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农耕文化人文精神:农耕文化墙图片大全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1-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温馨提示:本公号推送时间将调整为每周一、三亲爱的订阅用户,自2024 年起,“公共文化前沿”将推文时间由每周二、五推送调整为每周一、三推送具体安排如下:专题系列文章推

农耕文化人文精神:农耕文化墙图片大全

 

温馨提示:本公号推送时间将调整为每周一、三亲爱的订阅用户,自2024 年起,“公共文化前沿”将推文时间由每周二、五推送调整为每周一、三推送具体安排如下:专题系列文章推送时间由每周二18:00调整为每周三18:00;微周刊(一周公共文化要闻扫描)推送时间由每周五18:00调整为每周一18:00。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以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才能造就出有底蕴的和谐、繁荣、幸福、美丽新乡村文化馆(站)是传播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基层文化组织,承担着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职能,因此文化馆(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本文通过探究文化馆(站)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文化振兴的要求,提出如何利用“文化+”激活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密码”,让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一、文化馆(站)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繁荣乡村文化提出新要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文化馆(站)以深入群众、吸引群众、团结群众,为群众提供文化辅导,组织群众文艺活动,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非遗保护等文化艺术方式,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一)有利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文化馆(站)结合当地特点,通过为群众提供文化辅导,组织群众文艺活动,指导群众文艺创作等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馆(站)通过音乐、舞蹈、摄影、诗歌、戏曲等艺术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规范行为。

通过深入挖掘,收集整理农村地区丰富的“孝”“廉”文化,让良好的家风家训得以传承,如岳阳市张谷英村因深厚的家风家训吸引了各地游客,随着“张谷英孝廉家风传承馆”的开馆,张氏家族兴盛的文化“密码”得以打开2016年4月,湖南省文化厅启动“我们都来跳”原创广场舞活动,编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创广场舞,并培养广场舞文化志愿者,他们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跳”进了老百姓的心中。

(二)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所蕴含的礼仪、风俗、美食等构成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乡村文化所倡导的守诚信、讲仁爱的民风民约,不仅维护了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的秩序,而且在当今乡村社会仍具有影响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村庄合并,人口外流,亲情淡漠,弱化了传统的道德与权威,扰乱了乡村文化生态平衡。

文化馆(站)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蕴含的优秀道德规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支持农村地区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如开发传统节日、弹词、皮影戏等民间民俗表演项目;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发展侗族大歌、苗鼓文化、蒙古族长调等;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名录体系,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三)有利于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文化馆(站)利用庆祝“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文艺惠民演出,送戏下乡等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如长沙市组织“百村千场文化进万家”“文艺送春风—‘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将湘剧、花鼓戏、歌舞等节目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让老百姓们享受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鼓励群众充分利用送戏下乡的舞台,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老百姓对生活有更多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长沙市群众艺术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将优秀新创原创群众文艺节目送到宁乡市青山桥镇花园村、道林镇石金村、小河乡潭湾村等数十个偏远山村,为村民送去文艺关怀,为老百姓送去文化盛宴二、文化馆(站)在引领乡村文化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馆(站)也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馆(站)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发展中最大的短板就是服务效能偏低、缺乏文化内生动力(一)对乡村文化重视不够。

一些地方对农耕文化重视不够,狭隘理解乡村文化,认为只有大力发展本村经济建设才是正经工作,将乡村振兴的重点放在整顿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方面,乡村的“面貌”变了样,“灵魂”却跟不上了只有将乡村的“根”扎牢,“魂”升华,乡村振兴才有持续动力。

(二)缺少农村“文化人”乡村文化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搭建人才队伍但农村地区因为地区偏僻、条件艰苦,难以吸引和留住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文化专干,即使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没很难真正发挥有效作用;而农村地区本土的文化带头人是引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动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许多乡村的传统文化因无人传承而消失,甚至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

(三)缺少文化设施资金困难制约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因农村文化活动依靠财政拨款的形式开展,地方财政紧张,文化设施就短缺,文化活动经费就少,导致农村文化建设“饥一顿饱一顿”还有一些地方的文化设施,不注重内涵和品质,都按照统一标准建起“文化礼堂”,但利用率不高,反而造成浪费。

由于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利用率也低,村民们闲来无事只能通过打打牌、看看电视等娱乐形式进行消遣,精神文化生活贫瘠(四)缺乏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其次是农村地区也存在着差距,中西部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同时,文化馆(站)没有充分的文化需求调研,有些文化产品不符合地域特点,以及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受众的真实需求,如农村地区文化环境出现“空心化”,有大量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他们的文化需求具有特殊性;一些农村地区虽然提供了公共文化产品,但文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老百姓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春节也难有节日氛围,更别说系统性的群众文化活动。

三、“文化+”激活乡村振兴文化馆(站)作为基层文化发展的主要阵地,只有充分利用“文化+人才引领”“文化+思想引领”“文化+群众活动”“文化+乡村旅游”“文化+数字化”“文化+产业兴旺”,才能激活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密码”。

