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文气息的句子(描写乡土气息的句子)万万没想到
香 樟 的 民 谣。pin du wu yuan。上了年纪的香樟,树上有疤疖的空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树洞,就成了白腿小隼栖息与生儿育女的安乐窝。
品读婺源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象在婺源的山川间呈现得特别透彻——余秋雨
来源:《高中生之友》“名家原创”栏目
香 樟 的 民 谣pin du wu yuan文 | 洪忠佩(随缘与梵语)
人恋旧,鸟也一样白腿小隼看中晓起村口的香樟林,就留下来安了家树是鸟儿的迷宫在鸟儿的眼里,那香樟亭亭如盖的树冠,便是它们生活的幽境上了年纪的香樟,树上有疤疖的空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树洞,就成了白腿小隼栖息与生儿育女的安乐窝。
临近春分,香樟枝头露出了新芽,老的叶子渐渐变红,陆续开始换新叶了新发的香樟叶嫩嫩绿绿的,散发着香樟树淡淡的体香似乎,白腿小隼比春风中簌簌发响的香樟叶子还兴奋,成群结队蹲在树杈树丫上,忽而梳羽,忽而耳鬓厮磨,那萌萌的样子,着实惹人喜爱。
山峦、古树、村落、溪流,依次延展着晓起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的意境段莘水与养生河二水回澜,倒映着古树、石拱桥,以及粉墙黛瓦的民居流动的画境,宛如一轴江南的水墨画在渐次打开䴙䴘、翠鸟、白鹭,仿佛是画中留白的一种点缀。
然而,一旦有人背着“长枪短炮”进入村庄,他们的镜头无一例外地聚焦在香樟的最高点,等待神秘“嘉宾”的出场——白腿小隼前额白色细长的流线,白色的眉纹,蓝黑色的翅膀,黑色的尾羽,以及羽内的斑纹,俨如一脸素颜,却穿着一身双色的燕尾服。
乍一看,白腿小隼长相有点像点像熊猫,又称“熊猫鸟”嘿,它站在树梢上,昂着头的样子,确实有点王者风范然而,谁又会想到,身体只有山雀般大小的白腿小隼,竟然是猛禽,它一旦发起威来,能够猎杀比自己体重大几倍的猎物。
问题是,它那么小的身子,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呢?没有特殊的情况,白腿小隼噬咬大的猎物的时候,都在树洞中,隐秘得很它为雏鸟加餐,也是难得一见晓起村的后山、水口,有高耸的枫香、槠树、栲树、大叶楠、红豆杉,生长最多的还是香樟。
在林中做客或安居的鸟呢,就更多了,像乌鸫、柳莺、松鸦、鹊鸲、戴胜、山斑鸠、白头鹎、黑翅鸢、青脚鹬、金翅雀、灰树鹊、黑枕黄鹂、长嘴剑鸻、丝光椋鸟,以及大斑啄木鸟的身影,都是常见的当然,还有许多我不认识的鸟家族中的成员。
拂晓而起,村庄的名字本身就有意境,况且鸟鸣四季,心中不免对晓起多了几分喜爱观鸟拍鸟,需要一个平行的视角几乎与香樟树顶比肩的是一家客栈,那屋顶上的平台,自然而然成了人们锁定的地点说是客栈,其实是住房改造的农家乐。
不料,和客栈叠印在一起的,是江西爱鸟协会的活动基地村民老余算得上是个有想法的人,他不仅是客栈的主人,还兼着鸟网婺源联络站的站长外地亲鸟拍鸟的人到婺源,少不了与他联系虽然,他们来至全国各地,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鸟人”。
在我看来,一个个“鸟人”,他们首先是一个喜欢跋山涉水,热爱自然的人
在老余家堂前,挂得最多的,是“鸟人”在鸟网会旗上的的签名,以及白腿小隼的各种姿态的照片与鸟有关的内容,成了客栈装饰的主调想必在每一位签名者的视界里,都有一条通往自然的秘境和镜头前的瞬间定格相比,现场隔空的凝视更加生动、传神,活灵活现。
老余瞥了一眼树顶上的白腿小隼,轻轻地说,日子容易过,算起来已经与熊猫鸟做了十几年的邻居呢你看到树杈边上的树洞没有,那就是熊猫鸟的家顺着老余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只白腿小隼从树洞中飞了出来人,事物,有正反两面。
想不到的是,白腿小隼也有它时常站在香樟树冠顶端的朽枝上,却暗藏杀机,什么地方有飞行的昆虫,抑或蝴蝶、蜻蜓,都一目了然,能够在空中迅疾擒获甚至,地面上的蛙和鼠,都无法逃脱厄运而白腿小隼卖萌的神态,是我见过最为出色的鸟种了——情侣之间,增进感情的方式,可以互相梳理羽毛,可以嘴对嘴喂着食物,可以成双成对耳鬓厮磨。
单身的呢,见了居然有嫉妒心,表现出一脸的不屑我看过摄影家朋友红平蹲守拍摄的白腿小隼视频与照片,他对白腿小隼的各种“萌态”的神情,可谓是捕捉得淋漓尽致尽管观鸟拍鸟的人都静心屏息,白腿小隼还是萌得让人忍俊不禁。
如此这般有意趣,难怪有那么多爱鸟的人不顾千里迢迢前来亲鸟拍鸟或许,白腿小隼在镜头前早已习惯了,面对那么多“长枪短炮”,一丝错愕,慌乱的神情都没有白腿小隼表现出的自如、淡定,是其他鸟种不可比拟的即便无聊的时候,它们也会用喙啄一啄朽木,仿佛从中能够啄出美味的虫豸来。
显然,身穿迷彩服的杭州大倪来迟了,没有赶上白腿小隼的精彩亮相,他心中多少有些不甘不过,大倪决定在老余家住下来,第二天一早再去捕捉香樟树上白腿小隼灵动的身影他坦言,最初到婺源是为了乡村风光摄影,前几年就迷上了在婺源拍鸟,鸳鸯、靛冠噪眉、白腿小隼,都特别有灵性。
