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是啥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2-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一位,著名的《过扬子江》、《过零丁洋》、《金陵驿》等著名的诗篇就是写在这个过程中。颜回、扬雄、杜甫等都曾经居住在“陋室”,刘禹锡为此写下了《陋室铭》。

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是啥

 

1276年,杭州被攻陷,南宋灭亡但是南宋的残余势力还未放弃抵抗,他们辗转江南各地,一直到广东崖山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一位,著名的《过扬子江》、《过零丁洋》、《金陵驿》等著名的诗篇就是写在这个过程中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第二年被押解至元大都(北京),在狱中长期关押,但始终没有投降。

1281年,他在狱中写下了《正气歌》,成为了其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此诗能够反映出南宋文人的气节精神,反映了当时理学的影响颇深 一,什么是气节 宋朝时期,理学家们将佛教、道家的理论引入了儒学,完成了儒学的复兴。

而宋代的理学家尤其重视的是儒学中的气节精神所谓的气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高尚的品格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就是气节,孟子称为“浩然之气”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正气歌》的序 文天祥将这种浩然之气叫做“正气”他在序中介绍了当时狱中有各种水气、水气、日气、火气、人气、米气,混杂起来就演变为了“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的恶气,秽气文天祥则认为自己有一身浩然之气,可以抵御一切的歪风邪气。

这里用到了比拟的手法在诗歌的第一句,就对“浩然之气”进行了描写,说他充满整个宇宙,可以幻化为各种形态,只有在危难之时才会显现出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气节表面上是个人的修养水平,实际上也和国家民族息息相关因为儒学就是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北宋初期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这种兼济天下的体现

儒学讲究的兼济天下主要有两个对象,一是民,二是君,合起来就是江山社稷这都是从忠君思想发展而来的虽然忠君思想自古就有,但是从未像宋代这般强烈刘麟瑞、赵景良等集录的《忠义集》的序中说:“宋有天下三百余年以仁厚立国,以诗书造士,以节义励士大夫,故其士民观感兴起,皆知杀身成仁之为美。

及其遭罹变故而且亡也,死宗庙者有之,死社稷者有之,死君上者有之,死城郭封疆者又有之”如靖康之变后,“忠臣羲士死者接踵”。

南宋被元朝所灭,同样出现了许多气节之人投死,其中以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为代表张世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战败崖山,溺死平章山下;陆秀夫在雅山之败后背着赵昺赴海而死;文天祥被俘虏后,拒绝投降,最终从容就义。

二,《正气歌》中的人物介绍 正气歌的第五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承前启后的一句,主要引出古代历史上那些在危难时刻依 然保持气节的人,他们无疑都是文天祥的榜样这里对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指的春秋时期的两位史家“求实直书,书法不隐”是中国古代史家的优良传统当有强有力的外力要求他们修改所写内容时,许多优秀的史家就不惜以死相抗《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齐国的崔杼杀了齐庄公,太史于是记载“崔杼弑其君”,于是崔杼又杀太史。

但是太史的两个弟弟又接着写,都被杀害崔杼于是威胁太史的第三个弟弟,让他修改,但是遭到拒绝崔杼无可奈何,就放他回去在路上,他遇到了南史氏原来南史氏担心太史死后没有记载这事,于是就带着书来准备记载此事通过这一件事情,史家的气节精神尽显。

董狐是晋国的史官当时赵盾和晋灵公有矛盾,晋灵公想要杀赵盾,赵盾被迫流亡不过赵盾的弟弟却发动政变,杀了晋灵公于是董狐写道“赵盾弑其君”实际上,董狐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政变就是赵盾谋划的,所以就如此写了,后来赵盾也无可奈何。

这件事被称为“董狐直笔”,孔子评价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实际上,中国许多的史,家都具有这样的精神,后来的太史公司马迁就是代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史留名是文天祥最最的人生价值之一,因此将此放在首位。

接着,“在秦张良椎”说的是张良不顾生死刺杀秦始皇胆气,“在汉苏武节”说的是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贤贞不屈的精神“为严将军头”,指三国时代的严颜,他被张飞击败后拒不投降,说“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为嵇侍中血”将的是嵇康之子嵇绍,他为了保护晋惠帝被杀死,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晋惠帝不愿意洗,说“此嵇侍中血,勿去”“为张睢阳齿”是说的唐朝名将的张巡安史之乱后,他坚守睢阳后来失败被俘,敌人问他“闻君每战,皆目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他回答“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

”“为颜常山舌”说的是唐朝的颜杲卿,安史之乱中,他奇兵讨伐,被被俘,于是大骂安禄山,被钩断舌头,仍不屈,被杀死。

苏武牧羊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说的是东汉末年的管宁,他十分具有气节,但是从不入市汉末避难到了辽东,一直拒绝朝廷的征召他经常戴一顶黑色帽子,安贫讲学,名闻于世“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说的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点大家都比较明白;“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说的东晋时期的祖逖,他率领自己的部曲收复北方,在渡江时用力拍击船楫,立誓要扫清中原后来收复了大片土地,但是没有东晋的接应,最终失败“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说的是唐朝的段秀实唐德宗时期,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

段秀实拒绝,并以笏猛击朱泚的头,大骂:“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岂从汝反耶?”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文天祥所举的例子大多数都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大多数都舍身忘死有的是为了民族大义,如苏武、祖逖;有的是忠君,如嵇绍、段秀实。

文天祥认为他们所秉持的这种正气,是“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的地位三,文天祥的自白 最后的一部分内容,文天祥又想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描写了自己的感概如果我们了解文天祥的个人经历,我们更更容易理解他。

文天祥原本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他20岁就成为了进士,并且皇帝提拔为进士第一,后来进入仕途但是他不看惯朝廷的贪官污吏,曾经上书请求杀宦官董宋臣,一度被免职;后来又写书讽刺贾似道,又遭遇罢免

不过,在国家危难之际,文天祥却站了出来1275年,元朝准备进攻杭州,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于是文天祥在江西聚集兵众万人,向杭州出发文天祥说“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但是,文天祥到达京城后,并未得到重用朝廷擢升主和派的吕师孟为兵部尚书,文天祥只好离开京城

后来,元朝军队南下,文天祥率领抵抗,但是缺乏战斗经验,全部失败无奈之下,文天祥转移了江西等地,最终被元朝军队俘虏诗中的“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就是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描述,所谓“阳九”就是“百六阳九”代指国难。

他叹息自己没有实力去对抗元朝军队,挽救国家,以至于成为了“楚囚”“楚囚”也是一个典故,春秋时期,楚国的钟仪被晋国俘虏,但是却一直带着楚国帽子,别人称他为“楚囚”之后,“楚囚”就成为了古代被敌人俘虏而不忘国耻的人。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以下的几句,是文天祥对当时牢狱中的环境的具体描写但是无论环境无论如何的差,文天祥都认为这是“安乐国”为什么他将牢狱比喻成“安乐国”呢?中国古代的儒士认为居住的场合无论多么恶劣,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气节。

颜回、扬雄、杜甫等都曾经居住在“陋室”,刘禹锡为此写下了《陋室铭》虽然文天祥现在是“楚囚”,身在牢狱中,但是他却不完全是悲伤面对“典刑在夙昔”的情况,还是将书拿出来读,以领悟古人的精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