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地理学相关人物:人文地理学相关人物介绍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1-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二、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人文地理学相关人物:人文地理学相关人物介绍

 

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国外古代人文地理学特征:描述地理学发源地:古希腊代表人物:希罗多德(Herodotos)——《波斯战役记》——描述所到之处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状况埃拉托色尼(

Erathosthenes of Cyrene)——首创了地理学一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发展阶段:古希腊的地理学在西方世界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源于古希腊代表性人物和思想有荷马、希罗多德、希波革拉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等。

中世纪的地理学(5—15世纪)在基督教世界有大艾伯塔斯、马可波罗等学者和旅行家在穆斯林世界有马苏第等学者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人文地理学地理大发现有三件事即新航路、新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完成。

这扩大了西方新兴资产阶级殖民者的视野,为了对外扩张、贸易的需要,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外部世界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记述当时世界情况的书籍日渐增多,尤其是一些探险家的游记和报告之类的书籍更受欢迎著名的有俄国的尼基丁的“远涉三洋”、孟斯德的“宇宙学”等。

2.国外近代人文地理学时代背景:1648年英国和1789年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特征:解释地理学表1  国外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阶段时间人物国籍事迹奠基公元15-17世纪亚历山大

.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德国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①提出了地理学的科学定义和研究对象(“是研究地表各种现象的分布或排列即空间分布、关系和相互依存”)。

②创立了因果原则③创立了综合原则④注重野外考察公元15-17世纪卡尔. 李特尔Karl Ritter德国公认的科学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①强调人地相关的综合性和统一性②主张从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

表2  国外近代人文地理学流派时间流派代表人物学派主要观点19世纪中叶到二战前德国流派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拉采尔F. Ratzel环境学派首次系统的提出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为人生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思路。

在地理学思想上被认为是环境决定论和政治地理学的引入者,著有《人类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赫特纳Alfred  Hettner区域学派认为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著有《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施吕特尔O Schluter景观学派(创始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景观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生活空间,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的过程。

法国流派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白兰士V Blache人地学派(创始人)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提倡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适应的,人是主动的适应环境,他的学生又把这种思想发扬,形成法国的“人地相关学派”白吕纳J Brunhes

人地学派在其《人生地理学》中把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英国流派麦金德H J  Mackinder大陆腹地学说地理学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历史的地理枢轴》阐述了“大陆腹地说”的全球地缘政治思想。

罗士培P M Roxby适应论思想主张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美国流派森普尔E C Sempleo地理环境决定论著有《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历史极其地理条件》等亨丁顿E Huntington地理环境决定论。

著有《气候与文明》巴罗斯H H Barrows人地学派提出人类生态学,提倡人类对自然和生物环境的适应观点苏尔C O Sauer景观学派主张地理学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哈特向R Hartshorne。

区域学派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各地方之间变异特性的科学3.国外现代人文地理学三大变革:和谐论是人文地理学理论的一大革新,主张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间的和谐,即协调人地关系。

计量革命、技术革新和行为革命使得地理学有可能对一些空间规律的研究应用许多新的统计方法与技术手段来进行精确的度量,并用数字来表达人地关系,说明区域差异与变化关联运动即地理学的研究目的应如何结合实际的论题方面的变革。

特征: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观“新三论”:突出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旧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综合集成分析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行为革命”:心理学的分析方法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生态观点、社会化、人文化应用方向与相邻学科交叉趋势:内部专门化+哲学的多元化——社会转向+文化转向从记述、解释到预测,从记述的科学走向说明的科学

(二)国内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自公元前5—3世纪到17世纪中国与现代人文地理学内容相近的著述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7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人文地理学领域得到空前发展,而中国则处于不断衰退的边缘,一直到。

1970年代的“改革开放”才使中国人文地理学重新发展壮大起来1.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特征:萌芽——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礼记·王制》篇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论述《孟子·公孙丑下》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思想论述。

地理专著:战国时期(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尚书·禹贡》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地志:司马迁的《史记》中的《货殖列传》班固《汉书》中的《地理志》各地的地方志游记:如张骞、玄奘、徐霞客、郑和等2.中国近代人文地理学

特征:鸦片战争后,西方地理思想传到中国,主要受法国和英美的影响大事记:1899,张相文,在上海南洋公学首先教授地理课程1901,出版我国第一本《初等地理教科书》和《中学本国地理教科书》1909,创办中国地学会

1910,创办会刊《地学杂志》1921,竺可桢等,东南大学创办地学系1933年竺可桢、胡焕庸等翻译的《新地学》全面介绍了欧美等国的新地理学思想,促进了我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研究1934年中国地理学会成立,同年创办《地理学报》

1949年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第16届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大会上接纳中国为会员国著作:胡焕庸的人口地理学论著翁文灏、黄国璋等的政治地理学方面的论著王成祖的人文地理学理论方面的著作等3. 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

阶段一:1949-1978,否定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受前苏联的影响取消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在铁路选线、水利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方面,以及资源综合考察、工业布局、农业区划、区域规划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出版大量的区域经济地理著作和经济地理学理论成果阶段二:1978年以来:人文地理的全面复兴1979年末,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大会,李旭旦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198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文地理学学术讨论会1983

,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会成立人文地理学专业委员会1984年,教育部和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举1983办全国高等学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研究班1986,创办学术期刊《人文地理》80年代末始,进入提高阶段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发展迅速;其它分支地理学也有所发展。

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经济与行政区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社会问题研究、公共设施规划与管理、土地开发与管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