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原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3-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用野心对抗野心:〈联邦党人文集〉讲稿》目的就是要把《联邦党人文集》中晦涩难解的表达尽量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同时,把看似结构零散的文本勾连在一起,让读者掌握其内在的逻辑框架,领会其整体的思维脉络。

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原文

 

聚焦

《用野心对抗野心:〈联邦党人文集〉讲稿》作者:王建勋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2020年3月内容简介:《联邦党人文集》被公认为仅次于《独立宣言》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重要文献,内容围绕1787年宪法的基本架构和制度安排展开。

可以说,美国宪法的几乎所有主要内容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说明和解释《联邦党人文集》在汉语世界问世多年,近年又出版了若干新译本,但人们对它的阅读却远远不够,且存在诸多误解如何评价这部经典著作?它在美国政治史上地位如何?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作者撰写了这部“讲稿”。

其目的就是要把《联邦党人文集》中晦涩难解的表达尽量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同时,把看似结构零散的文本勾连在一起,让读者掌握其内在的逻辑框架,领会其整体的思维脉络此外,这部《讲稿》还为读者理解《联邦党人文集》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作者选择其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制度价值的核心问题进行重述与阐释,试图解释当时的美国人为何要制定一部新宪法,他们为何对某些问题存在重大争论等。

王建勋,1972年生,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北京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获得法学学士、硕士以及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建勋:怎样阅读《联邦党人文集》?《联邦党人文集》的中译本早已出现,而且,近些年又出版了若干新译本,有的影响似乎也不小,读者可能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学术界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

那么,为何还要写这本《讲稿》呢?它的必要性何在?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一部政治学经典,《联邦党人文集》算是比较难读的因为它的表达是十八世纪的英文,很多句子晦涩难懂、令人费解,而且它的作者力求准确,用语抽象、思维缜密,。

增加了人们理解的难度,尤其是律师出身的汉密尔顿,措辞华丽、逻辑严谨、文风隐晦,理解其精义的确是一个挑战同时,由于它不是一本系统的著作,而是由八十五篇相对独立的论文构成,作者还是三个人,读起来让人感觉结构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抓住其要点和主线。

还有,作者当时出于跟“反联邦党人”论辩的需要,其写作主要围绕后者提出的异议而展开,不熟悉当时历史背景的读者,读起来会感觉突兀,甚至莫名其妙另外,它的一些篇章阐释的政治理论颇为深奥,没有基本的政治学和宪法学知识,读起来也会觉得吃力。

这本《讲稿》的目的之一,就是把《联邦党人文集》中晦涩难解的用语尽量转化为浅显易懂的文字,对一些专门术语进行通俗的解释,同时,把看似结构零散的文本勾连在一起,让读者掌握其内在的逻辑和框架,领会其思维脉络和主线。

《讲稿》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读者理解当时的美国人为何要制定一部新的宪法,为何对某个问题存在争论,为何会出现当时的一些看法等就篇章结构安排而言,本《讲稿》的第一章、第二章是为提供背景知识和历史语境而撰写,其后各章则是根据《联邦党人文集》中的线索和主题来安排的。

第三章的内容大致对应的是《联邦党人文集》中的第一篇至十四篇,主要是为了说明邦联的制度缺陷,为何应当从邦联走向联邦第四章主要是阐释联邦的好处以及它与邦联的区别,对应的内容大致是第十五篇至二十二篇第五章的内容主要是回应人们对常备军和联邦征税权的担忧,对应的内容是《联邦党人文集》第二十三篇至三十六篇。

第六章讨论的主题是,为何新宪法建立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对应的内容大致是《联邦党人文集》第三十七篇至四十六篇第七章分析横向的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对应的内容是《联邦党人文集》第四十七篇至五十一篇第八章讨论国会的组织和职权,对应的部分是《联邦党人文集》第五十二篇至六十六篇。

第九章探讨总统的选举和职权问题,对应的内容是《联邦党人文集》第六十七篇至七十七篇第十章考察的是司法机关,对应的是《联邦党人文集》最后几篇,尤其是第七十八篇和七十九篇值得说明的是,这种对应不是非常严格的,因为《联邦党人文集》本身的结构比较松散,不同的篇章有时会出现内容重复,有时会在不同的主题下讨论同样的问题等,尤其是前半部分,对于邦联的缺陷和联邦的好处之分析,经常交织在一起,反反复复。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跟作者不是同一个人有关,而且,当时时间紧迫,他们需要尽快回应反对意见撰写这本《讲稿》的第二个原因是,《联邦党人文集》是根据 1787 年宪法写就的,尽管该宪法制定后仅有二十七条修正案,但毕竟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涉及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指出来,

乃至加以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宪法的变迁,理解今天的美国宪法与 1787 年宪法有何不同譬如,1787 年宪法没有规定总统的任期限制,只要总统能够重新当选,就可以无限期连任,只是由于开国总统华盛顿任期两届后主动退出竞选,大部分后继者都效仿其做法,直到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打破这一惯例。

1951 年通过的第二十二修正案限制了总统的任期,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一次从某种意义上讲,《联邦党人文集》中讨论的某些宪法条款和制度安排已经“过时”了,读者们应当心中有数譬如,涉及“黑人”和“奴隶制”1的条款肯定是不合时宜了,美国内战后的修正案彻底改变了

1787年宪法中的相应规定但是,这仅仅是从时间维度来说的,并不意味着那些条款所体现的思想或观念过时了但是,也有一些修正案背离了美国“国父”们的政治理想和设计初衷比如,根据1787 年宪法,参议员是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的,。

