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沪东工人文化宫排片表:沪东工人文化宫大剧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2-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岁月留痕,记忆永存。今天,以图说的方式,来侃侃上海老底子的影院剧场,侬还记得多少家?

沪东工人文化宫排片表:沪东工人文化宫大剧场

 

上海的电影放映,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1896年,上海出现最早的电影放映活动,揭开了上海也是中国电影放映的历史。

1885年11月21日,外籍华人颜永京在格致书院(今北海路)放映幻灯片《世界集锦》,连映4天。这是电影原理的先期放映活动,也引起轰动。

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苏州河北的西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的徐园内的“又一村”,西方商人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上海,也是中国的第一次电影放映影片是穿插在“戏法”、“焰火”、“文虎”等游艺杂耍节目中放映的。

这一次电影放映的广告登载在上海《申报》1896年8月10日~14日的副刊广告栏中该广告,也可算是上海,也是中国的第一则电影预映广告广告中所云“初三”日是阳历8月11日1908年,上海出现第一座,也是中国第一座正式的电影院。

虹口大戏院是上海首家电影院。1908年,雷玛斯在海宁路乍浦路口租借了一处跑冰场,拿铁皮将其围起来,内设250张木板座椅,放映影片,取名虹口活动影戏园,又称“铁房子”。

从此,电影放映摆脱了对茶馆、游乐场等场所的依附。

1988年虹口大戏院被拆除,如今在海宁路乍浦路口只留下虹口大戏院遗址的纪念碑20世纪20~30年代,是上海影院业大发展、电影市场十分繁荣的时期1949年5月,上海解放,遗留下来的放映单位共52家建国后又新建改建了一大批放映场所,建成了遍布城乡的电影放映网。

1995年,上海有注册放映单位465个,其中城乡电影院254座,分别是建国前9倍和5倍岁月留痕,记忆永存。今天,以图说的方式,来侃侃上海老底子的影院剧场,侬还记得多少家?01黄浦区大光明电影院

大光明电影院(南京西路216号),始建于1928年12月,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拥有1554个座位,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的影院之一,被国家列为近代优秀文物建筑保护单位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盛名,它始建于1928年,由中国商人高永清与美国人亚伯特·华纳(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公司华纳兄弟的创始人)合资成立。

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电影院的开张剪彩;1933年,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重建大光明电影院是亚洲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和亚洲第一座立体声电影院大上海电影院

大上海电影院(西藏中路500号),1999年被拆原名大上海大戏院,解放后改名为大上海电影院,1994年被评为第二批上海优秀优秀建筑1933年11月建成,与大光明同年建成,英文名Metropol乃大都会之意。

时人谓可与大光明媲美其设计由近代中国最大的华盖建筑事务所承担,主要中国建筑师均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硕士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第一流影院和平电影院

和平电影院(西藏中路290号)原名皇后大戏院(今和平电影院)位于上海西藏中路290号,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1942年2月开幕,为专业电影院是年9月利兴公司租营后,改为京剧演出场所,曾有梅兰芳、金少山、裘盛戎、谭富英、姜妙香、顾正秋、林树森等在此演出。

曾改名为战斗电影院,后又改回和平电影院沪光电影院

沪光电影院(延安东路725号)原名沪光大戏院,1938年由苏州大光明戏院老板陶寿逊等三人发起建造的1939年初取名:沪光大戏院(英文名为:ASTOR)解放后,新中国第一部国产故事片《桥》也是在沪光首映的。

1956年公私合营,沪光由上海市文化局接管,并改名为:沪光电影院1956年国产新片展首映活动也在这里举办“文革”期间,沪光电影院被更名为:七一电影院,可惜影院内的仿古艺术装饰全被拆除1970年又恢复:“沪光”原名。

1996年9月10日,为了上海延安路高架建设,创办了57年、见证了上海影坛辉煌历史的沪光电影院从地图上永远消失了。浙江电影院

浙江电影院(浙江中路123号)匈牙利著名设计师邬达克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一共设计了4 座大戏院,浙江电影院是最早的一座,楼体共4 层,外墙贴红砖,为简约明快的装饰艺术风格,经过80余年风霜,如今在浙江中路众多石库门建筑中,浙江电影院依然显得独树一帜。

