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频道:纪实人文频道
纪录片《百年沪太路》沪太路是中国商办交通公用事业历史上的第一条公路,也是上海到外省市最早的公路,被称为上海“最”马路,全长约38.5公里今天20:00于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纪录片《百年沪太路》沪太路是中国商办交通公用事业历史上的第一条公路,也是上海到外省市最早的公路,被称为上海“最”马路,全长约38.5公里今天20:00于纪实人文频道播出的纪录片《百年沪太路》通过遗迹寻找、后裔寻访、故事讲述、专家采访、情景再现等方式,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参与筹建沪太路的浏河九位先贤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发起、筹路、筑路、保路的真实故事。
筹建沪太公路的太仓乡贤们均非等闲之辈有推行新法教学的太仓临时民政长洪锡范,有南洋公学校长唐文治,有掩护被通缉革命党人的朱恺俦,有出资25万银元的项惠卿,有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核物理学家吴健雄的祖父吴挹峰、父亲吴仲裔及其他社会贤达。
这是一条红色之路、体察民心之路、民族复兴之路沪太路,开创了国内民营公路建设的历史先河,为促进沪太两地间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发挥了历史性作用这条路不仅仅承载着沪太两地民众的记忆,更记录下百年来中国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中国在没有路的地方,探索出的一条新路。
1843年11月,上海开埠,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从此,这片江南水乡的土地上,一个并不出众的海边县城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挺进短短几十年,上海成为对外贸易中心、中国近代工业发轫地,这里不断涌现最前沿的思潮和变革。
太仓浏河古镇,毗邻上海古镇的人们,循着上海拔节而上的景象开辟出一条路,这条路便是上海联通外省市的第一条公路自此,沪太路的百年征程拉开序幕从上海静安区的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出发,一路向北,全长约38.5公里,到达浏河古镇。
古镇的街道一如往常,锃亮的青石板路、斑驳的老墙、汩汩的浏河水在时间的罅隙里流淌着历史的厚重
元明时期,这里百舸争流,交贸往还,号称“六国码头”,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明末清初后随着废罢海运,浏河口横沙暗涨,巨艘绝迹如今的古镇沉静而深邃,天妃宫里的通番事迹碑还在述说着600多年前郑和锚泊瀛涯,远涉沧溟的壮举,提醒着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秉承开放、探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而随着正式开埠,上海一直接受着东西方文化一次又一次的碰撞和交融在这里,人们改变旧时的眼光,看见广阔的世界,探寻中国的未来而浏河相距上海不过40公里,自那时起,筹建沪太路的念头就在太仓人的心底萌生
沪太路是我国公路史上第一条民办公路20世纪20年代,“公路”一词才刚出现,中国公路建设尚处于萌芽状态,国内也没有专职受理机构,对公路的勘测、施工、养护更没有系统性研究既无成规可循,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仿在当时的条件下,开辟沪太路困难重重。
1919年初秋的一天,上海豫园翠秀堂热闹异常在太仓旅沪同乡会会长洪锡范的主持下,唐文治、项惠卿、朱恺俦等太仓浏河籍人士齐聚一堂,提出修建沪太公路的创议他们一致认为,筑路不仅有利于沪太沿线各地的经济发展,更是有利于民生福祉。
项惠卿,是最早提出筹建沪太路的浏河人之一他出身贫寒,为了维持生计补贴家用,尚未成年就离家前往上海谋生项惠卿艰苦创业,从学徒逐步成为颇有名望的实业家早年困苦的生活让他常常心怀悲悯,希望改变百姓疾苦的生活
1921年2月,项惠卿在泰德里的大门口,挂出了“沪太公路筹备处”的木牌,并开始筹集资金筑路的预标经费约为50万银元,项惠卿凭一己之力出资一半这25万元,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项惠卿的态度非常坚决,他必竭尽全力促成沪太路的建成。
除了筹措资金,同样亟待落实的一件事情就是选定路线。项惠卿认为沿旧时乡道经潘家桥、罗店、刘行、顾家宅(今顾村)、大场等乡镇,抵达上海,沿途市镇较多,方便大众,对发展营业有利,且比走海塘堤安全。
