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顾恺之画人文言文翻译:顾恺之作画翻译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2-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高考精品讲义集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题型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顾恺之画人文言文翻译:顾恺之作画翻译

 

高考精品讲义集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题型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讲义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选择性必修上册《十二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之心》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选择性必修上册《四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选择性必修上册《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考场文言文之《吕氏春秋》《列子》《韩非子》选篇

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上)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下)书信类文言文文言文之书序类十月的寒冷与温暖(讲义版)人物传记文言文之隋唐五代人物传记文言文之魏晋南北朝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光禄潭之族也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廉,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

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谐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

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①用而天下安。

徽猷②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修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

”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

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选自《晋书·虞喜传》,有删改)(注):①十乱,出自“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原指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定叛乱的大臣,后泛指辅佐帝王的有才能的人②徽猷,指美善之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B.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C.

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D.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

文中指通过了院试的人,也是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指学识渊博的人B.博士,古代的一种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朝承袭下来唐朝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教授官C.坟典,指三坟、五典的并称三坟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则是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D.廊庙,廊,为殿下屋;庙,为太庙也称作“庙堂”,“国事必先谋於廊庙之所也”后均指代朝廷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2)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

会国有军事,不行4.虞喜为什么多次被举荐均不应诏?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

“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①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若不能用玉,可用白璇珠”成帝于是始下太常改之先是,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欲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

和独上疏以为“周保佑圣躬,不遗其勋,第舍供给拟于戚属,恩泽所加已为过隆若假名号,记籍未见明比,惟汉灵帝以乳母赵娆为平氏君,此末代之私恩,非先代之令典且君举必书,将轨物垂则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帝从之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②,卫将军褚矮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故不得不体国徇义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

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注]①冕旒:古代汉族朝代礼冠之一种②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B.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C.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D.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我国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髺,如头顶两角。

B.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从中原地区看,地处长江之外“表”有“外来”之意C.太常,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本名奉常,汉更名为太常,历代沿用之D.夺服,在文中指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与。

“夺情”意义相近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和机智过人,委婉唤醒王导为了弄醒说话间就睡着了的王导,他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晓以利害,以理劝谏皇帝成帝因乳母周氏有保护养育的功劳,想赐其名号,顾和则认为恩泽过重,不合法规,不能作为典范准则,成帝最终作罢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

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D.顾和为人刚正,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为庶母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规制,就毅然上奏,向皇帝陈述自己的观点,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2)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祖逖,字士稚,范阳道人也逖性豁荡,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每至田舍,散谷吊以周贫乏后博览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大驾西幸长安,关东诸侯范阳王虓、高密王略等竞召之,皆不就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表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

邀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初,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流人坞主张平、樊雅等在谯,演署平为豫州刺吏,雅为谯郡太守。

又有谢浮等十余部,皆统属平逖诱浮使取平樊雅遣众夜袭逖,直趣逖幕逖命左右距之,督护董昭与贼战,走之逖率众追讨,而张平余众助雅攻逖蓬陂坞主陈川,自号宁朔将军逖遣使求救于川,川遣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初,樊雅之据谯也,逖以力弱,求助于南中郎将王含,含遣桓宣领兵助逖。

逖既克谯,宣等乃去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至而退宣遂留,助逖讨诸屯坞未附者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乃致妻孥汝南大木山下逖虽怀帛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逖恐南无坚垒,乃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节选自《晋书·祖逖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B.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C.石勒不敢窥兵河南

/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D.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科目,用以任用官员,由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明清变成对秀才的雅称B.关东,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为“关东”不同。

C.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意思是天子居住的地方规模很大,人日众多,现代泛指首都以“京”称都城开始于周朝建立之初D.坞主,东汉,魏晋南北朝时坞堡之主东汉末年以来,豪强地主或官僚贵族聚众筑坞堡以武装自守,因未有朝命,故称坞主。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仁爱善良,德才兼备祖逖经常周济乡间穷苦百姓;博览群书,贯通古今,被世人誉为有辅佐之才B.祖逖忠君报国,不怀二志祖逖积极为国建言,报效国家;虽有多方诸侯征召、任命,但他都拒绝赴任。

C.祖逖深得拥戴,逆转战局在谯城战役中,祖逖在陈川、王含等人的帮助下,击败了樊雅、石勒D.祖逖发展贸易,不改初心祖逖与石勒放开贸易,以休养生息;虽疾病在身,仍然坚守收复疆土之初心12.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2)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刘毅,字希乐,彭城沛人也曾祖距,广陵相。

叔父镇,左光禄大夫毅少有大志,不修家人产业,仕为州从事桓玄篡位,毅与刘裕、何无忌等起义兵,密谋讨玄毅等军至蒋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张旗帜玄不之测益以危惧谦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慑伏裕莫敢出斗裕与毅等分为数队,进突谦阵。

时东北风急,义军放火,烟尘张天,鼓噪之音震骇京邑,谦等诸军一时奔散玄既西走,裕以毅为冠军将军、青州刺史,与何无忌等蹑玄毅乘风纵火,尽锐争先,玄众大溃,烧辎重夜走及玄死,桓振、桓谦复聚众距毅于灵溪玄将冯该以兵会振,毅进击,为振所败,退次寻阳,坐免官,寻原之。

刘裕命何无忌受毅节度,无忌以督摄为烦,辄便解统毅疾无忌专擅,免其琅琊内史,无忌遂与毅不平毅唯自引咎,时论韪之初,毅丁忧在家,及义旗初兴,遂墨绖从事至是,军役渐宁,上表乞还京口,以终丧礼,曰:“弘道为国者,理尽于仁孝。

诉穷归天者,莫甚于丧亲往年国难滔天,故志竭愚忠,靦然苟存今皇威遐肃,海内清荡乞赐余骸,终其丘坟,庶几忠孝之道获宥于圣世”不许初,桓玄于南州起斋,悉画盘龙于其上,号为盘龙斋毅小字盘龙,至是,遂居之俄进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毅刚猛沈断,而专肆很愎,与刘裕协成大业,而功居其次,深自矜伐,不相推伏及居方岳,常快快不得志,尝云:“恨不遇刘项, 与之争中原”众咸恶其陵傲不逊初,江州刺史庾悦曾至京口毅时甚屯窭,先就府借东堂与亲故出射。

而悦后与僚佐径来诣堂,毅告之曰:“毅辈屯否之人,合一射甚难君于诸堂并可,望以今日见让”悦不许既而悦食鹅,毅求其余,悦又不答,毅常衔之义熙中,故夺悦豫章,解其军府,使人微示其旨,悦忿惧而死(节选自《晋书·刘毅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毅等军至蒋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张旗帜/玄不之测/益以危惧谦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慑伏/裕莫敢出斗B.毅等军至蒋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张旗帜/玄不之测/益以危惧/谦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慑伏/裕莫敢出斗

C.毅等军至蒋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张旗帜/玄不之测/益以危惧谦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慑伏裕/莫敢出斗D.毅等军至蒋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张旗帜/玄不之测/益以危惧/谦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慑伏裕/莫敢出斗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隋把诸州从事均改为参军B.墨绖,黑色丧服古时居丧著白色丧服,如遇战争或其它重大事故不能守丧,则以黑色麻衣代替。

C.小字,即表字,是古人在本名以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用于称呼平辈或尊辈D.方岳,原指四方之山岳,后来以四伯掌管四岳之事,又设置八伯主事八州,因称任专一方之重臣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毅胸怀大志,智勇兼备刘毅年少时就立下大志,不治家族产业后与刘裕等起义兵讨伐桓玄,在追击时,战略得当,率军争先,大败敌军B.刘毅重义竭忠,守礼尽孝刘毅在国难深重时挺身而出,服丧期间为国效命,等天下安定后立即上表朝廷请求返回京口终结丧礼,但朝廷未许。

C.刘毅刚愎自用,骄矜不逊刘毅与刘裕等共同完成恢复大业,常居功自夸,不愿意推重刘裕,且口出傲慢不逊之言,认为自己可与刘、项争雄D.刘毅记恨报复,器量狭小刘毅在京口时,因两件事对庾悦怀恨在心,后故意剥夺其权力,解散其军府,并派卑贱之人羞辱他,使之愤惧而死。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毅疾无忌专擅,免其琅琊内史,无忌遂与毅不平毅唯自引咎,时论韪之(2)乞赐余骸,终其丘坟,庶几忠孝之道获宥于圣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