红旗电影院

红旗新闻电影院(西藏中路)黄浦剧场

黄浦剧场(北京东路780号)黄浦剧场位于北京东路贵州路口,原名金城大戏院,始建于1933年早期曾首映了《人生》、《渔光曲》、《风云儿女》等大量左翼进步影片并引起轰动,被誉为“国片之宫”1935年,由田汉、聂耳作词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影片。

《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正是在此唱出并迅速传播,使黄浦剧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歌唱响地如今的黄浦剧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面貌示人2008年,黄浦剧场修缮扩建了“国歌由此唱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馆教育基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展馆运用大量史料、照片、实物、浮雕塑像及多媒体等手段,展现优秀历史建筑的经典文化主题,真实反映国歌诞生发展的历史。

贵州剧场

贵州剧场(丽都大戏院)(贵州路239号)长江剧场

长江剧场前身为英国人创办的卡尔登大戏院,专映电影和演出外国歌舞剧1937年首演话剧《原野》,此后为上海重要的话剧演出场所在1980年代,要问上海“哪里看话剧?”大多数人会回答长江剧场(原为“卡尔登大戏院”)和上海艺术剧场(解放前叫“兰心大戏院”,1991年又恢复此名)。

仙乐剧场

仙乐剧场  (南京西路444号)前身为民国25年(1936年)12月开业的仙乐斯舞宫。又名仙乐书场,1960年改为木偶戏专用剧场。文 .革中停业,文 .革后曾恢复评弹日场,但不久即停。北海电影院

北海电影院   北海路近云南路,(上海工人文化馆小剧场,茉莉花剧场)共舞台

共舞台 (延安东路)共舞台地处上海市延安东路433号,建造于1927年,原在大世界游乐场内1930年独立经营,专演京剧,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四大京剧舞台之一解放前该剧场以机关布景和演出长篇连台本戏的海派京剧出名,很受市民观众的欢迎。

2006年上海共舞台以崭新的面貌迎客天逸舞台

天蟾逸夫舞台 (原天蟾舞台) 福州路701号是上海历时最为长久、最具规模的戏剧演出场所,曾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誉。人民大舞台

人民大舞台  (九江路663号)人民大舞台位于九江路663号1909年落成开幕,是上海现存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剧场,也是海派京剧的发源地1933年大舞台拆建停业,重建后正门改在二马路(今九江路663号),请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仿照纽约最新式舞台建造。

1934年9月重新开幕后,邀请梅兰芳、马连良两大剧团在此演出1966年曾改名人民大剧场,兼映电影1976年翻修后恢复原名中国大戏院

中国大戏院 (牛庄路704号)先后名为三星大舞台、更新舞台、中国大戏院、中国剧场1929年兴建,1937年1月24日更名“中国大戏院”1954年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中国剧场,1955年后台组建新中国京剧团,与戏院分离。

1958年交黄浦区文化局管理除演京剧外,全国各地各剧种来沪常演于此曾改名新中国剧场,1974年改名中国剧场至今1978年后一度成为淮剧主要演出场所 1992年剧场翻建,1993年竣工,恢复中国大戏院名曙光剧场

曙光剧场(原名光陆大戏院)虎丘路146号光陆大戏院自开映以后,播放的影片一般以英美电影为主,同时经常上演一些西方歌舞剧抗战胜利后,曾为美军俱乐部1953年上海市文化局接管后,改为曙光剧场,后来改建为专门放映新闻记录片的曙光新闻电影院。

现在为上海市国际贸易会堂光华剧场

光华剧场光华大戏院,于1930年1月30日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1440号开幕(近成都路口)该院由联华影业公司管辖,先是放映电影,后改为剧场;1967年停业,后改为黄浦区少年宫,1979年恢复为光华剧场;1985年停业。

