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微信代购加人文案:微信代购加人文案简短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1-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遵守微信礼仪,做社交时代的优质网民

微信代购加人文案:微信代购加人文案简短

 

月下笛的第 4 篇原创标签:微信 社交礼仪微信,不仅是聊天工具,更是重要的社交平台我们在日常使用微信时应注意哪些细节?如何利用微信实现与他人的高效沟通?我们真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朋友圈吗?今天整理了一份微信礼仪清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1—添加、删除好友时应注意的5个细节【细节1】想当面添加别人为微信好友,务必先征求一下对方意愿,如果别人不情愿,请不要强迫他人【案例1】有一次去参加好友婚礼,答谢宴现场的一个“活跃分子”差不多将我们整桌人的微信都加了一圈,一直说以后常联系,可问题是我们是新娘不同时期的同学,大家几乎都不认识啊!碍于新娘情面还不好意思直接拒绝。

当时有个妹子明显不想被加微信,就大方地对那个男生说:“不好意思,我几乎不用微信,所以不用加我了”,虽然现场沉默了那么几秒,但是大家的表情明显都流露出对那个妹子的赞赏,你有加我的权利,我当然更有拒绝的自由

【细节2】不要轻易将自己好友的微信名片推送给其他人,如果实在拒绝不了,也要先征求一下好友本人的意见【案例2】之前听朋友讲过一件事,她有阵子收到了不少陌生人添加好友的验证,备注都是:我是你的XX(省份)老乡,想认识一下你。

她一开始没有搭理,后来数量越来越多,她就选着添加了一个人,追问那个人是怎么知道她微信号的,对方回答:是有一次活动后吃饭,XX(好友的一个同学)推荐的,她说我们是老乡,还给我看了你的照片,听说你也是单身,我们可以聊一下吗?当时朋友的内心据说是~¥*&……%¥#@的,对那个随便把自己微信名片分享给别人的同学也特别生气,莫名其妙成为别人饭桌上的谈资不说,还有种被“卖友求友”的愤恨。

其实她那个同学哪怕提前和她打个招呼,朋友也不至于那么生气,互相尊重不是表面文章,请真正落到实处【细节3】当面确认可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时,先点开自己的二维码名片,方便他人直接扫码添加【案例3】经历过特别有趣的一件事:当时要现场添加一个导购姐姐的微信,结果我们两个人同时打开微信扫一扫,发现不对,又同时打开自己的二维码名片,发现又不对,于是两个人又切换成了扫一扫……反复了三四次,后来我直接就和导购姐姐说让她来扫我的名片。

那种情形特别类似迎面走来两个人,同时往左又同时往右又同时往左……死循环一般对撞刚刚亲测了一下,打开自己的二维码名片需要三步,而打开扫一扫两步就可以了,最好是直接点开自己的名片,同时对别人说,你来扫我的名片吧!。

方便他人,快乐自己,其乐融融,提高效率【细节4】发送“添加朋友申请”的验证信息时,请确认一遍验证内容,用明确的介绍让对方知道你是谁【案例4】添加微信好友的时候速度快不见得就一定是好事,我就经历过一件特别尴尬的事情。

当时在某宝买了一套书,客服说配套的音频资源需要添加客服微信领取,当时就添加了客服的微信,验证备注是:您好!请问那个音频资源还有吗?结果当天很巧地要在大学群里加一个老师的微信,手一抖一下子又把同样的验证给发过去了(微信会保留上次添加好友的验证信息),结果那个老师也很幽默,直接回复我:不好意思,那个资源没有了哦……后来又解释了一下才验证通过。

这个当然属于无伤大雅的,但是如果是在职场添加领导或者添加重要客户,这种失误的操作很容易给别人留下不严谨的初始印象【细节5】拉黑他人需谨慎,不常联系的陌生人或朋友直接删除即可,千万不要用群发的方式测试有谁删掉了自己

【案例5】定期清理微信通讯录很有必要,一些网购的客服、代购等,如果半年以上没有任何联系直接删除即可但是拉黑这种方式一定要谨慎,因为我们轻易不会再去将谁移出黑名单,所以只是一时赌气的话不要拉黑,恋人吵架更是要注意,人家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打入冷宫了。

当然如果是频繁的骚扰或者是诈骗就一定要毫不留情拉黑此外,尽量不要进行做那种看看别人是否删掉了自己的测试世界这么大,少了一个网友不至于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所以用这种无聊的方式去干扰别人呢?每次一收到这种测试的消息,基本上也可以第一时间把这个人的微信好友给删掉了。

