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色:人文景色和自然景色
这里既是陆地的终点,又是海洋的开始;这里既得大陆中原文化的延伸渗透,这里又蕴含着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
这里既是陆地的终点,又是海洋的开始;这里既得大陆中原文化的延伸渗透,这里又蕴含着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两者相互交融,实现了大陆与海洋一次完美的对话,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绵延近千年多元文化画卷,这里就是惠来县的海滨渔村——靖海古镇。
靖海镇地处粤东沿海突出处,形似半岛,如果在空中俯视,就是大陆地上凸出去的那一小块,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天涯海角”了靖海在惠来县东南海隅,距离惠来县城26公里,由于东北、东、南三面濒临南海,只有西面是连接陆地,其地域面积虽不足50平方公里的小镇,却拥有22公里长的海岸线。
境内多是山地,镇区背枕丘陵,面向南海象崮驮古城,故有象城之称,取其靖江通湖海,故名靖海古之象城,今之靖海此外,还有卵洲和靖江城之别称
早就听说靖海镇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历来就是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兼备,备受人们的青睐,也是人们寻幽访古、游赏采风的好去处一直对靖海镇古城充满向往,今天手头刚好的工作不多,和两位同事商量着去惠来县游赏一番听人说过“到惠必到神,到神必观泉,观泉必赏联”。
但我却认为,到惠应到靖海,到靖海必需游城因此,决定和同事先去精海镇走一趟,我们从潮阳海门高速口进入深汕高速往深圳方向上走了半小时,大约20多公里就在“仙庵-靖海”出口下高速,再走司神公路沿着靖海路牌指示走8公里就到了靖海镇。
靖海自然而然的让人联想到与浩瀚壮观、变幻多端、自由奔放的大海联系在一起在靖海至神泉绵延数十里的海滩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大海,我们决定先到素称海上画廊海蚀天然美景客鸟尾游赏一番这里怪石嶙峋,似飞禽,如走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形成了奇妙的“海滨石林”。
据说是粤东规模最大的石笋景观沿岸有数百亩的丘岗,经长时间的风刻浪雕,柱柱石笋挺立,似长矛利剑直刺蓝天,堪称海滨一绝,我们登上金狮啸海的海石巅峰最高点,远眺南海,一望无际,心旷神怡,胸襟顿开,观海浪击石,浪花四溅,蔚为壮观,令人流连忘返。
由于靖海镇枕山面海,山海晖映,景物宜人,海湾环抱,烟云起伏,山峦逶迤,葱翠掩映,海岸曲折,岩壁沙滩,明屿暗礁,绿树红花,桅樯跃影,浪飞鸥翔,构成旖旎的滨海自然景观加上地理位置独特,一向为海防前哨,屯兵要塞,历来有“惠来锁钥”之说、“东土屏藩”的美称。
除此,还有好多正在等待开发的风景胜地,如“海角明珠”、“绿野金滩”、“狮湖映月”、“后表奇石”等都将是令人流连忘返的胜地
用过午餐后,我们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找到了靖海古城的遗址,来到了古城的东城门前,眼前的古城墙和城门基本保存完好,这是一座属于罕见的石头城墙,两边系石块垒筑,中夯灰土墙上布满垛口,垛口上有望孔,城墙顶为跑马道,城门楼均配套建有瓮城及城楼。
这是粤东地区迄今保存较完好的古城墙遗址,也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标志性建筑物
据史料记载,惠来前身是晋咸和六年(331)撤消古揭阳县时,以其地建立的四县中之一的海宁县,原属东官郡义熙九年(413),从东官郡地拆建义安郡(即潮州的前身),后才改隶义安也就是说,其地作为独立行政区划的时间,要比潮州早83年。
即先有海宁古县,后有潮州城靖海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古遗址中出土的西周甬钟和石斧、石棒、陶斧、“几何印纹陶”等文物考证发现,早在近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古越族的土著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从唐宋时期开始,靖海这里就有渔民在居住生活了,多以打捞捕渔为生。
