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情怀的高三素材:人文情怀高考素材
光明网评论员:媒体文章成为高考作文题乃情理之中今天(6月13日)《光明日报》一篇文章想必会再次引起关注高考的
光明网评论员:媒体文章成为高考作文题乃情理之中今天(6月13日)《光明日报》一篇文章想必会再次引起关注高考的考生及其家长的注意这篇题为《光明日报作品屡次入选高考题的背后》的文章,详略有致地回顾了今年以及最近两年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屡屡被选作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以及其他地方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或阅读参考的故事。
其实,不止《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官网人民网在8日发表题为《围观!高考试卷中的人民日报文章》的报道称:“7日,高考语文结束,记者在整理各地高考作文时发现,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公号发布的文章与各地高考作文题高度吻合。
此前,人民日报的一些文章也多次被高考试卷中的作文和阅读理解选用”或者,再进一步说,也不止上述《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去年高考语文考试过后,一篇《新华社上海分社两篇报道成高考作文题》的报道,也同样向人们报告了新华社发布的稿件成为高考语文试题的消息。
人民、新华、光明,无疑是中国新闻以及思想舆论宣传骨干中之骨干,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最主要的打造者和建构者由此可以说,人民、新华和光明所塑造的话语价值、取向和风格,与中国语文教学和教育的价值、取向和风格并行不悖。
或者换个角度说,语文教学和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肩负塑造意识形态主流话语的主流媒体,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接班人因此,主流媒体的文章成为高考语文题目,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一点也不应该意外人民、新华和光明这几家媒体,都“姓党”,都是党的喉舌,都肩负着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任务和光荣责任。
将人民、新华和光明刊载的文章选作语文试题,可以扩大党报的读者范围,引导中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语言,督促其不断努力学习将语言文字“组装”成与党报导向及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相一致的文章,由此形成与党报相一致的观点、立场和价值观,实现语文教学和教育的目标。
从语文教学和教育的角度看,选用党报党刊以及其他视听类媒体的文章和报道,作为高考或其他等级和类型的考试的试题,既可以保证试题的鲜活性,同时又可以保证试题所体现的价值观及其导向的正确性,这不失为一个妥当之选。
当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媒体工作者、写作者都应该自觉意识到自己肩上的分量最近两年,一些党报党刊的发行量在纸媒不断式微的大环境下逆势增长,涨幅不小应该说,这与高考语文试题以及类似各种考试试题不断选取党报所刊载文章作为范本也不无关系。
通过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出题,完全可以说,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打造和形成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又有了新的方式和途径高考题目的选择,对教学和教育而言,是一根极其灵敏的指挥棒由此,出自主流媒体、体现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文章成为高考题目,对学生甚至教师而言,在相当程度上就具有了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强制性。
这种强制性所具有的“不经意性”的形式,使得学生有充足的理由和动力将之有机地结合在了日常的刻苦学习之中因此,将人民、新华、光明等媒体文章选做高考作文题目,是塑造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语文教学和教育的恰当结合这也正如上述文章所说,媒体的“这些特点与品质,与高考及中国教育存在内在逻辑的高度一致性,也与当下教育理念高度一致”。
高考试题中的光明故事 2017年,四篇出自《光明日报》的作品入选高考题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光明日报》贡献了多篇高考阅读、作文的材料,仅2013年以来就有十篇发表于《光明日报》的文章屡次入选高考题,彰显了《光明日报》的思想文化厚度以及在读者中形成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本版关注入选高考题的光明现象,为您解析现象背后的光明故事“值得关注”作为清华附中的一名语文教师,舒迟发现,《光明日报》的文章今年确实在高考中出现频率很高《光明日报》作品屡次入选高考题成为人们最近谈论的话题。
细细数来,《光明日报》的4篇作品成为2017年浙江卷、山东卷、北京卷的试题材料2017年浙江卷作文命题材料
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作品《读三本书 走归零路——我的人生三昧和“读书感悟”》成为2017年浙江卷作文命题材料。2017年北京卷阅读试题
《光明日报》文章《数字敦煌:换种方式感受敦煌魅力》成为2017年北京卷阅读试题。2017年山东卷作文命题材料
《光明日报》评论《温暖的书店是“城市之光”》成为2017年山东卷作文命题材料。2017年北京卷小作文命题材料
首发于《光明日报·文荟》版的作家叶梅文章《根河之恋》成为2017年北京卷小作文命题材料其实,《光明日报》与高考的渊源由来已久——1985年高考作文以“给《光明日报》写一封信”为题,成为不少学子的青春记忆。
一份报纸,记录着时代在恢复高考4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发现,《光明日报》在某种程度上也参与其中,见证着高考的发展、变化1“大视野”“大担当”“大教育”,一份思想文化大报的特质与担当2015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光明讲坛》版刊发卢新华的文章《读三本书 走归零路——我的人生三昧和“读书感悟”》成为浙江卷作文命题材料,此文源自作者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次演讲。
“卢新华是‘应我之邀’到北师大讲座的,这次讲座内容也是‘经我之手’刊发于《光明日报》的”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万安伦谈道其时,在讲座的开场,万安伦曾说,197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有两篇文章注定要被历史铭记,一篇是《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篇是上海《文汇报》刊发的卢新华短篇小说《伤痕》,这两篇文章对当时的思想启蒙作用非常大。
