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科学版:人文科学研究的社会科学包括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1-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想学法律,就要知道“五院四系”。那么,法学中的“五院四系”指的是哪些学校呢?所谓“五院”是指1949年建国后创立的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所谓“四系”指北大、人大、吉大、武大的法律系。

人文科学版:人文科学研究的社会科学包括

 

想学法律,就要知道“五院四系”那么,法学中的“五院四系”指的是哪些学校呢?所谓“五院”是指1949年建国后创立的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所谓“四系”指北大、

人大、吉大、武大的法律系。“五院四系”在很长时间内代表中国法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法学类院校中的泰山北斗。01、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

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为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生院三院办学格局。

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社会工作、法律翻译、金融、国际商务、新闻与传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双一流”建设学科:法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法学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政治学

02、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简称“西政”,位于重庆市,是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政法类高等学府

,改革开放后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地,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自主招生试点高校。

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法学为主,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哲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西南政法大学的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当时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贵州大学法律系、云南大学法律系,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

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学校学校先后经历了由中共中央西南局、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的管理模式“文革”期间曾一度被迫停办1977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恢复招生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同年在全国政法院校中率先开办法学及哲学、国际共运史3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招生人数占全国招生人数的二分之一。

1979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及全国首批刑事侦查专业本科生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全国首批试点单位。

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同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共有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3种类型;同年10月,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西南政法大学协议。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诉讼法学重庆市重点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 、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立项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专业、侦查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新闻学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广播电视学0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校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荟萃中南地区六省多所高等学校的财经、政法系科,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

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学校经湖北省批准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

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归司法部领导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校名。

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9月,学校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6月,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正式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简称中南大 ,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

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湖北省2011计划,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理事长单位,立格联盟、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AMBA、CFA协会认证院校。

04、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古城西安,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承担包括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和西部基层全部3个类型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任务。

学校是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西北地区第一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后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等时期。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哲学、侦查学、新闻传播学陕西省名牌专业(1个):法学陕西省特色专业(7个):法学、行政管理、英语、侦查学、治安学、市场营销、新闻学05、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

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校是上海市管理的高校。

多年来,华政人遵循“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发扬“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精神,已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国家特色专业:法学、侦查学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侦查学上海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法学、侦查学、知识产权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项目(5个):法学、政治学、侦查学、知识产权专业和“国际金融、航运法律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06、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6月26日,其前身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律学科发轫于1904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取得了飞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法学院校的前列。

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跨世纪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和新世纪人才,拥有经济法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作为国家法学一级重点学科,法学院在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学、知识产权法学等所有学科都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凭借梯队合理的最好的法学师资团队,北大法学院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创建世界一流法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非常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教学行政大楼(凯原楼)、科研楼(陈明楼)、四合院及法柱广场均位于燕园东北角,紧邻风景秀丽的未名湖风景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近些年来,北大法学院在国际化方面有了更大的推进,已与多所世界顶尖大学的法学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在欧美多个著名法学院设立联合研究机构。

2013年,在世界著名高等教育机构QS排名中,北大法学院名列中国大陆法学院第1名2015年,北大法学院位列QS排名全球第18位,中国(含港澳台地区)第1名0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

1998年,人大法学院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朝阳大学创办于1912年,当时被誉为“中国最优秀之法律院校”,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史上享有“北朝阳,南东吴”、“无朝(阳)不成院(法院)”的美誉。

法学院设有43个研究中心(所),拥有“985工程”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和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有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法制信息港”和综合性的法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图书馆现有藏书30余万册,其中中文法律图书25万余册,外文法律图书5万余册,中文法律期刊1300余种3万余册,外文法律期刊80余种3000余册。

法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全国核心学术期刊《法学家》、《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人大法律评论》、《朝阳法律评论》等,并建成了“中国民商法律网”等全国知名的网站法学院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全国首批获准在法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博士点和硕士点覆盖了全部的二级学科。

拥有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含所有二级学科)1个(法学)、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4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全部博士学位学科点)拥有1个本科专业(法学),1个第二学士专业(知识产权),1个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院自1950年至今已毕业学生两万余人,培养各类培训生、进修生、法官、检察官、律师、高校教师和国家机关公务员等30余万人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共和国法治建设的优秀人才现有在校注册学生2500余人,以研究生为主体,本科生约占五分之一。

