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教育的表现:人文素养教育的表现形式有
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连,学科核心素养又要通过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来体现
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连,学科核心素养又要通过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来体现在当下的中小学书法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关注不够,导致书法教学目标的混沌、教学内容的单一化、教学方式的机械化、学习评价的主观化。
教育改革从根本上讲,就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不断追问的过程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书法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核心素养应当指导、引领、贯穿书法课程教学。
壹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与书法课程的关联核心素养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到来的大背景下,对当代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当代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在《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一书中在此基础上将核心素养概念修改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必须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个定义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界有关核心素养的一个标准定义一方面核心素养是将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细化为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是一个由众多素养要素构成的庞大体系,讲的是“体系”而不是“核心”;另一方面,国内学者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但都认为核心素养是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包含了相关能力、知识、态度、价值观等内容。
从概念理解上,当下流行的核心素养,是把“核心”转换成了“体系”按照标准定义的表述,核心素养的本质属性可以解读为:教育性和获得性的统一,内在性和必要性的统一,稳态性和适用性的统一,社会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学校设立的每门学科都应承担起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责任,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独特贡献。
书法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新兴学科的代表,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助于提高艺术审美、有助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有助于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等书法教育虽然没有专门对应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但其教学纲要是从教育部在2013年发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2016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及2017年重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三个重要文件中提炼出来的。
首先,《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这正是中小学书法课程的核心其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前面提到过国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血肉相连,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本身具有文化和艺术属性,体现出人文情怀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而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理性思维和用于探究、勤于反思的学习习惯,从而养成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最后,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高中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方面综合各个阶段和相近学科(语文和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容,结合书法学科自身的特点,书法课程的核心素养可以尝试概括为:汉字书写与表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人格的培养与塑造。
其中,汉字书写与表现是基本技能层面的要求,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对书法创作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文化理解与传承是进一步通过书法艺术挖掘艺术背后的文化支撑,其中包含哲学、伦理、国学等素养,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则是所有学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当然书法课程的核心素养如何凝练和表达,有待专家的讨论研究以书法教育教学为载体,深入探寻其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价值,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普遍的积极意义贰核心素养导向的书法教育观重建
(一)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书法教师不只是教书法,而是通过书法来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确立的宏观的教学观念。
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的,体现从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书法教育教学最终的目的也是教育人,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新时代书法教育的新思维,正如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所言:“我如果当中学教师,绝不将我的行业叫作‘教书’……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
他们只需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了;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的教师,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匙。
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每种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许多根辐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才成为推进国家民族的整个轮子”我们强调,“人是一切事物有意义和价值的源头。
