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地理协会章程:人文地理协会章程最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2-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本届大会以“创新发展 再续辉煌——中国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为主题,邀请11位中外著名地理学家作大会报告。

人文地理协会章程:人文地理协会章程最新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今日科协,来源:中国地理协会,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学会风貌:新时代的中国地理学会11月1-3日,2019年中国地理学大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越南、菲律宾、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以色列、土耳其等21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地理学会的主席或代表,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南非,比利时、荷兰的专家学者近3000人出席会议。

本次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资源与生态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国家地球信息科学数据中心、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协办。

开幕式现场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致开幕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

国际地理联合会前秘书长、南非科学院院士Michael Meadows,亚洲地理学会(筹)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日本地理学会会长、日本筑波大学教授Yuji Murayama分别代表国际组织、中外兄弟团体在开幕式上致辞。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执行主任Joe Smith教授和俄罗斯地理学会第一副主席Nikolay Kasimov院士发来了祝贺视频

出席大会开幕式的还有国务院参事、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刘燕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徐冠华、李德仁、程国栋、刘昌明、童庆禧、郑度、王颖、陆大道、叶嘉安、姚檀栋、陶澍、郭华东、刘丛强、龚健雅、周成虎、崔鹏、邵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麟、李文华,以及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院长、加拿大女王大学教授John P. Smol,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教授Adrian Bailey,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前执行主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Douglas Richardson,国际区域科学学会前会长、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Andrés Rodríguez-Pose等。

丁仲礼在讲话中指出,110年来,经过几代地理学家的不懈努力,中国地理学会在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培育科研人才、推动科学传播、扩大国际合作、服务国家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天的中国地理学会已经发展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社团。

丁仲礼讲话宋军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地理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个学术团体之一,历经百年岁月的中国地理学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会活力不断增强,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尤其在推进一流科技社团建设,为服务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推动国际化建设,为服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网络,推动智库建设,为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提供解决方案等方面,中国地理学会走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他强调,放眼当今世界,我们要深刻理解科技创新的价值、学术交流的价值、开放合作的价值,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识别问题,识别机遇,识别挑战,担当起创新与振兴的时代使命,推动以科技支撑共建繁荣世界希望中国地理学会按照中国科协的战略部署,继续以会员为主体,以学术交流为主线,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不断推进学术建设和科学传播工作;发挥学科优势和学会组织优势,引领全国广大地理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宋军讲话本届大会以“创新发展 再续辉煌——中国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旨在搭建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平台,引领全国地理学人以地理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不断提升中国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水平,促进学科发展,服务国家和社会,使地理科学发展成为指导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

大会邀请11位中外著名地理学家作大会报告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的报告回顾中国地理学会110年来发展历程和主要贡献他指出,110年来,中国地理学发展经历了五个不同阶段,除十年文革以外,早期三个阶段通过《地学杂志》和《地理学报》两种学术期刊交流科研成果、传播科学知识,并且团结了地理学力量,推动组建了中国地理学科研和教学队伍,形成了地理学基本学科体系,引领地理学者面向国家需求开展研究。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会更是团结带领全国地理学人,完善学科体系,服务国家建设,搭建平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同时,陈发虎理事长总结了中国现代地理学特别是近40年来中国地理学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对不同时期的杰出地理学家代表表示深切缅怀。

陈发虎作报告加拿大科学院院长John P. Smol院士的报告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Andrés Rodríguez-Pose教授的报告带来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国际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前沿科学问题;美国哈佛大学Douglas Richardson教授的报告带领我们思考并通过地球空间网络研究全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问题。

傅伯杰院士和宋长青教授的报告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地理科学的历史任务,以及新时代地理的研究变革为题指出中国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檀栋院士和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前会长郭华东院士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出发,围绕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学问题“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和“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发表了演讲;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陆大道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杜德斌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樊杰研究员分别就“地理国情与国家战略”、“四边战略VS四方战略——百年变局下的中美地缘大博弈”、”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途径” 等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规划实施问题做了精彩阐述。

除大会特邀报告外,本次大会设立了61个分会场进行专题学术交流,会议交流论文1500余篇,口头发言1300多个会议提交了论文主要分为“地理学基础研究”、“地理学综合研究”、“学科及理论方法”、“国家战略研究”、“社会发展研究”和“科技专项成果展示”六大类,重点聚焦地理学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内容涉及地理学理论方法梳理和地理学综合研究,尤其是人地系统耦合、集成研究,以及“一带一路”和美丽中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

为了推进国际学术交流,本次大会设立了“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青年学者地理研究与合作”、“中日地理学比较研究”、“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健康地理研究”和“城市健康地理”5个国际交流分会场2019年是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又恰逢《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

本次大会期间,举办了《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学术研讨会全国地理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地理学报》历届编委和新老编辑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纪念《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会上,颁发了《地理学报》85年最具影响力优秀论文奖和编辑工作贡献奖,以及引用、下载和发文量最多机构等排行榜。

大会期间,亚洲地理学会(筹)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亚洲地理学会(筹)章程》,审议通过设立了3个工作组,投票通过了新接纳会员——乌兹别克斯坦地理学会,投票确定了2021年第五届亚洲地理大会在越南太原大学举办。

本次大会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开放组织把学术组织交给分支机构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即学会分支机构可以申请设立分会场,并鼓励会员自由联名申请设立分会场二是重点跟踪邀请部分在研重点(大)科研项目借助大会平台进行交流和总结,交流传播最新科研成果,提升创新能力。

三是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国际研究计划和学术期刊合作,联合设立国际交流分会场四是内容引领聚焦理论方法和学科特色的综合集成问题,推进地理学强化其综合性思维特点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细信息)

内容转载、商务活动、投稿等合作请联系微信号:huitiandi321邮箱:geomaticshtd@163.com欢迎关注慧天地同名新浪微博:ID:慧天地_geomaticser往期精彩推荐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傅伯杰教授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高端论坛|张国友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及地理学科发展问题高端论坛|陈发虎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发展与中国地理科学研究

《慧天地》敬告《慧天地》公众号聚焦国内外时空信息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动态、跨界融合趋势,探索企业核心竞争力,传播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为测绘、地信、遥感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提供日常学习、考研就业一站式服务,旨在打造政产学研用精准对接的平台。

《慧天地》高度重视版权,对于原创、委托发布的稿件,会烦请作者、委托方亲自审核通过后オ正式推发;对于来自网站、期刊、书籍、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会在作者栏或者文章开头显著标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慧天地》运营团队

编辑:欧雅玟 审核:王兆喆指导:万剑华教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