60多年来,人大法学院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并为法学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部2004、2009及2012年三次正式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全国法学学科中均排名第一,并开始跻身于世界一流法学院行列。

08、吉林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结构优化,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学历、学科配置齐全的师资队伍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99名,其中教授34名(含博士生导师31名)、副教授27名、讲师37名、助教1名。

专职教师已取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96%目前法学院教师的平均年龄在 37岁以下,是一支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教学队伍年长的教授老骥伏枥,树法学院的学术风范;中年教师学术有成,继往开来,成为法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师勤学不辍,慎思明辨,昭示着法学院发展的未来。

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姚建宗教授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学院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召集人)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获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奖1人、提名奖2人。

法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设有法学理论、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共7个博士点及联办自设法政治学和法经济学两个博士点在二级学科中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10个法学硕士招生专业及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其范围涵盖全部二级学科。

其中法学理论和刑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其科研实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法学理论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创新精神为学术生命线,与时俱进地进行观念、方法和理论的变革与创新,成为中国法学理论体系重构、法学观念更新和法学方法变革的旗手。

该学科先后开展了“法学基本范畴”、“现代法的精神”、“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等重大课题研究,先后提出了“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范畴重构中国法学理论体系”、“以现代法的精神为核心推动中国法律制度创新”、“以权利本位为范式实现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以法学学术前沿和法治实践前沿为目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理论主张。

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前沿问题的研究,对我国30年来整个法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刑法学科综合实力多年来稳居国内同学科前列刑法学科秉承甘雨霈教授、何鹏教授、高格教授等老一辈刑法学家传承下来的学术传统,以服务于法治实践为根本宗旨,追求创新,力求观念、理论和方法上的与时俱进,在犯罪构成理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刑事司法和立法解释、人权与国际刑法、国际刑事法院、刑事诉讼价值、结构及法律事实、刑法哲学、刑民交叉问题等领域的研究特色鲜明。

近年来,本学科点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著作及论文,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该学科长期以来对中国刑法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人才、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人才。

民商法学为吉林省重点学科,科研实力日益增强,其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引人瞩目,是学校和院重点支持的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法律史学、国际法学也是学院颇具发展潜力和特色的优势学科09、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学科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创办的湖北法政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为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6年武昌中山大学成立,1928年改组成立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都是其中的重要院系当时先后云集燕树棠、王世杰、皮宗石、周鲠生、梅汝璈等一大批著名法学家,办学声誉影响海内外。

1979年恢复法律系,1986年成立法学院后,先后有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知名民商法专家马俊驹教授、知名国际法专家余劲松教授、曾令良教授、肖永平教授出任系主任和院长,现任院长是知名经济法专家冯果教授。

经过三十多年的恢复重建与发展,法学院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一方重镇法学院于2003年获批国家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国际法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宪法与行政法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

2008年获批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其中国际法学获批湖北省优势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法研究所、环境法研究所)参加了国家“211工程”1—3期的建设;国际法所作为牵头单位被批准为“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和法学院获准国家“985三期”正在建设的项目。

中国唯一一个体育法学博士点建成并在2009年开始招收博士生知识产权法学博士点于2011年底成功获批我院每年招本科生200人左右,硕士生500人和博士生100人左右新增政法干警第二学士学位、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政法干警)、国际法与中国法英文硕士的招生。

现有研究生2000余人,本科生1000余人近两年获批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门首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8篇,1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法学院平均每年至少有1-2名长期执教的外籍教授,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短期讲学近40余人次;派遣教师出国进修、讲学、研究、访问或考察30余人法学院与美国、日本、欧洲、澳洲、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著名法学院建立了持久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法学院本科生法语法学班、德语法学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留学,还有其它普通班申请出国的人数,构成了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出国学习,办学国际化十分明显法学界的“五院四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演变成“五大四院”,但是不管校名怎么改变,“五院四系”在法学界泰斗的地位是别的院校没法撼动的,对于热爱法律的学生要好好努力学习,进入这些泰斗院校,为国民的法律意识以及法律的传播做更好的努力,建设法制性中国,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法律人才。

