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第三版电子版
摘要为了人类更好地发展,实现可持续的全球增长,如何更好地开发城市、利用城市将是未来近一个世纪的重大课题。
【标准应用研究】摘要为了人类更好地发展,实现可持续的全球增长,如何更好地开发城市、利用城市将是未来近一个世纪的重大课题但是,目前对于城市尚未有统一的描述性指标和标准,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规划、建设与管理。
本研究基于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结构要素和评价指标,梳理了国内外描述城市的框架和方法研究结果发现:城市是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集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为一体,复杂开放的人工系统,其描述的要素具有多种类、多尺度特征。
探究城市宏、微观的构成,有助于理解城市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城市相关机构和组织、决策者和规划者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结构要素,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向雪琴1,2高莉洁1侯丽朋
1,2祝 薇1,2 石龙宇1*(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大学)向雪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石龙宇,通讯作者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基础通用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17YFF0207300)子课题“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及管理体系标准研究”(课题编号:2017YFF0207301)资助。
1 引言2 城市的内涵与定义3 城市结构要素4 城市描述性指标5 结论和展望6 适老空间环境决定适老辅具的应用7 没有适老环境就没有现代养老参考文献[1]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ur Common Future[R].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04):98-102.[3] Mircea Eremia, Lucian Toma, Mihai Sanduleac. The Smart City Concept in the 21st Century[J].Procedia Engineering,2017,181:12-19.
[4]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9.[5]杨振山,丁悦,李娟.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国际动态评述[J].经济地理,2016,36(07):9-18.
[6] Andrea Chu, Ying-Chen Lin, Pei-Te Chiueh. Incorporating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in measuring climate adaptive capacity[J].Land Use Policy,2017,68:28-38.
[7]段汉明,杨大伟.城市系统复杂性的数学描述初探[J].人文地理,2007,(03):112-115+86.[8]周其仁.我们城市的概念清晰吗?[J].环境经济,2015,(Z1):38.[9] R.J. Johnston.The American Urban System: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J].Annales De Géographie,1985,94.
[10]李经涛,李文华,郭海涛.基于数量模型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框架研究[J].中国矿业,2007,(08):29-31.[11] To dd R H. A Cit y I ndex : Mea su rement of a Cit ys Attractiveness[J].1977.
[12] Nico Tillie, Roland van der Heijden. Advancing urban ecosystem governance in Rotterdam: From experimenting and evidence gathering to new ways for integrated planning[J].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16,62:139-144.
[13]侯高岚,王兆华.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政策框架设计[J].商业时代,2008,(11):6-7.[14]赵景柱,崔胜辉,颜昌宙,郭青海.中国可持续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J].环境科学,2009,30(04):1244-1248.
[15]杨东峰,殷成志.可持续城市理论的概念模型辨析:基于“目标定位-运行机制”的分析框架[J].城市规划学刊,2013,(02):39-45.[16]何跃.自组织城市新论[D].山西大学,2012.[17]杨东峰,毛其智,龙瀛.迈向可持续的城市:国际经验解读——从概念到范式[J].城市规划学刊,2010,(01):49-57.
[18]L.沃兹.城市性状是一种生活方式(宋俊岭等译)[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7,1-3.[19]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4-15.[20](日)山鹿诚次.城市地理学(朱德泽译)[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2-3.
[2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2]宋俊岭.城市的定义和本质[J].北京社会科学, 1994,(02):108-114.[23]尤建新.城市定义的发展[J]. 上海管理科学, 2006,(03):67-69.
[24]张小娟. 智慧城市系统的要素、结构及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5.[25]袁晓勐.城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6.[26]陈慧琳.人文地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72-82.
[27]王颖. 关于城市及城市化的概念之争[J]. 经济研究参考,1996,(ZA):10.[28]张文奎主编.人文地理学词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326.[29]丁健.现代城市经济[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1,4.
[30]山田浩之.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4.[31]周金峰.复杂城市系统分形结构及其发展模式[D].天津大学, 2007.[32]李铁映. 城市问题是个战略问题[J]. 城市规划, 1983,(01):15-17.
[33]R.E.帕克.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宋俊岭等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1-3.[34]A Hamilton, N Trodd, X Zhang, T Fernando, K Watson.Learning Through Visual Systems To Enhance The Urban Planning Proces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Planning& Design,2001,28(6):833-845.
[35]梅保华,江美球.城市学讲座[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1.[36]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 自然杂志,1990,(01):3-10+64.
[37]乌杰.系统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8]周干峙.城市及其区域—一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J]. 城市规划,2002,(2):7-8.[39]侯汉坡,刘春成,孙梦水.城市系统理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认识[J].管理世界,2013,(05):182-183.
[40]Bourne L S.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ity: Reading on Urban Form[N].Growth and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41]杨纪良.论城市系统工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85, (04):18-24.[42]徐珏燕,丁丽,张乐益.论城市:一个自组织演化系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168-170.
[43]Matteo Caglioni, Giovanni A.Rabino.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urban ontology: a contribution from urban system analysis[M].Ontologies for Urban Development,2007:109-119.
[44]张振刚,张小娟. 生态城市的系统框架构建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35(21):245-249.[45]段汉明.城市结构的多维性和复杂性[J]. 陕西工学院学报,2000,(03):45-49.
[46]黎煜坤. 城市指标的国际标准版本——《全球城市指标:定义与方法》简介[J].中国统计,2016,(12):38-40.[47]杨锋, 邢立强, 刘春青, 李忠强. ISO37120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标准解读[J]. 中国经贸导刊, 2014,(29):24-27+38.
[48]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 [M].New York,2001.
[49]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50]Marta Braulio-Gonzalo, María Dolores Bovea, María José Ruá. Sustainability on the urban scale: Proposal of a structure of indicators for the Spanish context[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15,53:16-30.
[51]Filzani Illia Ibrahim, Dasimah Omar, Nik Hanita Nik Mohamad.Theoretical Review on Sustainable City Indicators in Malaysia[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202:322-329.
[52]Sujata Joshi, Saksham Saxena, Tanvi Godbole, Shreya. Developing Smart Citie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6,93:902-909.
[53]Ma l i n i S r iva st ava , Fr a mewor k to A s s e s s C it y- s c a le Sustainability[J].Procedia Engineering,2016,145.
订阅联系联系人:马磊:010-57711704malei@cnis.gov.cn高鹏:010-57711686 gaopeng@cnis.gov.cn邮编:102218传真:010-57711660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天通中苑51号2层

-THANKS FOR READING-来源 | 中国标准化杂志社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标准化”「中国标准化」旗下刊物《中国标准化》《中国标准化》海外版《标准科学》《标准生活》《产品安全与召回》

关注「中国标准化 」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标准化重要信息!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第三版电子版
摘要为了人类更好地发展,实现可持续的全球增长,如何更好地开发城市、利用城市将是未来近一个世纪的重大课题。…
-
山西省人文历史:山西省人文历史介绍
他们眼里的山西......
- 山西省人文历史:山西省人文历史介绍
- 大哥的女人文案该怎么写:大哥的女人文案该怎么写呢
- 大哥的女人文案该怎么写:大哥的女人文案该怎么写呢
- 深圳人文实业有限公司:深圳人文实业有限公司招聘
- 人文餐饮有限公司:人文餐饮有限公司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