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天下 期刊:人文天下 期刊类别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1-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17年第12期目录、摘要

人文天下 期刊:人文天下 期刊类别

 

学术性·思想性·原创性

摘 要 Abstracts

林剑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的文化诠释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学者曾经有一个疑问,中国古代在技术上一直都是领先于欧洲的,但创造了四大发明的中国却没有生长出现代科学,是何原因前些年,钱学森先生在逝世之前也曾发出过这样的追问,我们的科技与教育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没有培养出世界级的科学与学术大师,在大师的培养方面,我们甚至还不及民国时期。

学界将上述的疑问与追问概括为“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对上述难题与疑问学界已有不少思考,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历史观提供的思路,进行一种新的诠释,即文化传统的诠释中国近代之所以没有生长出现代科学,没有产生群星灿烂的科学与学术大师,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具有保守性,而文化传统的保守性又是由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保守性所决定的。

◆ ◆ ◆  ◆ ◆

张再林中国文化中的“工具理性”长期以来,发端于马克斯·韦伯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工具理性”的观点,一直不失为中国文化解读中的主导性观点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仅长于“价值理性”,而且在“工具理性”方面亦不逊于西人。

这一点,一方面体现在中国哲学思想之中,从《周易》的“利用安身”到荀子的“善假于物”,再到王夫之的“天下唯器”即其显证;另一方面它还在中国历史中得以生动地运用,无论是汉唐高度的科技器物文明,还是汉唐发达的思想文化文明都无一不是其说明。

认识到这种中国传统的“工具理性”精神,既是对中国文化面貌的真实还原,又可借助于我们自身的思想资源,为中国文化走向现代提供明确的路引◆ ◆ ◆  ◆ ◆

方铭友善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考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友善是个人层面的重要内容“友善”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友好和善的关系在孔子及原始儒家的价值体系以及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友”“善”不仅仅体现为亲密、友善、友爱之意,更体现了“以善为友”的人生境界与价值追求。

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重视孔子及其门人一向追求善、戒除不善的传统价值观孔子及原始儒家不仅强调善,而且强调追求尽善、至善的境界,而尽善、至善体现的是尧、舜“天下为公”的大境界,而“明德”“亲民”即是大同时代“止于至善”的最好注脚。

◆ ◆ ◆  ◆ ◆

洪银兴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当前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进行归纳和系统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其阶段性定位是:在生产关系上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力上属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应该是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并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其话语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资本论》提供的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创新的话语体系;三是批判地吸收世界成熟的经济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尤其要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体现的新进展,以及十九大报告指出的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新指示。

其中包括:混合所有制中公有制为主体的实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条件下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非劳动要素按贡献及供求参与收入分配条件下如何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等重大理论问题◆ ◆ ◆  ◆ ◆

谢地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错配与产能过剩——一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释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的重要步骤。

而产能过剩则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难题我国的产能过剩是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矛盾的某种表现,但从根本上说是资源配置扭曲的结果马克思《资本论》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深入挖掘《资本论》中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对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的生成机理,寻找治理产能过剩的路径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

◆ ◆ ◆  ◆ ◆

渠红岩 沈箐古诗词中的秋风秋雨——对悲秋主题的气象学认识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秋季时段比较长,从夏到秋的气候变化比较明显秋雨秋风的气象现象,给自然界造成的影响是由盛而衰的生命色彩的黯淡,这种现象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很大影响。

秋风被称作“金风”“西风”“商风”,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清”“凉”等词或者通过动植物的反应来描写秋风;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感受以及典型情景如“梧桐雨”“芭蕉雨”“霖雨”“秋风秋雨”等描写秋雨在大多数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秋风、秋雨、夜雨等秋季物象不仅具有时序性,而且具有悲伤的情感意味,这种悲感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秋风、秋雨的自然特性。

◆ ◆ ◆  ◆ ◆

祁志祥朱立元“实践存在论美学”评述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建立在对以李泽厚为代表的传统美学的本质论、实体论、现成论、方法论的全面解构之上的他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改造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以人的实践存在方式之一的审美活动为美和美感产生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人与世界的关系和审美实践中人的地位的高扬,建立了独特的生成性美学学说,不仅是对传统的实践美学的突破,也是对从古希腊以来传统的认识论美学的突破,具有重要的学术探索和创新意义。

