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院: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院正副教授
杭师大人文学院欢迎你
学院简介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坐落在美丽的仓前小镇,秉承先贤宏志,以“大气开放,和谐高远,博学笃行,止于至善”为院训,以弘扬人文精神、培养文史兼融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中国古代史等9个学术型硕士点和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历史)2个专业型硕士点。
招生专业简目
招生简章网址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http://yjs.hznu.edu.cn/c/2018-09-14/2052850.shtml学术型分硕点简介中国语言文学本学位点下设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6个二级硕士学位点。
学位点所依托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系杭州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科,始终恪守文学与语言并举、传统与现代相融、本土与外来汇通的教研理念,力求务实创新,稳健发展经过近40年的建设,已形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等优势学科方向。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已入选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一流学科A类建设目标,拥有一批活跃于学术前沿的知名学者,师资雄厚,资源丰富 尤其是近些年来,围绕优势学科,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本学科进一步凝练出唐宋文学与中国词学、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与作家作品评论、吴越方言与地方文化、文献整理与文体学、网络文学与新媒介文艺研究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产出了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学位点拥有中外文图书资料130万册以上,各类期刊200多种,各类数据库30余种,能够较好地满足各二级学科的研究生学习、科研之用;同时,另有古代文学与文献、现当代文学文献史料等多个特色资料室。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该方向依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批评研究院”、省级教学团队和省重点学科,整体实力较强,并在文学思潮、作家作品评论和文学制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该方向的研究生培养逐渐形成三个方面的主要优势: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与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方向带头人洪治纲,著名当代文学评论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浙江省第一批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本方向另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
二、中国古代文学 该方向依托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西学术研究中心与杭州市“重中之重”学科,重点强化唐宋文学与中国词学等特色领域,并逐步形成三个研究生培养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培养研究生对历代作家作品、文学体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各个时期文学的传承关系以及文学与其他历史文化现象的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 方向带头人沈松勤,兼任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在词学研究领域具有全国影响。
本方向另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三、文艺学该方向依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批评研究院”,立足于探讨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文学基础理论、新媒介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外文论思潮等。
近年来,该方向已在五个方面形成自身的研究生培养特色:文艺美学、新媒介文艺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 方向带头人单晓溪(单小曦),全国网络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论学会副会长。
在媒介文艺学、网络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上均有建树,具有全国性学术影响本方向另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四、中国古典文献学该方向依托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西学术研究中心”,在研究生培养中,既注重传统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典藏学、古籍整理、文献文化史等古代传统文献研究领域,又突出宗教文献、古汉语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利用,形成了古典文献与古代文学、宗教学、古汉语等多领域交叉的培养特色。
方向带头人张兴武,兼任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本方向另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五、汉语言文字学该方向已形成古今辞书的文字训诂研究、汉语语法与修辞研究、方言研究等优势研究领域。
在此基础上,该方向的研究生培养,着重强化语言与文化的贯通、古代与现代的贯通,逐步拓展古代汉语与文化研究、汉语语法与修辞研究等重点培养领域 方向带头人周掌胜,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浙江敦煌学会、浙江语言学会理事,《汉语大词典》修订版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学、训诂学、辞书学本方向另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该方向立足语言学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结合现代社会需求,重点强化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兼及语篇分析、教材编写、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探索,同时拓展地域方言所蕴涵的文化价值。
在研究生培养中确立了三个主要方向:汉语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汉语方言与文化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其中,汉语方言与文化研究在省内高校中据领先地位 方向带头人徐越,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在吴越方言、语言与社会文化、实验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均有重要成果本方向另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中国史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我校最早几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科现列入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基于地方高校的定位,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经过多年建设,形成“区域史研究为中心,古重宋史、近重民国浙江史”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特色。
本学位点下设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和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方向将“民国浙江史、抗日战争史”作为学位点的重点研究内容和指导方向,从“十一五”开始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拥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国史研究中心。
专门史方向以“江南区域经济社会史”,尤其是江浙财阀、近现代财政史、新式交通与区域社会变迁等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和指导方向,拥有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史方向以“宋史、宋明思想史和明清经济社会史”为专攻内容和指导方向。
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资料室有藏书近10万余册,以馆藏“浙江文献”,尤其是民国时期浙江文献为特色,杏轩书室则馆藏了相当多的古籍,配备电脑、打印机、投影仪等,供研究生使用一、中国近现代史 本方向招收中国近现代史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拥有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三个培养领域,在多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特色和优势逐渐呈现,逐渐形成以袁成毅教授领衔的民国浙江史和抗日战争史、丁贤勇和周东华教授等领衔的近现代交通社会史和医疗社会史、以及薛玉琴、夏卫东教授等领衔的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为本培养方向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本方向带头人袁成毅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浙江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151人才”培养人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市“131人才”(第一层次);长期从事民国浙江史、抗日战争史研究,民国政治军事史的研究,在《历史研究》《新华文摘》等发表权威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等多项,曾浙江省哲社二等奖等多项。
二、专门史本培养方向2006年开始招生,拥有中国经济史、区域史、城市史3个招生方向,在多年的差异化发展中,逐渐形成以陶水木教授领衔的江浙财团研究和近代浙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张卫良教授领衔中西城市史比较研究的研究生培养特色与优势。
该方向带头人陶水木教授,浙江省151人才、近代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浙江省“历史学”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江浙财阀、江浙商人与近代慈善事业等研究,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出版《江浙财团研究》《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近代化研究》《浙商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等多部专著,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三、中国古代史 本培养方向以宋明思想史、明代经济史和清代政治史与社会史为特色和优势;与此同时,宋明思想史方向涵括原一级学科自设的“国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古代史培养方向十分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团队成员先后赴荷兰、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学术研究重镇访学交流。
该方向带头人范立舟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朱子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宋史、中国思想史等研究,在《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重要学术文章14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近五年出版专著4部。
专业型硕士简介我院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硕士有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历史)两个专业,以培养中小学优秀语文、历史教师为目标,开展“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双师课程学科教学(语文) 学科教学(语文)目前的学科负责人为叶黎明,该专业开设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
。学科教学(历史)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目前的学科负责人为丁贤勇,该专业开设历史课程与教材研究、历史学法与教法指导、历史教学设计与实施、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等具体课程。研究生活动1
余华《文学与人生》讲座2
人文学院文史中青年学者论坛3
人文研会素质拓展4
人文学院先锋论坛5
人文学院书影交流会6
人文学院篮球赛
杭师大人文学院欢迎你
本期编辑:冯婷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