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鼠损人文言文翻译:以鼠损人阅读答案
点击名称~关注老梁~语文知识~人人共享~
点击名称~关注老梁~语文知识~人人共享~
壹~知识梳理~一、【命题思路解析】“上海市中考考试手册”中语文学科的有关“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命题思路解析如下: 1.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2.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3.掌握“之、其、以、而、何、于”等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4.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7.能把握文章中心 8.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课外文言文”选文的长度一般在120字左右,即100—150字,注解一般不会超过5个,毕竟是浅易的文言文。
纵观近10年上海中考卷还是以“寓言”和“传记”类为主,也可称为“笔记体”文段一般考文言实词2个;翻译句子一句要注意1个虚词的落实;考查局部内容的因果关系,或围绕事件提炼人物性格品质及其具体表现,或告诉我们道理,或给我们启发。
拉开差距主要在关于课外文段的最后一题考生在复习时不妨多练习一些没有考过的文段,然后按照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命题的题型来尝试自己命4道题并做出参考答案,从命题角度来训练是提高答题能力的最佳途径二、【选材类型】
1.议论杂说、深思远虑2.人物纵横、历史经纬3.神话寓言、奇闻异谈三、【试题特点】1.常见题型(1)选择题;(2)填空题;(3)概括题;(4)简答题2.命题特点(1)选择题,多用于考查对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重点语句的理解、辨析。
考查的容量较大,难度较低(2)填空题,一是从文段中筛选出合乎题目要求的词语或句子填空,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3)概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既要求能准确把握内容要点,又要求能作概括表述(4)简答题,着重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查涉及的范围较广,难度相对较高。
四、【答题步骤】仅供参考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五、【知识点分析】知识点1:阅读要求。
1、概览全文,整体把握首先,一定要有整体阅读意识在阅读过程中,即使碰到个别词义或句意一时把握不准的情况,也应毫不犹豫地读下去,一遍不行,就来两遍、三遍在反复的阅读中,原先的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其次,在整体把握了文意,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去思考阅读时产生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主旨了。
2、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首先,是检索性筛选对一些比较显性的语言材料能够准确地提取信息其次,是理解性筛选例如,“上文通过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核舟的,赞美了雕刻者技艺精湛”如果仅仅理解为为了说明核舟的“小”,那只是浅层的理解。
其实,作者意在强调小小核舟上竟然有那么多的人物、物件、题字等,从而说明核舟的“精致”程度3、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有的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式直接表达出来的,带有明显的赞颂或批评、肯定或否定,从文章的关键语句中就能找到。
有的文言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描述(说明、议论)中显现出来的,其观点和态度比较隐蔽又分散在各部分之中,这就需要在领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去综合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注意从选文的开头句、中心句、结尾句入手,把作者对原文中的人、事、物的评价或事理的分析的句子找出来,以此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知识点2:常见题型1. 实词、虚词的理解:要熟记150个实词和重要的虚词:课外文言文阅读都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做题时要想到曾在课内是什么意思要结合语境作出解释2. 句子翻译:直接翻译句子或判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①准确翻译重点实词(加点字,结合语境)②句式翻译准确(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③翻译步骤(留、换、增、删、调)重点:字字对应的直译;句式翻译无误3.对文章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要读懂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在针对问题的去解决。