(一)文化+人才引领1.建立乡村文化骨干人才队伍文化专干是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火车头”一方面,针对乡镇文化站专业文艺人才缺乏的问题,省文化馆可通过建立合适的激励和培养机制,如各省文化馆可与艺术类学院合作,定向培养优秀的乡镇文化骨干,既要培养文化管理人才,也要培养文化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针对乡镇艺术门类少,文化人才留不住的问题,可建立县文化专干统筹管理制度,探索“县聘乡用”机制,由县文化馆统一招聘,保证全县文化馆艺术门类齐全;统一培训,保证管理和业务水平;统一管理,为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3-5名事业编制文化专干;统一调配,每年各乡镇文化专干和县文化专干进行轮调;统一活动,县文化馆制定共同策划群文品牌活动;统一考核,由县级文化馆考核,由县财政发给工资津贴,强化优绩优酬的绩效考核机制。

2.培养乡村文化传承人乡村地区地域分散,农耕文化丰富,民俗活动有地域特色,本土有一些优秀的乡村文艺爱好者和文化传承人,文化馆站将分散的文艺爱好者系统化地培养成一支“草根文化队伍”,将这支文艺队伍专兼职相结合;同时通过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文艺比赛,既可锻炼培养乡村文艺骨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也能在文艺活动中发现优秀的文艺人才,使他们成为乡村不同艺术门类的“领头羊”,并将这些文艺人才纳入乡镇文化站的“正规军”。

3.扩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由于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专业艺术门类不齐全,加之地处偏僻,难以吸引到专业的文艺人才,因此需要积极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县级文化馆可以向省市艺术类院校、省市各级文化馆、各文艺协会、各文艺团队公开招募文化志愿者,广泛招募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热爱公益事业的文艺专家、文艺工作者、文化爱好者。

由县文化馆制定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建立文化志愿服务人才信息库,对文化志愿者实行分类管理、统一调配机制,有计划地组织下乡演出或下乡文化辅导活动如湘西自治州文化旅游广电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支队,制定了文化志愿者招募办法,把志愿服务列入到县市文化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

目前共招募文化志愿者3500人,有力地支持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二)文化+思想引领1.引导乡风文明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风土民俗、村规民约和民风民情文化馆(站)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各个乡村所独有的特性,整合根植于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另一方面,要革除陈规陋习,对传统礼治中不合时宜的规范进行扬弃,营造良好的乡村风俗。

如农村地区,讲“面子”,讲“人情”,红白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相互攀比;“重男轻女”,民间工艺“传男不传女”等思想观念仍然大行其道;逢年过节聚众打麻将、打牌,缺少高质量的文化活动针对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文化馆(站)通过新时代文化加以引领和规范,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2.规范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乱年代发挥了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弘扬良好家风、家训是我们不忘初心的表现湖南岳阳张氏家族“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家风,成为600多年来张氏族人的精神支柱。

文化馆(站)可组织整理本地家风家训,制定本村村规民约,并将其贴在每家每户门前显眼位置,从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到勤俭持家、自强自律,“一家一训”,让家风家训成为一道“风景线”培育“新乡贤精神”,通过乡贤馆、文化墙等载体,展示先进典型,他们可以是历代名贤、革命先烈、劳动模范;也可以是身边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教师。

如在孟子的故乡山东邹城的唐村镇党委政府引导干部群众开展“读孟子,做乡贤”活动,确立了现代新乡贤文化3.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改变农民“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小农意识。

把国家利益同农民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不断增进其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乡镇文化馆(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乡村文化建设,经常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以及评选孝道红榜、乡村贤达榜等活动,重塑乡村共同价值观。

引导村民崇尚科学、崇尚知识,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形成新乡村文化如浙江建德市成立了“德文化讲师团”等宣讲团,开设“德文化乡音讲习堂”,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文化+群众活动1.民俗原创活动品牌化

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人民群众自编自演的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因此文化馆(站)应支持和推广当地的民俗活动,鼓励创作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鼓励农村地区自办文化;同时深挖乡村文化底蕴,精心打造“差异化”文化品牌。

如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好玩的瑶族敬鸟节、神秘的“黑神会节”,盛大的六月六山歌节等民俗活动,土家山歌、摆手舞、薅草锣鼓等民俗活动传承至今因此文化馆(站)要组织好文化专干、文化志愿者、文艺团队积极深入农村地区,少数民族组织好既有的民俗活动,创作出新颖的民俗活动。

2.群文辅导系统化文化馆有全民艺术普及,群众文化辅导的职责,然而乡镇的文化辅导因场地有限、设施缺乏,文艺专干缺少而难以普及群众文化一些村民自发组织广场舞、“坝坝舞”,不仅文化活动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内容庸俗不堪。

因此文化馆(站)要充分团结好乡村文化能人、吸引来更多乡村文化志愿者,合理利用好现有公共文化服务站,拓展好公共文化场地,开设“乡村文化讲堂”和“农村小剧场”,开设长期的、系统化的培训班,既要开设舞蹈、声乐、美术、民乐等常规化培训班,也要结合乡村实际和村民实际需求开设一些定制化课程。

