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纪实摄影镜头选择:人文纪实摄影镜头选择原则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2-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阅读达茜·戴佩拉《被撕碎的人生》 广西唐辉吉/文达茜·戴

人文纪实摄影镜头选择:人文纪实摄影镜头选择原则

 

    阅读达茜·戴佩拉《被撕碎的人生》广西唐辉吉/文达茜·戴佩拉/摄美国自由摄影师达茜·戴佩拉(Darcy Padilla注释:1),1993-2010年立项拍摄女艾滋病患者茱莉的生活18年后,她的遗像挂在墙上,作者才整理编辑这个项目,编辑出《被撕碎的人生》发表在新闻媒体上。

作品以独特的摄影叙事视角,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美国社会,都市边缘人的真实生活2011年,这个专题荣获第31届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注释:2)年度长期项目大奖,成为21世纪的不朽之作为帮助全民摄影,掌握拍摄纪实摄影项目的技巧,笔者针对这个专题的深度,从影像情境的叙事视角,展开对话解读,旨在呼吁中国摄影,养成独立观察与独立摄影的良好习惯。

纪实专题摄影叙事高潮摄影叙事视角,指用摄影师用影像记录一个人的生存故事,表现出来的独特拍摄角度,属影像叙述学的基本概念,作者按不同时空的叙述关系,分为时间和空间叙事视角展开记录前者重点再现一个人与一个事件,按时间关系进行间隔叙述;后者主要以关注第一人称及第三人展开称叙述。

第一人称,是故事内在的叙述角度,讲述一个人物特殊经历的表现方法;第二人称,围绕故事情节中的辅助人物活动,进行记事过度;第三人称,是故事内外所发生变化的情境,进行前后呼应的深度叙述叙事视角,讲究一段非凡故事的戏剧性,需要表现“剧情”的高潮。

高潮,指叙事作品中紧张局势的兴奋点,是一个专题摄影,一部电影故事情节,发生戏剧性的开始与结局这种表现手法,适合拍摄专题摄影1993年2月20日,达茜·戴佩拉在美国旧金山,认识年满19岁的茱莉(图1),深知她人生的不幸,立项拍摄《茱莉的故事》。

1995年,茱莉离开杰克(图2),又与德韦恩·麦楚森同居怀孕被抛弃,到医院接受最新研究成功的齐多夫定(AZT)等药物,进行母婴阻断治疗,以免让孩子感染艾滋病18年生育6个孩子,37岁被艾滋病晚期夺走生命。

达茜·戴佩拉抓住茱莉为第一人称,杰克为第二人称,德韦恩·麦楚森为第三人称,对她与几个男朋友,在不同时间段与不同的生活空间同居生活,所经历的悲惨生活,用纪实摄影的方式,长期跟踪拍摄茱莉的淫乱生活作者为了让故事记录得真实完满,注重客观镜头语言的表达,从。

图1:

1993年3月的一天,美国大使酒店大堂,朱莉感染艾滋病不足一年(达茜·戴佩拉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场景、不同情感,运用镜头各种焦段,进行分镜头客观记录,她与每一个艾滋病患者同居,享受爱恨交融的苦难生活。

茱莉由于家庭生活极度贫寒无助,她的精神显得特别压抑,在不幸的人生旅途中,度过美好而悲怆的青春(图3),成为这个专题的叙事高潮,让读者看到了毒品,是毁灭一个人与一个家庭的幸福的祸水茱莉的生命被艾滋病走2011

年,达茜·戴佩拉开始整理这个项目的图片,挑选40幅图片进行精心编辑《被撕碎的人生》,获得美国第31届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大奖后,评委会主席罗伯特·布莱基作出高度的评价:“这是一个有关两个非凡女人的伟大作品,达茜·戴佩拉用一种震撼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美国当代社会问题的深深忧虑。

”可见,这个典型而又独特的专题摄影,表现一种人道主义精神,震撼着评委与读者的心灵图2:

17岁,朱莉爱上了比她大一岁的杰克,同为瘾君子的杰克把HIV传染给朱莉——这份成人礼足够残酷(达茜·戴佩拉摄)图3:

