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纪录片音乐:人文纪录片音乐有哪些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2-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本文以纪录片《家园》(2009)为例,分析航拍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如何在主题、叙事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平衡纪录片中的写实和造型的博弈,拓展高空摄影的美学功能。原文载《当代电影》2016年第1期“影视现状研究”栏目

人文纪录片音乐:人文纪录片音乐有哪些

 

作者:罗薇责任编辑:张文燕来源:《当代电影》2016年第1期版权:当代电影杂志社近一个世纪来,纪录片在艺术和形式上的探索从未停滞纪实美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文化语境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纪录片呈现多元化发展,纪实语言也在不断丰富和进化。

航拍,又称空中摄影,是一种借助航空器从空中对 地面或空中景物进行的一种持续的动态影像记录过去,由于航拍成本高、难度大,且视角特殊,它仅作为影像创作的一种辅助性元素,服务于纪录片近年来,随着“航空器、陀螺稳像系统、自动跟踪系统、摄像机制作技术和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进步”,航拍开始在纪实领域大显身手。

2001年,法国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执导的《迁徙的鸟》以鸟类视角为切入点,带给全球观众一场史诗般的飞行之旅此后,制作精良、画面美轮美奂的航拍纪录片层出不穷《鸟瞰地球》(2009)、《鸟瞰美国》(2011)、《鸟瞰台湾》(2014)和《鸟瞰中国》(2015)等受到了纪录片爱好者们的追捧。

国内影视 制作机构也乘势推出一批大型航拍系列片,如《飞越海西》(2007)、《再飞齐鲁》(2011)、《飞越山西·晋善晋美》(2014)等航拍纪录片俨然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然而,目前业界和学界对航拍的探讨还没有充分展开,系统探讨航拍语言和创作的专著也仅见赵炳翔的《影视航拍语言》(2013年)。

本文以纪录片《家园》(2009)为例,分析航拍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如何在主题、叙事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平衡纪录片中的写实和造型的博弈,拓展高空摄影的美学功能。

《家园》该片由法国资深高空摄影家扬恩·亚瑟-贝特朗执导,借助直升机等多种飞行器, 使用Cineflex空中高清摄像机记录了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这部作品无论在航拍技术,还是艺术表现上都代表着航拍类纪录片的顶尖水平,为探讨航拍纪实语言和美学特征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本。

航拍的审美特征航拍类纪录片一般以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被摄对象“纪录是基本形态,是态度,是客观展示;航拍是技术手段,是规模,更是艺术视角的确定”高空摄影就是用纪实的镜头去发现地貌、地标等景观的色彩、线条和造型的可塑性, 并寻找理想的拍摄角度和表现手法来传达创作者对真实和审美的感知。

俯瞰视角的美学意义对于没有翅膀的人类,悬在高空观赏地面是一种超出日常经验范围的视角航拍就是“利用了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那些就在我们周围,但我们却看不到的景色”《家园》全由航拍画面建构而成,提供观众一种抽离的视角,来宏观地审视人类居住的星球。

从美学上来说,高空俯瞰的画面具有把“熟悉景象陌生化”和将“平淡景观奇观化”的审美效果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IMAX景观电影就热衷于借助航拍画面的奇观化效果,达到震撼视听的目的然而在《家园》这类纪录片中, 航拍画面所追求的视觉震撼并不是纯粹为了吸引眼球,而是导演实现影片严肃主题的一种艺术手法。

《家园》近年来“鸟瞰”几乎成了航拍高空视角的代名词,然而所谓的“鸟瞰”的内涵并非千篇一律从形式上来讲,《家园》中的航拍模拟的是“造物主的视角”,能自由驰骋于天地间,俯瞰众生,一窥全貌强调一种打破人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宿命观。

而《迁徙的鸟》更具象化地模拟鸟类飞行的视点,侧重于让观众近距离体验“伴随”鸟类迁徙的视觉效果虽然两部作品的航 拍视点有微妙的差别,但是它们都运用俯瞰的视角让人类得以跳脱日常生活的视域局限,换一个更利于全景式展现地球生态环境、更易于激发观众对地球敬畏之情的视角,来呈现影片的主题和内容。