筹建沪太路的九位太仓人中,有一位被誉为“中国学界革命之第一人”,那就是时任交通部直辖上海南洋公学校长唐文治。当年他以沪太路创办人的名义向交通部呈准立案。
1921年5月15日,沪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唐文治被推选为董事长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唐文治总是义无反顾地奔走于教育、赈济民生的最前线,在建设公路这样有利地区经济发展的公共事业上更是殚精竭虑。
百年前,浏河这座江南小镇盛产棉纱、海产品、农产品,当地还有在江南地区享有盛誉的万茂酱园但丰富的物产却受困于道路不便,交通阻滞朱凯俦是经营万茂酱园的朱氏家族的长孙他非常明白,和万茂酱园的朱氏家族一样,太仓的诸多商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太仓真正融入大上海商圈。
沪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朱恺俦担任总经理,全权负责沪太路的各项事宜,直至新中国成立行路难,筑路更难最初资金紧缺的时候,旅沪同乡东奔西走,一度登报招股,但应者寥寥朱恺俦采取因陋就简的办法,先把一段公路打通,用四辆实芯硬橡皮轮胎的客车先通车营运。
沪太路采取边筑路边通车的办法,1922年先通至大场,同年3月10日通至罗店,3月23日正式全线通车沪太全线共设上海、彭浦(庙头)、余庆桥、大场、塘桥、顾家镇(顾村)等大小12个车站,开创了国内民营公路建设和公交运营之先河。
然而,沪太路建成运营的28年间历经三次战争,每一次都损失惨重,公司几度风雨飘摇1924年夏,为制止江浙战事的电文纷至沓来,即便社会各界反战呼声高涨今天的上海市档案馆内,还存留着当年各界为制止战争联名电文和相互联络呼吁的文书。
然而,战祸终未能幸免沪太全线沦为“浙军”防线,浏河更处于江、浙两军对峙的激战之地,公司车辆悉数被征用,车站被毁、路面破坏殆尽期间,公司董事会派项惠卿向江苏督军请愿,要求发还车辆、赔偿损失,但遭拒绝项惠卿回沪,召集董事会,决定向银行贷款以修复公路,直至第二年春才逐步恢复营业。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犯上海闸北,十九路军官兵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沪太公司接到驻常熟八十七师师部的征车通知后,连夜派驶大客车21辆前往顾家镇(顾村)应征不久,剩余车辆也陆续为八十七师征用。
这些车辆一部分被炮火击毁,另一部分在随军西撤途中也损失殆尽沪太沿线站屋设施除上海车站房屋外,均遭毁坏公司的全体职工同仇敌忾,在上海抗战的三个月里,所有车辆及机务人员始终奔忙在沪太路上,为前方将士运送军需物资。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从太仓、浏河方向开进上海,最终仅用了16天时间就夺回了这座全中国最大的城市当战火的硝烟散尽,朱恺俦回到了沪太汽车公司继续担任总经理,主持沪太路修复工作,并对抗战期间被日军炸毁的新闸桥进行了修缮,把原来的石板桥面改成了钢筋混凝土桥面,一直沿用至今。
百年前,先人们呕心沥血造就了通沪之路。百年后的今天,联通长三角、辐射全国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然川流不息。
沪太路,在全国的地图上可能找不到它的踪影,但它镌刻着太仓九位筹建者的智慧和理想,呈现着他们开放的胸怀沪太路,记录了百年来中国的风雨历程,见证了中国在没有路的地方探索出的一条新路,更见证了太仓融入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奋斗征程。
沪太路依然在延伸,一百年过去了,它风采依旧,下一个百年,它将更加辉煌。
纪录片《百年沪太路》3月30日20:00纪实人文频道播出内容来源丨纪实人文频道融媒体编辑丨苏茜
点赞+在看分享小伙伴↓↓↓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频道:纪实人文频道
纪录片《百年沪太路》沪太路是中国商办交通公用事业历史上的第一条公路,也是上海到外省市最早的公路,被称为上海“最”马路,全…
-
人文频道:纪实人文频道
纪录片《影像档案中的新加坡》以每一条短片为单元,先播出影像原片,再邀请历史学家、作家、以及电影制作人等,从他们的专业视角出发,解…
- 小龙女尹志平同人文:尹志平小龙女销魂全集
- 海量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定义
- 海量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定义
- 人文名言警句:人文名言警句摘抄
- 人文名言警句:人文名言警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