—2—微信聊天过程中的10个禁忌 【禁忌1】聊微信时,不要上来就直接发“在吗?”、“现在忙吗?”,这样只能逼迫别人假装不在【阐释1】QQ刚刚兴起的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广泛地添加好友,聊天第一句往往就是“在吗?”、“现在忙吗?”,当时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打招呼的方式。

但是现在微信的普及率如此之高,基本上可以确认大家每天都会看微信,这个时候这样问就显得不太懂事了人是很恐惧不确定性的,大家看到这种问题难免会想:你是要求我帮忙吗?马上结婚了和我要红包?不会是要借钱吧?回应这种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回复。

比较好的做法是——有事说事,给别人一个缓冲的机会去决定自己到底是“在”还是“不在”【禁忌2】不要不分对象、不分场景地使用表情包,避免因表情包误用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阐释2】表情包是一种图文体,现在已经成为了微信聊天的日常。

它的特点是生动形象,起到或替代或补充文字进行交流的作用关于表情包的使用需要注意四点:一是谨慎使用内容低俗或涉及丑化名人形象的表情包现在的微信聊天记录都能当呈堂证供了,朋友们呐,千万不要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啊;。

二是要表情包和文字要配合使用和一个全部用表情包回复消息的人沟通,有时候很难知晓对方真实的想法是什么;三是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现在不少软件可以将自己或他人的头像做成表情包,使用这种表情包时一定要分清对象,互联网具有快速传播的特性,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四处转发,只能让自己形象受损;。

四是要分清场合使用表情包如果是比较严肃的工作群聊,就不要发各种调侃性质的表情包,很容易留别热留下不严肃的印象【禁忌3】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别人发一段段的语音,除非你是对方的领导或者家族长辈【阐释3】每次看到别人发过来的一段段语音,红色的未读标记总是触目惊心,心想着这又是什么大事过来找我了。

工作场所只能用语音转文字(感谢先进的技术!),碰到口齿清晰的还好,识别之后看文字大概就知道Ta是什么意思,真碰到那种识别之后都不知所云的,就特别想一砖头扔过去了,还得去卫生间或者其他地方贴着耳朵认真听一遍。

为什么要贴着耳朵?谁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私密的事儿,万一是涉及对周边熟人的吐槽还被当事人听到就真的麻烦了当然,如果你是对方的上级或者家人,这段请自行忽略【禁忌4】不要突然给对方发语音或视频通话,发之前询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紧急事情优先打电话。

【阐释4】如果说那一段段语音消息还只是让人反感的话,那些突如其来的语音聊天或视频通话邀请,往往就让人气愤了首先是那个“登登登登”的提示音节奏太快,容易给人压迫感,还有就是如果我们正在看微信,这种消息非常容易手滑,不小心点了接听,如果对方是我们并不想搭理的对象,那真的是欲哭无泪,仿佛上了贼船一般。

建议就是发送这种邀请之前先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特别重要的事情不要吝惜那一点话费,万一对方没有网络最终误了正事就得不偿失了【禁忌5】即使是明确拒绝或者表达不满,也不要让文字显得冷冰冰,符号修饰一下会显得充满人情味儿。

【阐释5】文字本身不带有特别明显的情绪,因此善用此工具的人可以给自己营造出各种人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友线上聊得火热,一到线下却“见光死”的原因语义学告诉我们“一样话、百样说”,最终效果千差万别同样是在微信聊天上用文字表示拒绝,我们当然可以直接发:不行,这样是不对的,也可以换种委婉的方式:这种貌似不太合适、能不能再想想其他办法呢?如果实在要拒绝,在不行后边加个语气词或者符号,哪怕是一个“~”或者是一个可爱的表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方的心理上的挫败感。

【禁忌6】组建群聊之前先征求其他人的意见,不要自作主张随便添加别人进入群聊【阐释6】之前加了几个代购的微信,然后就被她们加进了好几个“XXX代购群”,里面的消息每天大概能有成百上千条,即使设置了免打扰都担心侵占手机宝贵的内存空间,后来我就全部退出,因为代购与我而言是陌生人,所以无所谓。

比较难处理的是一个关系尚可的朋友,有一次未经我同意就把我拉近了某购物群,我个人并不反感微商,自主创业值得鼓励,但是起码先和我打个招呼,第一次和那个朋友解释了一下,然后果断退群,第二次干脆直接退群,都懒得解释了。

