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希腊人文环境:希腊人文环境特征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1-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古希腊音乐研究资料综述导读:本文通过对收集的有关古希腊音乐的形成、发展、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古希腊的价值观、

希腊人文环境:希腊人文环境特征

 

古希腊音乐研究资料综述导读:本文通过对收集的有关古希腊音乐的形成、发展、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古希腊的价值观、审美观等资料进行综述,从而提出究竟什么影响古希腊音乐的价值问题,并寻找答案开篇之前,笔者想就有关古希腊音乐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一下总的概述。

有关古希腊音乐的实际音响效果,现今留下的资料并不多,主要留下的书面资料基本都是些与古希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艺术类学说本文就是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去探索、追寻有关古希腊音乐的点点滴滴,从而将这个长眠于地下几千年的梦幻以文字的形式唤醒。

一、材料概况     《西方音乐史》[美]格劳特,这本书很详尽的介绍了有关古希腊音乐的繁荣、昌盛作者先从古希腊人的生活入手,介绍了古希腊生活思想与音乐的关系,又阐述了希腊的音乐与哲学的关系,之后很自然的叙述了希腊音乐的体系。

很有层次感,通过这本资料可以从民族文化制约着民族音乐这一点上对古希腊音乐进行系统地梳理与理解   《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大体上与《西方音乐史》一书的内容阐述方式相近,主要根据《西方音乐史》进行了总体概述,但是增加了对古希腊乐器、诗歌、乃至戏剧的概述。

编者指出,古希腊音乐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希腊人以神诠释其生活现象,音乐与神的存在息息相关与此产生的乐器也由希腊传说解释,同时也大略地指出了诗歌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如书中指出:“古代希腊诗歌和音乐是联系在一起的,诗歌吟诵总是伴随着音乐。

”还有当时一些杰出诗人在音乐的乐器改造上及演奏上所进行的革新与创造这本书还从古希腊的音乐理论方面以及音乐在当时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陈述《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系著名的匈牙利裔美国音乐学家保尔·亨利·朗(Paul Henry Lang,1901——1991)所著,是评述西方音乐史的一本权威著作,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是“一部有关音乐怎样参与西方文明进程的编年史”。

在此书中作者指出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及影响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尤其对古希腊至二十世纪以前的音乐发展,有着极为翔实客观的评价,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祭坛与竞技场——艺术王国里的华夏与古希腊》,刘成林著这本书通篇阐述了古中国和古希腊的艺术,神话、文学、戏剧、美术、建筑,都有涉及但作者的重点则在于比较两种古老文明的差异,著重指出差异就是:祭坛与竞技场。

故中国社会是祭坛,个人则是牺牲,人的生存意义就是献祭;而古希腊社会则是竞技场,是用来展现个人风采、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书中还指出了作者的观点:文明创造了艺术,艺术就可以解读文明

    《古希腊风化史》[德]力奇德著这本书通过古希腊人的人生理想、与生活、人体形象、节日、戏剧、乃至舞蹈、运动、饮食、宗教、爱情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细致地阐述,甚至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古希腊人风化的独特的认识与观念。

并由此指出这些观念对古希腊的诗歌、散文和戏剧的影响    《希腊人的艺术》,[德]温克尔曼著作者提出了艺术发展的前提是地理、自然和社会条件在美学观念上,作者提出必须模仿古代的主张,推崇古希腊理想化的美;而理想化的美的特征则是他反复强调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这本书从艺术风格变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史,着眼点十分新颖独特但笔者认为他在谈论古希腊艺术的风格时受到了局限他只看到了一部分古希腊真品,而像菲狄亚斯的作品巴底农神殿上的浮雕、普拉克希特列斯的《海尔梅斯》及斯克巴斯的小亚细亚加利卡尔纳斯的帝王墓上的浮雕等都是在温克尔曼死后才为世人所知晓的。

因此作者论述的大多是希腊后期流散在罗马的作品,认识不可能过于全面但在美学史、美术史和考古史上却使人耳目一新

    《简明牛津音乐史》,[英] 亚伯拉汗著这本书对古希腊音乐有着系统的详细陈述与惊人的信息量其开篇并不是由古希腊音乐开始,这一点区别于上述的资料,而是以米索布达米亚和埃及——人类所认识的最早的音乐发源地开始,从一个源头的角度叙述着古希腊音乐生长的根基,而在涉及古希腊音乐时,这种音乐史的连续性整体性就很自然的为人们所认知和理解。

    在收集的资料中还涉及一些有关于古希腊音乐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作者对古希腊音乐的产生、发展、乃至对中世纪以后欧洲音乐的影响等等,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思考的问题     在阅读完这些资料以后,笔者首先惊叹于音乐——这种特殊的人类活动所具备的惊人的魅力,并陷入了思考    由文字资料看出,许多学者认为西方音乐的历史始于基督教会音乐,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基督教会的诞生使音乐这种本应该自由成长的艺术形式在某一程度上形成了极为严格的系统化,而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基督教的产生自然有着其存在的特定意义,也正是由于其对人们精神的严格控制,这种控制同时也在其严格的音乐进行与咏唱上体现出来。

