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1-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

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据了解,这是国家层面首个关于推动医学人文建设的专项文件,并且还是由4个部门联合研究制定、协力部署落实,更加凸显了深度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加强医学人文关怀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截图来源:中国政府网医学从来都与人文密不可分当我们谈论从古至今的医学大家、称赞就医时遇到的好医生好护士的时候,往往不只是谈论他们精湛的诊治技术,还包括他们关怀患者的点滴、温暖人心的细节“仁心仁术”“医德高尚”“大医精诚”“大爱无疆”……这些写在患者送给医者感谢锦旗上的文字,正映衬了患者心中大医名医好医的形象和风骨。

拥有众多患者“粉丝”的妇产科大家郎景和教授曾说,他的行医准则是“不能保证治好,但保证好好治”一生为患者思考的张孝骞也留下了他最有名的那句话:患者以生命相托,我们如何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说诊治技术与人文关怀是医学发展的两个轮子,那么在技术这个轮子飞速前进的今天,业界和公众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讨论人文关怀这个轮子跟没跟上,以及如何跟上的问题。

这说明公众在就医过程中对获得人文关怀有更多的期待,教育界、医疗界对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无论是从提升个体治疗效果,还是从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医疗机构和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医学人文关怀都不应成为短板,而应担当引擎。

事实上,国家和有关部门一直在规划、部署解决相关问题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2021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被列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六方面重点任务之一,强调“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去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等,这些专项行动中都对强化人文关怀、打造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提出了要求此次4个部门共同制定的《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更是针对如何落实医学人文关怀给出了具体目标和路线图,体现出有关部门有序推进这项工作的决心。

对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来说,这既是任务和压力,也是激励和促进从行动方案内容看,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突出了一个理念,就是将人文关怀融入患者诊治全流程,融入每位医者的一言一行;明确了发力的方向,就是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并重,贯穿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和医务人员职业全周期;提供了一揽子的抓手,包括

制度建设、环境建设、流程管理、政策支撑、褒奖措施等,为促进知行合一、落实医学人文关怀创造条件行动方案的发布,迈出了全面提升医学人文关怀的关键一步要把这项工作推进好,让医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关注患者全方位的需求,还需要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积极紧跟一步,从政策、管理、投入等多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解决知易行难的问题。

行动方案对此有不少安排和要求,但还是需要各地、相关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寻找有效解决措施,探索如何真正将医学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的开展,给了社会新的期待同时,医学人文关怀的价值不仅在于使患者更多地感受医学的温度,还在于它可以增进医患相互理解与合作,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尊重,从而促进医学进步,改善医务人员执业环境,树立卫生健康行业的良好形象。

所以,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学院校以及整个卫生健康行业,也应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推动这项行动的开展文:本刊记者 陈飞审核:孔令敏 杨金伟制作:中小卫2号本文来自【中国卫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