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设计与人文的关系:设计与人文的关系是什么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2-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4年12月6日,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图书馆内,一场聚焦设计学科未来的国际交流座谈会成功落下帷幕本次座谈会以“设计的新人文”为主题,聚焦于国际化设计课程合作、国际

设计与人文的关系:设计与人文的关系是什么

 

2024年12月6日,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图书馆内,一场聚焦设计学科未来的国际交流座谈会成功落下帷幕本次座谈会以“设计的新人文”为主题,聚焦于国际化设计课程合作、国际设计展览合作、AI变革下的国际化设计合作以及国际赛事及创意网络合作。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诸多国际专家受邀参与本次座谈会,共同探讨和分享了来自全球的设计新见解与新经验‍座谈会由中国美术学院学科设计学学科建设委员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处、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协办,汇聚了来自全球的设计领域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

设计的新人文——设计学科国际交流座谈会

张春艳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馆长座谈会上,张春艳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对嘉宾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在设计学科的发展及国际合作愿景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就设计教育新趋势、AI对设计的影响、设计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杭间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学术委员会委员杭间在座谈会上强调了中国美术学院在设计教育和当代艺术探索方面的领先地位,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以促进全球设计领域的共同发展。

同时,他突出了设计教育的重要性。杭间鼓励与会者进行开放讨论,为全球设计领域贡献智慧和见解。

托马斯·加维(Thomas Garvey) 世界设计组织(WDO)主席、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总决赛评委‍托马斯·加维强调了杭州和中国美术学院在设计领域的重要性他提到设计教育的演变,从单纯传授技能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自主学习,强调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面对AI对教育的冲击,他认为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将AI作为工具,而不是产生恐慌最后,他提到了合作项目的重要性,并期待与会者之间的协作

贝尔特朗·德罗姆(Bertrand Derome)世界设计组织(WDO)秘书长、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总决赛评委‍贝尔特朗·德罗姆强调了分享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他提到了设计对社会学科的贡献,以及世界设计机构在促进设计学院和设计师合作方面的努力。

通过引用历史案例,德罗姆先生展示了设计如何应对社会挑战和文化影响他还强调了设计在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减少流浪汉和提升城市设计感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AI和智能制造作为未来讨论的重要主题德罗姆先生鼓励社区和教育者共同探讨设计师如何应对这些议题,以及如何为未来赋能。

塔帕尼·海沃宁(Tapani Hyvonen) 著名芬兰工业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塔帕尼·海沃宁强调了艺术、技术和工具在中国美术学院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他在上海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中国美术和设计教育的深刻理解。

尤卡·萨沃莱宁(Jukka Savolainen)芬兰设计博物馆馆长、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总决赛评委尤卡·萨沃莱宁指出国际交流的重要性,认为AI技术不能取代创意设计师,并提倡不同学科间的融合。

贝恩德·柯睿格(Bernd Kracke) 德国奥芬巴赫河造型艺术学院前校长、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复评评委贝恩德·柯睿格表达了对疫情后恢复交流的兴奋,并强调设计学科与中国美术学院在教学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进展他还提到了2026年世界设计之都的计划,并期待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的积极参与,同时强调了与全球设计界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包豪斯项目在中国美术学院的进展。

他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并希望这些活动能够促进共同发展

李丰 摩尔线程联合创始人、摩尔线程摩尔学院院长、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总决赛评委‍在AI技术变革背景下,嘉宾们探讨了设计师知识谱系变化及构建新终身教育环境李丰在讨论中分享了两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故事,指出中国中小学在审美教育方面的不足,以及AI时代下技术发展与教育资源不匹配的问题。

他强调了企业在AI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提出了设计教育与产业界合作的重要性

梅傲笙 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总决赛评委梅傲笙概述了香港设计师协会52年的历史和广泛会员基础,强调了其在举办GBA设计比赛、建立设计师与企业配对平台方面的工作,并提到了香港政府支持将配对平台扩展至中国内地城市。

她还提到了BDA比赛,旨在促进设计师与品牌的合作,以及协会致力于建立合作平台的目标

卢涛 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秘书长卢涛强调了大学在技术掌握和前沿问题解决方面面临的危机,并提倡通过DIA平台与产业和国际设计资源合作,以避免封闭教育他还提到了DIA文创中心推动社会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目标,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在推动杭州市申报世界设计之都和国际交流方面的积极参与。

卢涛呼吁学院之间形成合作,共同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美术学院的实力

姜珺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院长姜珺指出设计教育中的挑战,如学科壁垒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跨学科融合在促进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他提出了通过国际合作和“小学期”项目加强设计教育,并培养适应AI时代的人才。

姜珺还讨论了研究生教学的重要性和大学在AI变革中与产业、社会的融合他呼吁采用更全面的视野来应对未来的复杂性,并期待DIA的进一步发展

于朕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于朕强调了人工智能时代下设计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ChatGPT带来的AI幻觉问题,并探讨了数字艺术的多个领域他提出了数字艺术的分类标准,并分享了中国首届数字艺术大展的成果。

