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文言文赏析:穿井得一人文言文解析
《穿井得一人》
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之《慎行论•察传》。
2.《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等思想学说为素材,将诸子百家的精华熔于一炉“一字千金”的典故,即出于此书。
课文精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1),常一人居(2)外及(3)其家穿(4)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5)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6),闻之于宋君(7)宋君令(8)人问之(9)于(10)丁氏,丁氏对(11)曰:“得一人之使(12),非得一人于(13)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14)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需要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
”寻求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一)字义(1)溉汲:浇灌,从井里打水(取水)汲,从井里取水(2)居:停留 (3)及:到了……的时候,等到 。
(4)穿:挖掘,开凿 (5)闻:听到 (6)国人道之:国都里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国,指都城道,说 (7)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闻,使……听到 (8)令:命令 (9)之:代词,代这件事(10)于:向(11)对:回答,应答(12)使:劳动力(13)于:从(14)若:如词类活用 1.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听见
一词多义1.闻 听到 有闻而传之者使……听见 闻之于宋君(四)虚词的用法1.之 代词,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结构助词,的 得一人之使
课文理解1.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2. 传播这件事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3. 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由此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那个姓丁的人能够穿井得一人这件事【2】宋君是一个验证考察,不盲目轻信传言,开明正直的君主4. 分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此处是纠正不实传闻,告诉他人事实真相强调“不是挖出一个人而是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5. “穿井得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6. 这则寓言故事中的丁氏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勤劳善良、积极进取、词不达意的人7. 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说话要防止产生歧义;【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七年级课内古诗文——《咏雪》七年级课内古诗文——《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课内古诗文——《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课内古诗文——《诫子书》七年级课内古诗文——《狼》告诉朋友你“在看”,我让你“好看”!购买徐子曰文言文书请点击可添加微信号xuziyue0000,进行交流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赏析:穿井得一人文言文解析
《穿井得一人》
-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赏析:穿井得一人文言文解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文言文是重点,考前复习不仅要梳理核心考点,而且常考题型也要多训练。《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是期末考试重…
- 权力的游戏同人文:权力的游戏同人文骑砍
- 主持人文静去世:主持人 文静
- 主持人文静去世:主持人 文静
- 肖奈同人文女主吧:肖奈bg
- 程潜严争鸣同人文肉:程潜严争鸣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