如今,短视频火爆,村民可用短视频宣传自己的家乡,可开设手机摄影、短视频制作、网络直播带货等数字化课堂,同时开设编织、皮影戏、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让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乡村学校缺乏文化艺术类的老师,可与文化志愿者团队合作,在乡村学校长期开设“艺术课堂”,让留守儿童也能接受艺术的重陶。

(四)文化+乡村旅游1.乡村生活方式助力乡村旅游乡村耕作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俗风情乡土气息浓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自然,令城市的人们有一种”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向往虽然很多乡村地区都有青山绿水,仅靠“卖风景”,乡村旅游就能带动起来吗?还需要重拾那些传统耕作方式、传统民俗、特色手工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在湖南苗寨,一场姜糖制作的现场展示,一出苗鼓的现场演绎,一次少数民族气息浓郁的“流水席”……都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北京大学青年教授向勇回到家乡四川省宣汉县白马镇毕城村,将向家院子变成了“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利用“乡村课堂”吸引大学生前来支教,让这座古老的村落焕发青春活力。

通过文旅融合的形式推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2.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旅游我国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地区,宗族氛围浓厚,将祠堂融入到乡村旅游中,使游客体验到乡村情感的延续,助推“非遗+旅游”高质量发展,以非遗演艺、非遗文创、非遗体验等来满足游客文化体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时代光彩。

如侗族大歌,是流行于贵州和广西侗族聚居区的传统音乐,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过去,传统的侗族大歌面临失传的危机,柳州市群众艺术馆等文化部门通过侗族大歌抢救保护项目建设让侗族大歌得以传承,如今侗族大歌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通过文旅融合促进了侗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3.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游农村地区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文化馆(站)要深入挖掘和保护好红色文化,做好红色旅游宣传工作,举办文化传承活动,打造文旅小镇如湖南长沙县开慧镇革命英雄辈出,文化内涵深厚,是毛泽东亲密战友、敬爱夫人杨开慧烈士的故乡;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革命文化源远流长,成了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区。

同时,和学校合作开设红色文化培训班,将红色种子播种进青少年的心灵,增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引导青少年把红色文化的“接力棒”代代相传,让青少年一代成为红色文化的“播音员”(五)文化+数字化1.文化馆基础设施数字化

数字文化服务提升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引进先进的数字文化设备,能更好地记录乡村文化资源如通过“数字化馆藏”来记录乡风民俗、民间节庆等,让农民了解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陈列馆,让人们找到归属感。

加快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立“乡土文化资源库”,让乡村文化永续传承2.培育乡村网红田间劳作的农民、农业技术专家,爱农村懂农业的老百姓都可以是乡村网红。

他们富有激情地推荐着乡村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流量创造了财富如李子柒的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和中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成为“李子柒品牌”创始人因此文化馆(站)要努力培养有知识、守文明,能为乡村代言的乡村网红,让村民们学习直播技巧、录小视频的方法、直播带货的能力,引领乡村文化和经济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如2020年在湖南开展的“文旅乡村好韵味·网红带你逛潇湘”活动,在每个县培育10至15名乡村网红,通过村歌创演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六)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挖掘和培育更多的农村文化创业带头人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

农村文化创业带头人饱含乡土情怀、充满创业热情,是带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文化馆(站)要系统化地挖掘和培养传统手艺人、乡村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等,将他们培养成农村文化创业的带头人,一方面和文化工作室、文化企业等合作,传承发展传统技艺;一方面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文化研究室等合作,开展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育工作,鼓励传统技艺人才创办特色文化企业,支持传承人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

西江千户苗寨从偏远落后,文化保护乏力的传统村落一跃成为产业兴旺,苗族文化传承动力强劲的美丽村寨的关键就是对民族文化创新式保护和对民族文化高效的市场化运作近年来,湖南创新探索“非遗+扶贫”模式,加强非遗扶贫工坊建设,创建了融入湖湘文化的非遗品牌,搭建了扶贫产品通往平台市场,带动贫困地区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取得较好成效。

四、结语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导航仪”文化馆(站)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充分利用“文化+”,定能激活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密码”参考文献[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 2018-09-27。

[2]陈乐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传播与践行 [J]. 人民论坛, 2021, (Z1): 68-70.[3]李静华.关于乡镇文化站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论述[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9, 000(010):263.

[4]李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乡村科技, 2018(19):2.作者简介:周毅,来自湖南省长沙市群众艺术馆来源:《文化馆(站)全民艺术普及 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1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作品集》。

“发现文化创造力”征集活动持续进行中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China Culture Administration Association,简称:CCAA)成立于1991年12月20日,是由文化领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对我国文化管理领域、文化行业有贡献、有影响的管理者、经营者、专家学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地位。

协会登记管理机关为民政部,党建领导机关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公共文化专业委员会为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的二级专业委员会,主要业务内容为开展公共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交流合作、人才培训、业务咨询、展览展示,制订公共文化行业相关标准及开展其他公共文化领域的相关工作。

联系方式秘书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SOHO东区6号楼3001室编辑室电话:18264973185邮箱:ggwhzywyh@163.com声明    本平台刊载此文(含图片)作为信息传播、交流之用,非以商业盈利为目的。

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秘书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解决    如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点击二维码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