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清华大学社会人文学院:清华大学社会人文学院官网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2-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强爷,一路走好!

清华大学社会人文学院:清华大学社会人文学院官网

 

强爷,走好!牟广丰:1982年毕业分配到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曾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秘书处处长,国家环保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司、监督管理司副司长,环境保护部环境评价司正司级巡视员。

2015年退休昨天零晨,正在熟睡之间 ,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闹醒,朦胧中抓起电话,对方已挂一看是北京一个好友的,正要打回去,一则微信跃上视频:李强病逝一开始我并没反应过来,以为是日理万机的领导劳累殉职。

接着一想,不对!朋友知道我这里的时差是半夜,此时来电一定是我们共同的朋友强爷!我立刻睡意全消,马上将电话播了回去,果不其然,我的好哥们、好朋友,中国社会学界的重量级人士、清华大学社会人文学院的老院长李强教授于几个小时之前与世长辞了!一阵沉痛和悲凉袭来,全身寒冷。

一个意念浸入脑中:我们这代人真的凋零了,正在告别这个时代不到五年,朋友圈里杨百揆、施滨海、陈小鲁、王康、刘力群、赵诚相继离世曲终人散、回归尘土乃自然规律也!我和李强相识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时他在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当领导,我在囯家环保局政策法规司任职。

在一次环保公益活动上,我俩分别作为嘉宾坐在一起,便攀谈起来记得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很独特,认为环境保护面对的不仅是人与自然,更多的是人与人因此环保的社会学因素很多,应该是社会学的一个新领域从此我们就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交往、合作和友谊。

由于李强为人正直豪爽、学问作得好,有人脉、有威望,在朋友圈里,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强爷”我们俩是无话不说的兄弟,不仅聊工作、也聊社会和家庭,彼此互相帮助我们有个不太固定的朋友圈,有这么几家人,在节假日结伴而行,或去外地,或去北京郊区旅游度假,我们两家曾同时在这个圈里出游过,于是两家的夫人和孩子也成了朋友。

强爷夫人在医院工作,我夫人曾向她咨询看病吃药的事,孩子也在假期一块游泳或玩耍新世纪之交那几年,我由政策法规司、自然保护司最终轮岗到环境评价司李强也从人民大学调到清华大学组建社会人文学院鉴于我的经历,他聘任我担任了社会人文学院的兼职教授,给研究生和港澳班讲授环保法的理论和社会实践。

重点是剖析环评中涉及社会学的案例,作为田野调查的补充由于新世纪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特大工程涉及移民搬迁等棘手问题,强爷以独特的敏感提出创建环境社会学的设想,重点是研究水库淹没区移民搬迁中所遇到的耕地置换和补偿;到新迁入区的社会融入,包括族群、宗教、民俗的融合等等。

他的设想与我不谋而合而当时我正致力于环评的公众参与,尤其是利益相关人的参与但由于工程搬迁的生态移民大都是农民,他们虽具有本能的维权意识,但系统的法律知识和理论水平远远不够,需要帮助,于是我就想到环保NGO社团和大学中研究生的志愿者团体。

但这个设想太过敏感也太超前,难以把控尺度,只是在个别项目中邀请了社会学家和NGO社团代表作为专家参加了环评效果是好的,但风险太大,受到的压力不小;因此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推广和坚持下去,成为我们俩毕生的遗憾!。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就是先父牟宜之诗集出版以后,引起社会关注,在学术界和诗坛上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仅三个月第一版五千册就售馨,又再版加印了六千册在此背景下,强爷决定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召开《牟宜之诗》学术恳谈会,并亲自主持。

沈昌文、戴晴、胡小凯、钱理群、秦晖、丁东、周志兴、孙立平、智效民、张祥平、钱江等学者与会并发言,对先父的诗作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首都的一些文学报刊登载了一些精彩的发言片段,《领导者》杂志刊登了王康书面发言的全文。

在强爷逝世的日子,特写此文表达对他的哀思与敬意。强爷,一路走好!牟广丰2023年12月13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