“能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文章,正源于‘思想文化大报’的特质与担当”万安伦说他将《光明日报》梳理为“三大”“四度”“三大”即“大视野”“大担当”“大教育”“大视野”,站位高远,视野宏阔,世界风云,尽收眼底;“大担当”,报系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情牵社会发展和历史责任;“大教育”,高度重视“塑魂工程”“立德树人”一马当先。
“四度”即“思想深度”“文化厚度”“情怀温度”“传播角度”这些特点与品质,与高考及中国教育存在内在逻辑的高度一致性,也与当下教育理念高度一致顾之川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在他眼中,《光明日报》就是一份“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一向以思想深度、精神厚度、文化广度和新闻温度著称,观点立报,内容为王,知识性、思想性与学术性‘三性合一’,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一张名副其实的思想文化大报,传播量广,引导性强,影响面大,公信力好,成为广大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这样的定位自然与高考语文的价值导向相契合,因而其所发表的作品,近年来多次被选作高考语文阅读或写作试题材料,如《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在母语的屋檐下》《根河之恋》等,不仅实现了高考与主流媒体的良好互动,也进一步扩大了这些优秀新闻作品的传播力与精神辐射力。
”
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作品《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成为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命题材料。
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散文《在母语的屋檐下》成为2016年天津高考语文阅读题考试内容顾之川解读,比如《光明日报》今年入选浙江卷作文材料人生要读好“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引导学生把读书、思考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抒写理性思辨,展现理想信念,表现青春活力,讴歌生命激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品质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养成。
而入选山东卷作文材料“书店”,通过灵活巧妙的设计,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于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中,不仅呼应了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时代主题,也反映了追求真善美、提升文化品位的社会氛围2“思想深度”“文化厚度”“情怀温度”,和高考的需求完全贴合。
作为新闻纸,《光明日报》对热点的关注及时而深入在备考阶段,北京四中语文教师、2017届年级组长陈年年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就用到了《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共享单车如何实现文明共享》“文中提出的‘行业规则制定’‘政府监管到位’‘公民共享伦理构建’等角度和建议就给了学生很好的启发。
”而这个话题,也出现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高考题不只是要考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还要有价值导向意义和一定的文化品位《光明日报》的价值导向意义和文化品位,和高考的需求完全贴合”陈年年举例,比如评论《捍卫英雄荣光激发奋进力量》,辨明是非,以理服人,是价值导向。
陈洁是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孩子也即将迈入高三她一直关心高考语文的命题趋势“社会热点、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这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三个关键词而这三点,正好与《光明日报》吻合报纸的本职就是关注社会新闻;《光明日报》的定位就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在文化和思想方面突出。
”“实事求是地说,以前没想到过高考和《光明日报》有关系,这些天,大家都在谈这个话题,细想还真是试想,从‘关铭闻’的评论文章出观点和立场,《光明文化周末》《文史哲周刊》《国际教科文周刊》等周刊给内容,其他各版的社会文化新闻提供素材和资讯,配以合适的语言和文章结构,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就妥妥的了。
”陈洁告诉记者,看来为了孩子高考,有必要订一份《光明日报》万安伦特别提到,“思想深度”,这个“光明”报人的一贯追求,契合了当前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和走向,从“伪抒情”“鸡汤文”转向“思想性”“逻辑性”;“文化厚度”,这个“光明”的品质,也是党和人民对新一代青年的期望和要求,反映到高考试卷上就是从“信息性”“知识性”转向“文化性”“社会性”;“情怀温度”,《光明日报》不但在思想立场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而且在感情和情怀上坚持做“有温度”的媒体,这与当下的情怀教育和情感照亮的教育理念高度一致;“传播角度”,面对新媒体冲击,《光明日报》近年来发行却逆势上扬,说明传播角度有独特之处,拓展“传播”路径,具有新时代传媒人的敏感和自觉。
“这就不难理解高考试题出自‘光明’,看似偶然,其实必然。”万安伦认为。
光明教育工作室出品
长按识别关注 为您解读教育中国两个一流 | 老师,光环下的“一地鸡毛”| 陈平原 | 教师考评 | 两会教育 | 陈宝生答记者问 | “雪中炭火”赵家和 | 学区房价 | “挖”人才创一流 | 网络授课
| 衡水中学 | 学前教育 | 光明日报四篇作品再入今年高考题
内容:光明日报图片:网络统筹:陈鹏制作:邢妍妍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情怀的高三素材:人文情怀高考素材
光明网评论员:媒体文章成为高考作文题乃情理之中今天(6月13日)《光明日报》一篇文章想必会再次引起关注高考的…
-
人文情怀的高三素材:人文情怀高考素材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各类考试中的半壁江山,从小学低段年级写话,到中高年级作文字数的逐渐增多,以及中高考,还有我们的教资教编考试,对作文…
- 综影视小说同人文:综影视小说推荐
- ap人文地理网课:ap人文地理教材内容
- 胜女的代价同人文:胜女的代价角色介绍
- 胜女的代价同人文:胜女的代价角色介绍
- 相国救人文言文翻译:相国救人文言文翻译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