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订阅 国家人文历史:订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赠送电子版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1-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前不久我接了一个给某知名导演撰写人物稿的合作,  对方要求我写30个人物稿的标题,用在于一整年的采访合作中,  当我真的下手去写时,  我有一种“体感”:真正能给我带来直接的思路启发的,其实并不是我读过的书,而是我日常会读的那些杂志,它们掀

订阅 国家人文历史:订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赠送电子版吗

 

前不久我接了一个给某知名导演撰写人物稿的合作,  对方要求我写30个人物稿的标题,用在于一整年的采访合作中,  当我真的下手去写时,  我有一种“体感”:真正能给我带来直接的思路启发的,其实并不是我读过的书,而是我日常会读的那些杂志,它们掀开我“天灵盖”的威力是非常让人兴奋的。

  在这个快餐时代,大家可能都不太习惯从杂志上来获得信息了,  但在我看来,杂志在当下,依然是信息文字的“天花板”,那些编辑苦思夜想出来的人物采访角度,不是随便什么段视频或者热点新闻就可以赶上的它浓缩,磕尽专业。

  给大家分享7本我经常看的、对我日常写作有很大帮助的杂志,都比较常见。  有的有电子版;有的没有,我会订阅纸质版来读,或者在北京街边的报刊亭随手带一本。

  1⃣️《人物》  人物稿件的“天花板”,很多采访,我都会反复看记者的切入角度。  尤其最近两年的采访,时髦又带劲,洞察感和共情力增加了很多。  很多我写文案的思路,都来源于这本杂志。

  2⃣️《南方人物周刊》  相对于《人物》杂志来说,采访领域更广,更接地气  我是因为”领域广”而长期看的,但是从人物采访的深度上来说,我更喜欢《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早已不是之前的感觉了,但专业度还是在水平线上的。

  3⃣️《读书》  是我从大学读到现在的一本书,很艰涩、思辨,但思想性很重。  都是邀请的一些著名的教授和学者针对某个文化现象做出的阐述。  非常难读,必须一篇篇死磕。我一般用它来磨练心境哈哈哈。

  4⃣️《三联生活周刊》  更像是一本生活方式读物,话题年轻、轻松  阳光很好的下午,不想动脑子的时候,我就会打开看,很容易沉浸  5⃣️《国家人文历史》  2021年我和一群人开始读历史,那个时候开始订阅这本杂志。

  怎么说呢,兼具时事和人文,年龄越大,越想从更高格局看当下。  但是用的语言比较“官方”,比较难找到阅读的感觉。  我一般当做选题库,而不是资料库。

  6⃣️《北京文学》  新鲜的文学养料,能对当下的文学保持感知  有时候太忙,不太关注当下文学届发生的事情,所以看这个杂志,能让我保持一定对当下文学的敏锐度  7⃣️《读者》  写作14年,就读了14年。

  之前是作者和杂志的关系,现在是我的授课教材。  我带小伙伴写散文的很多技巧,都来源于此。  我是蓑依,一个写作14年,出版过7本书,以写作视角观察世界的学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