1994年,在过去18年,达茜以艾滋病感染者茱莉为主角,拍摄了一系列有关家庭、艾滋病、嗑药、滥交、贫穷、降生与死亡、骨肉分离与家人重聚的纪实作品(达茜·戴佩拉摄)上个世纪,玛格南及北美、欧洲的各个图片社,摄影师凭一双锐利的“摄影眼”,深入世界各国挖掘出许多不同生活的典型摄影题材,包括令人厌恶的战争、社会问题、工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各种恶劣环境下的民生、家庭等状况,成为上述图片社摄影师关注的题材,使许多摄影师以纪实摄影项目的叙事视角,坚持从一个现象看本质进行跟踪拍摄,拍摄出了许多既有深度,也有广度的世纪经典作品,内容有宏扬、揭示与批判。

比如,国内自由摄影师卢广,用5年时间拍摄《关注中国污染》问题2009年获第30届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他是中国大陆唯一获得此奖的作者摄影师拍摄一个专题,运用新颖的构图,从不同角度拍摄各个不同的场景、中景与特写,表现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不要局限于为摄影叙事而叙事,着重要挖掘适合表现,一个专题在表面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作为一种摄影叙事语言,让每个画面呈现出感人的细节。

立项拍摄专题,根据题材的内容,决定拍摄时间的长短,一般需要1-2个月或3至5年,可以完成那么,什么样的内容适合拍摄专题呢?比如社会生活中,出现危害自然生态环境,工业污染与城市内河污染,城乡生活区的特殊人群及艰难营生的个体,农民工进城务工生存状况,当下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城市化建设与经济危机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夸度,抓住内容与事件伸延的情节,进行立项长期跟踪拍摄。

专题立项完成,围绕主题挑选20至50幅,根据图片编辑的思维逻辑,进行精心编辑专题摄影中,形成一起一伏的叙事高潮,旨在感染读者的心灵摄影师达茜·戴佩拉,用18年时间完成一个专题,罕见当下,各种新闻媒体刊登的专题摄影,一般控制在。

6-12幅以内,业内称之为组照或者专题专题摄影中的情境发挥日常生活,有很多题材适合拍摄,关键在于摄影师在观察事物中,如何理解、思考问题,从中了解到一个事物及一个人的生存状况,用纪实摄影进行深入拍摄达茜·戴佩拉为拍好这个专题,对茱莉的特殊生活,进行零距离接触,在客观记录她腐朽的爱情生活情境中,挖掘出感人的故事情节,实现了情境与情节相融的视觉魅力(图

4)专题摄影中的情节,可理解为节操、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包括事物因果关系所展现的情节,往往与一个伟大的创意相关(图5)比如,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通过导演对剧情情境的精心导演,使演员演绎出惊险而又感人的剧情,在影片剧情中获得升华。

现场观众,随着剧情的紧张与惊心变化,图4:

1994年,因杰克一直无法戒毒且不断实施家庭暴力,朱莉选择离开杰克。(达茜·戴佩拉摄)图5:

2010年,茱莉的病情继续恶化,她的时日无多杰森变得异常暴躁,经常大声责骂女儿爱丽莎,这让茱莉忧心忡忡(达茜·戴佩拉摄)使得叙事情景层层推进,生动形象的剧情视觉,伴随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打动着观众的心灵,让观众的情感在瞬间之中,自然融入导演的剧情创意之中,给人难忘的剧情悬念,深深感化观众的心灵。

比如,美国影片《狂怒》的剧情,生动形象地刻画一名基督教青年大学生,毕之后当兵参加二战,初上战场分配到坦克团当炮手战场上,他驾驶坦克发现前方密林深处,清晰地看到德国坦克,已经瞄准自己他受基督教信仰的干扰,把向敌人开火的最佳时间,让给了德军。

最终,自己队伍的两几辆坦克被德军摧毁坦克队长面对无能的士兵,恨之入骨为让他大开杀戒,拉来一名被俘的德国军官,下令让他当众击毙没想到,士兵宁可让队长枪毙自己,也不情愿亲手杀死敌人坦克队长只好强行绑架他强制开枪击毙德军。

从此,这名士兵成为英勇善战的勇士这段惊险的剧情叙事,对增强故事的延续性,表现战场上喜怒哀乐与爱恨交织的复杂心里情感,营造了紧张气氛,这种情景与情境相融的再现纪实摄影师拍摄纪实,对于如何把握与表现人文纪实中的情,非常重要。

