找一系列优质投资项目目前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一直遵循三个方向:第一,传媒和娱乐行业,更多的是偏重内容;第二,互联网和移动,主要看平台;第三,生活方式,这是随着众多中产阶级出现而必将出现的趋势。

这三个方向以内容为基础,而后线上线下衍生内容投资:传媒与娱乐是驱动力内容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其重中之重是传媒和娱乐遵循此规律,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2010年到2013年不断在传媒与娱乐这两大原则的支撑下开始了包括影视、体育、财经等领域进行布局。

影视:节目、电影、动画、音乐、音乐剧、纪录片一个都不放过影视作为黎叔最擅长的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在节目、电影、动画、音乐、纪录片等都进行了投资在节目方面,首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运营后的第一件事情是投资星空传媒。

黎瑞刚在公开的场合中也直言不讳,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投资了星空传媒2010年8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控股原属于默多克新闻集团全资拥有的星空卫视普通话频道、星空国际频道、Channel[V]音乐频道,以及星空华语电影片库业务。

在获得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后的第一年,星空卫视即扭亏为盈此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出资成立了星空华文传媒公司,下辖灿星制作如今的灿星制作在电视娱乐领域已经是一枝独秀有了新东家的灿星制作,一路顺风顺水,成功引进并且制作了包括《中国达人秀》《舞林大会》《中国好声音》等在内的一系列成功的电视节目。

随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又投资TVB中国2012年8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上海东方传媒(SMG)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上海翡翠东方传播有限公司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一亿元,中港股权比例为51:49由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负责TVB在中国内地的所有业务。

在电影方面,华人文化产业在中外电影产业链的每个链条都进行切入,包括内容、技术、后期制作甚至票务网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投资,是与华纳兄弟合资成立“旗舰影业”2015年9月20日,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美国好莱坞最大的电影公司华纳兄弟联合宣布,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旗舰影业”,其中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领导的财团控股51%(其中TVB持股10%),华纳兄弟持股49%。

新合资的公司总部设在香港,并在洛杉矶和北京设有业务分支机构,将开发、投资和生产一系列主流华语影片和全球顶级大片,通过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华纳兄弟的发行网络面向中国及全球发行除了在美国布局电影,在国内,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投资了一家电影公司—乐华娱乐。

2014年8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携手引力传媒正式成为乐华娱乐的战略股东这一家以音乐和艺人经纪起家的公司,自从投资了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后,就正式转型到电影领域在黎瑞刚看来,乐华娱乐定位“90后粉丝经济、韩流、国际化”的理念正是对传统行业的突破和颠覆力量,足以代表未来影视趋势。

而在电影技术和后期方面,2014年4月9日,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宣布与全球顶尖的娱乐影视技术及应用系统提供商IMAX缔结战略合作其中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旗下的华人文化产业股权投资中心和方源资本有限公司投资IMAX中国业务80000万,占股20%。

之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IMAX中国将在电影拍摄、制作、放映、高端家庭影视娱乐系统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2015年6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联合IMAX及“IMAX中国”共同设立了一项全新的电影基金——“中国电影投资基金”,用3亿元的启动资金,联手全球一线电影创作人,首期推出10部华语大片。

而在电影制作链条后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了一家名为Base的后期制作公司,这家公司曾制作了《捉妖记》、《变形金刚4》、《环太平洋》中的特效,现在这家公司正在进入制片领域在票务领域,2014年6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2亿元人民币投资了在线票务网站格瓦拉。

而事实上,早在2012年,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就很看好电影订票平台

在动画方面,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不放过与国外动画巨头合作的机会2012年2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美国“梦工厂”合作建立了“东方梦工厂”,开始进军动画技术研发、动画影视制作、数码游戏、主题乐园等多个领域。

如今“东方梦工厂”已经建立了一套接近好莱坞的生产体系这笔投资即将在2016年初建成效,2016年1月份,第一步合拍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即将上映

在音乐方面,2011年,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2000万美元投资巨鲸音乐,开始布局在线音乐巨鲸音乐是由姚明投资创办的在线音乐平台,2006年3月正式上线,2008年8月初曾获得过谷歌中国的投资但是随着谷歌在中国的退出,巨鲸音乐也开始在中国艰难生存,在2013年宣布转型,将会提供针对企业的B2B音乐服务。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这笔投资前途未卜在音乐剧方面,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分别在美国与中国开展投资在黎瑞刚看来,音乐剧本身未来将会是作为日常娱乐的方式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其中,在与美国投资方面,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控股了百老汇的音乐剧制作公司Broadway Global Ventures(BGV),该公司位于纽约,创始人是百老汇的著名制作人凯文-麦考伦,他曾凭借《Q大道》、《Rent》等音乐剧多次荣获托尼奖。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这笔投资,也是中国资本首次介入国际主流音乐剧IP创作源头领域而在国内,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于2015年1月与华创资本联合注资七幕人生三千万元人民币七幕人生是一家以引进、汉化制作西方获奖的经典音乐剧为核心业务的文化公司。