除了五院四系,还有哪些政法强校可以考虑?像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凭借名校效应、深厚的学术底蕴、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一流的科研条件,其法学院也得到众多考生的追捧。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院校凭借结合自身特色以及地域优势发展起来的法学专业,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黑龙江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辽宁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深圳大学等。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名号家喻户晓,但是大家往往会认为清华大学的理工类学科更具有优势,而在法学这些文科类专业中,都更倾向同等级的北京大学等学校,殊不知清华大学的法学专业也是相当强悍尽管清华大学的法学院建立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且近些年来,清华大学也十分重视文科类院系的均衡发展。

在法学研究,尤其是民商法方面实力强大,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清华大学法学院在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中获得了A的好成绩,丝毫不次于五院四系如果各位小伙伴有实力的话,无论从学校知名度和学科建设上来讲,清华大学绝对是一个相当好的选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简称对外经贸大学,同样坐落于首都北京,也是一所入选“双一流”建设的大学一些小伙伴可能会误认为对外经贸大学只在经济类学科上优势较强,其实不然,在法律学科,尤其是在国际法领域,对外经贸大学的法学院绝对是业界大牛。

如果你想在国际法领域深入学习,未来从事涉及跨国企业及涉外企业的法律谈判诉讼行业,或进一步进入欧美排名靠前的法学院继续深造,那么对外经贸大学的法学院绝对是你不二的选择对外经贸大学的法学院和传统的五院四系不同,更具有专业特色,且在第四轮高校法学学科评估中也获得了A的好成绩。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位于沿海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城市——上海首先从地理条件上讲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且上海交通大学的名气相当大,对于求学者而言吸引力也很大提到上海交大,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所高校通常在工科方面见长,在文科类专业上似乎没有其他高校著名,其实上海交大在法学学科实力上也丝毫不差,在第四轮高校法学学科评估中获得了“A-”等级,仅次于一些五院四系的强校和清华大学等名校,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总而言之上海交通大学在法学方面师资力量雄厚,资源条件也不差,且有着较好的地理条件,有学法意向的小伙伴可以列入考虑范围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法学院前身是原中央大学法学院,在法学专业上也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基础,实力很强,尤其是经济法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第四轮高校法学学科评估中同样获得了“A-”等级在“双一流”战略的背景下,南京大学对于法学学科的重视加强了不少,已被确定为今后重点发展和扶持的科系,想来在师资力量和资金方面都会有所倾斜。

同时,南京大学作为一所知名“985”高校、C9高校,在知名度上不须过多强调如果有学习经济法方面意愿的小伙伴可以重点关注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是最新一所被评为“双一流”的学校,这所学校起源于1958年,是湖南湘潭地区第一所大学学校自设立以来,一直受到重视,获得的财政支持也很多学校位于湖南湘潭,法学学科为B级评估,学校的化工专业有国家级的实验室;湘潭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徘徊在550-570分之间,竞争激烈的身份可能到达590左右;学校毕业生大都选择长沙、武汉等地工作,薪资普遍6000-7000左右,综合来说,湘潭大学的发展潜力很大,实力不容小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我国以国字开头的学校并不多,但每一个实力都很强这所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学校更是如此学校位于北京,是一所"双一流”高校,也是一所由公安部直属的高校起源于1948年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距今已有80多年的时间。

由于公安学属于法学二级学科之一,所以该校的法学学科评估为B级,所以报考该校的学生要特别注意报考学科该校的研究生新生每年也要接受军训,学校内部实行“警务化”管理,主要招收男生该校每年分数线基本徘徊在560左右,少数地区甚至需要达到600才能录取;究其原因,是因为本科毕业会有公安联考,前几年能够进入省市级公安工作,但近几年受限,进入区县还是很容易的。

如果希望将来工作稳定些的同学可以报考这里黑龙江大学

位于黑龙江哈尔滨的黑龙江大学起源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学校建立以来经历地址和校名变化的很多这所学校最初是一所语言学校,后面几经波折,终于发展成为一所综合大学,学校的法学在学科评估中也是B级评估,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般,一直在530左右徘徊,录取线低的省份在510左右,高的省份可以达到560;因为学校地处东北,经济不太发达,所以报考人数不太多,值得一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