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国画:人文国画图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1-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展现中国画教学中的文化内涵。

人文国画:人文国画图片

 

学生作品  中国画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有着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独特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就需要提升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水准,让中国画教学不只停留在技法层面,而是要将其中的文化内涵展现在学生面前。

美术教育中,提升中国画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活化教学内容,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新课标指出:“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清明上河图》是小学阶段美术教材中的重要一课,教材中展示的图片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一段,这也是全画的中心,是全卷的高潮,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分析这一部分,学生对《清明上河图》就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笔者活化了教学内容,把本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百态上,引领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欣赏,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审美素养的提升。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 张择端 增加开放情境,体验人文精神新课标指出:“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焕发积极情绪,获得审美直觉和美感体验。

”在欣赏《清明上河图》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把自己扮作画中人进行表演,让学生还原和演绎宋朝人的生活,把学生带回1000多年前的宋朝教室里再现了北宋街市热闹的场面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们感受到画家刻画人物的形象、生动,也体会到了画中充满故事性、趣味性,实现了与艺术形象的共情,也更好地理解了这幅画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 张择端 多维度欣赏,挖掘中国画的人文精神从画家题词入手欣赏在中国画中,画家经常运用一些景物托物言志,表达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在讲解王冕的《墨梅图》时,笔者结合语文课学过的《墨梅》这首诗,让学生根据画家的题画诗来分析画家选择梅花作为表现主题的原因,以及用墨色点梅的含义。

通过学习题画诗的内容,结合诗歌再看画面:梅花开在寒风中,傲雪耐寒,尽显清雅素艳的风姿,隐喻画家高傲孤洁、独醒世间的风骨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画面的笔墨意趣与画家要表现的意境、画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墨梅图  元 王冕  从画的名字入手解析中国画的名字背后,往往有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在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时,学生们了解到这幅画是老舍先生给齐白石出的一道题目,画面虽然没有画一只青蛙,但是顺着画面远去的泉水,似乎听到了阵阵蛙声。

再结合画面左下角的题跋“蛙声十里出山泉,查初白句,老舍仁兄教画”,更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理解绘画作品名字背后的故事,感悟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

学生作品从画的用途入手感悟古人留下的珍贵的中国画作品不仅包含画家的情感,有一些画作还具有实用价值在引导低年级学生欣赏黄筌的《写生珍禽图》时,学生发现画面的左下角还有“付子居宝习”这几个字,告诉学生们这是黄筌画给儿子黄居寀学习画画的范本,再通过真实的小动物与画中的小动物进行对比观察,让学生领悟到画家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并体会到中国画形神兼备的特点,以及中国画代代传承的人文精神。

写生珍禽图 五代 黄筌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深入挖掘中国画作品中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从小感受、领悟中国画中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

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小学美术》2023年第5期《小学中国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3年第6期点击图片购买人美邀您加入读者交流群读者交流群福利发不停有机会获得书刊等礼品。活动优先选有机会参与人美举办的各项活动。

扫码添加“人小美”进群人美融媒体编辑平台责任编辑:韩江雪

- END -

扫码关注更多信息

 商业合作或投稿联系电话 010-67517860 邮箱:rm_rmt@163.com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