1987年拆除改建为黄浦区图书馆;1995年因建造成都路高架道路而拆除(一同拆除的还有在戏院旁的浦东同乡会大厦1454号)九星大戏院

九星大戏院,位于福煦路西段(今延安中路)341号1930年1月开幕,初为电影院后几经易主,经营地方戏曲演出及放映电影该场曾是越剧重要演出场所之一1958年改红星电影院,1959年停业改作仓库九星大戏院先后有马樟花、支兰芳领衔的天星剧团演出《恩爱村》,袁雪芬、范瑞娟等创作上演的《红粉金戈》、《梁祝哀史》等剧,曾风靡一时。

1946年1月,尹桂芳在上海创办芳华越剧团,假座九星大戏院举行成立仪式,首演剧目为尹派代表作《沙漠王子》1940年代末至解放初演沪剧,1951年后又以演越剧为主上海杂技场

1964年的杂技场

1979年的杂技场

80年代的杂技场上海杂技场 (南京西路400号)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口的圆顶建筑上海人民杂技团(今上海杂技团)1958年曾先后在人民公园、人民大道搭建可容2000名观众的演出大篷,终因多次受台风袭击,安全系数差,损失大。

遂决定投资兴建专用杂技场,于1964年1月建成开幕,为中国第一座杂技、驯兽演出专用场所,设硬座1850个1980年又投资改建,增设空调,改进灯光音响设备,于1981年9月竣工杂技场为环形钢梁屋架结构,表演区居中,环以阶梯式观众席1654座。

后台设有化妆室、练功房和兽房青年宫影剧院

青年宫影剧院(曾名:新风剧场)大世界曾经改名为上海市青年宫,记忆中该影剧院应该是大世界的一个剧场,剧场门在大世界旁边的宁海东路上(近西藏路)。新光影剧院

新光影剧院,宁波路贵州路。风雷剧场

风雷剧场,南京西路(近黄陂路)02南市区沪南电影院

沪南电影院   原名东南大戏院,位于民国路(今人民路)134号,近龙潭路口1929年2月2日开业大戏院于抗战时期曾一度停业1948年3月,戏院进行了大装修,改名为银都大戏院,重新营业1953年9月又改名为沪南电影院。

1958年末影院专门由妇女管理,这在上海影院中是绝无仅有的1976年再次全面大修,成为老城厢附近首家宽银幕电影院1992年由单一放映电影改为多功能综合娱乐场所,2000年4月被迫停止放映电影,2001年7月1日歇业,2006年为建人民路越江隧道被拆除。

文化电影院

文化电影院 (福佑路236号)原为邑庙区文化馆的一个活动场所1960年初,独立建制,命名为文化电影院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其中观众厅270平方米,呈狭长型,只有座位566只开业时,放映设备十分简陋,只有两台皮包机,银幕用磨砂玻璃反射,是上海市唯一的白昼电影院,以放映新闻科教片为主。

蓬莱电影院

蓬莱电影院,学前街路111号当年为南市区第一家甲等放映技术电影院。现在已经拆除,造起了居民住宅。南市影剧院

南市影剧院   (陆家浜路871号)南市影剧院1978年动工兴建,1981年9月28日建成开幕建院以来,除南市区人民滑稽剧团经常在此演出外,全市各大戏曲院团京、昆、越、沪、淮均曾来院演出,歌剧、舞剧、音乐、舞蹈、话剧团体亦经常到该场演出。

还接待过国内外艺术表演团体,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歌舞团、山东省歌舞团等90年代以来,该院积极开拓儿童剧市场,每年接待全市或各地优秀儿童剧进场演出,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师生欢迎由于该院积极为观众、为剧团服务好,演出场次达标好,上座率好,1987~1989年,连续被市文化局评为先进剧场,并多次获南市区文明单位称号。

中华剧场

中华剧场  (中华路) 原为西班牙人古藤倍民国四年(1915)创办的共和活动影戏园,8月30日揭幕,专映电影民国十六年售于国人潘澄波,改名共和大戏院解放初期成为沪剧的重要演出场所1956年后称中华剧场中华剧场已于2001年9月3日被拆除。