理论上讲,情的定义主要表现人物的情感、情绪、情趣、情志境,运用真实的影像语言,表现客观事物中的特殊环境使情境之间紧密相连相互渗透,达到情由境萌,境由情发,从而实现“情境交融”和“情境相生”的影像视觉境界(图。

6)纪实摄影,具有图像的真实性,不同于影视和艺术摄影创作摄影的视觉语言,必须来自客观事实的真实记录,不能以艺术摄影的创作方法,去想象、构思进行创作,表现主观的画面意境,不能请模特导演拍摄故事情节但,可以运。

图6:

1995年,朱莉遇到了第二任男友德维恩·麦楚森,他们的关系只维持了两个月,却让朱莉怀了孕对于朱莉这种成长于西部的年轻女孩来说,堕胎不可想象,她们认为那是犯罪1996年4月7日,朱莉的第二个孩子汤米出生了。

如何喂饱他们,让朱莉伤透脑筋(达茜·戴佩拉摄)用艺术摄影的审美,在捕捉精彩的瞬间中,将一些艺术元素,融入一个真实的画面,实现既有真实性又有艺术性的视觉效果,才能表现作品的灵魂达茜·戴佩拉拍摄茱莉吸毒,身临其境地记录如此悲怆生活处境,体现了一名摄影师,用镜头关注社会的良知,从而也印证了古人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的做事理念1989年,民族画报社记者吕楠,辞职做自由拍摄师,立项拍摄《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1990年,赵铁林从北京到海南省经商,走麦城转行做自由摄影师,深入失足女青年拍摄她们的另类人生跟踪拍摄其间,姑娘们没钱生活,他慷慨相助。

赵铁林没钱买胶卷,姑娘们用卖淫积储的钱给他买胶卷经过5年时间的拍摄,作品集《另类人生》,成为国内的一本畅销书;1986年出生的日本摄影师Yoshida nagi,她为了拍摄非洲土著族,深入到土著族裸体手持相机拍摄,完成了一部记录当地土著生存的人文纪实摄影作品。

2016年2月,被快拍快拍网报道,引起网友的关注上述摄影师,为完成自己的摄影项目,各自采取与被摄者共同生活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摄影项目,这种入乡随俗的工作方法,全民摄影可以借鉴学习我们欣赏达茜·戴佩拉的作品,看到茱莉真实怜悯的人生,过着自残嗑药、滥交的霉烂生活,使她感染上艾滋病,危及社会和一个家庭。

这种现象,并非她一个,也并非美国现象,全世界各国都有作品身临其境的感知,揭示了美国城市中贫民窟,最阴暗的一面,让人佩服的是,作者在记录如此腐朽惨败的人生,每个画面的摄影语言,表现得真实自然(图7),说明纪实摄影的真实性,像一面镜子,影照着全世界读者,在阅读中反思铭记着“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图

8)影像灵魂。图7:

2010年,在过去18年,达茜以艾滋病感染者茱莉为主角,拍摄了一系列有关家庭、艾滋病、嗑药、滥交、贫穷、降生与死亡、骨肉分离与家人重聚的纪实作品。(达茜·戴佩拉摄)图8:

1997年,旧金山茱莉与杰克外出逛街,她伤心地哭着(达茜·戴佩拉摄)如果说,达茜·戴佩拉拍摄茱莉悲痛的生活,是为了个人名利,不如说她用尽18年的汉水,用影像关注社会,体现了一名摄影师的责任客观镜头下的茱莉,并非纯粹的影像猎奇,而是通过摄取他人的痛苦,引起各国政府对贫民生存状况的重视,作品获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当之无愧。

图9:

2008年4月7日,朱莉被送进医院,她又要生了,预产期是五月达茜称,她生这么多孩子没有别的理由,只是因为没钱买避孕用品(达茜·戴佩拉摄)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观摄影师达茜·戴佩拉镜头下的新闻纪实摄影,注重表现客观影像的社会价值。

大学即将毕业,她曾在报社实习,先后拍摄出《瓦卡维尔监狱中的艾滋病》、《古巴拳击学校》、《等待菲德尔》等专题作品,引起美国媒体及摄影界的关注生活在美国,尽管特别重视知识产权,达茜·戴佩拉如果长期拍摄一个专题,无法养活自己。

