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信息是干什么的:人文信息是干什么的啊
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讲的不是去逞人之能而是要能够自我管理,管住自己▼我们今天不做网络的奴隶,我们要主动
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讲的不是去逞人之能而是要能够自我管理,管住自己▼我们今天不做网络的奴隶,我们要主动地运用网络不是让网络牵着我们走,失去人的主体性▼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真正地尊重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自信心。
▼中国文化是要让世界来共享的,而共享的前提就是,需要我们把这个文化大餐制作好。
抓住中国文化的根本———人文精神当今社会,运用互联网这个载体来传播中国文化,我认为是有重要意义的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讲到中国文化常常会用四个词来概括:源远流长、多元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中国文化的确具有这样丰富的内容,一种中国的底蕴。
所以在通过互联网传播中国文化时,我们要抓住中国文化最根本精神,即一种人文的精神人文化成,化成什么?化成天下我们传播中国文化是为了整个社会都能够受到人文精神的浸入最早的人文概念是跟天文概念相对应的,它的出处是《周易》的《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跟天文相对应,天文是什么样的状态?是刚柔交错
通过阴阳刚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通过春夏秋冬,我们观察人文人文是什么呢?人文是文明以止,也就是我们人文的教育,以文来止、以文来化,它是跟以武来止、以武来化相对应的做人就要懂得“止”,你是怎么样的身份你就止于何处,你就应该尽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
《大学》告诉我们要“知止”,就是要明确自己各种各样的身份,然后按照这一身份来做应该做的事情,尽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比如说“父止于慈,子止于孝”,这就叫做“止”文明以止,就是用文的方法文就是文,不是粗野的、野蛮的。
文跟止相对应,文质彬彬然后居于止过去通过礼乐教化来让每个人懂得自己的身份,认同自己的身份,按照身份去做该做的事情,尽职责,这观乎人文世界的文明以止不是用武力强迫你这样做那样做,而是用礼乐教化来使整个社会使人类发生变化,这就是人文。
所以人文精神就是以礼乐教化来使社会形成一个非常有序、和谐的环境。
社会教育在互联网时代成为重中之重《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过去讲教育是干什么的?我们建立一个国家,管理民众,教化民众,是通过教育让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俗、风气过去的时代,通过家庭、学校进行教育,从家庭到私塾,再到书院。
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大一块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指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大部分老百姓通过什么来接受教育?没有上过学,也没有识过字的老百姓也在接受社会教育,叫做高台教化,也就是演戏说书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矩,老百姓就是通过高台教化学习的。
看舞台上这个人这样做是一个正人君子,那样做就是小人老百姓通过听书、说书明白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因果报应,所以要积善
过去社会信息比较闭塞,信息传播需经过比较漫长的时间,所以家庭教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基础教育,即私塾的教育也占了很大位置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很大程度上,社会教育已成为整个社会教育的最大载体,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载体,尤其是在有了互联网以后。
以人为本的时代新内涵:自我管理,自然而为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教育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以什么来教育民众?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基础是什么?具体地讲,礼乐教化要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就在于。
重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主动性中国文化反复强调“天地万物人为贵”,也就是说,人在万物之中是最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的,也最贵重,最重要人可以和天地相并列天地造万物,但人被造出来以后,其能动性可以跟天地相并列。
所以过去我们总是这样讲:“天有其时生万物,地有其材养万物,人有其智来参与万物变化”人能参与到天地万物之中去,所以人是什么,“人则天地之心也”这就是人生在这个社会,要为天地立心的原因人心一动,一变,就会影响到天地万物的变化。
人在天地万物之中有这样大的作用,就应该管住自己中国以人为本,这个“以人为本”不是让人肆意地主宰万物,而是人怎么能够更好地管住自己,让天地万物能够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去发生和发展,而不要人为地干预所以,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讲的不是去逞人之能,而是要能够自我管理,管住自己
。
《心术》里面讲,心应该能够管住你的“观”,所以我们称其为“人的五观”这个五观应该受心的管理,而五观又是跟万物接触的,你是人,你有主体性、主动性,所以应该用你的五观去管住万物,这个才是心术正当的途径心管五观,五观去管外观。
但是如果一旦倒过来,我们说五观让外观给管住了,随着万物流走了,我们的心让五观给管住了,整个倒过来了,那这个心术就不正了道家的 “自然而为”让我们认识到:人是万物中的主体,我们千万不要放任自己什么叫无为?第一个含义是“私志不得入公道”。