华少孤贫,自牧羊,同郡卢钦见而器之;乡人刘放亦奇其才,以女妻焉华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帝甚异之。

遭母忧,哀毁过礼,中诏勉励,逼令摄事初,帝潜与羊祜谋伐吴,而群臣多以为不可,唯华赞成其计其后,祜疾笃,帝遣华诣祜,问以伐吴之计及将大举,以华为度支尚书,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

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克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

当时诏诰皆所草定,声誉益盛,有台辅之望焉微为忤旨,乃出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抚纳新旧,戎夏怀之;东夷马韩、新弥诸国依山带海,去州四千余里,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

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海内晏然,华之功也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

尝徙居,载书三十乘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著《博物志》十篇,及文章并行于世(节选自《晋书·卷三六·列传第六》)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

B.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C.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

D.及吴灭/诏曰/张华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赐绢万匹/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摄事即治事理事或代行其事,摄政指代替君主处理国政摄事在文中指代行其他职务B.诏诰是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发布的命令、文告出于皇帝者叫诏,其余称为诰C.戎是先秦华夏部落对西方部落的统称,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统称四夷,夏即中原华夏。

D.庶族又称寒门、寒族,与士族相对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较有作为的中小地主阶层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华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图卦谶纬方技之书他无不详览,天下古今事物,了如指掌,博物洽闻,世无与比,著《博物志》十篇传世。

B.张华坚持己见,支持伐吴武帝谋划伐吴,群臣多以为不可,只有张华赞成并积极参与,虽遭挫折他仍坚持己见,吴未灭即名重当世C.张华招抚四夷,治边有功他外放守边,招抚接纳新归附者,东夷马韩新弥诸国都遣使朝贡,远方少数民族前来臣服,边境太平无忧。

D.张华雅爱书籍,藏书甚富他死的时候家无余财,只有文史书籍满架盈箱,曾搬家,书有三十车,记述奇闻异事、世上少有的书他都有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祜疾笃,帝遣华诣祜,问以伐吴之计(2)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海内晏然,华之功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温之孽子也其母马氏尝与同辈夜坐,于月下见流星坠铜盆水中,忽如二寸火珠,冏然明净,竟以瓢接取,马氏得而吞之,若有感,遂有娠及生玄,有光照室,占者奇之,故小名灵宝。

奶媪每抱诣温,辄易人而后至,云其重兼常儿,温甚爱异之临终,命以为嗣,袭爵南郡公年七岁,温服终,府州文武辞其叔父冲,冲抚玄头曰:“此汝家之故吏也”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

年二十三,始拜太子洗马,时议谓温有不臣之迹,故折玄兄弟而为素官太元末,出补义兴太守,都不得志尝登高望震泽,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弃官归国自以元勋之门而负谤于世,乃上疏,疏寝不报玄在荆楚积年,优游无事,荆州刺史殷仲堪甚敬惮之。

及中书王国宝用事,谋削弱方镇,内外骚动,知王恭有忧国之言,玄潜有意于功业,乃说仲堪曰:“国宝与君诸人素已为对,唯患和弊之不速耳今既执权要,与王绪相为表里,其所回易,罔不如志孝伯居元舅之地,正情为朝野所重,必未便动之,唯当以君为事首。

君为先帝所拔,超居方任,人情未以为允,咸谓君虽有思致,非方伯人若发诏征君为中书令,用殷顗为荆州,君何以处之?”仲堪曰:“忧之久矣,君谓计将安出?”曰:“国宝奸凶,天下所知,孝伯疾恶之情每至而当,今日之会,以理推之,必当过人。

君若密遣一人,信说王恭,宜兴晋阳之师,以内匡朝廷,已当悉荆楚之众顺流而下,推王为盟主,仆等亦皆投袂,当此无不响应此事既行,桓文之举也”仲堪持疑未决俄而王恭信至,招仲堪及玄匡正朝廷国宝既死,于是兵罢玄乃求为广州,会稽王道子亦惮之,不欲使在荆楚,故顺其意。

(节选自《晋书·桓玄传》)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

B.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C.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

D.玄因涕泪覆面/众并异之/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终,意同“服阙”,指守丧期满。

古代按生者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B.洗马,古代官名,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汉时亦作“先马”,“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洗马”与此义相同C.补,补充空缺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比较多,如。

“擢”“拔”“摄”等指升官,“谪”“徙”“左迁”等指降职D.九州伯,上古九州的方伯,方伯,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桓玄用“九州伯”和“五湖长”感叹自己地位卑微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玄是桓温的庶子,出生时有灵异之兆,自幼为桓温所喜爱,桓温临终前,遗命年幼的玄承袭其封爵南郡公B.由于时议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朝廷就免去桓玄兄弟的官职,几年后才让桓玄出任义兴太守,桓玄很不如意。

C.桓玄认为,虽然殷仲堪被先帝提拔,超越常规担任一方的长官,但众人并不认为殷仲堪是地方长官的合适人选D.桓玄知道王恭面对王国宝乱政有忧国之言,便劝说仲堪派人联络王恭,让王恭兴师匡扶朝廷,但殷仲堪犹豫不决。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奶媪每抱诣温,辄易人而后至,云其重兼常儿,温甚爱异之(2)自以元勋之门而负谤于世,乃上疏,疏寝不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少而智勇,好立名节。

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隆以武吏托称愚客,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柏,礼毕乃还,一州以为美谈泰始中,武帝将兴伐吴之役,下诏曰:“吴会未平,宜得猛士以济武功”兖州举隆才堪良将初,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隆陈其必败。

俄而欣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朝臣莫对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视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

”帝曰:“云何?”隆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何足灭哉!”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公卿佥曰:“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帝弗纳隆立标简试。

自旦至申,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因请自至武库选杖于是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间发,出敌不意。

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自隆之西,音问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后隆使夜到,帝抚掌欢笑朝议加隆将士勋赏,赐爵加秩各有差太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

虏据险距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若田者成奚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B.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

C.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D.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文中指门客,是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B.泰始,是晋武帝年号年号纪年法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C.申,指申时,古代十二个时辰之一,指凌晨一点至三点。

D.爵,指爵位古代爵位有很多,如亲王、郡王、公、侯、伯等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隆既勇且义,赢得州人称赞兖州刺史令狐愚犯罪被杀,无人敢替他收尸,马隆不但自己出钱给他举行殡葬仪式,还服丧三年。

B.马隆勇于担当,能够毛遂自荐皇帝有西顾之忧,而朝臣们又都无言以对,马隆主动请命,后率勇士三千多人,与敌厮杀C.马隆亲历亲为,带兵自有一套朝廷和地方兵力众多,可直接调用,马隆却自立标准,亲自选拔,不仅如此,还亲自采买武器。

D.马隆熟习军阵,并且善于巧制马隆作战时曾根据八阵图制作偏箱车,道路狭窄就制造木屋放在车上,边战斗边前进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视卿方略何如耳”②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阮孚,字遥集其母,胡婢也其姑取《鲁灵光殿赋》曰“胡人遥集于上楹”之语,取字曰:“遥集”初辟太傅府,迁骑兵属避乱渡江,晋元帝以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时帝既用申韩以救世,而孚之徒未能弃也。

转丞相从事中郎终日酣纵,恒为有司所按,帝每优容之帝谓曰:“卿既统军府,郊垒多事,宜节饮也”孚答曰:“陛下不以臣不才,委之以戎旅之重臣黾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

尝迁黄门侍郎,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晋明帝即位,迁侍中转吏部尚书,领东海王师,称疾不拜诏就家用之,尚书令郗鉴以为非礼,明帝曰:“就用之诚不快,不尔便废才”及帝疾大渐,温峤入受顾命过孚,要与同行。

升车,乃告之曰:“主上遂大渐,江左危弱,实资群贤,共康世务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孚不答,固求下车,峤不许垂至台门,告峤内迫,求暂下,便徒步还家初,祖约性好财,孚性好屐,同是累而未判其得失,有诣约,见正料财物,客至,屏当不尽,余两小簏,以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