不过,航拍造成的远距离观看的审美效果也有先天不足长时间展示大景别的宏观图景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许多航拍类纪录片,比如《鸟瞰中国》和《鸟瞰台湾》都是采取航拍和地面拍摄画面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双重视角,即“人的平视”和“鸟类的俯视”间的相互转换,来克服全程大景别叙事的弊端,同时实现宏观展现与微观描绘的交织。

《鸟瞰中国》当然,对于像贝特朗这样经验丰富的高空摄影艺术家来说,即使不依靠地面摄影,也可以通过改变空中摄影的高度和角度、调整镜头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来化解单一的全景景别易于造成的影片节奏拖沓丰富的航拍语汇本身就是高空摄影师创作灵感的来源。

这也使航拍类纪录片在处理人文类题材的主题诉求时,能在调动观众的观赏兴趣的同时,引发思考方面有充分的美学观照航拍镜头语汇的修辞性对环境和景物的忠实记录是纪录片真实性的保证,然而“航拍画面的力量不单纯是再现空间,而是表现和营造空间”。

在贝特朗的镜头下,环境和景物作为画面造型的主体,要通过航拍镜头语汇的修辞表意功能来实现他的创作意图、确立个人的艺术风格《家园》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地球的历史和生物的演化进程拍摄对象以地貌为主,采用航拍中最常见的倾斜视角,视野开阔,取景范围大,有强烈的纵深感。

这种类似人类登高远望的视角,在50—200米的高度间俯瞰自然景物,能充分展现出山林地貌的高低起伏和壮观的气势镜头运动以“前进式”为主,有“推镜头”的效果,呈现一种探索未知的姿态而当美国黄石公园的五彩池和冰岛白色的唐纳河进入取景框,镜头开始放缓脚步,或悬停或盘旋在绝美的景色之上,以垂直俯视的角度慢慢欣赏大自然创造的艺术品。

导演能自如地把控画面景别、拍摄角度、高度、速度,以及飞行状态,使航拍画面极具空间表现力第二部分介绍人类文明崛起对地球的影响航拍镜头继续带领观众在非洲草原上空前行,与各种动物居民不期而遇当象征人类文明的非洲村落映入眼帘,镜头从大远景开始逐步收缩视域;摄影机也随之放低姿态,慢慢地从高空下降至与人类日常视角持平。

这样的镜头设置,既有情景的带入感,
又消解了摄影机视点居高临下的姿态,体现出导演的人文关怀同时,对村民们日常劳作的近地观察,也丰富了这部航拍纪录片在微观层面的描绘,拓展了航拍语言的叙事功能第三部分揭露人类文明发展对地球家园的破坏。

镜头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人类文明成果,包括美国的联合收割机、西班牙的温室菜园和肉牛市场、太平洋的集装箱货轮、迪拜的摩天大楼、上海的陆家嘴等人造景观;这部分主要采取先局部后整体的画面呈现方式当镜头从小景别的联合收割机拉开至大远景的万顷良田,人与自然力量的悬殊对比,极富视觉张力。

这种“拉出式”镜头语汇,构建的是一种观众迎接未知的期待心理第四部分影片进入高潮导演罗列了一组触目惊心的环保数据,结合航拍影像证据和充满感性色彩的旁白,唤起人们对环境危机的认知这部分航拍画面的运镜速率明显加快,暗示观众如果不尽快做出补救行动,人类走向末路的脚步将无法停止。

纵观全片,每个场景都是一幅活动的纪实摄影佳作,考究的构图、唯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以及恢弘壮观的场面不断地带给观众新鲜的感官刺激然而,影片并没有流于炫技和奇观化的追求, 而是专注于将航拍语汇的运用上升到美学的高度。