为了生存,她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拍摄茱莉,兼顾拍摄其他新闻纪实摄影,给各大图片社及纸媒供稿,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用心观察、调研、分析、预见,把镜头伸进美国底层社会,客观记录传播一些社会问题,用纪实摄影的真相,揭露都市里的真伪善和美与丑,成为一种人生追求,也是一种摄影风格(图。

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用影像见证一座城市的民生,在于给历史佐证留下一把影像“标尺”。图10:

2001年,在过去18年,达茜以艾滋病感染者茱莉为主角,拍摄了一系列有关家庭、艾滋病、嗑药、滥交、贫穷、降生与死亡、骨肉分离与家人重聚的纪实作品。(茜·戴佩拉摄)图11:

2008年4月28日,朱莉的第六个孩子,女儿艾丽莎出世。(达茜·戴佩拉摄)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受一个“钱”字价值观的影响,中国公民改变了自身的生活意识、道德观念与人生价值(图12)

2010年,茱莉和杰森迫于生计,带着爱丽莎搬进了阿拉斯加的山林木屋中。那里没有水也没有电,最近的小镇离此地二十英里远。  达茜·戴佩拉摄(图12)

茱莉自己身体不适,孩子哭了,她耐心地哄孩子。(达茜·戴佩拉摄)图13:

茱莉睡在床上,孩子没能外出玩抬头看着天花板。(达茜·戴佩拉摄)图14:

 1995年,在过去18年,达茜以艾滋病感染者茱莉为主角,拍摄了一系列有关家庭、艾滋病、嗑药、滥交、贫穷、降生与死亡、骨肉分离与家人重聚的纪实作品。(达茜·戴佩拉摄) 图15:

2008年,在过去18年,达茜以艾滋病感染者茱莉为主角,拍摄了一系列有关家庭、艾滋病、嗑药、滥交、贫穷、降生与死亡、骨肉分离与家人重聚的纪实作品。(达茜·戴佩拉摄)图16:

2008年,在过去18年,达茜以艾滋病感染者茱莉为主角,拍摄了一系列有关家庭、艾滋病、嗑药、滥交、贫穷、降生与死亡、骨肉分离与家人重聚的纪实作品。  (达茜·戴佩拉摄)图17:

茱莉真正发病的开始,她从一个携带者变成了一个艾滋病中后期病人。身体严重贫血,体重骤降至80磅(不到73斤)。为了止痛,护士开始给朱莉打吗啡。(达茜·戴佩拉摄)图18:

2010年9月11日,朱莉早上就开始昏迷在她临终前的最后20天里,摄影师达茜从旧金山感到阿拉斯加陪伴她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程朱莉的身体接近崩溃边缘,严重的牙周疾病让她的牙齿都快掉光了(达茜·戴佩拉摄)图19:

2010年9月23日,遭受了太多的疼痛之后,吗啡对朱莉已经失去效用,她似乎没有了意识。朱莉的脸上一片死白,皮肤下面暗红色的静脉清晰可变。(达茜·戴佩拉摄)图20:

2005年,在过去18年,达茜以艾滋病感染者茱莉为主角,拍摄了一系列有关家庭、艾滋病、嗑药、滥交、贫穷、降生与死亡、骨肉分离与家人重聚的纪实作品。(达茜·戴佩拉摄)图21:

2010年9月27日5时30分,朱莉瞳仁扩散,走完了未满37年的人生历程,她和艾滋病长逾18年的战争结束了。所有人都精疲力尽,包括艾丽莎都变得很安静。 (达茜·戴佩拉摄)图22:

朱莉与数个男人同居,生育六个儿女,37岁的短暂人生之旅,终结被终结(达茜·戴佩拉摄)观,其中道德观念受到前后未有的沦丧但,唯独中国摄影,作为意识形态中的一种影像文化,从政治宣传式摄影,发展到用影像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老少贫困地区的百姓生存状况。

比如,著名摄影家黑明拍摄的《走过青春》,真实地记录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那段历史;陕西摄影家胡武功拍摄的《四方城》,在纪实摄影的题材上与表现方法上,卓有成效;王文阑拍摄的《自行车王国》,记录了国内自行车面临消失,北京人喜欢用自行车作代步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被大量的小轿车所替代;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促成国内希望工程的成立;李伟坤拍摄的《原乡人》;朱宪明拍摄的《百姓》;王征拍摄的《西海固》;张新民拍摄的《股潮》等纪实摄影作品,镜头下的主人不再是高大上的政治宣传图片,是现实生活中的老百姓纯朴的生存形象。

