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校友: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校友风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1-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董洪川,男,四川眉山人,学校外国语学院1981级校友,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嘉陵特聘教授,中文核心期刊《外国语文》和CSSCI集刊《英语研究》主编,全国政协委员;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校友: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校友风采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教社科〔2024〕4号)文件我校外国语学院校友董洪川、李森、文旭分别在外国文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荣获二等奖!

董洪川,男,四川眉山人,学校外国语学院1981级校友,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嘉陵特聘教授,中文核心期刊《外国语文》和CSSCI集刊《英语研究》主编,全国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翻译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以及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重庆翻译学会名誉会长;在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地出版著译18种,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光明日报》等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高校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以及省部级优秀哲学社科成果和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政府奖。

Vol.1.获奖著作《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与审美现代性研究》

本书从现代性视角切入,结合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英美现代主义经典诗人和诗歌作品的仔细分析,考察其审美现代性特征,发掘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历史价值在细致考辨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生成语境和核心美学诉求的基础上,本书重点探讨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与历史现代性既互为依存又相互对抗的复杂关系,阐述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对西方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种种问题的揭示、反思与批判,努力辨析和阐明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认知价值和人文价值。

本书注重文本分析与理论思辨相结合,力图在宏大的现代性进程历史语境中阐发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丰富内蕴,适合高等学校外国文学专业的师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李森,男,四川宣汉人,学校外国语学院1983级校友,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乡村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30多项。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分会副理事长。

Vol.2.获奖论文《在线教学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及质量检测》

摘要:在线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态,大致经历了以印刷和通信技术为载体的传统函授教学、以视听和大众传播技术为媒介的多媒体教学、以互联网和在线平台为依托的在线教学三个发展阶段在线教学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个性分层、教学主体的远程分离、教学资源的丰富共享、教学过程的双向交互、教学时空的灵活开放、教学改进的及时准确。

在线教学的质量监测坚持人本性、系统性、多元性和伦理性等基本原则,监测指标包括教学主体要素、教学客体要素和教学活动要素三个方面

文旭,男,四川渠县人,学校外国语学院1984级校友,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09),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获得者(2008),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获得者(2003),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获得者,重庆市首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教育部英语分指委委员中国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西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首席专家。

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 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外语》、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Metaphor and Symbo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商务印书馆“中国认知语言学前沿丛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新世界互动英语系列教材”(共8种)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人教育英语专业本科教材系列”(共50多种)总主编。

Vol.3.获奖著作《认知翻译学》

本书以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语言认知理论为基础,对翻译涉及到的语义、语法及转换中的认知机制等展开分析,构建认知翻译学的模块化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具体的翻译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主要包括范畴化、概念转喻、概念隐喻、多义性、像似性、主观性、框架、认知识解、概念整合、关联理论、语篇认知等话题,这些话题分别涉及语言认知的不同侧面,有的旨在以语言认知理论对翻译背后的认知机制作出解释,有的旨在构建翻译的认知模型,反应翻译转换的认知规律。

让我们再次祝贺董洪川、李森、文旭三位校友母校因你们而更加闪耀!你们以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内深耕细作不断攀登学术高峰这份不懈的努力与奋进精神将化作一股无形的力量流淌在文理学子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与信念

你们如明灯愿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闪耀光芒也愿所有文理人在你们的激励下,携手共进,共创辉煌!转载自四川文理学院微信公众号编辑:陈籽岍初审:陈籽岍终审:尹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