导演娴熟的航拍技术和卓越的影像表达能力,使得影片的画面有了理性的深度和情感的温度配乐的诗意表达航拍画面的美学特征赋予了人文纪录片史诗的基调,所以重视配乐的是航拍类纪录片一个共有的特征航拍画面多以远景为主,而此类景别又强调以景抒情,这种特质决定了融入音乐元素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家园》的配乐由法国著名作曲家阿尔芒·阿马尔担当,他以交响乐为主干,融合了新世纪音乐的元素,包括蒙古、亚美尼亚、伊朗等国的原生态吟唱和民族器乐,使影片萦绕在一种深沉、唯美的氛围之中人文类纪录片对音乐最普遍的诉求就是渲染气氛。

《家园》开头气势恢弘的音乐为影片定下基调, 通过节奏和韵律来配合画面开阔的视角和镜头缓慢的推进,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而当镜头从空中凝视动物们跨越草原、群鸟汇聚海岸的景观时,自然的吟唱配合悠扬的旋律,又为真实的场景营造了一种神秘感和神圣感。

以吟唱为特色的新世纪音乐的风格具有启发冥想和纯净心理的艺术效果,历来深受自然人文主题纪录片的喜爱当片中旁白告诉观众作为亚洲水系源头的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日益萎缩,将影响到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生活和劳作,摄影机镜头引领观众从高空慢慢逼近世界第一高峰。

荡气回肠的大远景配以女声吟唱,天籁之音好似回荡在山谷间,极富灵性,仿佛雪山在呼唤人们的怜惜之心在这个片段中,空灵的音乐不仅渲染了气氛,还起到了推动叙事的作用

影片开头部分大远景而在另一组镜头中,音乐展示了强化主题的功能沥青在湿漉漉的沙地中缓慢流淌的场景,被拍得如同抽象画一般充满光影和线条的美感,然而旁白却提示从加拿大的含油沙中提炼石油会带来的巨大能源消耗和灾难性污染。

当画面本身的美感受到事实真相的冲击,低沉的管弦乐和紧张的节奏强化了观众的心理落差,在音乐的引导下客观的自然生态景象蒙上一层主观的负面情绪观众在一场精心构建的视听空间中形成对影片环保主题的心理认同《家园》这部作品承载着导演的个人情怀和公益使命。

如果恢弘的画面和隽永的旁白缺少音乐来烘托气氛和传达精神内涵,将难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影片的人文关怀配乐大师阿马尔用冥想般舒缓又带着哀伤的旋律,传达了镜头背后导演对地球家园现状的忧虑及深切的惋惜之情,并使作品的纪实功能和审美意味并存。

航拍的叙事特征有学者指出,航拍是“人类依凭着科学的技术化发展而获得的一种暂时的主体性视角,因此具有人类主体性个体的理性、情感和意志,鲜活并充满个性,不应该仅仅异化成一种工具,也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视觉震撼”。

全景式的叙事角度与全球化叙事观高空俯瞰体现出一种美学态度,更强调一种宏观的叙事视角《家园》即是以人类的视角观照全球生存环境问题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地球村的概念日益具象化,航拍摄影师们得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和视角俯瞰全球,探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和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全球性影响,又迫使纪录片导演在宏观层面上观照这类主题时,破除地域、国 籍、文化的区隔,以全球性的视角关注和审视全人类面临的危机比起以权威者的姿态指点江山,当代纪录片人更倾向于凭借深入的调查、冷静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来提供客观的事实文本,激发观众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在《家园》中航拍的独特视角并非为了把导演变身为对被摄主体拥有超越一切的全知全能,而是让观众有机会能通过航拍画面转换视角、开阔视野从一个居高临下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家园;从全局入手,站在人类的角度去认清环境变化对整个星球生存和未来的影响。

第一人称叙事法与叙事视点落地航拍虽然把人的视点拉高了,但人没有因此成为超越人类的存在,《家园》借助第一人称的旁白叙述,将影片的叙事视点从天上带回到地面的现实世界美国纪录片理论家尼可尔斯认为:“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使纪录片的形式接近于日记、散文, 以及先锋派或实验电影和电视的面貌。