由于沿海生活居住的渔民一直受到海盗流寇的侵犯骚扰,特别是后来日本的“倭寇”常常到岸上来抢掠物资,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秩序、扰乱居民的正常生活元武宗至大(公元1282年),元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沿海镇守边关,此时靖海设立了卫。
到了元顺帝(公元1333-1368年)时,大坭都后表楼十八乡村民因不堪忍受海盗侵扰而迁徙至此
到了重视海防的明朝,于是洪武年间,朝廷正式在这里设置了靖海守御千户所,成为明初潮州卫四所之一,分别自东往西建有“大埕所”“蓬洲所”“海门所”“靖海所”据雍正《广东通志》记载, 海门所建于洪武二十四年,大埕所建于洪武二十七年,靖海所与大埕所同年,也就是1394年所建,址在今天东光村草湖。
四所城都隶属潮州卫管犗,成立了正式的军事编制,担负起抗击海盗,保卫家园的任务靖海一名正式在史书中记载是明洪武二年(1369),广州都司于靖海置守御所隶属潮州卫设千总一名,享正五品职,首任千总奚福聚额旗军一千一百二十一名平息寇患安靖海疆定名“靖海千户守御所”简称“靖海所”。
守御所设靖海城外由兵部直接管辖嘉靖二十七年(1548)春,朝廷根据奏章:“村落乡民苦于海寇”为害,降旨修筑靖海城,城围560丈,墙高二丈一尺,四门城楼四座,每座有窝铺二间筑城历经13年才竣工嘉靖四年(1525)才正式设置惠来县,从潮阳县割出大坭、酉头、惠来三都以及隆井半都,连同从海丰县割入的龙溪都。
事实上靖海比惠来先有军事建制,在惠来县城兴建设之际,靖海的千户守御所早已建成,说明它比惠来县城要早130多年故有“未有惠来县,先有靖海城”之说嘉靖三十二年(1553)靖海千户守御所才划入惠来县城靖海所辖原大坭都一部分。
到了清康熙三十八年巳卯(1699)朝廷拨款重修,雍正五年丁末(1727)又修,使之固若金汤城墙周长501丈,墙高1丈4尺,城墙两边系条石垒筑,中夯灰土灰土乃砂及贝壳火炼而成,坚固无比,岁月愈久,其固愈坚。
城墙上布满垛口,垛口上有望孔,城墙内侧设跑马道,跑马道路面距城墙约1.8米,垛口和望孔距跑马道路面约1.5米四城门分别镶石刻门匾,东门“表海胜概”,西门“靖海安澜”,南门“化捷趋虞”,北门“莱鈅永固”据《惠来县志》记载:靖海所内有所厅,守备署,靖海仓,靖海铺等分署设署,还有城隍庙,关帝庙,天妃庙、龙王庙等建筑。
设靖海所的主要任务是抗击倭寇入侵,保疆安民,其次是看押从中原地区流放而来的政治犯从明洪武年间起,陆续有中原地区的政治犯被流放至靖海,他们后来大多在此安家落户,同时带来了中原的先进的生产经验和优秀文化,使靖海经济和文化迅速繁荣发展起来。
到了1952年,靖海古城的南城门同城墙一起被拆除,西门及北门一段也在上世纪80年代被拆除,现在仅保存北门、西门、东门,和北门至东门一带部分城墙约有600多米及城楼2006年,靖海镇人民政府对所存之600多米古城墙及东、西、北城门及城堡按“修旧如旧”进行修葺加固,避免残缺城墙自然损坏,保留昔时古城风采。
2007年1月,古城墙被惠来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靖海镇被揭阳市政府批准列入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5月,入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今天古城墙已没有了军事防御的价值,但它的旅游价值不菲,历史遗存的可视性,城墙石壁的鸟榕化身参天大树,苔藓融合入石壁肌里,和城墙内略带荒芜的旧屋,保存了较为丰富而且原汁原味的地域性民俗,都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如今靖海古城墙成了广东省的文化遗产,也成了一个人文景点
我们走进古城内登上了古城墙上的跑马道,看到城墙角有突出城外并高于城墙的方形转角台,现仅存东南、东北角两个在城墙上俯看古城内,只见古城地势中间突起,向四面倾斜,貌似覆鼎,古城内街道巷陌纵横交叉,错落有序,有西仁街、大中街、东大街、北大街,四条大街形成十字形,直通四个城门,大街上商铺林立,货物供应齐全,经营本地特色小吃、美食以及海产品。