我们的个人愿望、个人想法不能随随便便地干预自然界生成发展的道路,扰乱其整体性第二个含义是“嗜欲不得枉正术”嗜欲,是嗜好和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想释放嗜欲,所以要求“嗜欲不得枉正术”“枉”也是改变,无非是让人类不要以你的私志,以你的嗜欲去干预整个自然界发生、发展的公道和正义。
那么应该怎么做?应该“循理而举事”,根据事物自身的规律先去做事应该“因资而立功”,要根据条件,依靠条件做好你的事情,建立事功所以“无为”是不要让人类的私志和嗜欲去干预公正,要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权自然之势。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这句话是老子的。让我们“辅万物”就说明要让我们有所作为,不是无所作为,你要去推动它,但不是按照你自己的个人欲望去随意改造它。
西方文化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借鉴西方文化在走向近代的过程中,就借鉴了中华文化中“以人为本、人文化成”这一理念,用其跟中世纪以来“以神为本,一切听命于神”的文化进行斗争通过以人为本的文化,人类从神的脚下站起来了。
这一观念充分肯定了人的理性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充分地发挥了人的理性去认识世界,所以才有近代文化科学发展因为一切科学技术都是人类理性力量的呈现。
但是,由于人们对以人为本的认识存在偏差,这种理性的力量发生了变质人们认为其从神的脚下站起来了,以前由神来决定一切,现在应该由人来决定一切、主宰一切,这种情况发展到了20世纪就出现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就反思,人类自己做主宰了,怎么还能够发生这样残酷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为了争夺资源、财富,人类可以做出任何违背人性的事。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感觉到了人的主体性的流失
两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高举新人文主义,从哪里学的呢,从东方其强调人要保持自己的主体独立性,只有自觉自律,万物才能和谐相处反之,则会放肆、放任中国传统礼乐教化的核心就是让人认清自己的身份、位置在跟万物交流中你占有主动性,所以你应该自我约束。
在社会交流中你也有能动性,什么事情都应该把自己管好,尽到自己的社会身份所应该担当的职责所以就整体来讲,中国的这种文化精神就是不断提升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树立文化自信,不做其他文化的奴隶我们今天要传播中国文化,从根本上看,就是要认识到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特征,所以我们今天不做网络的奴隶,我们要主动地运用网络,不是让网络牵着我们走,失去人的主体性。
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真正地尊重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自信心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在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中的两个关键时刻,中国文化作为一种新的力量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是从中世纪走向近代,西方文化用中国文化道德的自觉自律去冲破西方中世纪以来“一切以神为本”的文化观;二是20世纪以来,当西方人逐渐失去自我,成为物的奴隶,一切都被物牵着鼻子走时,他们又重新想到人的主体性问题。
所以说,中国文化中强调人的独立性、主体性、人的自觉自律等都是人类文化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成果,一定要让人们认识到这个文化意义,才能够让大家对中国文化有自信
缺失自信心就等于丢掉我们文化的主体性在历史上,我们常常在坚持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吸收外来的文化,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积极消化外来文化,用其丰富自己的文化,发展自己的文化如果我们把对文化的自信,对文化的主体意识丢掉了,那只可能成为其他文化的奴隶。
既不能丰富发展我们的文化,反而会让传统文化越来越衰弱,甚至消亡所以在网络时代,在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之前,我们首先要把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文化主体性树立起来让人们从思想层面,也从各种历史和创作中了解中国文化。
而且,在以互联网作为载体来传播中国文化前,我们更要首先向本国民众传播中国文化,所以说文化要“走出去”,首先是要“走回来”我们把自己的文化,它的意义,它的成就发扬出去,让世界人民都看到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优点,让他们吸收我们的文化,去充实和发展他们自己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要让世界来共享的,而共享的前提就是,需要我们把这个文化大餐制作好。
责编:吕子立内容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校报 第383期 第03版编辑:陈霏
欢迎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信息是干什么的:人文信息是干什么的啊
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讲的不是去逞人之能而是要能够自我管理,管住自己▼我们今天不做网络的奴隶,我们要主动…
-
人文信息是干什么的:人文信息是干什么的啊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2024年的录取分数线在各省之间存在差异,这主要受到各省考生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的影响。长春工业大学人…
- 人文与病人心理:人文与病人心理的区别
- 海淀工人文化宫 糯米:海淀工人文化宫在哪
- 天道与人文在线阅读:天道与人文在线阅读小说
- 天道与人文在线阅读:天道与人文在线阅读小说
- 老人文胸哪个牌子最好:老人文胸哪个牌子最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