其重点从使观众确信某个特定意见或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转移到对事物有鲜明自我观点的,更富个性的表述上, 也就是从劝说变成了表达”从美学上来说,虽然《家园》航拍镜头模拟的是所谓“上帝的视角”,但承载影片叙事重任的旁白却并未延续传统意义上的全知全能的“上帝之声”。

以英文版为例,《家园》从外太空遥望蓝色星球的画面拉开序幕,一个低沉、温婉、知性的女声以恳切、严肃的语调说道:“请听我说:你跟我一样,是聪明的人类,一个有智慧的人类生命,是宇宙的奇迹,出现于约四十亿年前,而我们人类只有二十万年历史。

但是,我们却破坏了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平衡请细听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你的故事,然后决定你应该做什么”相较于传统“格里尔逊模式”的第三人称旁白,即中年男声用深沉的嗓音、客观的态度和播音的腔调叙述旁白,《家园》的表述显得感性、温和和日常化。

第一人称叙事的切入方式首先拉近了叙述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其次女性声音的感性表达使观众产生亲近感;再者“你听我说”的表述产生一种对话和交流的效果这段极富个性的开篇解说词明确地设定了影片的叙事关系,即我向你讲述关于我们的事情。

“我”所指涉的女性讲述者背后的影片创作者,与“你”所泛指的观众,被归于一体——“我们”于是,“我说你听”不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叙述者所代表的导演观点既非来自凌驾于人类之上的全知全能的存在,也不等同于权威的声音,而是一位具环保意识的地球公民的呼吁。

这种叙事姿态使得纪录片《家园》具有了“自我指涉”人类学电影的特征这是一部环保主义艺术家拍摄给人类同胞观赏的环保题材纪实作品影片最后的高潮部分,有一段振聋发聩的旁白,反复以“要悲观已经太迟”作为开头一边借助诗化的解说词点醒人们解决生存危机刻不容缓,一边用全景式的画面呈现骇人的真相。

旁白听似平静的叙述中充斥着对现实的拷问,而中年女性的叙述者的身份,又让这种拷问透射出母性的关怀在这样的语境下,《家园》这部航拍纪录片的叙事落点就从天上落到了地上,从而避免使影片沦为高高在上、 泛泛而谈的空论。

结语

《家园》的导演贝特朗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用航拍镜头开拓了一种新的美学表达方式,实现了借助先进航拍设备实现高空的凝视和低空的接近、全景的审视和局部的观察的全方位记录观众在欣赏这部航拍画面组成的纪录片时,不会有变身造物主的自我膨胀,也不会只见轮廓不见肌理。

此外,贝特朗还用实践证明了航拍类纪录片完全可以通过对自然素材进行提炼和加工, 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使高空摄影的美学特征与纪录片的叙事视角相互呼应、相互观照可以说,航拍在纪录片中的广泛应用,是纪录片风格多样性的一种尝试,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拍摄技术的革新,更是为纪录片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角,丰富了纪录片的表达形式,调动了观众欣赏的积极性,也拓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可以预见,随着航拍技术的进步、理念的革新和拍摄手法的丰富,纪录片中的航拍正“一步步地从对未知世界的宏观性感受,走向更加细腻的微观领域”目前,中国航拍类纪录片还有待脱离出空中的检阅和礼赞的传统叙事语境,在航拍技术和观念的革新中孕育出符合东方审美和当代语境的影视航拍语汇,以更人本化的视角实现纪实的美学意义和社会功能。

(罗薇,讲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0241)编辑:冯斯亮

更多精彩内容等您共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请点击图中二维码dddyzz公众号投稿信箱:dddyzztg@163.com发行部电话:010-82296104/82296101编辑部电话:010-82296106/6102/6103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86032783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ontemporarycinema/home?topnav=1&wvr=6

微信号:dddy1984若需深入交流,可添加我们的微信号,小编实时在线为您答疑解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