若是针对某一句话,必须联系全文,不能单看一句话总之,读懂文章,再做题4、理解文章内容作答:1、原因2、表现3、理由等(注意:要求是用原文回答还是自己的话回答)注意:到底是原句还是自己的话若要没做要求,可以直接用原句作答。
5、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教训、道理或文章的写作意图(目的):对于启示和教训,要看标题,抓结尾句、抒情句和议论句,从详写的内容入手对于写作意图,答题格式:通过写……(概括故事的内容),批判了或赞美了或体现了。
……知识点3:课外文言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正面人物:1、君主——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事例: 信守承诺(约不可失八四魏文侯)、 宽容豁达(秦穆公亡马六二秦穆公)、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机智敏锐(多多益善五七刘邦),体恤百姓(出裘发粟五三景公), 聪明、明察秋毫(孙亮辨奸六七三国时代吴国国君孙亮), 善于纳谏(燕策中的赵惠王)。
2、大臣(为官、为臣)——忠于职守、忠贞不屈,严肃认真、办事勤勉,机智、 勤俭、英勇,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为官清廉、公正,有忧患意识,举贤荐能、直言进谏 事例: 公私分明(一行和尚)、忠君爱民(范仲淹)、 发奋努力、勤奋刻苦(苏秦刺骨中的苏秦), 忠贞不屈、高风亮节(苏武牧羊中的苏武), 直言进谏(出裘发粟中的晏子), 机智、善战、勇敢、屡建奇功将军(飞将军中的李广), 忠贞、信守承诺(刘备托孤中的诸葛亮),聪明机智、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理解宽容(曹冲就库吏中的曹冲),忠于职守(孙亮辨奸中的中蔵吏), 为官清廉、保持清贫(赐绢为粮中的胡质), 清廉、关心百姓(合浦还珠中的孟尝), 严肃认真、办事勤勉、节俭(陶公性俭厉中的陶公), 公正严明机智(二人并走中的融), 恬淡静穆、胸怀大志、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陶渊明), 勇武过人、发奋读书、勤奋(傅永发奋读书), 战功显赫、有忧患意识的人(李存审授镞中的李存审), 善于观察(正午牡丹中的丞相),节俭、不浪费、坚持原则(王安石待客中的王安石), 勤俭、英勇、教育子女严格(与四弟书中的曾国藩), 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制胜之道中的将领应具备的特点), 善于进言(燕策中的苏代), 实事求是、荐人为贤、正直(宋濂具实以对), 推举贤能(苟变食人二鸡子中的子思)。
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聪明、勤奋、好学,技艺高超,正直、有远见,善于观察,不慕权贵(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心忧天下,爱好自然 事例: 学者--聪明好学(蒲松龄), 勤奋、善于学习(《论语》六则中的君子), 宽容、遇事冷静、善于调试心理(张秀才,寿州) 有特殊技能或才能的人--技艺高超(匠石运斤中的匠石,核工记中的核工), 医术高明、聪明正直、有远见(扁鹊见秦王中的扁鹊), 不慕权贵(东床坦腹中的王羲之), 谦虚谨慎(王积薪闻棋中的王积薪), 善于观察、严格执法(张乖崖严惩污吏), 智慧、胆大心细、善于把握战机(廉范御敌中的廉范), 扶贫济困、蔑视权贵、刚正不阿(陈章侯) 有德行的人--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赐绢为粮中胡质的儿子胡威), 心地宽厚、处事公正、德行远播(梁上君子中的陈), 胸有大志、刻苦自励、心忧天下(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中的范仲淹), 善于发现人才、有慈爱之心、乐于助人(邴原泣学中的老师), 淡泊名利、爱好自然(陶渊明)。
4、百姓——善良、孝顺、正直,忠厚老实、不贪恋钱财,信守承诺、克勤克俭 事例: 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中国妇女(孟母三迁中的孟母), 信守承诺(急不相弃中的华歆), 镇定(覆巢之下中的孔融的儿子), 重视朋友义气(舍生取义中的荀巨伯), 孝顺(锅巴救命中的陈某), 仔细观察(戴嵩画牛中的牧童),孝顺(陆绩怀橘中的陆绩), 强烈的求学愿望、勤奋学习(邴原泣学中的邴原), 忠厚、守信、老实,孝顺、正直、有同情心、办事细心缜密、不贪财(张孝基仁爱中的张孝基)
反面人物1、君主——光有大志、却无恒心,气量狭小,昏庸无道 气量狭小、奸诈凶残(魏武见匈奴使中的曹操), 光有大志、却无恒心、不能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学皆不精的项籍),2、官吏——狡猾、贪婪、蛮横,自以为是、狂妄轻率,执法过严、残忍的酷吏。
狡猾、贪婪、蛮横(取金中的县官), 颠倒是非的野心家(指鹿为马的拍赵高马屁的官员), 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多多益善中的韩信), 自以为是、狂妄轻率、遇事却束手无策或轻举妄动(纸上谈兵的赵括), 阴险狡诈(孙亮辨奸中的黄门),残忍的酷吏(请君入瓮中的周兴), 执法过严(张乖崖严惩污吏中的张乖崖)。
3、依附官吏的人——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为非作歹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临江之麋讽刺的那些人), 依仗权势、为非作歹、以致自毁依凭的人(仓鼠嘲讽的人),4、小人——贪婪、愚蠢(利令智昏),卑鄙龌龊,自私、损人不利己。