这些道路的路面大体用石板铺设,路面的石板早已被行人磨得十分光滑,看上去是有些年代了,显然是古城历史和风雨洗涤的见证我们虽然看到有许多今天改建的小高楼建筑物,但是城内依然遍布着鳞次栉比潮汕特色的传统的民居,这些老式民居格局多种多样,充满灵秀,彰显古朴。
靖海古城四周道路宽敞,古木森森,杂草藤蔓丛生城外榕树绿荫蔽日,盘根错节眼前的石城墙、石板路、古屋、古井、古树、古祠足见靖海古城饱受岁月沧桑,窥出靖海镇历史悠久,也展现出一幅滨海古城的古画卷这些古朴的古建筑则完整见证了这一座古所城的历史使命,它作为明清时期海防前线,肩负着抗击倭寇和防御一切敌人来犯的任务,作为一处兵家必争之地,在风雨之中屹立600年。
我们走下古城墙的跑马道,沿着在靖海镇古城墙边的道路绕了一下,看到了许多建于明清时期古建筑,如古民居、古宅院、府第、轩斋,祠堂庙宇和神坛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只剩残墙瓦瓦,这些民居大多数是以“下山虎”、“五间过”、“四点金”等建筑风格。
除了民居之外,还保存着各姓氏各宗族的祠堂,如戎氏祖祠、石辅曾公祠、林氏的庆衍祖祠、元臣祖祠、东川元公祠、朴斋元公祠、在乐元公祠、吴氏家庙、凤姿奚公祠、奚氏钦祖祠、周王二公祠等其中的元臣祖祠是其后裔纪为纪念宋末元初,入粤始祖叫元臣在南宋景炎二年(1277)追随文天祥的抗元军队由闽入赣作战。
宋军在江西被元兵重败,元臣随文天祥退入广东次年,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被俘,元臣避难于潮阳县丰欢乡卵洲,即今天的靖海潮汕地区民俗丰富,宗教信仰多元化,潮人历来就有崇祀儒、释、道,靖海也不例外,在城楼和城内各处还建有李老仙师坛、大峰古坛、玄坛古庙、城隍庙、宝珠娘庙、玉虚宫、禹后宫、迓禧宫等神坛庙宇。
它们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更具潮汕祠堂庙宇特色有些祠堂镶嵌着巧夺天工的青石雕刻,栩栩如生的金漆木雕,以及永不褪色的嵌瓷,风格各异,美轮美奂,几乎堪称当地建筑文化艺术之瑰宝。
在城内的众多姓氏的祖祠中,戎氏祖祠大门口一副对联:“江陵衍派家声远;靖海创垂世泽长”引起了我的兴趣,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靖海戎姓的渊源据传说戎氏祖祠所在地原是靖海所的军地,戎姓来靖海,也是与靖海的海防建设有着密切关系,从元惠宗至正七年(1349)戎才贵在上元充伍到江西行省潮州路潮阳县卵洲戍边,抗击倭寇,保卫海防。
他的俩个儿子和孙子都世袭靖海所领导或武职,扛起戍边抗倭卫乡的重任,传至清代戎锦堂止共十五代,他们历经元、明、清三朝的更替,戎才贵及其直系裔孙相继戍边抗倭卫乡,备受朝廷褒奖,历代相继为世袭武将,一共被朝廷册封了十五位武略将军,故此该祠堂号有“存著堂”之美誉。
每当倭、贼侵犯,戎氏一门带领士兵杀敌,家属、房亲随军出战在战斗中,许多人为国捐躯,这就是戎氏历代先烈的光荣,也是他们后代的光荣
周王二公祠也是我颇感兴趣的祠宇,起初看到门匾,还以为是二个姓氏合建供奉祖先的祖祠,像潮州枫溪堤头村的八德公祠和潮阳谷饶官田村的谢邱二姓留南祖祠一样,当我走进里面看到《复建靖海“周王二公祠”祠记》才知道,原来这里还隐藏着一段护国佑民感人故事,与潮阳的双忠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清初,明将郑成功在台湾、福建、广东沿海等地组织武装,对抗清廷,清康熙元年二年月清廷派科尔坤、介山二大臣巡视海疆二大臣随“令滨海民悉徒内地五十里,以绝接触台湾之患”强制处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向内地迁移,史称“沿海迁界”。
划定频海范围内禁渔禁耕,违者视为通敌,重则砍头,轻则有牢狱之祸当时的广东巡抚王来壬,非常同情沿海子民的悲惨遭遇,于康熙六年冒死上疏请求复界他在《展界复乡疏》中写道:“沿海边民惨被荼毒,或被戮而尸骸遍野,或被掳而骨肉分离,或被横征而典妻儿,颠连万状……臣请将原迁之界,急驰其禁,……”。
然而王来壬很快被罢官,郁郁病死在广州随后山东巡抚周有德升任两广总督,内国史院学士刘秉权任广东巡抚,这两位官员也对迁海之策提出质疑,继续上疏朝廷,痛陈“迁界”之害康熙八年正月,清廷终于取消“迁界令”准许居民回迁恢复原籍。
感周、王二公爱民之恩德,靖海百姓于康熙末年在镇中心、旧戏台北面建周、王二公祠,分春、秋两节集六社之众祭祀,祠归公有,改作小学教室,后因日久失修而倒塌2006年重新筹建,历时十三年,至2019年才得以建成竣工。