树,一旦上了年纪,在村民心目中就有了神性没想到的是,喜欢观鸟拍鸟的外地人,直接把栖息白腿小隼的香樟称为“神木”对香樟来说,一棵树脱胎谓为“神木”的过程,是源于别称“熊猫鸟”的白腿小隼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而之于老余一家,一年四季观鸟拍鸟的客人,那是村庄生态环境带来的利好还有,老余和客人都多了一种乐趣春风,鸟,都是山村自然的歌者一树树的香樟树上,绿波微漾须臾间,周围的鸟声像轻盈的旋律,萦绕着我嘤嘤啾啾,叽叽吉吉,仿佛鸟声是香樟不老的民谣。
林涛、鸟鸣,都是自然的律动,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去聆听,那是乡村永不谢幕的音乐会
创作谈:寻找一把打开村庄与自然的密钥洪忠佩当山水遇上粉墙黛瓦,这里便是婺源黑白,婺源乡村的主色调,那是历史基因的底色,那是岁月沉淀的色调,一抹一片地散布在徽派建筑的民居上,隐藏在山明水秀之中而乡村春天田野上金灿灿的油菜花,村前村后漫山遍野勃发的新绿,都在丰富乡村色彩的饱和度。
依山傍水,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阡陌深巷,田园村落……所有的一切,都在波光潋滟中飘逸着江南水乡的韵味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心里藏着的婺源乡村,宁静、纯净、质朴,充满家园的意蕴我的写作呢,也是从乡村开始的,婺源的山水人文滋养着我,文字里明显带有地域的标签——我的文字,即是我对乡土家园的表白。
一系列书写乡村人文情怀、自然乡土气息的文字,便是我散文创作最好的辨识度想来,阅读文学经典能对我的写作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乡村与自然亦是那打开村庄与自然的密钥,好比春雨润物,是一片生根发芽的文学种子像福克纳所说的,必须发自肺腑,方能真正唤起共鸣。
的确,我写婺源乡村的散文,是生活日常与视线所及,是对乡土的关注与凝视,是源自乡亲父老的讲述,还有自我心灵的袒露只有这些,就够了吗?当然不是因为,我生活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中,必须以乡村历史记录者与时代观察者的视角,去发掘书写乡村自然风物、烟火气息、世道人心,以及村庄边缘人物的生存境况,更多的笔触是要唤醒对乡土美学,人与自然关系微观切面的思考。
写作的路,是漫长的不追风,不媚俗,这是需要品格和意志作支撑的我始终用脚步在乡土上丈量,所有的见证与实录没有局限,因为我的内心是敞开的我的行走,是在不断地寻找、发现村庄来源与归处的交汇点,也许所写的文字便多了一层历史与现实衔接的意义,或者更接近于文学书写的本质。
好些年了,我在婺源乡村的行走,每年都保持在三千公里以上实际上,我在乡村的行走,是观察,是倾听,是思考,是去寻找一把打开村庄与自然的密钥这样的密钥,可以是一个人、一棵古树,一只鸟,一条河流,一方水口,一段驿道、一拱石桥、一口水井,一座茶亭、一首民歌,甚至是一个农事节气。
村庄、自然,没有边界。或许,你很难想象蛙声鸟鸣,以及鸡鸣犬吠中,乡村原生态的样子了。不妨,你跟着我走进婺源,一起去寻找一把打开村庄与自然的密钥吧。(原刊《高中生之友》“名家原创”栏目)
作者简介洪忠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江西滕王阁文学院特聘作家发表散文、小说三百多万字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青年文学》《北京文学》《作品》《天涯》《散文》《芳草》《西部》《星火》《文学界》《鸭绿江》《四川文学》《湖南文学》《山东文学》《安徽文学》《黄河文学》《南方文学》《创作与评论》《散文海外版》《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先后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等多种选本。
出版散文集《影像·记忆》《婺源的桥》《松风煮茗》,长篇小说《见素抱朴》等多部
洪忠佩编辑:乐在其中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描写人文气息的句子(描写乡土气息的句子)万万没想到
香 樟 的 民 谣。pin du wu yuan。上了年纪的香樟,树上有疤疖的空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树洞,就成了白腿小隼栖息与生儿育女的安乐窝。…
-
描写人文气息的句子(描写春天气息的句子)这都可以
上联:细雨飘柔疲举柳(本号对句)下联:飞花落瓣倦扶风(平台出句)横批:春韵无限(本号所配)上联“细雨飘柔疲举柳”,描绘出一幅春雨飘洒,柳枝轻柔…
- 宁夏中考试卷(宁夏中考试卷真题2022)真没想到
- 描写人文气息的句子(描写乡村气息的句子)快来看
- 描写人文气息的句子(描写乡村气息的句子)没想到
- 描写人文气息的句子(描写泥土的气息的句子)快来看
- 宁夏中考试卷(2023宁夏中考试卷)一看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