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埃及的人文历史:埃及的人文历史有多少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3-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卢克索-卡纳克神庙:根据埃及人的观念,西方是太阳落下的方位,象征黑暗和死亡,因此金字塔和各种地下墓穴都建造在尼罗河西边。而东方代表再生和生命,因此神庙一般建在尼罗河的东岸,是为在世的人祭司和赞颂神明所建。

埃及的人文历史:埃及的人文历史有多少年

 

作者:渔夫(fisher446688)摄影:除特别注明外,本文图片均来自渔夫(fisher446688)上接《埃及土耳其印象(一)-埃及人文历史(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        根据埃及人的观念,西方是太阳落下的方位,象征黑暗和死亡,因此金字塔和各种地下墓穴都建造在尼罗河西边。

而东方代表再生和生命,因此神庙一般建在尼罗河的东岸,是为在世的人祭司和赞颂神明所建最著名的神庙包括卡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和阿布辛贝神庙,我们这次旅行参观了前两个

       第一个是卡纳克神庙,又称阿蒙神庙。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位于今开罗南面约六百多公里的卡纳克阿蒙神庙是其中最著名的。

 这座神庙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所组成,上图是卡纳克神庙的示意模型。

        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大柱厅,导游介绍这里有134根石柱,分成16排中央两排的柱子最为高大,其直径达3.57米,高21米,上面承托着长9.21米,重达65吨的大梁,其建筑尺度之大,实属罕见。

看到上图上面房梁上的石头吗,《尼罗河惨案》中大石头掉下来的场景,很可能是在那里拍摄的

        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视线随脚步移动时远时近,时明时暗 ,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虽然破损严重,但透过现存部分,依然能够脑补出当年这里是如何宏伟壮观。

 从上图可以看到高高的横梁上方还保有着图案和象形文字的颜色。

        看到这些公羊的雕像,你一定会想起电影《尼罗河惨案》里那个有点神经质的女作家。根据导游介绍,公羊是太阳神的化身之一,公羊前面雕刻的小人就是法老的形象。

        在神庙后面的院落里,我们看到一个石雕的圣甲虫(也叫金龟子),有不少西方人围着它转圈据导游介绍,据传说圣甲虫也是太阳神的一种化身,在埃及是受到崇拜的在电影里看到成群的这种虫子会给人恐怖的感觉,但现在看到这个石雕甲虫,感觉还是挺亲和的。

我们也围着它转了三圈,但是导游说必须与中国人转塔和转山的方向相反(逆时针)方尖碑       卡纳克神庙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方尖碑,与金字塔和神庙是合称为古埃及文明中石头建筑的三大标志,是古埃及人对太阳神崇拜的产物。

方尖碑用整块花岗岩制成,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会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方尖碑的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卡纳克神庙保存着一座图特摩斯一世建立的方尖碑(见上图),高22米,重140吨       方尖碑的高度不等,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卡纳克神庙保存着一座图特摩斯一世建立的方尖碑(见上图),高22米,重140吨

       卡纳克神庙还保存着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古埃及惟一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所立方尖碑,碑身全高29米,重323吨,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

        女王的方尖碑原来是一对,另一座倒塌后放在神庙后的圣胡边(见上图)。下图是在卢克索神庙前的方尖碑。

        目前全世界源自古埃及的方尖碑共29座,其中埃及本土9座(据说现在只剩下5座了,上图为卢克索神庙前的方尖碑),意大利11座,比存留埃及的还多其它拥有埃及方尖碑的是:英国4座,法国、以色列、土耳其、波兰、美国各1座(在纽约,不是华盛顿的那座)。

下图是我在法国、土耳其和意大利看到过方尖碑,分别在法国巴黎协和广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相对来说,法国的那座更完整一些顶端还有包镶着金箔,就像古代埃及人传统的做法一样1831年,时任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将此国宝“赠送”给法国皇帝查理五世这块方尖碑碑身由整块粉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上面刻满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内容是拉美西斯二世征战的场面及对他丰功伟绩的赞颂。

碑身高达23米,重230吨聪明的法国人在安置方尖碑时还恢复了它的另一个功用,把它建成了一个巨形日晷的晷针,而协和广场则成了"晷面"

        古埃及人是怎么打造和搬运这么巨大而沉重的碑体呢,对这个问题现代人也很困惑在法国方尖碑的底座基石上记载着将之运到这里和树立起来的艰难过程从尼罗河上为其特别建造的大船开始,历时三年经过尼罗河、地中海、大西洋、塞纳河,又用三年将方尖碑矗立在协和广场的正中。

卢克索神庙        法国的方尖碑来自埃及的卢克索神庙,我们去参观的时候看到它的姐妹塔依然矗立,但显得有点孤单。门前的两尊坐像均为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卢克索神庙也有很多巨大的石柱,但是请注意这里的柱头与卡纳克神庙的柱头不同,卢克索用的是纸莎草形状,而卡纳克用的是莲花(闭合或开放)的形状。