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因自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甚闲畅于是胜负始分咸和初,拜丹阳尹,时太后临朝,政出舅族孚谓所亲曰:“今江东虽累世,而年数实浅主幼时艰,而庾亮年少,德信未孚,以吾观之,将兆乱矣。

”会广州刺史刘顗卒,遂苦求出,乃除都督交广宁三州军事、假节未至镇,卒,年四十九(节选自《晋书·阮孚传》,有删节)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黾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

B.臣黾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C.臣黾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

D.臣黾勉从事/不敢有言者/窃以今王莅镇/威风赫然/皇泽遐被/贼寇敛迹/氛祲既澄/日月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正应端拱啸咏/以乐当年耳/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取字,古人名、字往往意义相近、相反、相关,但本文中取字源自典故B.渡江,即南渡,指渡过长江,西晋朝廷向南渡过长江后建立了东晋政权C.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主要负责科举和掌管官吏任免、考核等事D.假节,即假以符节,指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用以威慑一方。

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孚耽于饮酒,不符常规礼法他任安东参军时,经常蓬头散发饮酒作乐,不把王事放在心上;升迁为黄门侍郎后,曾把珍贵的金貂大衣拿去换酒B.阮孚行为放纵,却受皇帝宽容。

他因饮酒过度,多次被有关部门按察弹劾,皇帝都放赦免了他;他称病不前往任职,皇帝就下诏令让他在家里赋闲C.阮孚嗜好木屐,内心坦荡自然他特别喜欢木屐,人们把他和喜欢财物却显得遮遮掩掩的祖约进行比较后,认为阮孚更加闲适自如、境界更高一级。

D.阮孚为官谨慎,不愿追求功名温峤入宫接受任命时邀请他一起前往,他坚决不从,最后借口上厕所而躲避;太后临朝后,他更是苦苦请求外任广州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主上遂大渐,江左危弱,实资群贤,共康世务。

(2)主幼时艰,而庾亮年少,德信未孚,以吾观之,将兆乱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

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兄坦之为袁真功曹,真败,将及祸,隐之诣桓温,乞代兄命,温矜而释之遂为温所知赏,拜奉朝请、尚书郎,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帐下人进鱼,每剔去骨存肉,隐之觉其用意,罚而黜焉及卢循寇南海,隐之率厉将士,固守弥时循攻击百有余日,逾城放火,焚烧三千余家,死者万余人,城遂陷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寻拜度支尚书、太常,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为荣(节选自《晋书

·吴隐之传》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B.隐之携家累出欲奔

/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C.隐之携家累岀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D.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时指汉族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年;泛指男子十八岁左右的年纪。

B.礼,指礼法、礼制,中国古代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用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C.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有治民、进贤、决讼等职能,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D.毡席,古人居家坐、卧的用具,毡一般用兽毛或鸟毛制作,席一般用草或苇子编成。

3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隐之孝顺恭谨他为母亲办丧事时,哀伤过度;哭泣时有双鹤鸣叫、雁群聚集,时人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仙鹤和大雁B.吴隐之清廉正直他家里虽然贫穷,但不义之财坚决不取;传说喝贪泉水就会产生贪欲,他不以为然,坦然喝下了贪泉水。

C.吴隐之生活俭朴他家无可坐的毡席,冬天没有被子,没有换洗的衣物,常吃的不过是青菜和干鱼罢了,几间茅屋窄小拥挤D.吴隐之富有骨气卢循侵犯南海时,他激励将士坚守;虽然战败了,但卢循赏识他,赐给他车牛,为他建造住宅,他都拒绝了。

36.把文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真败,将及祸,隐之诣桓温,乞代兄命,溫矜而释之(2)循攻击百有余日,逾城放火,焚烧三千余家,死者万余人,城遂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媪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

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如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

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节选自《晋书·郑冲传》)(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

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37.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

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周家担负更重的责任D.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不求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

C.郑冲是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憙、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D.郑冲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

40.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2)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之,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

”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

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节选自《晋书·范宁传》)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B.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C.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D.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

“褐”指粗布衣服B.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C.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侍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年少阅读广泛,后免官在家仍勤读经典,张湛给他开的药方也侧面反映他读书勤奋4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

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恒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

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请得先贤风制: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

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

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宫(节选自《晋书·顾恺之传》)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B.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C.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D.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军是古代的官职名称,汉末至唐朝时设立,是王、相或将军的军事幕僚B.笺的本意是狭条形的小竹片,既可以指古书的注释,也可以用来代称书信C.四言诗是中国古代以四字句为主的诗体《诗经》就是这种诗体的一个代表。

D.义熙与永和、贞观、壬戌、永乐一样,都是中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年号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诙谐戏谑坐船还乡遭遇大风袭击,顾恺之却以地名打趣他吃甘蔗时总是从梢至根,有的人认为非常奇怪,他认为这样能渐入佳境。

B.顾恺之画艺高超谢安非常重视他的画,认为是自生民以来未有之作,当顾恺之为殷仲堪画像时,虽然仲堪以眼疾推辞,但最后还是被说服C.顾恺之吟咏不倦他任散骑常侍,与谢瞻所在官署毗连,两个人夜晚在月下吟诗,谢安让随从代替自己相陪,顾恺之没有察觉,自吟到天明。

D.顾恺之迷信法术桓玄曾经拿了一片柳叶欺骗他,告诉他这是蝉隐蔽的叶子,取得它可自隐其身,顾恺之非常高兴,把这片柳叶看得很珍贵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

(2)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

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

”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

”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纂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

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

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寿终《晋书·列传第五十八》49.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B.张氏性亦婉顺。

/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C.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D.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5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时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B.公侯,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太傅,中国古代官职,“三公”之一,为朝廷辅佐大臣和帝王老师D.祭酒,官职名,意为首席、主管,文中的祭酒与战国时荀子担任的祭酒属同一类官职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殷为人孝顺,受到人们称赞他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B.刘殷学识广博,性情洒脱刚成年他就广泛阅读经史和文章诗赋,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清约而不孤高C.刘殷多次受到征召,但辞不赴命。

征南将军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张宣子认为刘殷是庸人见识,但佩服他的孝心,把女儿嫁给了刘殷D.刘殷才华出众,政绩突出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刘殷应召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后调任新兴太守刘聪提拔刘殷担任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等职。

5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2)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莹,字元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

解褐为康延孝从事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判户部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

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威为招讨都部署,。

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

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

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节选自《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B.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C.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D.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5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褐”是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用粗麻或粗毛制成B.车驾,帝王坐的车,也用作帝王的代称,文中指高祖皇帝C.少帝,称新登基的皇帝,也指被废的皇帝,文中加点的

“少帝”指新登基的皇帝D.稽首,指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用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莹敦厚谦让等到入阁为相,他把举荐提拔后辈作为自己的责任。

B.赵莹刚直敢言冯玉、李彦韬拟任杜威为招讨都部署时,他能为国谋划,敢于直言,提出异议C.赵莹忠心事主京城被契丹攻陷,他追随被迫离开中原的少帝前往北方边塞后遇故人,得知家人仍受皇恩,于是向南叩头致谢D.赵莹思念故土。

刚染上疾病时,赵莹便派人向契丹国主祈求禀告,希望把他这把老骨头送回故土,契丹国主哀怜并答应了他,并立即派遣大将把他安全护送到京城5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

(2)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

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

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内史,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节选)》5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B.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C.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D.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5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妻:妻子B.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

市未能得市:买C.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候:看望D.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焉:相当于“于此”,在这里5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人们对其书法笔势的赞誉B.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他不和,只去吊唁了一次,王述对此深为怨恨C.王羲之对自己的书法造诣相当自信,认为自己丝毫不逊色于钟繇、张芝。

D.太尉郗鉴想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王羲之以“东床坦腹”的自然坦然,使自己成为了郗家的乘龙快婿6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2)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安平献王孚,字叔达,宣帝次弟也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性通恕,以贞白自立,未尝有怨于人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