还是那句话,尊重是相互的,也是维系友情的基本起点【禁忌7】读懂他人画外音,收到对方高频率的“嗯”、“哦”、“好的”,也许是因为人家就是不想理你【阐释7】如果面对面聊天的对象是自己的好友,那么我们的状态很容易倾向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如果是不熟悉或不喜欢的人,我们的回答可能就是“嗯”、“哦”这样的简短应答了。

同样,在微信聊天中,如果对方一个劲地回复“嗯”(个别情况下是“恩”,连滑到正确字的那一秒钟都不愿意给你),“哦”、“这样啊”,这种时候希望大家能读懂画外之音,主动且及时地终止聊天不要非逼得人家大中午的说“我要去洗澡了”,。

别人想出个理由不伤害你也不容易,只要人人都多长一点儿心,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禁忌8】如果确实很忙没办法回复,不要一直吊着别人,直接说“回聊”或“晚点再说”就可以【阐释8】又一次和学妹吃饭,她的家人给她发了一个消息,问她在哪里,她点开看了一眼就放下手机继续看朋友圈了,我问她为什么不回复一下,她说她妈妈没事就问她在哪里,实在嫌烦就懒得回。

我当时小小地给她“教育”了一番,其实回复这种消息也就2秒钟,家人知道了就结束了,但是一直不回的话,有的心小的家长们就开始胡思乱想,所以不如干脆回一下还有一种情况是别人询问一些事情,如果暂时没有办法马上回复,就和对方说明一下现在不方便,会另外挑选时间回复,让别人知道你是靠谱的。

(我这么不靠谱的人,说这句话其实是很心虚的)【禁忌9】“不管你是谁,群发的我不回”,无聊的群发或虚假广告不要责怪别人不回复【阐释9】下个月的春节,我大概可以想象大家的微信里会收到很多“鼠不尽”的春节拜年群发消息。

微信没普及前,这一媒介是手机短信,一条0.1元的成本还是让大家发之前谨慎选择一下接收对象,如今的流量时代让消息的边际成本低得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各种相似的祝福群发让人免疫群发的消息我不回,但是用心的祝福我每条必回,

因为那是“一对一”的私人订制模式,而不是“一对多”的广而告之模式还有一种情况更加让人反感:群发那种一看就是虚假广告之前收到过一些特别搞笑的消息,群发一张图片,接着就是一堆群发的文字:真实有效!XX公司福利,只要群发此条消息,就能领取XX品牌价值2999元的智能手机一台,我已经领到啦!快转发啊!来呀来呀!我的内心又一次*&……%¥#@了,。

天上不可能掉可乐鸡翅,如果有,那也仅仅存在于商家低劣营销的套路中【禁忌10】微信群里轻易不要转发广告、投票、加速等消息,如果一定要发,请发一个红包【阐释10】现在有一种现象:没人发言的同学群、校友群等俨然已经成为发广告、求投票、助力加速、发布轻松筹的“重灾区”,同学群还好,毕竟还是熟悉居多,校友群几乎都是陌生人,大多人的态度都是置之不理的。

其实如果真的想请大家帮忙,发一个小红包意思一下,最起码不会招致反感抢红包注重的是仪式感,几乎没有人会特别在意这种红包的金额具体有多少,只要抢到了一般人都会帮忙这里还想提一个概念就是刘润老师曾经讲过的“情感账户”

:这个账户里存的是信任、价值、情感,处理人际关系本质上就是在情感账户里进行频繁地存取款行为我们每一次的求赞、求助力和求帮忙,其实都是在从自己在对方的情感账户里提现,如果每次只是你单方面收益,那么几次下来也许你的余额就不足了,但如果是双方互帮互助,这种就会让情感账户同步增值,所以我一直觉得不要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去频繁从家人和好友那里提现,好好储蓄或者共同增值才是维系长久情感之道。

—3—与朋友圈相关的5个注意事项【注意1】分组大法好,遗漏就惨了(liǎo),发朋友圈可以分组,但不要有遗漏【案例1】看过一个段子:一个人和领导谎称自己生病需要请假住院,结果他去了越南旅游,还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美照,结果他那个实诚的领导评论:越南?你不是住院了吗?这个故事提醒我们:1.做人不真诚早晚是会出事的;2.腾讯为什么支持发朋友可以设置分组,自己怎么做心里没点number吗?3.工作、生活很难做到完全分开,但不影响我们把自己的不同方面展示给不同人看。