鉴于当今的西方音乐延续着传统模式进行,严格的和声进行、缜密的复调写作,种种旋律无不体现了西方音乐中一种整体的激进功能,一种和声的立体感所以,认为西方音乐的历史始于基督教会音乐这种说法是有其一定理由的    但是,笔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时便产生了另一种看法。

由基督教的音乐看,音乐附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而政治反作用于音乐,从而又推进了音乐的发展而且自基督教会音乐至今,音乐的功能一直如此那么,这种附属关系一开始便存在吗?基督教会之前的音乐是什么功能呢?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不是。

这种关系的形成不是必然,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事物的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教会音乐产生之前,音乐的形式是存在的,而且并不完全以政治为主要依附对象,而事实也是如此许多史料证明,古希腊音乐、古罗马音乐、乃至后来的基督教会音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功能意义。

古希腊音乐将历史与神话交织,形成了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同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促使音乐深入人心,由祭祀音乐直至后来音乐所产生的教化功能,这种功能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古希腊文化在历史上被誉为“欧洲文化之源”的基础。

而古罗马时期则在音乐的声势上大做文章,好战的罗马人把音乐作为纯娱乐的工具,大肆渲染音乐的恢宏,从此抹杀了古希腊人对音乐功能的理解,但却开启了王权为重的大门,却为后来音乐由教化功能变化为政治功能奠定了基础,直至后来的基督教会音乐更是大肆渲染了这种功能。

由此可见,音乐功能的变化一目了然    所以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古希腊音乐资料分析,认为以古罗马音乐作为音乐功能改变(教化功能转变为政治功能)的分界点最为恰当,在此前提上再来研究和讨论古希腊音乐就会有不同的发现与认知。

    古希腊人认为“体操训练体质,音乐训练心智”,身体上的美与心灵上的美统一,正体现了希腊人对完美人类的追求,就像他们对完美的神的追求一样音乐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这有点像当代心理学所说的心理暗示不同品种的音乐以不同方式对人产生作用,平静和升华的音乐使人变得理性而富有哲理;刺激和热情的音乐则使人变得感性而冲动。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记载,《乐记》中关于“乐”对人的心灵所起的作用有如下记载:“乐”使民和亲,使人立志;有“善民心”“感人深”(《乐记•• 乐施篇》);有使“民康乐”使“民刚毅”使“民肃静”使“民慈爱”(《乐言》)等说法。

由此得出以“乐”治道、治世、治天下的道理古希腊人还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这一点在他们谈论调式时十分明显古希腊人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音阶形式、旋律结构和音乐风格都包含着某种听觉评判,如古希腊调式的两大支系:多利亚与弗利几亚。

亚里士多德认为多利亚调式很质朴,具有男子气概,使人安静并具有力量而弗利几亚则被认为是奔放的象征,可以激发热情却容易使人陷于享受,丧失意志,柏拉图因此要求城邦的公民拒绝接受这种音乐到这里,笔者不禁想到,古希腊音乐的价值究竟是由什么来左右的?人们究竟是用什么审美观来评判音乐的?古希腊人对音乐的评价决非是纯粹的审美体验,而是应该有其特殊的原因的。

    在王次昭教授的《音乐美学新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价值作为一般的哲学范畴,它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特定关系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两个关键词:人与外部世界它们之间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由普遍意义转化为特定意义的时候,音乐的价值就产生了。

也就是说,古希腊音乐的外部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古希腊音乐的价值——一种抛弃激烈与奔放的和谐美的体现希腊所处的外部世界涉及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处于地中海东部,巴尔干半岛南端,东邻爱琴海,西靠爱奥尼亚海的希腊半岛,有着多港湾的文化交流条件,这种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古希腊可以更好地吸收东西方的文化并把他们完美的融合,这不但为希腊的人文环境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形成了古希腊和谐美文化的肥沃土壤。

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认为美与善是一致的,和谐与秩序也是与美、与善、与有益相一致的    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著作《论生灭》《论灵魂》、《政治学》、《形而上学》等都体现了他的哲学关,一种和谐的“整一”性亚里士多德用“整一”观来探究世界,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的现象,都看作有机过程,形成的过程,整一的过程。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古希腊悲剧中的音乐结构看到这点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中“严肃”这个着眼点代替了现代人观念中的“悲”意,因此,严肃当指悲剧的内容题材;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长度”,即“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只有这些“整一”了,戏剧就形成了,这种审美观念的确左右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并在人文环境上为古希腊音乐的成长铺垫道路。

    古希腊的音乐观有客观主义价值论特点,那就是以柏拉图为首的绝对理想的超现实世界的规范式理想,一种绝对审美的完美主义体现而相对于古罗马时音乐的以个人的爱好、欲望、利益和志趣而定,即一个纯娱乐或者一种纯工具(宗教、军事)而言,古希腊音乐的这种道德教化作用更优化着当时音乐的自由性,这种自由是人类追求美的一个必要条件,并将这种根埋于民族意识中的音乐美留给了希腊的人们。

总之,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在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上都应该是统一的和谐的,这与我国古代孔子的儒家思想基本相同,只不过古希腊人在其尽善尽美中又强调了“真”,而这种“真善美”左右了古希腊音乐文化的生长土壤,从而形成了人类发展中的一抹亮丽的色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