成立两年以来,引进并制作《我,堂吉诃德》《Q大道》《一步登天》等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作品,在国内进行了200余场演出,观众人数超过20万这次投资也同时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线下娱乐产业战略规划的组成部分在纪录片方面,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旗下的微鲸电视正与BBC商议引进BBC的纪录片的事宜,具体将引进《火药阴谋》,《我们的战争》等制作精良的纪录片。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方面也表示,为了获取更多优质的纪录片内容,将不惜血本持续投入体育:大小赛事版权、赛事运营、体育经济,做长体育传媒链条2014年10月,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俗称 46 号文),从政策层面给体育产业投资一个明确的信号;同时体育运动本身也开始从专业的运动向大众生活方式消费方向转变,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让体育运动的传播变得迅速无比。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敏锐嗅到传媒与体育结合背后的商机,开始大规模布局体育产业首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控股拥有国足和中超资源的体奥动力公司2015年5月,体奥动力获得了未来4年中国之队,共计七支中国各级男女国家足球队、赛事的所有4项销售包:公共信号制作服务采购、中国大陆境内电视版权、中国大陆境内新媒体版权和境外全媒体版权。

除此之外,体奥动力还以5年80亿元买下中超联赛版权,足足在中超原单赛季版权价格翻了20倍黎瑞刚说:“中超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赛事版权,是一个独家的稀缺的资源,值得去用大资金来投入,这代表了我们对中国体育产业的信心。

”除了控股拥有版权资源的体奥动力公司,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公布的现有投资项目中,还有两家与体育相关的公司:优势传媒和盛力世家优势传媒主要运营着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同时也是 CBA 联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汤姆斯杯中国的运营方;而盛力世家是一家体育经济公司,签约了一系列可以市场化运作的奥运冠军,旨在将中国的运动员进行市场化包装和运作。

以上这些体育方面的投资,就像在做一条长长的体育链条,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布局最为理想的结果是,80亿投资的中超水准的提高将会带动优势传媒高校足球联赛的热度,而其中涌现出的一批足球明星的商业价值又可以通过盛力世家进行包装与开发。

这种商业开发带来的球员收入的增长,反过来又会增加球迷对于球星的二次消费未来,黎瑞刚表示,“我们还会持续在体育版权方面加大投入,同时,继续在体育产业上下游去布局,包括媒体平台的搭建、体育赛事的开发和运营,包括运动员经纪和体育衍生品的投产都是我们目标。

”而就在80亿签约中超的一周之前,来自《天空体育》的消息称,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将会以95亿元参与到收购F1的财团中由此可见,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触及范围将越来越广其他:财经、购物、游戏等垂直内容领域悉数涉及。

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的领域,2013年12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从浙报传媒手中买下财新传媒40%的股权,成为财新传媒第一大股东,黎瑞刚担任财新传媒的董事长在电视购物领域,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还投资了用户覆盖3000万家庭额东方购物。

接着,2014年6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者入股联众游戏以上种种都是其在各个垂直领域的投资,以后也不会仅仅局限于此,会将更多的细分垂直内容纳入到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版图中平台投资:互联网和移动是趋势

面对互联网对娱乐业的改变,黎瑞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互联网对娱乐行业的充分渗透,新的消费业态的出现,导致我们以前对娱乐行业的基本认识已经不再适用,我们需要调整新的思维、心态和投资工具来面对投资企业纵观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现如今在平台方的布局,就是围绕互联网和移动做投资。

其中,出资研发微鲸互联网电视、投资电子商务平台寺库、在线教育猿题库等都是为了嫁接互联网所做的事情微鲸电视,打通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核心环节微鲸电视之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不仅仅是一个终端那么简单,也不是黎叔跟风造势,非要做出点什么硬件。

其实,微鲸电视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所投资的那些来自影视、体育等优质版权内容的汇集平台,是打通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核心环节

2015年4月,黎瑞刚宣布成立微鲸科技将涉足电视行业8月13日,黎瑞刚宣布微鲸科技的首期启动资金为20亿元,资金主要来源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及阿里巴巴、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包括影视、体育在内容直播以及自制内容将成为微鲸电视的一大竞争优势。

寺库,扩大投资范围至电商为了切中日渐崛起的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将投资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迈向了电商领域2014年7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一亿美元投资了国内奢侈品电商寺库,注资金额超过寺库以往融资的总和。