贪婪、愚蠢、利令智昏(楚人隐形), 卑鄙龌龊(陈章侯中的龌龊显者),贪得无厌(齐人女-东食西宿)自私、损人不利己(副使失物中的副使)5、有一定技能的人——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贪名贪利 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卖蒜老叟中的杨二相公,卖油翁中的陈康肃公), 贪名贪利(王安石待客中的萧公子)。
6、百姓——一意孤行、愚蠢,背信弃义,急躁冒进,迷信、不依法办事一意孤行、愚蠢(宋人藏石), 背信弃义(急不相弃中的王朗), 急躁冒进(躁急自败中的我),迷信、不依法办事(张秀才)贰~例题汇总~(21初三一模·宝山区)。
钱大昕观弈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①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已也顷之,客请与子对局,子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②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注释]①嗤:讥笑,嘲笑②赧:因羞愧而脸红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1)客请与予对局( ) (2)予思益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
的一项是( )(2分)A.(客)下棋还没有结束就计算 B.(我)下棋结束多次计算棋子C.(客)下棋结束计算对方棋子 D.(我)下棋结束计算双方棋子11.“以为不逮己也”的原因是“”,其结果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4分)12.(1)对作者“默坐而已”时心理活动的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予”不再随便小看他人 B.“予”做事谨慎起来C.“予”变得有涵养。
D.“予”心里不服气,嘴上不说(2)钱大昕观弈的经历启示人们:(2分)9.(2分)(1)请求 (2)更加10.(2分)D11.(4分)(2分)客数败 (2分)和对方对弈输了十三子
12.(1)(2分)D (2)(2分)看到别人不足,也要看到自己不足,不应该盲目自我肯定(21初三一模·奉贤区)智伯①欲伐卫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卫君大悦群臣皆贺,南文子②有忧色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
③,不可不察也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君其图之”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注]①智伯:名瑶,晋国四卿之一②南文子:战国时贤士,卫国大夫③无力之礼:不费力气就得到礼物。
④致之:把礼物送给我们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遗卫君野马四百( ) (2)先知吾谋也( )11.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智伯果然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改变主意了B.智伯果断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改变主意了C.智伯果断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D.智伯果然发动军队偷袭卫国,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12.从文中看,智伯的“谋”具体是指(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从南文子的表现“”和智伯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南文子是个有深谋远虑的治国良才(5分) 10.(1)赠送(2分) (2)知道(2分)11.D(3分)12.送厚礼给卫国,使卫国麻痹大意,趁机攻打卫国(3分) 有忧色(1分) 贤(1分)
(21初三一模·虹口区)淝水之战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谢石及兄子谢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苻后率众,号百万,次①于淮肥,京师震恐加②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
”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③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④”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注]①次:驻扎②加:加拜③敌手: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
④以墅乞汝:我把别墅送给你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玄入问计( ) (2)至夜乃还( )11.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人就是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最后谁也没有获胜B.两人就成为力量相抗衡的对手,最后张玄没有获胜C.张玄就把谢安作为力量相抗衡的对手,但没有获胜D.谢玄就把谢安作为力量相抗衡的对手,但没有获胜12.谢安面对强敌“夷然无惧色”,做的两件事是“”、“”,表现了他应战时的、。