 这些巨型石柱在夜晚的灯光照射下更显雄伟壮观。

        据导游介绍,我国主席访问埃及时,曾在下图这个柱廊围绕的小广场上举办中埃文化节庆祝活动,古老的神庙建筑上挂上了喜庆的灯笼,我一直在脑补当时的欢乐场景。

        卢克索神庙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全世界仅有的同时具有埃及法老时代风格、希腊风格、罗马(基督教)风格和穆斯林(伊斯兰教)风格建筑的宗教场所。在其大门入口左侧墙基上面居然有一座清真寺。 

(图片来自导游资料)罗马风格

(图片来自导游资料)基督教风格

(图片来自导游资料)希腊风格

(图片来自导游资料)法老时期。

        四年前也是这个时段,一件涂鸦事件轰动全国一名南京的中学生游览卢克索神庙时,在墙壁的浮雕像上写了“丁XX到此一游” 几个字该同学此行为被微博曝光后立即引起公愤,并遭到人肉,家长急忙出面向公众道歉并恳请给孩子改过的机会。

此事件对中国游客文明出游有积极促进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埃及虽然有专门的旅游警察,专门维持旅游景点和文物方面的保护,但是实际到现场我看到的保护措施还是欠缺的很多非常珍贵的文物并没有设立阻隔和遮挡但是中国游客的素质显然比以前有所提高。

上面说的那个涂鸦也早就被清洗干净 卢克索-蒙农雕像        从卢克索前往神庙的路上,我们参观了孟农神像这是在一篇废墟上并排矗立的两座石头雕像雕像高20米,风化严重,面部已不可辨识人们认为石像是希腊神话中的孟农的雕像,就给石像取名为孟农像。

        据传说,罗马统治时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现了裂缝每当起风的时候,孟农像就会发出高亢的声响,但后来经过修补之后,孟农像再也没有唱过歌国家博物馆        埃及国家博物馆镇馆藏品之一就是图坦卡蒙陵墓发掘出的文物,其中包括那个著名的黄金面具,它陈列在图坦卡蒙专门展馆里。

那里不许拍摄,手机也不行

 我在外面展厅里拍了一些跟图坦卡蒙有关的物品,如他的金棺、椁等。

巨大的金棺,全围黄金打造。埃及人真的不差钱。

       下图中的四个罐子是制作图坦卡蒙木乃伊时用于装载他内脏的石罐。据埃及人传统,四个罐子分别装肝、肺、胃和肠子。埃及人认为心是灵魂的住所,必须保留在身体里,因此不用专门装起来。

镇馆宝贝中的《美杜姆群鹅图》就没管那么严格,但只能隔着玻璃看和拍照。

       下面这张近一点拍的,如果放大也许能看出鹅嘴里的牙齿。这么高超的构图和颜色搭配技巧,真的很难相信这是4000年以前的人画出来的。

        再比如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像,她是埃及历史上少有的女王,号称埃及武则天这座雕像中她既有男性的红色皮肤,神赐的胡子,也有女性柔和的面部线条,明快的眼睛,天真的神态,使得这张脸有种模糊了性别的美妙。

        我还拍摄了一些其他宝物,就不一一介绍了,建议各位看官去买一本埃及博物馆的书看看。

王座,咱们叫龙椅,他们用狮子头做象征。

纸莎草纸        在埃及博物馆的宝贝里,还有一批比较重要的就是纸莎草书画。比如下面这些(由于隔着玻璃因此不够清晰):

那么纸莎草长什么样呢?下图中店员拿着的那个就是纸莎草。

        这个草在埃及是神草,可以用来造纸,也可以用来占卜遗憾的是,大约公元9世纪起,纸莎草纸竟奇迹般地绝迹了就连埃及人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用这种神奇的植物造纸,而且埃及全境居然不产这种草了20世纪中期,一个叫做哈桑·拉加卜的传奇的埃及男人解开了这个千古之谜!。

       要说埃及纸莎草造纸技术失而复得还与中国有关系话说这位拉加卜作为中埃建交后的第一任埃及驻华大使,出使中国期间,受到当时中国造纸系统的启发,并对古埃及纸草造纸术萌发出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回国经过潜心研究,经过艰苦试验,并参照中国的造纸技术,终于复活了古老的纸莎草造纸技术。

        从后面可以看到纸草纸的纹路,草纸的颜色取决于泡草时的水温。我还特地买了两张纸沙草画。

        正经商店里这样一张纸莎草画一般也要几十美元但是小摊上会有One Dollar十张那种,据说是香蕉皮仿制的,你没听错,香蕉皮埃及人跟某国人学坏了埃及土耳其印象(一)-埃及人文历史(下)  。

埃及土耳其印象(二)--风土人情(人物篇) 埃及土耳其印象(三)-风土人情(猫、狗篇)  点击“阅读原文”翻看《埃及土耳其印象(一)-埃及人文历史(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