03卢湾区国泰电影院

国泰电影院 (淮海中路870号,茂名南路口)建于1930年,由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采用紫酱红的泰山砖,白色嵌缝,十分美观,属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优秀历史建筑。

1932年1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当天刊登在《申报》上广告用语是: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儿,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化之大成“解放后更名为国泰电影院,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改名人民电影院2003年国泰电影院进行了全面的大修改建,将原有的平坡式放映厅改建成了三个风格迥异,舒适豪华的阶梯式电影放映厅。

嵩山电影院

嵩山电影院(淮海中路85号)位于霞飞路(今淮海中路85号)1921年由葡萄牙人雷玛斯创办,“派恩亚”为Empire的译音1951年12月24日改名嵩山戏院,1956年经市文化局批准改成嵩山电影院,专映电影,上世纪90年代被拆除。

淮海电影院

淮海电影院 (淮海中路550号)1926年5月29日由沪商丁润庠创建,初名东华大戏院次年1月,租与孔雀影业公司,更名孔雀东华大戏院,1930年1月,改巴黎大戏院,1951年改今名有1005座早期放映无声电影和演出戏剧。

民国32年10月至民国34年1月,苦干剧团在此上演《飘》、《梁上君子》等13本进步话剧1947年,曾放映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等1993年4月,由中美合作上海时代国际有限公司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建1994年5月,时代国际有限公司商娱楼(原淮海电影院)经中外合作改造竣工营业。

1997年3月,通过四星级影院的验收,成为继大光明电影院、永乐宫影院后全市第三家四星级影院建成初期曾创下了单座票房的全国之最,2003年8月起停映建国电影院

建国电影院手写的排片表

建国电影院 (原名荣金大戏院),建国东路11号建国电影院老旧的橱窗里还贴着1999年上演的电影《紧急迫降》的海报1932年1月26日,荣金大戏院在康悌路(今建国东路11号)开业由旧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帮头子黄金荣投资建造,上映电影与演出戏剧。

抗战初期,一度改设难民收容所后由上海影院公司经营1957年元旦,改名建国电影院现已停映长城电影院

长城电影院,原名辣斐剧场,复兴中路(原为“辣斐德路”)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1932年建造,主要放映西方电影和演出话剧1954年12月,改名为地方国营长城电影院并多次拨专款进行维修 1966年10月,长城电影院又改名为长征电影院。

1975年,影院扩修舞台,将原来只能放映普通影片的银幕改为宽银幕1976年5月,影院恢复长城电影院名称1987年5日1日,影院因危房经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批准而停映卢湾电影院

卢湾电影院,斜土路710号。1984年3月动工,1986年元旦开张。观众厅呈船底形造型,设1215座,填补区境南部影院之空白。兰心大戏院

兰心大戏院(上海艺术剧场) (茂名南路57号)位于茂名南路57号,是中国最早的欧洲式剧场1866年建于上海,木结构,供上海英国侨民剧团实用1871年毁于火灾,1874年重建1930年2月开业,由英国设计师戴维斯和布洛克设计,具有典雅欧式建筑风格。

以上演话剧和歌舞剧为主解放后,先后由上海戏剧电影工作协会、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市文化局领导1952年曾改名为上海艺术剧场1991年复原名儿童艺术剧场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延安中路555号)承载了几代人深情的文化记忆,就是当年中国最好的少年儿童演艺场所 — 由宋庆龄亲自创办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又名:“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场”)建造于民国21年(1932年)2月开幕,定名:金门大戏院,专映电影。

1952年改名:延安电影院1957年经上海人民政府批准,交由中国福利会投资改造、扩建舞台,改名: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场,1958年2月启用,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专用剧场1996年为配合延安路高架市政建设拆除。

上海音乐厅

上海音乐厅(延安东路)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建于1930年,当年3月26日开业 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戏院1959年再更名为上海音乐厅至今现今的音乐厅是从原址整体平移过来的,完好地保留了原貌欧式风格的建筑,气派十足;幽雅庄重的装修,很典雅。