迁太子中庶子魏武帝崩,太子号哭过甚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转为中书郎。

及明帝嗣位,欲用孚,问左右曰:“有兄风不?”答云:“似兄”天子曰:“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转为度支尚书时吴将诸葛恪围新城,以孚进督诸军二十万防御之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故稽留月余,乃进军,吴师望风而退及高贵乡公遭害,百官莫敢奔赴,孚枕尸于股,哭之恸,曰:“杀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孚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从之孚性至慎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

后进封长乐公武帝受禅,封安平王,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泰始八年薨,时年九十三,谥曰献王选自《晋书•宗室•安平献王孚》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B.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C.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D.孚次寿春

/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62.下列对于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达”是司马孚的字,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时取字,可供平辈之间称呼,以示尊重。

B.“上表”是上奏章,“表”是古代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提出弹劾的一种特殊文体C.“晏驾”指车驾晚出,是古时帝王死亡时的讳称文中“崩”“薨”也是死的委婉说法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实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孚学识广博,好学不倦司马孚广泛阅读经典史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与兄弟身处危亡之中,粗茶淡饭,安于贫穷,而勤学不知疲倦。

B.司马孚临事不乱,处变不惊魏武帝去世,太子及群臣号哭不止,司马孚建议及早拜继位的国君,来镇抚海内,与尚书和洽拥戴太子即位C.司马孚胸有谋略,胜敌有方吴将诸葛恪入侵,司马孚督统诸军御敌,司马孚故意滞留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军望风而逃。

D.司马孚克尽臣节,忠于曹魏高贵乡公被害,司马孚伏尸痛哭,和众臣奏请追究主谋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2)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睿幼孤,聪慧夙成初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歔欷十岁丧母,举声殒绝,哀感左右居丧尽礼,持佛法长斋,至于骨立,杖而后起高祖令常山王共卧起,日夜说喻之并敕左右不听进水,虽绝清漱,午后辄不肯食。

由是高祖食必唤睿同案其见愍惜如此显祖受禅,进封爵为赵郡王六年,诏睿监筑长城于时盛夏,睿屏除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而定州有冰室,每岁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犯暑热,遂遣舆冰,倍道追送正值日中停车,人皆不堪,而送冰者至,咸谓得冰一时之要。

睿乃叹息云:“三军之人,皆饮温水,吾以何义,独进寒冰”遂至消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遐迩称叹先是,役徒罢作,任其自返羸弱之徒,弃在山北,多致僵殒睿于是亲帅所部与之俱还配合州乡部分营伍遇善水草即为停顿分有余赡不足屯以全者十三四焉。

九年,车驾幸楼烦,睿朝于行宫,仍从还晋阳突厥尝侵轶至并州,帝亲御戎,六军进止,皆令取睿节度,以功复封宣城郡公睿久典朝政,清真自守,誉望日隆,渐被疏忌,乃撰古之忠臣义士,号曰《要言》,以致其意世祖崩,葬后数日,睿奏后主:。

“和士开不宜仍居内任”并入奏太后,太后曰:“士开旧经驱使,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有中官谓睿曰:“太后意既如此,殿下何宜苦违!”睿曰:“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不守之以正,何面戴天”遂重进言太后令酌酒赐睿,睿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

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于雀离佛院杀之,时年三十六期年后,诏听以王礼葬,竟无赠谥焉(节选自《北齐书·高睿传》,有删改)6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睿于是亲帅所部/与之俱还/配合州乡/部分营伍/遇善水草/即为停顿/分有余/赡不足/屯以全者十三四焉B.睿于是亲帅/所部与之俱还/配合州乡部分/营伍遇善水草/即为停顿/分有余/赡不足/屯以全者十三四焉

C.睿于是亲帅所部/与之俱还/配合州乡部分/营伍遇善水草/即为停顿/分有余/赡不足/屯以全者十三四焉D.睿于是亲帅/所部与之俱还/配合州乡/部分营伍/遇善水草即为停顿/分有余/赡不足/屯以全者十三四焉66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经》,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是儒家十三经之一B.受禅,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是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一种方式C.车驾,天子出巡时乘坐的马车,后用为天子的代称,文中代指齐显祖。

D.赠谥,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表示褒奖的称号6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睿谨守孝道,受到高祖优待他在丧母后,大声号哭,几乎晕厥;高祖见他始终不肯饮水吃饭,于是与他同桌而食。

B.高睿体恤部下,言行感动士兵他带领兵卒修筑长城,不顾天气炎热,撤除盖扇,将冰水让给兵士,自己未尝一滴C.高睿名声斐然,遭到猜忌疏远他久掌朝政,清真自守,声誉日盛,慢慢受到疏远,于是撰写《要言》表达情怀。

D.高睿守正不屈,最终被害而死他坚持罢免和士开,数次违逆太后,不听他人劝告,执意进谏,招来杀身之祸6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丧尽礼,持佛法长斋,至于骨立,杖而后起(2)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犯暑热,遂遣舆冰,倍道追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

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6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7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在古代有时特指《诗经》,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里面的“诗”都是指《诗经》。

B.“衣锦昼游”指白天穿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比喻富贵还乡,向乡亲们炫耀C.《北史》为二十四史之一,是记录北魏到隋的历史的一部史书D.“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记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事迹,如《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7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7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魏玄字僧智,任城人也六世祖休,仕晋为鲁郡守永嘉南迁,遂居江左父承祖,魏景明中,自齐归魏,家于新安玄少慷慨,有胆略普泰中,除奉朝请。

频从军与梁人交战永安初,以功授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及魏孝武西迁,东魏北徙,人情骚动,各怀去就玄遂率募乡曲,立义于关南, 即从韦法保与东魏司徒高敖曹战于关口及独孤信入洛阳,隶行台杨琚防马渚复与高敖曹接战自是每率乡兵,抗拒东魏。

前后十余战,皆有功邙山之役,大军不利,宜阳、洛州皆为东魏守崤东立义者,咸怀异望而玄母及弟并在宜阳玄以为忠孝不两立,及率义徒还关南镇抚太祖手书劳之,除洛阳令十三年,与开府李义孙攻拔伏流城,又克孔城,即与义孙镇之。

十四年,转河南郡守,加大都督十六年,洛安民雍方隽据郡外叛,自号行台,攻破郡县,囚执守令玄率弘农、九曲、 孔城、伏流四城士马讨平之魏恭帝二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孝闵帝践阼,进爵为伯保定四年,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徙镇阎韩。

仍从尉迟迥围洛阳天和元年,陕州总管尉迟纲遣玄率步骑五百于鹿卢交南,邀击东魏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永业有众二万余人,玄轻将五骑行前觇之,卒与之遇,便即交战,杀伤数十人,获马并甲槊等,永业遂退二年,进爵为侯三年,迁熊州刺史。

政存简惠,百姓悦之五年,齐将斛律明月率众向宜阳,兵威甚盛,玄率兵御之,每战辄克后以疾卒于位史臣曰:二国争强四郊多垒镇守要害义属武臣李延孙等以勇略之姿受捍城之寄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用能观兵伊、洛,保据

崤、函,齐人沮西略之谋,周朝缓东顾之虑,皆数将之力也(节选自《周书·魏玄传》,有删改)7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国争/强四郊/多垒镇守要害/义属武臣/李延孙等以勇略之姿/受捍城之寄/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

B.二国争强/四郊多垒/镇守要害/义属武臣李延孙等/以勇略之姿/受捍城之寄/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C.二国争/强四郊/多垒镇守要害/义属武臣李延孙等/以勇略之姿/受捍城之寄/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

D.二国争强/四郊多垒/镇守要害/义属武臣/李延孙等以勇略之姿/受捍城之寄/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7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古代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江右即江西。

江左与江表所指的地理区域相同B.开府,军职名西魏、北周时期,府兵每军设一开府将军,简称开府,全称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C.元年,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也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如北周武帝第二个年号的第一年称为天和元年。

D.崤、函,指崤山和函谷关,古代常将二者合称为“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7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玄胆识过人,率众发动起义东魏北徙,人心动荡,他招募同乡,在关南发动起义,率领乡兵参与朝廷与东魏的战斗,屡次建功。