再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好友的一个大学同学在体制内上班,那个女孩子每加一个人的微信都会立刻进行分组,结果有一次去开会同时加了很多领导,百密一疏遗漏了一个人,后来她无意中转发了一条略微敏感的朋友圈消息,居然被那个漏网之领导给看到了,截图发给她的上级,然后就是几次三番的严肃谈话,所以啊朋友们,。

严谨就要贯彻到底,99和100差的可不是一分那么简单【注意2】如果别人认真评论了你的朋友圈,请也尽量认真回复一下,如果来不及,那就统一回复【案例2】前年春节,我发过一条朋友圈,内容大概是去堂妹家里拍了一组特别可爱的小狗照片,当时点赞和评论的人有点多,我基本上是全部都回复了,但是真的就遗漏了一个人,很久之后见面了她问我: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其他人的评论你都回复了单单没回复我是几个意思呢?我当时真的是一脸无辜,查了一圈才发现自己疏忽了,二话不说赶紧道歉。

朋友圈好友很多时候是有重叠的,我们回复评论的时候不要单独只回复一个人或其中的几个人,你的回复共同好友们都看得见,“不患寡而患不均”当然类似发布婚礼或是生娃的喜讯,祝福一定超级多,这种统一回复就可以了,几乎没有人会玻璃心。

【注意3】发朋友圈的意义更多在于记录和分享,尽量避免秀晒炫和大吐苦水【案例3】每个人的思想观念、生活状态、经济条件都不太一样,兴趣爱好更是迥异,A的记录和分享在B眼中很可能就成了炫耀,这种时候我们坚持本心就好。

这里有几个建议忍不住想说:第一,不管是晒娃、晒宠物还是秀恩爱,请控制一下频率之前接触过一些“晒娃狂魔”和“铲屎官”们,恨不能每小时都发一波照片,简直是逼着群众屏蔽自己,之前还有个新闻说的是一个小伙子每天都秀恩爱,结果婚礼之前群发喜讯发现自己被多人拉黑。

第二,过于消极的大吐苦水可以和家人或好友倾诉,不要频繁在社交媒体上诉苦这种行为偶尔可以接受,频率太高其实对自己是不利的,因为这回无形中养成一个持续低迷的习惯,容易走不出来,当然我这里说的是单纯的诉苦抱怨,有些大神们将生活中的苦糅合成黑色幽默一吐为快,展示了一种以苦为乐的战斗精神,这种不在我的建议范围之内。

【注意4】求赞拉票注意频率,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洪荒之力,请不要轻易刷屏【案例4】不要刷屏!不要刷屏!不要刷屏!不管是微商也好,还是出去旅游,或者是看什么巨星演唱会,真的,发一次就可以了,之前见过一个朋友去听某个特别火的组合的演唱会,连着在朋友圈发了大概七八条的小视频,理解其心,反感其行。

这里还想和做微商的朋友们提个醒,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每天频繁地发布产品信息来刷屏,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家都屏蔽你了,这样的宣传效果反而不好,还不如轻描淡写每日1-2条,主要呈现的还是个人的生活,而且文案上能不能用点心,不要千篇一律,用自己的话来说也许效果会更好。

认识一个护肤的老师,几乎不推什么产品,哪怕偶尔推一次都是自己用心创作的文案,一点都不让人反感最后还想聊一下票圈求赞,与自己有关的当然可以多发几次,帮助别人转发求赞也体现出情意深厚,但是请铭记一点: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更多人愿意给你点赞投票,但是未必愿意转发,所以,请对那些主动帮忙转发宣传的人,加倍珍惜。

【注意5】原图发朋友圈会暴露隐私?相信官方的回应比较靠谱【案例5】本月初有一个微博热搜,讨论的就是微信发原图会暴露个人隐私,微信团队也在第一时间出来辟谣,给出的建议就是三个:不发原图、关闭定位、P图再发。

随着我们添加好友的数量越来越多,暴露个人隐私的概率也越来越大,文章结尾会附上相关保护隐私的文章,泄露信息的确不可避免,但是泄露10%和泄露90%,后果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加倍小心最后的话:“我们塑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又塑造了我们”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的警告依旧振聋发聩微信正是这样一种可以反向塑造我们的社交工具,掌握一些基本的微信礼仪,有助于我们营造一个更加积极的社交环境,正像Lachel老师所言,任何工具的使用原则都应该遵循八个字——一。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荐阅读:L先生说:数码时代的信息安全手册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感谢转发分享,如果你还有其他补充,热烈欢迎留言!我是月下笛,下周不见不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