靖海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不仅崇武而且重文,自宋至今,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明清时期,靖海城内书院、书轩林立,各村也创办书房塾学,发展教育,根据史料记载,明朝时中举人的有陈琮,陈尚志,贡生有史益修,周继授,胡明汉,胡辉,周尚文,胡文奎,王建康,艾师锡,陈君赐,柴子等一批士子。
此外,还有例监,胡道光,胡澍,可称文士之盛世清代时中举人的有胡玉赞、陈振生、马功显、胡涵中、曾希潜、柯日新贡生有胡东陛、胡世忠拨元有史延珍,岁贡史德邻,恩贡元戎世芳,副贡曾锦华,后又中贡元例贡有林荣厉、林鹏、胡友信、奚鼎新等。
武将有蔡应举、刘任、胡道光、马文镐、林浚明、林桂、史书堂、戎浚、胡清远、胡深、郑世漳、胡开文、黄钦朝、黄钦惠、黄钦英等他们还有人为一些古建筑题匾,如清代雅儒岁贡史德邻所书“西来寺”三字,铁笔银钩,气势磅礴。
贡元曾锦华所书“敦复轩”一匾,结构严紧、圆润秀丽不但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欣赏价值,而且为古建筑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2018年,惠来县再次对靖海古城墙进行修复工作,站在它的城墙底下,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那种来自残破不堪、萧然苍凉带给我的压迫感站在城楼上眺望,城外林立的新楼房,与城里的残破形成对比瓮城剩下门洞,厚厚的门闸已经不复存在,畅通无阻的交通让人早已经没有了海防的概念。
我在古城中缓缓而行,踩着光滑的石板,来一次460年前的穿越体验,耳边隐约听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炮火连天历史的回声有人说,它是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标志性建筑物让我觉得它只是封建专制社会里皇权的故步自封、闭关自守的象征,在丛林法则的社会里无论攻与守都是一种野蛮残酷的掠夺。
但无论如何,它承载了一段历史,对研究古代海疆防卫建制格局、沿海经济发展、渔业生产等历史,还有建筑艺术均具较高的价值图∕文 卢顺满揭阳书画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期精彩点击阅读张子仪国画作品《绿染青山翠》
揭阳书画家|吴树棠周伯初书法作品搜访孙淑彦-采访诗及八行笺小赏笔底春意正盎然-黄少南花鸟画赏析蔡守赠画附润单 近期最热点击阅读陈晓生作品《恩和河边》他饱经沧桑初心不改,被称南国画坛奇才徐继新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天接云涛连晓雾-郑沛佳山水画小品赏析揭阳书画家|范昌乾记忆中的父亲-王仁 超级热文点击阅读在线画集|黄少南 花鸟画新作欣赏 佳作品读 | 陈少忠书法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逸韵留馨 | 求骨南贴 争韵北碑-读蔡叔庸书法
画风解读 | 红袖濡墨-林玉习艺之路潮风研究 | 郭笃士书法:不拘法度写修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揭阳书画网·微社区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景色:人文景色和自然景色
这里既是陆地的终点,又是海洋的开始;这里既得大陆中原文化的延伸渗透,这里又蕴含着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
-
人文景色:人文景色和自然景色
最近杭州温度几乎是天天35℃以上,前几天浙江还因为遍地高温上了热搜。现在长三角区域的高温基本上就是“全天候待机”,从早到晚都是…
- 同人文折颜白真:折颜白真文章
- 成都人文视频:成都人文情怀
- 全职高手贴吧同人文:全职高手贴吧同人文推荐
- 重生a b o同人文推荐:重生abo文主受
- 湖南人文科技大学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