没有人就没有一切,无论何时,教育必须首先要去培养一个人,然后才是培养一个律师或医生,而不能相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性的实现,是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把人变成工具”当今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多强调书写技巧,而忽略了如何以书法为载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书法教育的理念要注入新思维首先,教师应当以宏观立德树人教育意识为出发点,只有站到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的制高点,才能将这种意识落实到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中;其次,作为书法教师,要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成长,比如他们是怎样学习和思考的、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学生跟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有何不同等,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欣赏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开发他们无限的潜能;最后,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书法文化的育人价值,如传统书法文化中的道德教育资源、书法艺术中的美育浸润等,结合书法学科的特点进行价值引领。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育界一直存在学科本位和人本位的观念之争,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念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使命,教学改革必须转型既然教师是教人,而不是教书,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关注的中心则是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了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的生成状态。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激发、营造、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尊重,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艺术文化是人类情感高度发达所达成的文化形态,本质上是审美文化,也是人的主体文化,是一个可以容纳人的情感自由驰骋的原野,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将人从动物性中解放出来,并升华到一个真正自由的、美的世界中去。
书法本身作为一门艺术门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书法教学要照顾到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差异,而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师写什么样,学生就必须写什么样,学生必须照着教师写的临摹等观念进行教学教师要营造自由的课堂气氛,在更深的层面上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良知良能。
此时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师应尊重学生,减少对学生的指示此外,要让学生相信自身具备先验性的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非指示型的教育理论可作为上述教育方式的理论支撑(三)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意识
亚洲教育以注入、暗记的方式为主,以提高修学能力为学习目标,而疏忽了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的素养教育艺术教育中的核心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艺术过程之中“浸润”出来的,是长时间的“育”化,是长期宽容的、开放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过程与活动场景中熏陶出来的,正所谓“养之有素”,指向的也就是过程之中的艺术教育,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当今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一方面,由于书法师资的缺乏,非专业的“兼职教师”较多,受这部分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深,他们不仅主观意识强,而且对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比较陌生;另一方面,由于中、高考政策的实施,为了应对考试升学,书法的教育变得机械化,导致学生日后形成书写的习气,不论从书写技法还是审美意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必须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应当美育与德育并重,以“审美传达”带动“技术演示”,进而达到“人格洗炼”的育人目的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书法教育革新路径学校的教育教学是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课程改革将这些素养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将核心素养纳入课程政策,实现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深度融合,是整体推动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以学科教学法的角度出发,通过课程改革、教材的研发、教法的革新等新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核心素养导向的书法课程构建。
(一)以教师素养的提高为前提要从知识教学走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素养型教师加拿大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指出:“教育变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为,事实就是如此简单,也是如此复杂”确实如此,教师的素养跟不上,一切教学的改革都将流于形式。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先生在《现代书法教学的若干重要环节》中指出:“教学中有关要求的提出,必须有一前提,那就是保证一种模式的教学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学生达到熟练把握阶段,并能将这种模式的潜力比较充分地发挥出来……这对基础理论、教学设计、教师素质,都提出了此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的要求。
”教师素养包括个人道德素养、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个人道德素养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书法学科素养则要求教师对书法文化艺术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理解,特别是书法技法、美学、教育、批评以及书法文化背后支撑的哲学伦理等方面的研究,都要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教师的教育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如教师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查阅书法文献,利用多媒体平台获得信息以及传递书法信息等,还需要有创新素养,如何创新课堂,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等另外,教师还应具备跨学科的架构新知识、进行跨学科的研究等都是打造书法混合金课的基础条件。
(二)以课程定位和设置为重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定位应基于汉字书写与表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人格的培养与塑造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目标、内容、结构与评价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构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可观察评估的培养目标,使不同学段育人目标彼此衔接,上下贯通,避免培养目标过于宏大而没有边界,过于庞杂而结构不明,避免什么都从娃娃抓起而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