于朕还强调了构建数字艺术生态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

郎青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郎青详细介绍了时尚设计学院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她强调了东方设计学的重要性,并提到了学院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课程和研究中同时,郎青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并分享了学院与浙江大学等机构的跨学科合作项目。

她还介绍了时尚设计学院的创意纹样设计大赛,这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旨在推动图案和纺织品设计的发展,并寻求与国际专家的进一步合作

彭倩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学院副院长彭倩探讨了手工艺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在设计教育中对手工艺的重新思考她指出,手工艺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技术和产业的一部分,强调了手工艺在设计、艺术、科技之间的模糊地带。

彭倩提到,尽管技术可能取代某些手工艺工作,但个性化和情感化的匠人工作无法被机器替代她还提到了学生研究项目,通过智能化设计保留手工艺的细微差异,将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彭倩认为,手工艺是一个开放的讨论领域,涉及生态、环境、心理等多个方面,是构建全球手工艺生态和合作网络的基础。

武奕陈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武奕陈讨论了设计学科中的几个核心关系,包括艺术与技术的交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用户与设计师之间的互动他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双重角色,一方面是人文智性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技术应用的掌握。

武奕陈还提到了设计伦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介入后可能带来的后果他分享了中国美术学院在AI教育和产业合作方面的实践,并呼吁更多的国际合作,以促进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刘益红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副院长刘益红概述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小学期”国际化课程,该课程在过去六年中吸引了来自四大洲19个国家的4300多名本科生参与课程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通过国际与国内导师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

刘益红还强调了学院在AI时代培养未来知识生产性的重要性,并感谢与会者对知识活化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

在座谈会的尾声,主持人张春艳对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设计教育和国际合作提出了富有洞见的展望她强调,设计的新人文主义不仅是对技术变革的回应,也是对全球问题解决的积极探索中国美术学院期待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设计学科的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本次座谈会是一次国际设计领域的思想碰撞中国美术学院将继续推动设计学科的国际化发展,为全球设计教育和实践贡献中国智慧 来 源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学科建设委员会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简称DIA大奖),作为中国创新设计领域首个国际化的学院奖,自2014年发起以来,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国美术学院已连续成功主办九届大奖,DIA大奖始终以“打造国际一流工业设计大奖”为目标,以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使命,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持续推进扩面提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综合创新设计大奖。

历届DIA大奖累计参赛作品已达50000+件,其中共有1937件被授予奖项荣誉作品覆盖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创新强国参赛率高达84%,智能化产品达72%参赛者中涵盖了4000+家高精尖智造企业、全球8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

DIA大奖关注年度设计领域的新趋势,包括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相互促进,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以及人文智性与人工智能的共同进化历届DIA大奖作品的诞生,展现了智造设计在塑造现代文明、引领未来潮流中的重要作用,激发着全球设计界对未来设计的无限憧憬与实践探索。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DIA官网了解更多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协办单位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承办单位浙江现代智造促进中心境内媒体支持(以首字母为序)矮凳网/都市快报/动点科技/DONEWS/凤凰新闻/光明网/国际在线/杭州日报/环球网/和讯网/界面新闻/今日头条/科技金融时报/科技讯/科极网/美术报/《美术》杂志/每日商报/钱江晚报/青年时报/人民网/《设计》杂志/设计赛/视觉同盟/《设计与制造》/上海日报/搜狐新闻/太平洋家居/TECHWEB/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网易设计/新浪乐居/新京报/新华网/新蓝网/新浪新闻/雅昌艺术/央广网/优设/《装饰》杂志/中国新闻报/中国文化报/浙江日报/中国工业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金在线/浙江新闻/浙江发布/Zaker新闻/中文科技资讯/99艺术

境外媒体支持(以首字母为序)Agency France Presse(法新社)/Associated Press(美联社)/Asia Logue(亚洲日志)/Axis/Azcentral/Bloomberg(彭博社)/Buzzfeed/Business Daily(澳洲商业日报)/Citizen Tribune/Core77/Daily Herald(每日先驱日报)/Daily Inside Scoop/Digital Journal(加拿大数字期刊)/FOX5/Future Science Today(未来科技)/Financial Times(金融时报)/Malaysian Talks/Manage The Numbers(管理数字)/Market Place/Market Watch(道琼斯市场观察)/Minyanville/Morningstar(晨星网)/News Ok/NBC/Pittsburgh Post-Gazette(匹兹堡邮政公报)/Reuters(路透社)/Science Tech Today(今日科技)/SNNTV/The Evening Leader(美国先锋晚报)/Trendy Reporter(趋势)/Think Business Today/Yahoo News(雅虎新闻)/YankoDesig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