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教学部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对数以亿计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来说,他们保留了农村户籍身份,进城从事了城市的非农职业,身份转换的滞后、进城发展面临的阻碍、城市社会的内在排斥等使其长期处于“有流动、无迁移”的复杂局面,进而导致其在适应城市、实现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时面临严
对数以亿计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来说,他们保留了农村户籍身份,进城从事了城市的非农职业,身份转换的滞后、进城发展面临的阻碍、城市社会的内在排斥等使其长期处于“有流动、无迁移”的复杂局面,进而导致其在适应城市、实现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时面临严峻考验。
流动人口消费模式呈现低效趋势虽然这一群体的名义工资收入伴随物价变动、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调整等原因有所增长,但消费模式长期没有实质性改变,仍面临一种低效、呈现结构性固化趋势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流动人口在城市迫切需要获得更高收入,改善自身和家庭的消费和福利水平,但受制于自身的受教育水平、技能状况,流动人口的实际收入增长有限,加上大多数流动人口仅仅参与了新农保,享有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的比例较低,在城市缺乏稳定以及与城镇居民相当的长期保障预期,导致本来就收入不高、消费能力有限的流动人口不敢在城市消费,有限的收入除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支付随迁子女的教育支出外尽量压缩在城市的其他消费。
另一方面,农村依旧是大多流动人口的养老归宿地,老一代流动人口陆续返回农村养老;新生代流动人口大多只能回农村寻找配偶,在人口性别结构处于失衡、婚姻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婚育成本日益提高的不利局面下,男性流动人口不得不在户籍地的城镇或乡村修建或购买房屋、添置大件消费品,但在很长的外出务工期间,这些消费品的使用效率极低,甚至长期处于完全闲置的状态。
很多三四线城市较高的房地产销售数据和偏低的入住率就是这种情形的真实反映养老、子女教育、婚姻等原因导致流动人口在城市不敢消费、在农村消费陷入低效率同时并存的情形,我们称之为“流动人口的消费困境”流动人口的消费水平反映其融入城市状况
流动人口的消费水平和结构是反映群体融入城市状况的一面镜子从消费视角考察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实际福利水平,真正抓住了“人”的城市化的核心和关键流动人口消费水平高低首先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即流动人口的经济立足状况。
从动态视角看,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虽然在逐渐上调,但挣钱速度没有花钱速度快,城市房价快速上涨以及其他物价的上涨速度侵蚀了本就不高的收入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流动人口月均收入提高了近50%,但月均消费几乎增长了一倍。
从外部对比看,流动人口平均月收入虽然不低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但在两个方面处于劣势,一是考虑随迁家庭成员或留守人员后,家庭人均收入处于极低水平;二是考虑到流动人口享有的城市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低,其长期保障性收入相对较低。
从代际对比看,1980年前出生的老生代、1980—1990年出生的中生代以及199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在消费结构上呈现较为一致的趋同现象新生代流动人口,相对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但收入和消费水平却仍处于不利位置,反映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面临更为严峻挑战,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困境开始呈现明显的代际传递特征。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又反过来固化了这一群体的消费模式共享城市化带来的结构改革红利,必须以切实解决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社会融合问题为前提流动人口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上贴近市民,城市化才能真正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
在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仍面临诸多阻碍时,外界所理解的流动人口消费困境实际是群体自身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由于融入城市门槛高,流动人口不断压缩在城市的消费特别是发展型消费,使得流动人口的收入增长乏力,就业呈现低层次重复,横向的城市、企业间流动多,向上的职业流动少,进一步降低了流动人口对长期收入保障的心理预期,导致其只能不断压缩当期消费;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长期保障预期越弱,返乡养老的动机就越强烈,在流入地的低效消费占比就越高。
流动人口的外出似乎一直处于挣钱回家盖房子、为子女教育、为子女婚姻的原始积累阶段破除消费困境需提高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水平破除流动人口的消费困境必须从提升群体就业能力、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寻找出路流动人口为过去的城市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质量的不断提升也有赖于流动人口有效融入城市,不断缩小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
提升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基础是提高其经济立足能力适应流动人口流动特征,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流动与人口流动同步,尽量缩小流动人口的先天教育不足同时,改变培训“只见数字不见人”的形式主义,适应流动人口的工作特征、现实期望,整合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技能培训切实帮助流动人口在城市站住脚、能留住。
此外,要逐步理顺现有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的巨大落差,一方面要建立适应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转接机制,提高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参保率;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明确提高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水平的路线图和时间节点,增强流动人口长期保障的预期稳定性。
在上述过程中,不断剥离和消除各类基于户籍的社会福利、就业歧视等是必要的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国内发展进入新常态除落实供给侧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外,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提高消费能力成为应对当前困境的重要出路之一。
挖掘和拓展流动人口的消费潜力更是重中之重(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素质教育教学部 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对数以亿计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来说,他们保留了农村户籍身份,进城从事了城市的非农职业,身份转换的滞后、进城发展面临的阻…
-
同人文?c3 士兵突击:士兵突击里的c3
如果你是我的写作学员,请积极来投稿!
- 同人文?c3 士兵突击:士兵突击里的c3
- 玖兰枢和锥生零的爱情同人文:玖兰枢给锥生零血是哪一集
- 伪装者之明楼同人文:伪装者原创攻明楼受
-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 人文信息:人文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