完整的书法课堂结构包含以下的内容:书法本质探寻—书法核心素养导向—单元计划构思—学习素材加工—问题解决方法—学习评价实施(自省,互评,表现性指向核心素养)针对中小学生,应该以兴趣为导向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内容以趣味性和基础性为主,对汉字的演变、基本的笔画、结构、章法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在课程评价环节应适当的宽松,以鼓励为主。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设置目标和内容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点进行多样又符合个人发展的定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切忌千篇一律此外,教师应鼓励他们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让现代思想逐渐融入对作品精神含蕴的感受中去。
(三)以教学的顶层设计为核心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的书法教学,意味着教师首先考虑的不再是书法知识本身,课堂应当转型为回归学生本体,回归发展本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中应特别注重两方面的转变。
1.教学行为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即从教师对课堂的绝对控制到民主平等;从学生的绝对服从到教师尊重学生;从教师的“喂鸡式”知识传授到学生“寻米式”的主动学习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行为,如放低门槛,设计书法趣味教材和课程,以兴趣引导技法的提升和文化的理解;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审美想象空间能力;通过学生书写“专注”的精神状态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专注力;通过“师生”和“生生”课堂互动引起自我省思培养学生人格素养等。
2.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行为,核心素养为本的书法课堂学习方式应巧立情境创设体验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深度学习、以任务为驱动实现合作学习问题情境在教学中主要指结合学生的经验,通过特定的情境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其中的任务来实现学习的目的。
而很多书法的学习都是从内容技法教学开始,到作品的完成结束,这就把书法学习简单化了如以《兰亭序》的教学为例,《兰亭序》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艺术价值、后世摹本、鉴藏流传都可以以情境化的设置融入教学当中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作品的互相观摩,互相点评实现互为老师的氛围,还可以在教师布置的任务中协作完成,如亲自动手,互相协作完成作品的装裱等。
(四)科学的教学评价为保障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立从知识向能力、从能力向素养不断提升的发展水平等级标准,借以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观察评估,实现对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反馈与指导,引导学校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
在书法教学评价中,应当由单一的学业成绩制向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转型,运用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进行客观地评价教师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书法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针对如何将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在解决问题时体现出的关键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此外,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来反思和评价课堂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先生认为:“教学中要随时强调形式与精神内涵的联系,并通过学生的陈述来进行检查和引导这种陈述是不容易准确的,也有许多感受根本无法进入陈述,但这是惟一可行的检查方式和引导方式,透过陈述的语言,我们有可能窥知心灵所进行的隐蔽活动。
学生真正获得了什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无论别人怎么样看待或者评价,学生的学习最终都要转化成自我评价,从而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注重发展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充分体现了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观点。
书法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提升文化素养,明是非、知得失,通过书法实践能够提高审美情趣,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核心素养导向的书法教育教学,只有将汉字书写与表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人格的培养与塑造这些素养,通过有效的教学融入和贯穿课堂才能实现真正的落地。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书法教育转型思考*作者:张克张克,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书法理论和书法教育*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中国成立70 年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演变研究(项目编号:2019YBYS150)及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文化传承视域下我国大中小学书法教育一体化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0-GX-256)阶段性成果。
刊于《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20年第11期
目录《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20年第11期视 点1 书法审美一二言/王伟林专 题新时代背景下书法教育新思维7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书法教育转型思考/张克13 “选课制”——书法教学新构想/高立斌17 “公能”视域下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新思维
——以《求是》教学为例/刘佳 彭建21 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视野中的书法教育/于洁 陈学利书法观典24 《虞恭公碑》《张翰帖》/马斌教学与研究26 论吴昌硕写意篆书/文爽29 立足儿童立场开启识字教学/孙方霞
33 中小学书法实践课教学的几点思考/张亚明36 《坐标系临摹簿》的解读与使用建议/李宗苑40 小学篆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殷莺44 篆书《福》教学课例/刘佳慧艺林雅苑47 刘华 李秀珍 杨少梅郭芳 王东艳 唐军林
徐庆超 孙慧瑶 朱皓铭何雨彤 何建勋 韩焜徐伊诺 朱芸慧 朱雨熙张靖沅 乔祯轩 陈九旭朱修齐 唐彬晁 葛心月魏海丽 丁秀平 张继枫史文进 朱向梅 赵卫郑丹 朱吉祥 曹永秀朱勒 王紫璇 赵冬海雍梦圆 房子欣 严思凡
潘鹏程 刘白 杨曼琪施子曈 芮平川 糜雯婷屈瑞瑞 赵雅婷 张恬语何瑾轩曳学书悟道67 落纸云烟自沉浮——略谈冒襄和他的书法/季秋屹名校课改69 以字厚德以墨化人——江苏省睢宁县桃园镇中心小学书法(写字)特色课程文化建设
/田礼明 姚超72 高效读帖助力高年级软笔教学/朱坤75 提高小学生汉字规范书写速度的策略探究/孙存道78 书法与书道相伴情义与情智共生/叶成珠聚 焦封二 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封三 经典伴成长笔墨常飘香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大赛工业园区复赛掠影封底人物 江苏省睢宁县桃园镇中心小学 田礼明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素养教育的表现:人文素养教育的表现形式有
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连,学科核心素养又要通过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来体现…
-
海贼同人文主角是女帝:海贼女主是女帝
霍格沃茨、海贼王、柯南、火影、综漫无限!
- 海贼同人文主角是女帝:海贼女主是女帝
- 上海人文纪实频道:上海纪实频道2025
- 偷星九月天九琉同人文:偷星九月天九琉结婚小说
- 偷星九月天九琉同人文:偷星九月天九琉结婚小说
- 都市丽人文胸多少钱:都市丽人文胸多少钱一件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