B.魏玄忠义报国,无暇顾及家人朝廷军队失利,宜阳、洛州陷落,他无暇顾及在宜阳的母亲与弟弟,积极率部御敌,受到朝廷肯定C.魏玄骁勇善战,成功击退强敌东魏独孤永业的军队有二万余人,他先派兵侦察,然后亲率五百人突袭敌军,成功退敌,有所缴获。

D.魏玄治理得法,保障一方安定他任熊州刺史时,实施宽仁的政策,使百姓得到实惠;外敌多次侵袭宜阳,他率兵抵抗,每战必胜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洛安民雍方隽据郡外叛,自号行台,攻破郡县,囚执守令。

(2)齐人沮西略之谋,周朝缓东顾之虑,皆数将之力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赵良弼,字辅之,多智略,初举进士,教授赵州世祖在潜簿,召见,占对称旨会立邢州安抚司,擢良弼为幕长邢久不得善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逃去。

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再阅岁,凡六往返,所请无不从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参议元帅事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闻宪宗崩,世祖北还,良弼陈时务十二事,言皆有征庚申

,良弼凡五上言劝进,曰:“今中外皆愿大王早进正宸,以安天下,事势如此,岂容中止,社稷安危,间不容发”世祖嘉之既即位,立陕西四川宣抚司,以廉希宪、商挺为使、副,良弼为参议良弼先行,谋诸断事官八春,曰:“今浑都海日夜思北归,纽璘迁延不即行,当先遣使奉上旨促纽璘入朝,刘太平速还京兆。

”八春从其议纽璘果移营将入泾,刘太平将趋六盘,闻命乃止后浑都海果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决议,执浑都海之党元帅诛之升参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以私憾诬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异志者九事,以良弼为证帝召良弼诘问,良弼泣曰:。

“二臣忠良,保无是心,愿剖臣心以明之”帝意不释初挺荐王文统可大用后平李璮乱,得文统与璮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良弼誓死不少变,帝意乃解,费寅卒以反诛后帝将讨日本,三问,良弼言:“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

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帝从之二十三年卒,追封韩国公,谥文正(选自《元史·赵良弼传》)7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B.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C.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D.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称为崩。

B.庚申,与上文“己未”均为干支纪年法干支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纪年方法之一C.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后来代指国家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

7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良弼富有才干在世祖即位前他就得到召见,应答称意;世祖北还时他陈奏应办的政务,件件都有依据B.赵良弼洞察时局他曾多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提醒世祖形势紧迫,不能有丝毫犹豫,获得世祖赞许。

C.赵良弼行事果敢他为陕西、四川宣抚司参议时果断施策,并在浑都海反叛朝廷时,逮捕并处死其党羽D.赵良弼坚持正义费寅因私人恩怨而告廉希宪、商挺图谋不轨,良弼誓死不妄言,却未能消除世祖疑心8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2)后平李璮乱,得文统与璮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远,字万岁幼有器局,志度恢然尝与群儿为战斗之戏,指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

郡守见而异之,召使更戏群儿惧而散走,远持杖叱之,复为向阵,意气雄壮,殆甚于前郡守曰:“此小儿必为将帅,非常人也”及长,涉猎书传,略知指趣而已魏正光末,天下鼎沸,敕勒贼胡琛侵逼原州,其徒甚盛远昆季率励乡人,欲图拒守,而众情猜惧,颇有异同。

远乃按剑而言曰:“顷年以来,皇家多难匈党乘机,肆其毒螫王略未振,缓其枭夷正是忠臣立节之秋、义士建功之日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今若去顺效逆,虽五尺童子,犹或非之,将复何颜以见天下之士有异议者,请以剑斩之!”于是众皆股栗,莫不听命。

乃相与盟歃,遂深壁自守太祖见远,与语,悦之,令居麾下,甚见亲遇时河东初复,民情永安,太祖谓远曰:“河东国之要镇,非卿无以抚之”乃授河东郡守远劝课农桑,肃遏奸非,兼修守御之备曾未期月,百姓怀之魏建东宫,授太子少傅。

寻转少师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请举州来附时齐神武屯兵河阳太祖以仲密所据辽远,难为应接,诸将皆惮此行远曰:“北豫远在贼境高欢又屯兵河阳常理而论实难救援但兵务神速事贵合机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脱有利钝,故是兵家之常。

如其顾望不行,便无克定之日”太祖喜曰:“李万岁所言,差强人意”远善绥抚,有干略,守战之备,无不精锐每厚抚境外之人,使为间谍,敌中动静,必先知之至有事泄被诛戮者,亦不以为悔其得人心如此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大将军,邑千户。

复镇弘农(选自《北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8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北豫远在贼境/高欢又屯兵/河阳常理而论/实难救援/但兵务神速/事贵合机/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

B.北豫远/在贼境/高欢又屯兵河阳/常理而论/实难救援/但兵务神速/事贵合机/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C.北豫远在贼境/高欢又屯兵河阳/常理而论/实难救援/但兵务神速/事贵合机/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

D.北豫远在贼境/高欢又屯兵河阳/常理而论/实难救援/但兵务神速/事贵合机/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勒,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在汉代时称为丁零,南北朝时也称狄历。

B.昆季,是“兄弟”之意,长为昆,幼为季;昆季与“伯仲”意思相同C.卿,古时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也表示夫妻或好友之间的亲昵称呼D.践阼,常用来指皇帝登临皇位阼,古代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远幼有气度,颇显将才幼时与群童游戏时,就显示出排兵布阵的将帅能力,郡守初见有所怀疑,再试后对其表现大加赞美与推崇B.李远临危不惧,忠心耿耿当时敕勒族胡琛率部逼近原州,众人心内猜疑恐惧,李远号召并威慑众人立忠节、立功业,不能临难退缩。

C.李远能力出众,深受信任国家的重要地区河东刚收复,百废待兴之时,太祖认为只有李远有能力安抚治理;李远到任后,果有成效D.李远善笼人心,为人信服他常厚待境外之人,通过他们掌握敌军动态,那些做间谍的境外之人因身份暴露被诛杀,也不会感到后悔。

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儿惧而散走,远持杖叱之,复为向阵,意气雄壮,殆甚于前(2)远劝课农桑,肃遏奸非,兼修守御之备曾未期月,百姓怀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

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后试守鲁阳郡,道元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乃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萧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及选州官,多由于念。

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时雍州刺史萧宝夤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元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夤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

亭在冈下,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道元与其弟二子俱被害道元瞋目叱贼,厉声而死宝夤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选自《北史•郦道元传》第十五)8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B.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C.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D.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8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古代的爵位,春秋时期按高低依次分成公、伯、侯、子、男五等B.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职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C.诏,文中意为皇帝下诏令,诏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D.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出行的信物

(即凭证)8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道元执法严厉郦道元执法严厉,被御史中尉李彪看中,李彪推荐将其从太傅掾任上调为书侍御史;后来郦道元还因执法严厉遭到蛮人的诉讼B.郦道元受到赏识。

顺皇后的父亲于劲任冀州刺史,领兵在关中作战,不在冀州任上,郦道元虽身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却管理冀州全州事务达三年之久C.郦道元主持正义侍臣丘念利用自己是汝南王宠臣的身份,操纵州官选拔,郦道元把丘念抓起来,并请求灵太后下达命令将丘念处死。

D.郦道元学问广博郦道元喜欢学习,遍览奇异之书,撰著注释《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有《七聘》及其他各类文章行于世8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2)侍中、城阳王元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元志,字猛略祖齐少雄杰魁岸世祖爱其勇壮引侍左右从征赫连昌世祖马蹶贼众逼帝齐以身蔽捍决死击贼贼乃退世祖得上马是日微齐帝几至危殆父兰,以忠谨见宠孝文初,赐爵建阳子,卒于武川镇将。

志少清辩强干,历览书传,颇有文才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彪言:“御史中尉辟承华车盖,驻论道剑鼓,安有洛阳令与臣抗衡?”志言:“神乡县主,普天之下,谁不编户?岂有俯同众官,趋避中尉?。

”孝文日:“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及出,与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帝谓邢峦曰:“此儿竞可,不镂自雕”峦曰:“露竹霜条,故多劲节”员外郎冯俊,昭仪之弟,恃势恣挝所部里正志令主吏收系,处刑除官。