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变革,带动国内摄影师转变摄影观念成为历史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著名摄影家马克·吕布(注释3),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他受周恩来总理之邀,用镜头关注中国各个省市的发展,长达半个多世纪,拍摄了大量具有时代符号的优秀摄影作品。

他主张影像记录社会的摄影思想,对影响整个中国摄影,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众所周知,新闻纪实摄影的视觉语言运用,有别于艺术摄影新闻纪实摄影,主张客观采集现实生活,要求图像求真求实,拒绝主观意断、导演、摆布、臆造事实。

艺术摄影,侧重于创作创意,为表现一个画面的艺术效果,可以主观性地导演摆布摄影坚持新闻纪实摄影,如果超越了客观事物真实的底线,就会出现“假新闻”与“伪纪实”,照片传播到社会上,受到读者的质疑与谴责,更为严重的受到法律的惩罚。

比如,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森林公安,公布了一桩陕西猎人周正龙(注释:4),自称拍摄到华南虎的假照片,受到国内外读者的质疑,当时成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焦点2008年6月底,周正龙为牟取名利,使用相机翻拍一幅老虎年画,肆意制造假新闻,经警方查实后真相大白,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2年零6个月,13名大小官员不同程度地受到处分事实证明,新闻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来不得半点虚假,事实真相的克星是拒绝名利,摄影师运用艺术创作手法,制造假新闻纪实照片,进行传播参赛,欺骗评委和读者的恶劣行为,全民摄影应该引以为戒。

从事新闻纪实摄影,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社会与职业摄影道德,养成严谨而忘我的工作态度,在慢长的摄影实践中,才能拍出令人感动,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闻纪实摄影作品,赢得人生与事业的尊严纪实的魅力是独立摄影

令人敬佩的是,1992年达茜·戴佩拉在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12家报社实习,在纽约市及旧金山采访,结识了许多贫民,拍了许多很有影响力的新闻与纪实专题摄影作品,刊登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由于才华出众,《纽约时报》曾经两次招她进报社,担任专职摄影记者被她拒绝。

把摄影当事业的达茜·戴佩拉,放弃专职摄影的原因,她在大学念书期间,阅读到美国著名摄影家弥尔顿·罗格文(Milton Rogovin)、尤金·史密斯(W.Eugene Smith,1918.12.30-1978.10.15

)、多萝西亚·兰格(Dorothea Lange 1895-1965)等老一辈经典新闻纪实摄影作品,她深深地懂得,做好一名摄影记者与独立摄影师的利弊如果她选择进报社任摄影记者,每天要应付各种时效性强新闻采访,工作简直象机器人似的,全天候不断地生产新闻。

要想拍摄一个纪实摄影项目,任何一家报社,不可能让她花好几年的时间,去完成一个摄影项目从小不喜欢受人约束的达茜·戴佩拉,觉得纸媒不适合她的摄影发展,使她毅然放弃报社的新闻工作,选择自由独立摄影事业,得到父母的支持。

赏析达茜·戴佩拉的专题摄影,反思国内同质摄影,很多摄影师为拍摄一个题材,千里迢迢赶到别人已经摄出优秀作品的地上,用相机重复移动复制同一个画面尽管学者刘树勇针对国内不良摄影倾向,撰写出《中国摄影界的四种病》,无法有效地揭制国内的无良同质摄影现状。

相反,如此扎堆摄影的扩张,愈演愈烈,只要有人在哪拍出好作品,继而会出现“百团摄影大战”,一些“器材党”与“技术党”认为,只要手上揣着高档相机,自然会拍出好照片一些新闻纪实摄影师,由于缺乏与人打交道与摄影的洞察力,加上体制上的“工分”压力,发现一个题材只好采取吃“快餐”的工作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专题。

结束语摄影的本质重在记录,摄影师拍摄照片,要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摄影,独立传播的意识,才能拒绝同质与摸仿摄影,远离造假行为当下,全民摄影出现的不良摄影倾向,除了养成的功利与“霸气”之外,绝大部分摄影者,忽视了独立摄影的能力,拍摄照片喜欢吃别人的“剩饭”。