大庆剧场

大庆剧场 (注:由于找不到大庆剧场的照片,用一张顺昌路的老照片代替)原名月光大戏院(大同戏院、大庆剧场) 位于上海顺昌路90号,民国24年(1935年)2月开幕,观众厅1060座民国26年2月俄国人M·Orjelick接办,改名亚蒙大戏院,专映电影。

解放后改建舞台,并于1950年6月开始演出,以中、小戏曲剧团演出为主,1952年4月改名大同戏院1957年11月浙江绍剧团六龄童、七龄童等主演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拍成戏曲片,轰动沪上,海内闻名1966年更名大庆剧场。

戏院曾由市文化局管理,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划归卢湾区文化局管理大华书场

马当路25号大华书场,于1990年关门。04徐汇区东湖电影院

第一座立体电影院 ---- 东湖电影院  (东湖路9号)东湖路原称杜美路,东湖电影院的院址原为花园住宅,1939年6月,改建为电影院东湖电影院原名杜美大戏院,专映美国电影,40 年代放了大量前苏联进步影片。

1954年7月,由市文化局接管,放映电影,改名为:东湖电影院1962年建成第一家东湖立体电影院,同年,上映国内第一部彩色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在7月 1 日隆重献映。

影片由桑弧执导,著名演员韩非、程之、陈强主演影片上映后轰动了整个上海,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出现了观众通宵排队购票的火爆场面而这条原本人迹稀少幽静的东湖路,从淮海路口到另一头的四岔路口(新乐路、延庆路、长乐路、富民路),天天人山人海。

衡山电影院

衡山电影院  (衡山路838号)衡山电影院于1951年8月17日典基兴建,1952年1月5日建成开业,由社会集资建造,由时任市长的陈毅题写院名是新中国诞生后上海新建的第一家电影院,迄今已走过近半个世纪几十年来以其别无二致的庭院式氛围,享有沪上唯一“花园影院”的美誉,沉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海派怀旧情结。

上海电影院

上海电影院(复兴中路1186号)上海电影院,始建于1942年,初名上海大戏院,如今已关闭。说起它的历史,算是个“半路出家”的电影院吧,建成之初本是演话剧的,而后才改映电影。徐汇剧场

徐汇剧场肇嘉垢路1110号1959年10月1日揭幕,上海市副市长曹获秋剪彩,首演歌剧《人参姑娘》六十年代起先后演出越剧《盘妻索妻》(尹桂芳主演)、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杨华生主演)、淮剧《放盘》(彼文艳主演)等戏曲。

1964年8月作为华东京剧现代戏会演剧场之一,演出《智取威虎山》此外兼映电影,曾称徐汇影剧场文化广场

上海文化广场东接茂名南路、西靠陕西南路、北邻复兴中路、南以永嘉路为界,它的命运可以说是一部曲折的故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旧上海的法商赛跑会,即逸园跑狗场,场内能容纳2万余人1952年4月,曾经的逸园被改、扩建,成为上海“人民文化广场”。

然而在1969年,文化广场在大修时因工程队违反操作规程,引发了一场罕见的大火灾,几乎烧毁了整座建筑1970年春,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重建文化广场当年9月,一座5700平方米、三向管式网架结构、整个封闭式的观众厅落成。

三年后,朝鲜平壤歌剧院第一次在文化广场把原汁原味的大型歌剧《卖花姑娘》带到上海观众面前,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时代记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文化广场逐渐由文化地标变成了上海最早的临时证券交易市场1997年以后,文化广场主要建筑被改建为精文花市。

2005年,文化广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在经历了6年的改造工程后,已然成为了拥有地下音乐剧场和露天剧场的大型开放式文化新地标,近年来海内外精品音乐剧、舞台剧更是在此轮番上演实验剧院

实验剧院,华山路670号,创建于1986年。现为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上海歌剧院小剧场

上海歌剧院小剧场(常熟路90号)原系上海实验歌剧院(今上海歌剧院)排练场始建于1958年春,是年年底竣工,首任经理袁励康1959年元旦,举行首场迎新春音乐舞蹈演出小剧场两层砖木混合结构当时取名“小剧场”意在呼唤将来在上海矗立一座辉煌的“大剧院”。