由此忤旨,左迁太尉主簿饿为从事中郎车驾南征,帝微服观战所,有箭欲犯帝,志以身鄣之,帝便得免矢中志目,因此一目丧明以志行恒州事宣武时,除荆州刺吏,大破萧衍军,斩其恒农太守王世定等明帝初,兼廷尉卿后除扬州刺史,赐爵建忠伯。

志在州,威名虽减李崇,亦为荆楚所惮寻为雍州刺史在扬州日,器服珍丽,冠于一时及在雍州,逾尚华侈,聚敛无极及莫折念生反,诏志为西征都督讨之念生遣其弟天生屯龙口,与志相持为贼所乘,遂弃大众,奔还岐州贼遂攻城,州刺史裴芬之疑城人与贼潜通,将尽出之,志不听。

城人果开门引贼,锁志及芬之送念生,见害节闵初,赠尚书仆射、太保(选自《北史·元志传》,有删改)8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齐/少雄杰魁岸/世祖爱其勇壮/引侍左右/从征赫连昌/世祖马蹶/贼众逼帝/齐以身蔽捍/决死击贼/贼乃退/世祖得上马/是日/微齐/帝几至危殆/

B.祖齐/少雄杰魁岸/世祖爱其勇壮/引侍左右从征赫连昌/世祖马蹶/贼众逼帝/齐以身蔽捍/决死击贼/贼乃退/世祖得上马/是日/微齐/帝几至危殆/C.祖齐/少雄杰魁岸/世祖爱其勇壮/引侍左右/从征赫连昌/世祖马蹶/贼众逼帝/齐以身蔽捍/决死击贼/贼乃退世祖/得上马/是日/微齐/帝几至危殆/

D.祖齐/少雄杰魁岸/世祖爱其勇壮/引侍左右从征赫连昌/世祖马蹶/贼众逼帝/齐以身蔽捍/决死击贼/贼乃退世祖/得上马/是日/微齐/帝几至危殆/9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编户,古代户籍制度被正式编人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B.里正,基层官职名称,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C.车驾,马驾的车,指天子乘车而行帝王不能被直接称呼,故以此代称D.刺史,又称刺使,

“刺”指检核问事,“史”指御史文中指中央监察官员9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志颇具才能,为人刚强不屈他少年时论议问题清晰明了,处事精明干练;面对诘难,他捍卫自己作为帝都长官的身份,得到了皇帝的称赞。

B.元志惩治外戚,违抗皇帝旨意员外郎冯俊仗势欺人,元志派人将他逮捕并收押,处刑罚,免官职,结果触犯了圣意,被贬谪担任了太尉主簿C.元志挺身而出,勇于舍身救主皇帝南征换常服观战,元志挺身遮挡射向皇帝的箭,被射中眼睛,一目失明,后来皇帝任命他代理恒州事务。

D.元志出兵平叛,兵败城破遇害等到莫折念生反叛,元志以西征都督的身份前去讨伐,被敌人打败后逃回岐州,后被潜藏在城中的内奸杀害9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

(2)帝谓邢峦曰:“此儿竞可,不镂自雕”峦日:“露竹霜条,故多劲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玠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

天嘉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为桂阳王友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

”高宗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乃除戎昭将军、山阴令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

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玠在任岁余,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莱以自给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珍答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

[注]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时人以为信然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太子爱玠文辞,令入直殿省十年,除电威将军、仁威淮南王长史,顷之,以本官掌东宫管记十二年,迁御史中丞,卒于官,时年五十二。

玠刚毅有胆决,兼善骑射尝从司空侯安都于徐州出猎,遇有猛兽,玠引弓射之,再发皆中口入腹,俄而兽毙及卒,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选自《陈书·褚玠传》,有删节)[注]局蹐:形容谨慎恐惧的样子9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B.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C.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

D.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9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中国古代“鳏寡孤独”者之一,指幼年丧父者或父母双亡者。

B.高宗,国君的年号,在中国古代,有以年号指代君王的习惯C.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D.东宫,原本指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可以用它来作为太子的代称9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玠善于治理,受到朝廷推重山阴县前后县令都因贪赃罪被罢免,高宗颇为忧虑,在从文士中挑选县令时,君王和蔡景历都想到了褚珍B.褚玠不惧奸邪,做事雷厉风行山阴县民张次的、王休达与奸吏互相勾结,隐匿人口,褚玠到任后捉拿了张次的等人,并将具体情况上报。

C.褚玠受诬被免,得到太子赏识因受诬告被免官,褚玠不能接受,于是留在山阴县境内种蔬菜,太子亲自批赐粟米给褚玠,让他返回京城D.褚玠刚毅勇猛,善于骑马射箭褚玠曾跟随司空侯安都在徐州外出打猎,遇到猛兽,褚玠张弓射箭,一连两发都从野兽口中射入,直入腹中。

9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2)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

睿事继母以孝闻外兄杜幼文为梁州刺史,要睿俱行梁土富饶,往者多以贿败,睿虽幼,独以廉闻武帝即位,迁廷尉,封梁都子天监二年,改封永昌,再迁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魏遣众来伐,睿率州兵击走之四年侵魏,诏睿都督众军。

遂进讨合肥睿案行山川,曰:“吾闻‘汾水可以灌平阳’,即此是也”乃堰肥水顷之堰成水通,舟舰继至起斗舰高与合肥城等,四面临之城渍,俘获万余,所获军实,无所私焉合肥既平有诏班师去魏军既近惧为所蹑睿悉遣辎重居前身乘小舆殿后。

魏人服睿威名,望之不敢逼,全军而还五年,魏中山王元英攻北徐州,围刺史昌义之于钟离睿自合肥径阴陵大泽,过涧谷,辄飞桥以济师旬日而至邵阳元英自率众来战,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英甚惮其强魏军又夜来攻城,飞矢雨集。

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声呵之乃定睿装大舰,使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会淮水暴长,睿即遣之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魏人大溃,元英脱身遁走睿遣报昌义之,义之且悲且喜,不暇答,但叫曰:

“更生!更生!”普通元年,迁侍中、车骑将军,未拜,卒于家,年七十九遗令薄葬,敛以时服武帝即日临哭甚恸睿雅有旷世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所居必有政绩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与裴邃俱为梁世名将,余人莫及。

(节选自《南史·韦睿传》)9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合肥既平/有诏班师/去魏军既近/惧为所蹑/睿悉遣辎重居前/身乘小舆殿后/B.合肥既平/有诏班师去魏军/既近/惧为所蹑/睿悉遣辎重/居前身乘小舆殿后/

C.合肥既平/有诏班师/去魏军既近/惧为所蹑/睿悉遣辎重/居前身乘小舆殿后/D.合肥既平/有诏班师去魏军/既近/惧为所蹑/睿悉遣辎重居前/身乘小舆殿后/9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官职名,战国时期秦国始置,为中央司法审判机构长官B.王:秦汉以来皇帝对臣属的最高封爵,位在公、侯等爵位之上C.元年:古代君主即位的第一年,或者某个年号使用的最后一年D.敛:通“殓”,古代丧葬习俗,指给逝者穿衣并将其装入棺木。

9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睿生性廉洁,不贪非分之物他随外兄在梁州时,因廉洁而闻名;攻破合肥后,也没有私占任何缴获的军用物资B.韦睿精通战法,善于利用条件他在肥水上筑堰以通舰船,攻克了合肥;他趁淮水暴涨亲率水军进攻,击败了元英。

C.韦睿勇气非凡,临险境而从容从合肥班师时,他亲自断后,掩护全军撤回;邵阳之战中,敌箭如雨,他毫不退缩D.韦睿仁爱待人,关心普通士卒如果士卒未立好营帐,他决不先住宿;如果士卒未挖好井、垒好灶,他决不先饮食。

10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再迁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魏遣众来伐,睿率州兵击走之(2)睿遣报昌义之,义之且悲且喜,不暇答,但叫曰:“更生!更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俭,一名众。