寺库是一家主要为中国高端消费人群提供“一站式”奢侈品服务的平台,主打“O2O+一站式服务”模式猿题库,跨入产业投资新领域由于相信互联网对教育等传统行业的颠覆能力和这个市场的爆发潜力,也认同猿题库以技术为驱动、在个性化在线教育产品领域取得的突破,2015年3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领投、新天域资本、IDG资本和经纬中国跟投的6000万美元融资在线教育机构猿题库。

生活方式投资:消费品和线下娱乐体验并行关于生活方式,黎瑞刚不止一次提到过关于中产阶级的论断,他认为生活方式的投资是中产阶级的未来的主要方向但是,目前为止,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生活方式方面的投资还只是刚刚启动。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目前主要关注两大类:一类是消费品,这一类现在还没有投资,一直在研究希望利用自身在媒体娱乐方面的资源,在消费品品牌升级方面进行投资另一类是线下的娱乐体验类投资,包括各种主题公园和线下娱乐体验项目。

这都是继做好内容之后的后续开发主题乐园:上海梦中心、乐高乐园全部巨制在各种优质内容的驱动下,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在建立文化地产项目—上海“梦中心”和乐高乐园2014年3月,华人文化宣布与香港兰桂坊集团及美国梦工厂打造“梦中心”。

上海“梦中心”是上海徐汇区“西岸文化走廊”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463000平方米,包含12个创意文化建筑项目总投资150亿元,预计2017年建成开放占地8.4平方公里,旨在打造集娱乐、旅游、创意为一体的上海百老汇。

继此之后,又跟国际上的领先的现场娱乐大佬默林娱乐携手,2015年10月21日,在习近平访问英国之际,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英国现场娱乐集团—默林娱乐联合宣布将会成立合资公司,着手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开发家庭娱乐主题乐园—“乐高乐园”。

线下娱乐体验:提高中国民族文化的娱乐体验元素借住默林娱乐的成功经验,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将与默林合作建立包括一系列中小型室内外现场娱乐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选址开发“地牢之旅”、“乐高探索中心”、“功夫熊猫历险之旅”等一系列城市室内中小型现场娱乐项目。

黎瑞刚说:“通过双方合作,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将带给中国消费者全球化的娱乐体验,并进而学习、融合和分享,探索构建适应中国本土的现场娱乐开发运营体系,提炼中国民族文化的娱乐体验元素,打造中国现场娱乐品牌,提升产业整体运营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第一个乐高探索中心已经在上海开工,并将在2016年春季与上海迪士尼同期开幕

退出: 长期与短期退出动态平衡所有的基金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如何在强制的计划时间表内获得可观的回报,产业投资也无非如此未来,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将按照收益时间的长短分成两个体系:单纯的财务投资,将放在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而长期的、战略性的投资,将放在华人文化控股当中。

短期:上市、并购解决短时间快速盈利关于退出的方式,如果短期内需要盈利,一般是通过上市或者并购退出从目前的退出情况来看,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这十几个项目,目前成功上市2家,分别是联众游戏和IMAX中国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联众首期公开发售前投资者,持股1.17亿股。

但遗憾的是,联众游戏2014年6月30日在港股上市破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被套而另一笔相对成功的上市退出基金是对IMAX中国的投资2015年10月8日,IMAX中国正式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连续四日上涨。

从招股书数据可以看出,IMAX中国上市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仅一年,即可获得3至4倍的财务回报长期:华人文化控股解决投资回报过长为了缓解短期基金投资的压力,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关注的项目,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了华人文化控股以应对投资回报时间过长的问题。

其实,黎瑞刚自基金成立起就定下原则,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不赚快钱,所投项目的退出周期一般为5到7年比如,文化地产就是一项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对于一支基金来说,顶着巨大的财务压力快速抽身,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于是华人文化控股应运而生。

2015年10月31日,一个由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阿里、腾讯、元禾控股一起投资的华人文化控股在苏州宣布成立,未来,华文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很多重要资产都将装入华人文化控股当中,尤其是一些短期内难以快速变现退出的投资。

黎瑞刚表示:“基金和控股公司是平行关系,是为了不同的投资项目而采取的不同投资结构基金更像是一个有产业特征的投资平台,但控股公司则是一个有金融特征的产业平台,这两者处于持续互动的状态,不断实践,不断演化”这也标志着华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从一只单纯的基金,向“基金+控股集团”架构的转型。

当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控股了大量战略型的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了以内容为驱动力,带动线上线下资源协同使用之后,对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来说,最有想象力的事情,莫过于其自身的资本游戏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一旦上市,将又是一场好看资本的盛宴。

本微信号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媒介》杂志独家运营版权所有,违者必究获取更多详情,可订阅《媒介》杂志,010-65450238长按下图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快速关注“媒介杂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