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清华人文日新:人文清华论坛
一年多时间里,9位清华人文学者先后亮相“人文清华”讲坛,传递新知,分享灼见,向开启百年清华人文传统的先贤致敬。精彩仍将继续,还不赶紧来清华人文一下?
编者按:92年前,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国学导师济济一堂,开启“中西融会,古今贯通”之风气,成就了百年清华人文传统之深厚源头92年之后,秉承清华“人文日新”的不懈追求,“人文清华”讲坛横空出世,从2016年1月10日正式开启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里,9位清华人文学者先后走上“人文清华”讲坛,传递新知,分享灼见,多元化地呈现清华的新人文思想。
这是清华人用自己的方式在向前辈人文大师致敬,也是进入新百年之后清华打造人文学科新格局的重要探索正如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人文清华”讲坛启动仪式上所言:”希望清华的学者在这个讲坛上讲人文的故事、人文的思想,并让这种思想穿透校园、影响社会!”。
“人文清华”讲坛既是清华大学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容生产平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承担了讲坛内容的制作和运营工作,将“人文清华”讲坛及其相关内容通过视频直播和图文直播、视频节目、系列短视频、图文报道、网络课程、自媒体专区、微信公号、微博等形式,向全社会进行广泛传播。
数千万次的播放和阅读量,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人民日报》于5月25日刊发《让人文思想浸润校园 影响社会》一文,肯定了“人文清华”讲坛涵养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并辐射社会的有益尝试为了让“人文清华”讲坛的更多“粉丝”了解我们一年多来认真求索的历程,本公号特全文予以转载,并期待未来一直有幸与您相伴同行,让“人文清华”讲坛成为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将大学的围墙打开,让优秀学者的思想和精神直接影响公众,影响社会。
“人文清华“讲坛让人文思想浸润校园 影响社会(深观察)
如今,在清华大学,一个主题讲坛深受欢迎从2016年1月10日开启首场演讲至今,已有9位人文大家走上讲坛,现场聆听者逾万人次,相关图文、视频的点击量近5000万在广大学子的心目中,这个论坛是与大师进行人文思想对话的最好的空间。
在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看来,借由这样的讲坛,要让人文之光穿透校园、影响社会 这个论坛,就是“人文清华”讲坛 熟悉清华的人都知道,在清华大礼堂有一块“人文日新”的牌匾,已悬挂近百年,它是清华大学人文传统的标志。
上世纪20年代,清华的17个系中有10个是人文社科类,一代大家奠定了清华的人文基础近二三十年,清华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艺术学科迅速发展,延续清华学统并卓有建树进入新百年,清华大学如何打造人文新格局?在“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发展目标下,“人文清华”讲坛开启。
而从这个讲坛中,我们依稀可见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同方部作题为《君子》的演讲,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子的风采,也依稀可见近70年前,梁思成先生“半个人的时代”之演讲的盛况 于一年前开启的“人文清华”讲坛,新清华的人文大家们走上讲台,从不同角度呈现清华的新人文思想,也在向前辈致敬。
首讲嘉宾、文学家格非畅谈了文学时空观的演变及其意义;哲学家陈来阐释传统的当代价值,倡导当代中国人守望中华文化传统;历史学家彭林阐释礼义之道与礼乐人生;思想史家汪晖反思人文学科在当代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社会学家李强指出中国社会的“倒丁字形”结构,是很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通过科学测算,判断中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具备橄榄型社会的雏形;伦理学家万俊人提出要用制度的完善使正义不再脆弱;清华校友郝景芳在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科幻成就奖”雨果奖之后,回到校园,对话格非、李强,关注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社会进步;国际关系专家阎学通对未来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进行展望;中国国情研究的领军人物胡鞍钢以翔实的数据作为基础,判断中国2050的发展趋势……
演讲内容通过网络进行图文与视频直播,一年多的时间,“人文清华”讲坛以人文精神涵养学生,以人文思想影响社会 在邱勇的心中,始终在思考这样一个命题:大学不只是传授技能的地方,大学首先是培养人的地方在人的养成中,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怀的养成至关重要。
这一代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而打造“人文清华”讲坛,正是清华大学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方面的重要探索 “人文清华”讲坛和围绕讲坛开设的“人文清华”课程,向全校学生开放,成为清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位来到讲坛的演讲者,都是优秀的学者,同时也是有着深厚学养和情怀的思想者,讲坛在演讲之外,辅以对学者的深度访问,他们的人生经历、学术经历,以及独特思考和发现,都带给学生深刻的启迪 一年多时间,“人文清华”讲坛这门特殊的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同学的喜爱,在这里,学生们从不同学科视角提出问题,与著名学者切磋交流。
学生们学习清华新人文思想,接受清华精神的熏陶学生们感受学者为学为人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关怀社会的情怀 大学的精神品格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清华人看来,大学负有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之功能,应具备独特的思想品格和文化创造精神。
今日之清华需担负起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使命,通过自身的人文建设,参与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进程中 陈寅恪先生1929年在为王国维所作纪念碑铭中写下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近百年过去,这十个字已经成为清华血脉的一部分,而“人文清华”讲坛正秉承了这样的传统。
格非在“人文清华”讲坛的演讲,表达了他对时空关系失衡的痛切感受,呼吁人们重返时间的河流,去感知时间,追寻意义;汪晖重回人文学科的原点,思考“人”是什么,思考人文学科如何面对挑战,承担认识和把握“人”的使命。
如今,“人文清华”讲坛已成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将大学的围墙打开,让优秀学者的思想和精神直接影响公众,影响社会 笔者了解到,未来,将有更多来自清华的人文学者走上“人文清华”的讲坛,向社会贡献他们的思想与精神。
“人文清华”讲坛将以校园为起点,为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精神支撑,为人才培养、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人文的力量文/赵婀娜 (鲍涵、岳廷参与采写)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世纪清华人文日新:人文清华论坛
一年多时间里,9位清华人文学者先后亮相“人文清华”讲坛,传递新知,分享灼见,向开启百年清华人文传统的先贤致敬。精彩仍将继续,还不赶…
-
华侨大学人文学社:华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目录
最近,中国知网连续发布了两份学术期刊排名的重磅榜单。在此汇总了语言文字和人文社会科学两个领域的学术期刊排名,供大家参考…
- 祺鑫同人文肉:祺鑫同人文宠瘾讲了什么
- 魏征与唐太宗同人文:魏征劝谏唐太宗
- 魏征与唐太宗同人文:魏征劝谏唐太宗
- 金融公司招人文案:金融公司招人文案简短
- 人文拍摄技巧:人文拍摄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