幼而修立,勤学有志操,汝南周弘正重其为人,妻以女梁太清初,起家豫章王府行参军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于江陵梁元帝闻其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尝侍宴赋诗,元帝叹赏曰“徐氏之子,复有文矣”江陵陷,复还于京师。

永定初为太子洗马,迁镇东从事中郎天嘉三年,迁中书侍郎太建初,广州刺史欧阳纥举兵反,高宗令俭持节喻旨纥初见俭,盛列仗卫,言辞不恭,俭曰:“吕嘉之事,诚当已远,将军独不见周迪、陈宝应乎?转祸为福未为晚也”纥默然不答,惧俭沮其众,不许入城,置俭于孤园寺,遣人守卫,累旬不得还。

纥尝出见俭,俭谓之曰:“将军业已举事,俭须还报天子,俭之性命虽在将军,将军成败不在于俭,幸不见留”纥于是乃遣俭从间道驰还高宗乃命章昭达率众讨纥,仍以俭悉其形势,敕俭监昭达军纥平高宗嘉之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累迁国子博士大匠卿余并如故。

寻迁黄门侍郎,转太子中庶子,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以公事免寻起为中卫始兴王限外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又为太子中庶子,迁贞威将军、太子左卫率,舍人如故后主立,授和戎将军、宣惠晋熙王长史,行丹阳都国事俄以。

父忧去职寻起为和戎将军,累迁寻阳内史为政严明,盗贼静息迁散骑常侍,袭封建昌侯,入为御史中丞俭性公平,无所阿附,尚书令江总望重一时,亦为俭所纠劾,后主深委任焉又领右军祯明二年卒(节选自《陈书·徐俭传》)10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纥平/高宗嘉之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累迁国子博士/大匠卿/余并如故/B.纥平/高宗嘉之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累迁国子博士/大匠卿余/并如故/

C.纥平/高宗嘉之/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累迁国子博士大匠卿余/并如故/D.纥平/高宗嘉之/赐奴婢十人/米五百斛/除镇北鄱阳王谘议参军/兼中书舍人/累迁国子博士/大匠卿/余并如故/

10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官名,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B.洗马,官职名,汉时亦作“先马”“前马”,为太子属官,掌侍从,太子出行时为前导。

C.迁,古称官职调动,一般指升职最早也指迁谪、放逐,《史记》有“项襄王怒而迁之”,左迁,也指升职D.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是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停职三年的制度10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俭素有才德,颇受认可汝南周弘正认可徐俭的为人,把女儿嫁给他;梁元帝在宴席上也叹赏他的文采B.徐俭为政严明,治理有方徐俭的仕途坎坷不顺,但他为政严肃而公正,他治理的地方盗贼都停止了活动C.徐俭临危不乱,安然脱困。

徐俭奉诏出使,却被叛军软禁于城外,他从容面对,阐明形势,安然脱离困境D.徐俭不阿权贵,坚持正义徐俭不阿附势要,尚书令江总声威重极一时,也被徐俭弹劾,后主对他非常信任10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建初,广州刺史欧阳纥举兵反,高宗令俭持节喻旨(2)高宗乃命章昭达率众讨纥,仍以俭悉其形势,敕俭监昭达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焦度,字文绩,南安氐人也孝武初,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台差度领幢主

送之索虏①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师伯板为己辅国府参军虏遣天水公拾贲敕文寇清口,度又领军救援,刺虏骑将豹皮公堕马,获其具装铠稍手杀数十人师伯启孝武称度气力弓马并绝人,帝召还充左右。

见度身形黑壮,谓师伯曰:“真健物也”除西阳王抚军长兼行参军,补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随镇江州刘子勋起兵,以度为龙骧将军,领三千人为前锋,屯赭圻每与台军战,常自排突,所向无不胜事败,逃宫亭湖中为寇贼朝廷闻其勇,甚忧患之,使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度等,度将。

部曲出首,景文以为已镇南参军,寻领中直兵,厚待之随景文还都,常在府州内景文被害夕,度大怒,劝景文拒命,景文不从明帝不知也以度武勇,补晋熙王燮防阁,除征虏铠曹行参军,随镇夏口武陵王赞代燮为郢州,度仍留镇,为赞前军参军。

沈攸之事起,转度中直兵,加宁朔将军、军主太祖又遣使假度辅国将军、屯骑校尉攸之大众至夏口,将直下都,留偏兵守郢城而已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至今呼此楼为

“焦度楼”事宁,度功居多,转后军将军,封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太祖以其不闲民事,竞不用建元四年,乃除淮陵太守,本官如故度见朝廷贵戚,说郢城事,宣如初年虽老,而气力如故。

寻除游击将军永明元年,卒,年六十一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节选自《南齐书·焦度传》)[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10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

/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B.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檐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C.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D.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10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幢主,旗主、旗头,南北朝及隋的武官,负责宿卫或统兵,始于刘宋末年。

B.夹毂队,南朝诸王亲兵,诸王出则夹车作卫队毂,车轮中心,借指车轮或车C.部曲,古代先锋部队的统称部队分五部,部有曲;后泛指军队,也指部属等D.县子,爵位名子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等封赐的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之一。

10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度作战勇猛,受人称赞担任辅国府参军时,敌方派遣天水公拾贲敕文侵扰清口,焦度带领军队去救援,将敌方骑将豹皮公刺下马并缴获了他的铠甲武器。

B.焦度敢于表达,为人忠诚焦度受王景文厚待,后来跟随王景文返回京都;王景文被害那天晚上,焦度非常愤怒,劝说王景文抗命,但王景文没有听从C.焦度战功显赫,不被重用沈攸之作乱后,焦度担任辅国将军,并在平定沈攸之的事情上功劳很大,但太祖因为他不能管理百姓事务,就把他解官为民。

D.焦度喜忆过往,年老体壮焦度见到朝廷贵戚时,说起郢城当年的事情,讲述形容的情况就像当年一样详尽,到后来年纪虽老,但气力依然跟以前一样10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

(2)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徐孝克,生于官宦,少为《周易》生,有口辩,能谈玄理既长,遍通《五经》,博览史籍,亦善属文梁太清初,起家为太学博士性至孝,遭。

父忧,殆不胜丧,事所生母陈氏,尽就养之道梁末,侯景寇乱,京邑大饥,饿死者十八九孝克养母,储粥不能给,妻东莞臧氏,领军将军臧盾之女也,甚有容色,孝克乃谓之曰:“今饥荒如此,供养交阙,欲嫁卿与富人,望彼此俱济,于卿意如何。

?” 臧氏弗之许也时有孔景行者,为侯景将,富于财,孝克密因媒者陈意,景行多从左右,逼而迎之,臧涕泣而去,所得谷帛,悉以供养孝克又剃发为沙门,改名法整,兼乞食以充给焉臧氏亦深念旧恩,数私自馈饷,故不乏绝后景行战死臧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曰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

于是归俗,更为夫妻后东游,居于钱塘之佳义里,与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每日二时讲,旦讲佛经,晚讲《礼》《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天嘉中,除剡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太建四年,征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持菩萨戒,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

六年,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孝克每侍宴,无所食啖,至席散,当其前膳羞损减,高宗密记以问中书舍人管斌,斌不能对自是斌以意伺之,见孝克取珍果内绅带中,斌当时莫识其意,后更寻访,方知还以遗母斌以实启,高宗嗟叹良久,乃敕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

至德中,皇太子入学释奠,百司陪列,孝克发《孝经》题,后主诏皇太子北面致敬祯明元年,入为都官尚书孝克性清素而好施惠,故不免饥寒,后主敕以石头津税给之,孝克悉用设斋写经,随得随尽二年,为散骑常侍,侍东宫陈亡,随例入关。

开皇十年,长安疾疫,隋文帝闻其名行,召令于尚书都堂讲《金刚般若经》寻授国子博士后侍东宫讲《礼》《传》十九年,以疾卒,时年七十三(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10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景行战死/臧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曰/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B.后景行战死/臧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曰/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

C.后景行战死/臧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曰/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D.后景行战死/臧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曰/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

1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即易经,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后经孔子编定,为儒家“五经”之一B.父忧,是父丧的婉转说法封建制度规定,父母辞世,官员须辞职回家守孝。

