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历史是画上句号的过去 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一百多年来历史学科凭借优秀的师资力量及深厚的学科积淀历经千帆 “史”志
“历史是画上句号的过去 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一百多年来历史学科凭借优秀的师资力量及深厚的学科积淀历经千帆 “史”志不渝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一流人才在历史文化学院校友会成立的今天
和小诗一起来看看我校“最有历史”的学科吧!“最有历史”的学科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历史学科人才辈出 底蕴深厚特色鲜明 影响广泛是我校“最有历史”的学科也是我校一流学科重点培育单位之一
由1890年文华书院首开西洋史发端1924年文华书院改名为华中大学1931年华中大学设置文学院社会科学系历史组1935年华中大学设立历史系此后一直保持历史系建制1951年公立华中大学成立在整合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和私立华中大学历史系基础上设立历史系
直到1995年历史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合并成立历史文化学院沿用至今百廿年来 历史学科既是华中师范大学120年办学历程的见证者也是华中师范大学120年传承发展重要的经历者
1950年8月,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毕业纪念照历史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中国史排名位列前茅中国近代史是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史、世界史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均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历史学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研教双优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祝贺!华师一流本科专业新增22个,总数已达72%!“开沅”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项目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专业列入“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历史教育列入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公布,华师这个基地入选!学院是中国历史研究院首批32家会员单位之一学院建设有一支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一支省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
以及5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条件支撑与资源保障史学大家 创业奠基
承百年学脉,聚学术大师历史学科的成长离不开前辈的创业奠基前有钱基博、杨东莼等学界先贤后有张舜徽、章开沅等史学大家他们艰苦奋斗、筚路蓝缕引领着历史学科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奠定了我校历史学科在全国学术界的广泛影响力
国学大师钱基博
钱基博先生是一位文史兼治的大儒他构建了国学的框架,对国学的源流、定义、内容、书目都有详细的阐述,成就卓越《国学文选类纂》《国学必读》等是其代表性著作1946年,钱基博来到武汉,任华中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1950年,钱基博先生将历年购置的五万余册藏书捐赠给华中大学;1953年起任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直至1957年因病去世。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历史学家杨东莼
杨东莼先生是原华中师范学院院长、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著名教育家和历史学家杨东莼学贯古今、博古通今,熟谙德、英、日三种语言,翻译了《古代社会》《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斯宾诺莎与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论》等多本著作并出版《中国学术史讲话》等专著。
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导张舜徽
张舜徽先生自学成才,著作等身。十七岁就写成《尔雅义疏跋》,撰有《说文解字约注》。从1950年起在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任教,是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导。史学大家章开沅
章开沅先生既是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研究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1983年任华中师范学院院长,1985年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曾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重磅!章开沅先生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历史学家熊铁基
熊铁基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果丰硕。他先后出版学术著作9种,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秦汉史研究和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研秦汉史、治老庄学:熊铁基先生的学术与生活守正创新 迈上新征程进入新世纪,历史学科始终秉持“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和“研教双优,成德达才”的理念培养了一大批投身于史学研究、历史教育、文化传承的杰出人才
形成了辛亥革命史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历史文献与区域文化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世界文明与区域国别等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学科方向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是直属华中师范大学的专业研究机构,由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教授于1984年创办。200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历史文献学研究所的历史文献学学科于1979年被设为全国最早的硕士学科点之一,1983年首批获得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历史文献学博士点。
“明以降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获批建设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中职)历史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等一系列“国字号”教学科研平台产出了一大批标志性学术成果
↑↑↑点击查看:全国仅11个!华中师大入选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点击查看: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公布,华师这个基地入选!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8项承担了18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得课题资助超过5000万元汇聚了10位国家级人才
↑↑↑点击查看:马敏:学术传承与创新|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敏,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教材委员会历史学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第七届、第八届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召集人。
出版和主编学术专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50余篇
↑↑↑点击查看:华大奋斗者丨朱英:“将做学问作为自己的爱好”朱英,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章开沅文化交流基金会理事长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历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并曾兼任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理事长等学术兼职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多个项目,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
彭南生,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曾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科研部部长兼社科处处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主持多项国家级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出版专著5部,在《历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史学月刊》等权威与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中国史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是一支“历史悠久、薪火相传、实力雄厚诲人不倦、求真务实”的教师团队自1903年文华书院大学部开设历史课程以来这支团队便开始“启程”百廿华师 风雨兼程
这支团队也始终不曾停下前行的脚步
中国史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们“淬炼”先辈学人身为师者的优良传统谨记为人师表的操守情怀构建“全员育人”长效机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精英人才他们笃信历史学的使命是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
祝贺!华中师大这个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历史学科坚持守正创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探索”这一主题瞄准“建设一流学术重镇、构建一流学术体系培养一流专业人才”的发展目标
聚焦“经济转型与社会变迁”“社会变动与国家治理”“宗教文化与社会发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荆楚区域历史与中华文明”“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等六个重点领域致力于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成为传承者、创造者、引领者
扬帆奋进 争创一流未来,历史学科将发扬传统,争创一流历史学科的价值、魅力是无穷的历史学科之所以人才辈出,与历史学科赋予万千学子宏大的眼光、纵向的思维、扎实的学术训练分不开坚持把深厚的史学传统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赓续张舜徽先生“自强求道”和章开沅先生“求真求新”的学术精神,潜心治学、精心育人、关心社会、放眼未来,从深厚的学术基因中中汲取营养,获取动力,认真对照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找差距,理思路,想办法,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力争尽快跨入一流行列。
未来,历史文化学院校友会将“历经千帆,史志不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历史文化学院校友会将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汇聚智慧、拓展资源、凝聚合力上下功夫,在发挥平台港湾作用,促进校友联动,维护校友权益,助力校友发展上出实招,在更大范围内讲好华师故事,展现华师形象。
校长、校友总会会长郝芳华致辞
历史文化学院校友会名誉会长、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敏讲话
副校长彭南生宣读《关于成立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校友会的批复》校党委副书记陈厚丰宣读贺信未来,华师历院人将述往思来,勇担使命追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家境界,把眼光看向未来,勇担使命;把个人、学院、学校一起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胸怀大爱,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历经千帆 “史”志不渝华师历院人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在争创一流的道路上守正创新 奋楫扬帆踔厉奋发 赓续前行校史上的今天▼华大历程||校史上的今天 中华大学首届学生毕业▼
强烈推荐▼10年,他们从华师出发,用爱搭起三座桥▼
支教之路跨越千山万水但爱让距离不再遥远来自各地的大学生齐聚于此携手于荆楚大地上筑起三座桥青年将青春力量注入教育强国的梦想!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个盛夏,缘分依旧延续让我们期待这个难忘的夏天见证他们续写的鲜活篇章!
▼千名学子,为百廿华师带来了“好点子”!▼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创新调研形式 华师学子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才干这群华师青年,好样的!
▷华中师大新同学,录取通知书来啦!▷为党庆生!人民日报刊发重要社论▷学院介绍第二波,来了!华中师大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编辑:李彦洁 周艳芳 陈钇桔 胡宣妤图片:陈希昌 制图:石楠责任编辑:毛国樨审校:钟文锐
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一起为华师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历史是画上句号的过去 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一百多年来历史学科凭借优秀的师…
-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符平教授发表于《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1期的学术论文《市场体制与产业优势——农业产业化地区差异形成的社…
- 春风风人文言文:春风风人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环球人文地理好发吗:环球人文地理是月刊吗
- 找情人文案:找情人文案怎么写吸引人的话
- 散人文学:散人小说
- 散人文学:散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