本文力图客观、详实、准确地评述其实践存在论生成性美学思想,并就其探索过程中的某些表述提出存疑和请教◆ ◆ ◆  ◆ ◆

杨红燕 姚克勤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的翻译已经成为我国翻译研究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指向性、目的性和策略性三个视角梳理了近20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回顾了关于“政治等效”的争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新词新语本体研究、走出“对等”误区和成立官方机构等建议,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 ◆ ◆  ◆ ◆

刘巍试论钱穆通史路径之时代根源及其所成就的“中国主义”钱穆的通史路径,在其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来自中国近代史的独特困境及其中国历史文化意识之迷茫的刺激与挑战,凭此取径,他一生的学术成就可以总括为一种称之为“中国主义”的历史文化论述,主要包括:求“真”务“义”的历史认识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之绵延性的坚守与固执、“民族”“文化”“历史”三位一体的“中国人”论述之阐发等基本内涵。

◆ ◆ ◆  ◆ ◆

谢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基层调解委员会述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法律在中国法治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涌现,中国开始寻求适合自身实际的法治形式,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基层调解委员会就是在追寻适合中国法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重庆及附近地区基层调解委员会的分析,可以发现调解委员的身份大多为地方精英,基层调解委员会工作成效也存在一定缺陷。

不过,在社会关系纷繁复杂的今天,这种具有“东方智慧”的行政调解机制也能提供诸多的历史借鉴◆ ◆ ◆  ◆ ◆

张欣汉魏开府制度考汉魏时期的开府制度,应始于初平三年四月吕布任奋武将军之开府,而非李傕等之开府李傕等开府乃继承、扩展吕布开府之制开府者取得与三公相近似地位,在政局中枢中处于重要地位,而非仅实施一般将军之职责。

开府之制,使一般将军这类非常设机构制度化、常态化,此或即开府之意义所在开府之制在初期是执政地位与辟除掾史并重,开府者为握有实权者,并非虚号,亦非如后世所理解的开府即为辟召魏蜀吴三国开府各具特色,但在开府者具有执政地位上并无不同。

◆ ◆ ◆  ◆ ◆

江立华 王寓凡单位社区解体与老年群体空间意义的变迁基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本文研究了单位社区解体所致的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变迁,以及在其影响下老年群体空间意义的变迁和困扰空间意义包含主体的空间情感体验和空间主观认知两个层面,单位制解体后,单位社区物理空间由封闭集中转变为开放分散,随之导致老年群体空间情感体验由舒适、稳定、依赖和便捷转变为不适、变动、不便和拒斥;单位社区社会空间由熟悉认同转变为陌生疏离,致使老年群体的空间主观认知由强归属、高认同转变为弱归属、低认同。

老年群体空间意义的变化最终致使其出现了空间依恋和社会区隔的空间意义困扰,给老年群体的社区生活和精神情感带来了消极影响◆ ◆ ◆  ◆ ◆

李勇 邹荣 王满仓行政垄断、要素错配与自主创新本文利用2000-2015年全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行政垄断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行政垄断不仅抑制了自主创新,还通过扭曲资本和人力资本在所有制之间的配置进一步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

那么,打破政府垄断,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实现资本和人力资本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合理配置将是提高自主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条件◆ ◆ ◆  ◆ ◆

王建民从“激情”到“调整”——试论宏观心态的变迁社会心态变迁是总体社会变迁的重要方面,通过历时性分析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可以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到90年代末以及90年代末以来,这三个时期社会心态的特点分别概括为政治激情、经济热情和多元调整。

政治激情表现为革命精神与英雄主义;经济热情以渴望改善生活和积累财富为特征;多元调整则体现为众多心态并存,人们热衷于表达自我但缺少共识性认同对于新时期的负面社会心态,需要区分“作为体制性后果的心态”和“作为网络化后果的心态”。

制度建设与人心建设是化解负面社会心态问题的根本途径◆ ◆ ◆  ◆ ◆

王蕊略论新时代我国国民精神构建问题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如何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是当下应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国民应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允许思想的自由发展、正常交锋,并以社会的精神正能量加以引导,指引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走向健康、积极的方向。

◆ ◆ ◆  ◆ ◆

唐萍当代中国西部油画的美学形态通过梳理社会变迁下当代西部油画美学形态的类别样式和艺术表征,提出西部油画在顺承性艺术反应和反省性艺术反映的共同作用下,兼具乡土诗性美学与都市现代美学形态的观点,并总结了其根性回归与先锋意识并存、平民视角、生命体验的西部油画的地域艺术性格三个审美特征。

◆ ◆ ◆  ◆ ◆ 

观乎人文 传承文明彪炳经典 前瞻新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