C.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专通一经或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D.释奠,学校礼制,设酒食奠祭先圣先师,每年春天举行;也用于新生入学,同行束脩礼1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孝克为人孝顺父丧哀痛得几乎无法举丧;为奉养母亲忍痛嫁妻;悄悄将宫中食物带给母亲吃B.徐孝克学问渊博他精通儒家和佛教经典,博览史籍,喜谈玄理,在京城讲学受到僧俗弟子追捧C.徐孝克颇有声望他清正廉洁,历仕梁、陈、隋三朝,受到高宗、陈后主、隋文帝的称赞与褒奖。

D.徐孝克生性淡泊他出生官宦之家却不迷恋官位;曾剃发为僧,持斋素食;乐善好施,家无余财1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饥荒如此,供养交阙,欲嫁卿与富人,望彼此俱济,于卿意如何?(2)斌以实启,高宗嗟叹良久,乃敕所司,自今宴享,孝克前馔,并遣将还,以饷其母,时论美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艰,居丧哀毁三年庐于墓,尝有雀三足,飞来集其庐户,众咸异焉服阙,刺史殷琰召补主簿宋泰始初,琰举豫州叛,宋明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请救于魏。

详说琰曰:“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身朝廷,何可屈身北面异域?今若遣使归款,必厚相慰纳,岂止免罪而已若谓不然,请充一介”琰许之详见勔曰:“将军严围峭垒,矢刃如霜,城内愚徒,实同困兽,士庶惧诛,咸欲投魏。

仆所以逾城归德,敢布腹心愿将军弘旷荡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围退舍,则皆相率而至矣”勔许之勔遣到城下,详呼城中人,语以勔辞,即日琰及众俱出,一州以全勔为刺史,又补主簿顷之,为新汲令,治有异绩,刺史段佛荣班下境内,为属城表

转治中从事史,仍迁别驾历事八将,州部称之齐明帝为刺史,雅相器遇及辅政,招令出都,将大用之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顷之,建安戍为魏所围,仍以详为建安戍主,带边城、新蔡二郡太守,并督光城、弋阳、汝阴三郡众赴之。

详至建安,魏军引退先是,魏又于淮上置荆亭戍,常为寇掠,累攻不能御,详率锐卒攻之,贼众大溃,皆弃城奔走高祖义兵起,详与颖胄同创大举及高祖围郢城未下,颖胄遣卫尉席阐文如高祖军详献议曰:“穷壁易守,攻取势难;顿甲坚城,兵家所忌。

诚宜大弘经略,询纳群言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高祖嘉纳焉天监元年,征为侍中、车骑将军,论功封宁都县侯,邑二千户详累辞让,至于恳切,乃更授右光禄大夫三年,迁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将军、湘州。

刺史详善吏事,在州四载,为百姓所称州城南临水有峻峰,旧老相传,云“刺史登此山辄被代”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六年,征为侍中、右光禄大夫,未至,授尚书左仆射、金紫光禄大夫道病卒,时年七十四,上为素服举哀,赠右光禄。

(唐姚思谦《梁书》)1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B.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

C.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D.军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献其所见/尽其所怀择/善而从选能/而用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1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还可有号,名是出生不久后长辈起,字则是成年行冠礼后才起的B.出,古代称离开京城外调为“出”,一般指官员被贬谪从京城调到地方,文中即是此意C.天监,齐明帝年号,一般认为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D.刺史,“刺”,检核问事;“史”,御史最初为监察之职,后职权扩大,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1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详少有孝名,为人称赞他少年丧父,因为悲伤过度而损伤身体,时人认为他的孝心感动了神鸟。

B.夏侯详追随齐明帝,颇受赏识齐明帝刚辅政就准备重用他,即位后多次加封他;甚至为他素服举哀C.夏侯详颇有见识,能征善战他对殷琰晓以大义劝其放弃向北魏求救;他先后率精锐攻克荆亭与建安D.夏侯详为官尽责,治理有方。

他曾历事八将,被州部称赞,在担任湘州刺史的四年间也颇为百姓称赞11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顷之,为新汲令,治有异绩,刺史段佛荣班下境内,为属城表(2)因是历政莫敢至,详于其地起台榭,延僚属,以表损挹之志。

参考答案1.D2.A3.(1)虞喜的同乡人贺循当了司空,是位有德行学问的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连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深莫测(2)皇帝诏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良。

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实4.虞喜先后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甚至是博士,都推托不就因为:①他少年时期就有很好的操行,一生志行高洁,潜心研究经传②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虽然高枕于柴门,却自得其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此句的主语是临海任旭、会稽虞喜,讲述他们两人志行高洁的品性,且加以研修典籍,因而获得帝王的征召“足以”为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C根据前文“不就”“复下诏”,可知他们之前没有接受召命,因而“前虽”不能断开,“前”为状语,排除。

B句意:处在今天却能履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日子虽然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文中指通过了院试的人,也是学校生员的专称”错误。

在文中是魏晋时指因才华出众而被举荐朝代错误,只有在明清时,在科考中过了院试的人才被称为秀才,即生员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邑人”;同邑的人;“先达贵显”为判断句式;“诣”,拜访;“信宿”,古文书面语,表示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

(2)“诏”,下诏,诏令;“举”,举荐;“会”,恰逢,适逢;“不行”,没有落实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结合“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分析,虞喜年少时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古籍。

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他少年时期就有很好的操行,一生志行高洁,潜心研究经传结合“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修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分析,听说前贤良虞喜天资卓越,贞纯朴实,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倦,加上冶学深广,博闻强记,钻研艰深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安静的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

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参考译文: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是光禄卿虞潭的族人虞喜年少时就很有操行,博览群书,喜欢古籍诸葛恢治理会稽郡时,虞喜屈身为功曹县举荐为孝廉,州里举荐为秀才,征召司徒,虞喜全都不去晋元帝开始统治江东时,有人上疏推荐虞喜。

晋怀帝即位后,派公车征召并授虞喜为博士,虞喜不赴任虞喜的同乡人贺循当了司空,是位有德行学问的显贵的老前辈,每次到虞喜家里,连宿一两天忘记回家,说虞喜高深莫测太宁年间,虞喜和临海郡人任旭都被征召为博士,未去赴任。

皇帝又下诏书说:“振兴教化致力国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阐明谦抑质朴的道理自丧乱以来,懦家学说衰落,每当我读到《子衿》这首诗,未尝不感慨万分临海人任旭、会稽人虞喜操守高洁,在险恶的岁月里也不改变,精研古代经典,处在今天却能履行古人的道德,他们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励世俗,广博的学识足以阐明道理,前些日子虽然不来应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征召他们。

”虞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赴任咸和末年,皇帝诏令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敢于直言的人士,太常华恒举荐虞喜为贤良适逢国家有战事,没有落实咸康初年,内史何充上疏说:“我听说举荐有才干的人士以后,明堂四门就都能肃穆,任用具有冶国才能的大臣,天下就会太平,美善之道能够彰明,这是有来历的。

现在圣德钦明,想要光大万世的功业,应整肃好招贤用的车马,一有贤人马上就去招纳听说前贤良虞喜天资卓越,贞纯朴实,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厌倦,加上冶学深广,博闻强记,钻研艰深玄妙的学问,他的勤奋没有人比得上,身在安静的地方体察道理,没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门内高枕安卧,怡然自得。

最好是用蒲轮车去征召,用以表彰优异的操宁,一方面可以发扬广远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鄙薄的风俗”疏奏上去,皇帝下诏说:“寻阳人翟汤、会稽人虞喜都恪守常道,清白坚贞,不营谋世务,专心读书,节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婉美。

从前虽然有征召他们的诏令,但是他们不降身屈节,这难道是白丝布难染而求才的礼数怠慢吗!施政方略的实施需要贤才,应该把他们招纳到朝廷里来,这二人都用散骑常侍的职位来征召”虞喜又不应命虞喜专心钻研经传,同时也研读谶书纬书,撰写《安天论》来诘难(质疑)浑天、盖天这两种天体学说,又解释《毛诗略》,注释《孝经》,著《志林》三十扁。

著述共有数十万字,流行于世七十六岁去世汇编不易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15 yuan获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