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河套人文化:河套人文化历史发源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1-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这次踏访没有沿边境线西行,因为这一段曾闹过鼠疫,沿途检查更为严格。这里的看点是河套文化、“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乌拉特草原、阴山岩刻、黄河湿地、纳林湖、古长城遗迹等等。河套文化。巴彦淖尔,别名河套,史称“黄河百害,唯富河套”。文人墨客所称道

河套人文化:河套人文化历史发源

 

结束满都拉口岸的采访,下一站去甘其毛都口岸采风。两个口岸的直线距离为200公里左右。

这次踏访没有沿边境线西行,因为这一段曾闹过鼠疫,沿途检查更为严格因而,我绕开疫区,选择了铁路前往火车在飞驶……南边,奔腾的黄河流水…… 北面,起伏的阴山山脉…… 我乘火车一路西行,到达临河火车站

临河,是巴彦淖尔市政府所在地变化太大了!这己不是我第一次来临河的样子了! 巴彦淖尔市是个地级市,东临包头,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约长369公里“巴彦淖尔”蒙语“富饶”为“巴彦”,“湖泊”为“淖尔”,为此蒙语“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

境内有阴山山脉,黄河河套,众多的湖泊,著名的淡水湖梁素海。这里的看点是河套文化、“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乌拉特草原、阴山岩刻、黄河湿地、纳林湖、古长城遗迹等等。

(上图为二黄河)河套文化 巴彦淖尔,别名河套,史称“黄河百害,唯富河套”文人墨客所称道的“塞上江南”即指河套可见“河套”在这一区域的重要性,尤其是河套文化 巴彦淖尔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居住,游牧民经历了夏商周秦汉等时期,其中大片区域原为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十五世孙布尔海所统领。

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古文化,古文明 这里,是河套文化的摇篮…… 这里,是河套文明的发源地…… 为此,我采风的第一个题材是河套文化。 我来到位于临河区的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门前广场。

我站在门前,细细看了景区介绍:此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内蒙古自治区15个重点旅游景区之一、中国黄河50景之一 走进景区,我先后去文博中心、蒙古大营、塞上明珠广场、黄河广场、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水韵阁、黄河观凌塔、镜湖等地,看到展示了几千年来的黄河文化。

当我来到河边的“旋转水轮”前,十分惊叹!

这是景区的标识,很多人在此拍照它显示了黄河的古老,展示了河套的历史,又含蓄着生活的源泉源源不断在黄河广场,我采访了一位姓张的老者—— 问:“高寿啊!老大爷!” 答:“85岁! 问:“原来在那工作?” 答:“市水利部门。

” 问:“这个地方在黄河的位置?” 答:“黄河流域上中游,黄河‘几’字弯顶端,有‘二黄河’的称乎” 问:“何为二黄河?” 答:“二黄河是人工开挖的黄河灌区水道,它是我国的三大灌区之一,有2000多年的历史,也是我国极为宝贵的水利文化遗产。

河套文化旅游区是以‘二黄河’为中轴进行设计的开放式景点”

问:“为什么打造河套文化?” 答:“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巴彦淖尔境内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自流灌干渠,全长230公里,是巴彦淖尔人民的另一条‘母亲河’精心打造河套文化,是当地政府的用意。

”这里还有一个展馆,展示了河套的古老、文明和历史……

阴山岩刻 阴山岩刻,又称阴山岩画,是河套文化的重要元素,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岩画群之一而阴山岩画,乌中旗分布最多我决定去乌中踏访,何况那里还有秦长城和边境口岸 车轮穿行在茫茫的草地…… 看吧!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乌拉特大草原…… 。

赏吧!这是真正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 汽车离开临河区东北行161公里,到达乌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看上去,海流图镇也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镇子,街道横平竖直,楼体一字排开 乌拉特中旗又称“乌中旗”,是一个边境旗县。

据工作人员介绍,乌拉特中旗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阴山岩画、赵长城、秦长城、千年古榆沟、爬柏沟,恐龙化石群等遗址遗迹,特别是阴山岩画,很值得一去在旗政府工作人员带领下,我有幸登上勃日和山,走进阴山岩画群

站在岩画前,看到的图案有山羊、骆驼、麋鹿、虎、狼等,岩画是打凿的,画面清晰摇介绍,阴山岩画在巴彦淖尔市乌分布很广,共有56个岩刻群,其中较密集的分布区19处,有岩刻5万余幅,总数居世界之首,被誉为“千里画廊”,其中乌中旗最集中。

历史上,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记述阴山有“破石之文”、“鹿马之迹”郦道元在著名的《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述:“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 我行走在长约2公里的岩画画廊中,看到每幅画面保存的很好,有的还有标记,这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党项部落的文化遗存 阴山岩画的内容广泛,动物画最多,其次还有人物、天体、神灵、祭祀、舞蹈、征战、毡房、衣、食、住、行等等,令人不解的是还有生殖方面的内容,祈求早生、快生、多生,追逐生命及人的兴旺。

有一幅岩画不堪入目,三对男女戏闹的场面,显示人们对繁衍后代和对生命的追寻 在众多岩画中,“太阳神岩画”很神秘,刻在一块数吨重的巨石上,长136厘米、宽130厘米。

据工作人员说:“这幅岩画表现了人格化的太阳神与周围的许多星星,寓意对太阳的崇拜” 看了后很感慨,由此我想起了作家冯骥才的一段话,他写道:“无论是希腊人、埃及人、巴比伦人,还是中国人,在初始时期,都把文化刻在坚硬的石头上,这些深深刻在石头上的画像,顽强地表达着人类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以及把自己的一切传之后世的渴望……”。

走出阴山岩画群,我又来到乌不浪这个山口,参观了古长城遗址。

甘其毛都口岸 我从海流图镇北上,去口岸采风。 汽车穿云破雾过草厚…… 车行133公里,到达甘其毛都口岸。

“甘其毛都”蒙语意为“一棵树” 甘其毛都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位于巴音杭盖苏木乡境内,也是巴彦淖尔市对外开放的唯一国家一类口岸国际通道,边境线长188.4公里,与蒙古国南戈壁省汉博格德县嘎顺苏海图口岸相对应,两口岸相距约12.8公里。

甘其毛都口岸附近地势开阔。交通运输条件良好,有沙石公路直通口岸,该口岸现己提升为常年开放口岸。 我首先参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门”。

国门高大、伟岸,巍然屹立,令人肃然起敬。据介绍,每到夏季时,到口岸进行互市贸易和观光旅游的游客、商贾云集,人来人往十分繁华。年接待商人和游客7万多人次。

这个建有占地8万平方米的有商场、旅社、餐厅的贸服务区热闹非凡。

在口岸东边不远处,还有一片由国家划围的蒙古野驴“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为口岸增添了生气与活力,成为吸引游人的又一道美丽的风景。据史料记载,甘其毛都口岸早在清朝顺治年间,就是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中蒙第703号界碑,有边防哨所的战士守护。 甘其毛都的夜空星光灿烂…… 乌拉特中旗的晚上静悄悄……

走吧,用双脚丈量我们亲爱的国土!敬礼,用双臂拥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