上海歌剧院排练的歌剧《白毛女》、《刘三姐》、《两个女红军》、《天门岛》、《红珊瑚》,舞剧《小刀会》、《后羿与嫦娥》等,均在此进行成功的演出,也曾接待外省市剧团来沪交流演出1990年12月26日,因民工施工不慎,引起一场大火,小剧场毁于一旦。

宛平剧院

宛平剧院 (中山南二路859号)市文化局为改善上海市区剧场布局,选址在市区西南,经市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征地、动迁,1984年成立筹建处,1986年开始施工,1987年定名宛平剧院1988年该工程被列为市府九件实事之一。

1988年12月27日竣工,通过验收日晖电影院

日晖电影院(曾名光辉电影院),大木桥路茶陵路05长宁区天山电影院

天山电影院   (天山路888号)1978年建造,次年国庆节对外营业。2012年停止营业。长宁电影院

长宁电影院  (愚园路1418号)长宁电影院创建于1952年,当时投资形式是合作股份制,建筑占地面积3972平方米。新泾电影院

新泾电影院,哈密路433号(近天山路)01静安区新华电影院

新华电影院(南京西路742号)原名夏令配克影戏园由西班牙人雷玛斯投资建设,内有1000余个座位,是上海近代早期较豪华的电影院之一1914年9月8日开幕,以放映美国、法国影片为主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1921年7月1日首映于此。

之后由于缺少维修成了危房,日军占领上海后,曾被用作马厩1951年2月1日由上海市文化局接管,改名新华电影院至1994年因土地批租而拆除待见,前后经历了80年的历史西海电影院

西海电影院(新闸路701号)创建于1932年,原名为西海大剧院。 2010年初,为了配合轨道交通13号线的上海自然博物馆站的建设,永远消失了。拆除时已经有78年的历史。云峰剧院

云峰剧院(北京西路105号)1958年8月1日,上海警备区军人俱乐部建成,这里经常放映电影,1988年,军人俱乐部大礼堂改建为:云峰剧院美琪大戏院

美琪大戏院  (江宁路66号)是上海“孤岛”时期建造的最后一家影院,由亚洲影院公司何挺然于1941年投资建造,拥有座位1583个建筑华丽别致,气质高贵,是上海最漂亮的影剧院之一美琪大戏院最初放映电影,后来也是上海音乐、舞蹈、戏剧节目的演出场所。

20世纪50年代更名美琪电影院,文 .革时期叫北京电影院。现在又恢复了最初的名字。是上海“为数不多”重新使用“大戏院”旧称的剧院。平安电影院

平安电影院:(南京西路1193号)位于南京西路陕西北路口的平安电影院,前身是张爱玲常常光顾的平安大戏院“平安电影院”代表了老上海一个时代的缩影其实,“平安电影院”只占这幢半圆建筑底层平安大楼的一小部分,而就是这一小部分竟然让庞大的平安大楼出了名!。

江宁电影院

胶州路705号,江宁电影院红都影剧场

红都影剧场瑞金剧场

瑞金剧场    (延安中路石门一路)位于延安中路石门一路转角,坐西北朝东南前身为金都大戏院,民国二十七年(1938)由国华影业公司经理柳中浩、柳中亮兄弟集资建造、专映电影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演出话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金都剧场,很长一段时期为越剧重要的演出场所。

尹桂芳在此主演《浪荡子》等剧,曾轰动一时戚雅仙、毕春芳的合作越剧团长期在此演出近年来也演出其他戏曲,兼映电影建筑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07普陀区沪西电影院

沪西电影院  原名沪西大戏院,1928年,奥飞姆大戏院在长寿路1186号开幕 30年代一度演过沪剧1933年后曾先后改名为鸿飞大戏院,天乐大戏院1939年,日本占领时期改名沪西中华大戏院1945年,改称沪西大戏院,1951年,改名为沪西工人剧场。

1962年,改建后更名为沪西电影院曹杨电影院

曹杨电影院  (兰溪路)曹杨电影院,建于1959年。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兰溪路商业街,是一座历史悠久、设施先进、服务一流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江宁电影院