(5分)10.(1)进入 (2)返回(2+2分)11.B(3分)12.与玄围棋赌别墅(1分) 游涉,至夜乃还(1分) 镇定自若 胸有成竹(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21初三一模·黄浦区)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①,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②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③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
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④[注释]①絜:同“洁”②庑:泛指房屋③不肖:不贤,没出息④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参与制定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听信赵高邪说,参与废长立幼。
后为赵高所忌,惨遭腰斩灭族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 (2)度楚王不足事( ) 11.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A.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也会像老鼠一样没有才能,那是由环境造成的B.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好像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C.一个人品行是否高尚,就像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D.一个有才能的君子也会像老鼠一样品行低劣,那都是由环境造成的12.有人认为,李斯年轻时就一心想当“仓中鼠”你赞成这种说法吗?结合选文,简要说明理由(5分)10.(1)跟从,跟随 (2)值得11.B
12.言及“厕中鼠”和“仓中鼠”对李斯的影响,3分;能分析李斯助秦,2分【示例一】赞成李斯从“厕中鼠”和“仓中鼠”的巨大反差中(1分),认识到环境对自己的重要(2分)为了拥有像“仓中鼠”一样的安适环境,作为楚国人的李斯选择为当时最强大的秦国效力,就是想走一条获得富贵功名的捷径(2分)。
【示例二】不赞成李斯由“厕中鼠”和“仓中鼠”的区别中获得感悟(1分),想到要为自己的志向和才干寻找最合适的舞台(2分)后来助秦统一天下,说明他不但有“治国平天下”之志,而且能凭借真才实学,实现自己的志向(2分)。
(21初三一模·嘉定区)清白吏子孙陈子庄先生曰:“先大父①居官,清谨自持道光元年,摄泗州事州地处下游,每年春秋之间,城处半成泽国,例请赈恤②,然当赈恤之地,民皆转徙,无可稽核悉以虚册报销,故皖省有南漕北赈。
③之谣,公独不肯办,触怒上官,几致参劾,遂解州事人皆以为愚,公但笑应之而已尝谓余兄弟曰:‘我虽不得此钱,以‘清白吏子孙’五字贻尔等,不亦厚与?此事通州白小山尚书载入公墓志中前年余代理新阳县事,吏胥④有请少报熟田多征米者,余曰:“祖不吃赈,孙顾吃荒,可乎?一笑谢之。
”[注]①大父:对去世祖父的尊称②赈恤:以钱物救济贫苦或受灾的人③南漕北赈:意思是南粮北富④吏胥: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官吏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先大父居官( ) (2)。
故皖省有南漕北赈之谣( )11.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有人认为祖父傻,但是祖父笑着回应、承认而已B.别人都认为祖父傻,祖父也只是笑着应和、接受而已C.别人都认为祖父傻,但是祖父笑着回应、承认而已。
D.有人认为祖父傻,祖父也只是笑着应和、接受而已12.文章详细记叙了陈子庄的先大父(1)的事件,表现出其为官“(2)”的形象;陈子庄引用先大父之言,表现其对先大父(3)的情感;“可乎”和“一笑谢之”,则表示其对对先大父(4)的情感。
(5分) 10.(4分)(1)处于,处在(某种地位)(2分) (2)所以(2分)11.(3分)B12.(5分)(1)拒绝虚册造假报销(拒不吃“赈”)(2分) (2)清谨自持(1分) (3)敬慕、敬佩(1分) (4)效仿、追随(1分)
叁~延伸阅读~【中考】道理启示类文言文题型分析(附经典习题及答案)【中考】一模课内重点文言文例题汇总(附答案)【中考】课内文言文部分冲刺复习(文常+注释+概括+中心)中考-课外文言文总复习之字词篇中考-课外文言文总复习之句子篇
中考文言文阅读(1)-人物传记类中考文言文阅读(2)-山水游记类中考文言文阅读(3)-传统文化类中考文言文阅读(4)-论述类
欲知更多~添加微信~学习亦可~斗图何惧~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以鼠损人文言文翻译:以鼠损人阅读答案
点击名称~关注老梁~语文知识~人人共享~
-
以鼠损人文言文翻译:以鼠损人阅读答案
《鄘风•相鼠 》是《诗经》中损人最直接、最透彻的一首诗作。中国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的哪些轶事趣事系列(195)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
-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大全
-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公共基础知识常识大全
- 仙剑三同人文龙葵:仙剑三同人文龙葵在线阅读
- 仙剑三同人文龙葵:仙剑三同人文龙葵在线阅读
- 教育部人文2018指南:教育部人文2018指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