更令人堪忧的,一些摄影培训机构及摄影“老师”培训学员,明知上述不良摄影的倾向,教学依然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他们为了牟取更多的利润,摄影教学依然坚持以所谓“艺术”,肆意忽忧误导并且大量培养同质摄影观念;一些摄影协会,只顾为政绩宣传服务,放弃引导培养协会会员,养成独立摄影的本领,使更多的会员成为摄影宣传员,一些人拍摄照片,不分门类滥用。

PS“唯艺术论”;一旦某幅作品获奖自得其乐,证如《庄子·秋水》之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的“井底之蛙”;把获奖与发表作品,看成衡量摄影能力的唯一如此浮躁摄影,难怪“2016·福建摄影PS”乱象的浮出,多少代表全国各级摄影协会的管理办展意识,好在被《狼族摄影》网络公开追踪打假,引起全国网民的关注。

对此,全国很多有思想的摄影师,面对全国各种摄影协会的宣传式业务,产生质疑甚至不愿在协会交流平台上交流;一些摄影师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扩军”,把摄协比作成“庙”宇,予以讽刺批判当下中国问题摄影一名优秀摄影师,面对成绩将会永远铭记前人的终告:“获奖既不是码头,也不是车站;那是人生与事业的加油站!”(全文。

6784字)参考著作:1、《视觉》纪实摄影专题:被撕碎的人生达茜·戴佩拉摄路瑞海文2、“这是世界真实的一部分”---专访达茜·戴佩拉路瑞海著http://lady.163.com/photoview/43A90026/16847.html#p=7HPKCJ9Q43A90026。

注释:1、美国独立女摄影师达茜•戴佩拉(Darcy Padilla),美国女自由摄影师《被撕碎的人生》获得第31届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年度长期项目大奖,荷赛新闻摄影专题奖等20多年来,她坚持自由摄影,先后拍摄出了许多关于美国都市贫民窟,吸毒与艾滋病等纪实摄影题材,代表作有《瓦卡维尔监狱中的艾滋病》、《古巴拳击学校》、《等待菲德尔》等专题作品。

2、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颁发一个大奖和两个助研奖成立于1979年的尤金•史密斯基金会为纪念世界著名摄影师尤金•史密斯而建基金会秉持“对摄影的激情、对生命的关怀、对社会的探究”的原则,面向全球纪实摄影者设立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下设大奖。

1名和鼓励奖1至2名1996年,为纪念基金会重要成员、尤金•史密斯的好友、摄影家霍华德•查普尼克,基金会又设立了霍华德•查普尼克摄影奖,面向全球致力于新闻摄影发展活动的摄影人开放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摄影奖项之一,该摄影奖关注那些像摄影大师尤金。

史密斯一样,立志“以人道主义为主题,反映现实生活”的摄影师此前,中国台湾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成员张乾琦获得过该奖;2009年,中国大陆卢广拍摄的《关注中国污染》获第30届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成为中国大陆唯一获得此项奖的作者。

3、马克•吕布 (Marc Riboud 1923年6月24日-),法国著名摄影师,出生于法国里昂以来自东方的延伸报道而著称主要作品有:《The Three Bannersof China》(中国三面红旗)、《。

Face of North Vietnam》、《Visions of China》1957年发表了报道中的第一张图片,从那时起他先后多次访问中国,观察和记录了在中国发生的若干历史事件4、周正龙,男,陕西省镇坪县农民,因华南虎照片事件而成为舆论焦点。

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陕西猎人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但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怀疑,并引发中国乃至世界的关注2008年6月底,因周正龙拍摄虎照造假,13位大小官员受到处分;。

11月17日,周正龙因诈骗和私藏枪支弹药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6个月,宣告缓刑三年2010年5月初,周正龙被法院带走,经调查证实,周正龙已被安康中院裁定取消缓刑,收监服刑于2012年4月27日刑满出狱但出狱以来,周正龙仍在寻虎。

...............................End..................................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用图片感动你——纪实摄影《纪实摄影》期待您的分享与关注!!

编审:方学辉主编:黄一鸣责任编辑:苏鸣飞    投稿信箱:   19987326@qq.com (黄一鸣)    342397192@qq.com(苏鸣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