江宁电影院(胶州路705号)江宁电影院,胶州路705号,1958年,由集资新建的江宁电影院开业,设有座位1020席。1969年,改为宽银幕电影院。1988年,拆除原建筑并建造了胶州大厦。燎原电影院

燎原电影院 (原大都会电影院)1948年,高升大戏院改名为大都会电影院,长寿路427号开始放映电影1964年扩建改造,改名为燎原电影院(简称“老燎原”)1982年9月,影院投资215万元,在长寿路600号近胶州路口处易地兴建新燎原电影院。

1988年4月,新燎原电影院在全市最早开办通宵电影,被誉为上海的“不夜城”与大光明电影院周末通宵场不同,新燎原竟然开设了天天通宵场,夜夜火爆,为青年男女创造了一个谈情说爱的好地方1994年,因长寿路拓宽工程,燎原电影院按计划被拆除,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沪西大剧院

沪西工人文化宫影剧院  (沪西大剧院)沪西工人文化宫是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71号的一处工人文化宫,俗称西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宫曾是普陀区乃至周边市民非常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20世纪80年代,西宫新增12个景点,添置大型游乐设施,相继成立工人的美术、摄影、集邮、书法、影评、书评、钓鱼等爱好者协会。

西宫每逢重大节日还组织大规模游园晚会、青少年游园活动等,1989至1990年,每年入宫活动的人数达1300万人次新上海影都

新上海影都,宜川路300号08闸北区沪北电影院

沪北电影院  (洛川东路500号)沪北电影院是一座五层建筑,规模宏伟,其欧美式的立面建筑风格,新颖别致。山西电影院

山西电影院  (山西北路470号)山西大戏院始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于1930年1月18日启幕建造后曾在沪上轰动一时,杜月笙亲临剪彩,狭窄的山西北路上人如潮涌,盛况空前文革中改名井冈山电影院如今,电影院建筑的轮廓还在(包括长阳台),但电影院早就名存实亡。

星火电影院

星火电影院  (芷江西路1号)泰山电影院

泰山电影院  (东新民路115号)中兴影剧院

中兴影剧院 (中兴路1577号)中兴影剧场,1961年元旦建成开幕,称中兴剧场,为闸北区在解放后新建第一座,也是很长时间内,闸北唯一的剧场1962年起兼映电影,1976年改名中兴影剧场2层观众厅,设995座。

舞台台口宽14米、深13.6米、高8米,总高16米60~70年代除上海市人民淮剧团(今上海淮剧团)经常来此演出外,志成、烽火、浦光淮剧团以及江苏省各县、市淮剧团亦经常在此演出80年代起京剧、昆剧、越剧、沪剧、歌舞、滑稽戏等也不断在此演出。

09虹口区国际电影院

国际电影院(海宁路330号)西北角,是四家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国际电影院,1932年开业,曾名融光大戏院解放后,更名国际电影院,并一直营业至今,成为“四国大战”的最后赢家解放后更名为国际电影院,并一直营业至今,现名星美国际影城,但很多人还是习惯叫它“国际电影院”。

胜利电影院

胜利电影院  (乍浦路408号)东北角,乍浦路408号,胜利电影院1929年开业,初名好莱坞大戏院,,由张志标(魔术师张慧冲之父)创建,1929年2月11日开幕,未久即停业随后由德商、英商接办,先后改名国民大戏院和威利大戏院。

抗战胜利后由上海市社会局接收,改名民光剧院1949年6月7日由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接管,同年12月易名胜利电影院,1992年内外大修,1993年10月成为上海首届国际电影节六家分会场之一解放剧场

解放剧场(乍浦路341号)西南角,乍浦路341号,原是1927年由日本人建造的东和馆,专映日本片,内部座位为榻榻米抗战胜利后,改名胜利剧场,后更名上海文化会堂解放后,又更名解放剧场,演出戏剧,也放映电影。

现原址已改建成商务会所群众影剧院

群众影剧院  (四川北路1552号)始建于1928年,取名广东大戏院1931年改名为虹口中华大戏院抗战胜利后,改名为虹光大戏院1951年由淞沪警备司令部管理,改名为华东公安部队大礼堂1952年9月退还市文化局,改名群众电影院。

后又改名群众剧场,1968年改名群众影剧院永安电影院

永安电影院  (四川北路1800号)初名上海演艺馆,地址四川北路1800号,民国13年由日商林右板吉租地建造,曾先后易名明星大戏院、新东方剧场、上海剧场、永安大戏院文 .革的时候曾改名鲁迅电影院,不久就改回来了。

1986年7月进行改造,1987年底竣工大名电影院

大名电影院,东大名路1100号东海电影院

东海电影院(海门路144号)原名东海大戏院,地址茂海路(今海门路)144号近东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由程树仁、吴茂保等发起招股租地建造,民国18年2月1日开幕上海沦陷期间,因挂美国国旗而免被日人占领;由于属股份制性质,也未被汉奸组织--中华影业公司要挟参加。

上海解放后,1954年7月第一批公私合营,改名东海电影院1990年12月26日因危房停映后重建东山电影院

东山影剧院 (霍山路57号)国光剧场

国光剧场 (东长治路550号)1934年建成,名普庆大戏院。1946年更名为国光大戏院。1950年易名为国光剧场。“文 .革”期间,改作仓库和地段医院。1979年起专映电影。长治电影院

长治电影院邮电俱乐部

上海市邮电俱乐部影剧场 (四川北路61号)1959年2月由上海邮电局投资建成开幕,剧影兼营,观众厅设木质椅1031座曾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滑稽剧团及邮电系统艺术团队主要演出场所,也曾接待外国工会代表和国际友好人士观摩演出。

1991年8月拆除重建,剧场建在俱乐部二层三层,二层观众厅共设座872只,舞台设电动及手动平衡吊杆35道,台前设液压升降乐池嘉兴影剧院

嘉兴电影院,东嘉兴路(近哈尔滨路),现为星梦剧院。10杨浦区沪东电影院

沪东电影院   原名沪东大戏院,(平凉路525号)建于1942年,为俄籍犹太人托哈奇等集资建造,由季固周等为主经营,建筑面积942平方米,无靠背木板凳1140只,设施简陋,设备陈旧,专映旧片是杨浦境内唯一一家开设于解放前的影院。

1956年公私合营后,对建筑和设备分期更新,修缮后改为新片影院“文 .革”初期,影院业务受到严重影响1972年10月经改建,成为区内首家宽银幕影院,首映朝鲜故事片《卖花姑娘》场场爆满,连映时间长达6个月之久。

东宫影剧院

沪东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平凉路1500号东宫影剧院自2001年改造完成后,曾先后承接过上海交响乐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剧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沪剧团、上海越剧团、上海昆剧团、上海京剧团、上海人民滑稽剧团以及新疆、吉林、甘肃等数十家省、市级专业剧团和演出团体的演出。

四平电影院

四平电影院 (四平路901号)翔鹰电影院

翔鹰电影院 (翔殷路1111号)杨浦电影院

杨浦电影院  (平凉路1730号)长白电影院

长白电影院  (控江路435号)11浦东新区东昌电影院

东昌电影院  (原崂山西路150号)由上海市文化局集资兴建1954年8月建成,同月25日开幕以原东昌区名得名1966年曾改称前进电影院,旋复原名东昌电影院占地6910平方米建筑面积8480平方米电影院设施设备齐全,有空调冷气。

放映氙灯化,放映机型为哈尔滨电影机械厂生产的“松花江”FG5501型35毫米固定式放映机安装有立体声放映设备放映厅有1178只软席座椅2004年正式停止营业银河电影院

银河电影院    浦东南码头路400号1986年12月正式开业,是当时南市区浦东地区第一家电影院占地面积5660平方米,建筑面积2478平方米,广场内有422平方米的绿化面积观众厅面积744平方米,设有1048只座椅。

还设有投影录像室、音乐咖啡室、弹子房、电子游戏室整个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89年安装立体声放声设备,成为浦东地区首家立体声电影院图文整理编辑自网络

上海老底子laodizi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