但 1913 年通过的第十七修正案改变了参议员的选举方式,改为由各州的选民直接选举,也就是说,从间接选举改成了直接选举这一改变跟大众民主时代的到来有关,但它是一个不合理的改变,因为当初美国“国父”们进行分权制衡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两院制的好处之一就是实现两院之间进一步的分权制衡,这种制衡要求两院之间议员的产生方式尽可能不同,并且,参议员间接选举的目的在于让它更少受选民激情的影响,保持一定程度的精英化——因为众议院是大众化的,符合混合政体的构想。

撰写这本《讲稿》的第三个原因是,虽然现在市面上有不少《联邦党人文集》的中译本,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翻译问题,有的译得比较拗口,让人难以理解,有的存在不少错误甚至硬伤过去几十年中,主要的、比较有权威性的汉译本共有三个:一个是商务印书馆的《联邦党人文集》,一个是尹宣先生翻译的《联邦论》,还有一个也叫《联邦论》,由谢叔斐翻译。

3从翻译质量上看,三个译本各有千秋,都有一些优势,也都有一些问题,有的是因为不熟悉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语境造成的,有的是因为不熟悉政治理论和宪法思想导致的比如,这部经典的开篇第一句,只有《联邦党人文集》译对了,另外两个译本都错了。

第一句话的英文里用了 federal 这个词,今天我们通常译为“联邦的”但是,在译这本书时,如果直译为“联邦的”就错了,因为它说的是当时的“邦联”,说的是当时的邦联政府之所以用“federal”这个词指代“邦联的”,是因为在十八世纪,“联邦”和“邦联”的英文表达没有严格区分,各自的含义还没有确定下来。

当时,人们对“federal”“ confederal”“ federation”“ confederation”等词经常不加区别地使用5 所以,要想翻译得准确,必须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语境,那两个译本均望文生义,一看是“。

federal”,都按照现在英语词典里的解释译成了“联邦的”,其实作者所指的是“邦联的”作者接下来要讨论的,正是当时邦联政府的缺陷所在指出这样的翻译问题,并不是为了求全责备,只是想强调翻译这本经典确非易事,对译者的要求甚高。

当然,越来越多的国人可以阅读英文原版,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但是,即使阅读原版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为几位作者皆学识渊博,阐发的理论深奥艰涩这本《讲稿》的目的之一就是,为阅读原文——英文版或中译本——的读者提供一些帮助,无论是背景知识方面的,还是政治理论方面的。

如何翻译这部经典的书名也是值得讨论的,早期的学者们译成了《联邦党人文集》,后来,一些学者——包括尹宣先生在内——指出,将这本书译为《联邦党人文集》不甚妥当,因为三位作者撰写这八十五篇文章时,美国还没有“联邦党”这个政治组织,它是到了。

1790 年代的时候才出现的尹宣等人据此认为,将The Federalist 或者 The Federalist Papers 译为《联邦党人文集》是不合理的,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对于那些不熟悉美国历史的人来说,的确容易产生误解,但是,将书名译为《联邦党人文集》也不是什么错误,“党人”在汉语里并非专指政党的成员,也可以指代拥有同样看法或者拥护某种思想观念的人,比如“东林党人”“革命党人”等。

如果读者了解美国早期的历史,就更不是问题了当然,将这本书译为《联邦论》、《联邦主义文集》或《联邦主义者文集》也都可以由于《联邦党人文集》的书名几乎已经家喻户晓,本《讲稿》继续沿用此名应当提醒读者的是,本《讲稿》的部分内容是在一些讲座基础之上整理而成的,为了读起来更加顺畅,某些地方有意保留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

当然,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掉了准确性笔者建议读者在遇到可疑的句子或者段落时,不妨去查查原文,尤其是英文原版,可以对照着阅读不过,英文版的《联邦党人文集》有很多,虽然大同小异,但不同的版本也有一些出入在本《讲稿》中,笔者主要参考的英文版本是吉登版(。

The Gideon Edition),是由两位当代美国政治学家重新编辑的之所以使用这个版本,原因之一在于它初版于 1818 年,其准确性经过麦迪逊本人的认可最后,有必要重申的是,这部《讲稿》旨在为《联邦党人文集》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对其中讨论的核心问题和重要理论进行重述、阐释、评论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

它决不能——笔者更无意——代替《联邦党人文集》本身,它的目标只是一本辅助性读物,打算深度研究这部经典的读者无疑应当去阅读原著还有,本《讲稿》的选择是集中讨论那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制度价值的问题,而非面面俱到,因此忽略了很多——在笔者看来——次要的问题,或者是已经“过时”的问题。

当然,这部《讲稿》的撰写也是基于笔者自己对《联邦党人文集》的理解,我相信,它还有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地方,这一点,还祈方家不吝指正摘自《用野心对抗野心:〈联邦党人文集〉讲稿》前言本期推荐

《叶名琛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作者:(澳)黄宇和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年1月推荐指数:★★★☆内容简介:有关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很多,本书重点介绍其中具关键性的原始史料之一,即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来往的外交文件汉文本,并作提要汇编,以供学者参考、钻研和追阅。

这批文件的重大威力之一,莫如排比了叶名琛所收发的每一道照会,由此而默默地说明他有照必覆世人指责他“有照不覆”,以致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实属冤枉了他点评:1949年之后,叶名琛形象被刻意丑化歪曲,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本书的资料有助于还原其本来面目。

《莎士比亚的自由》作者:[美]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2020年5月出版 /49.00元推荐指数:★★★★内容简介: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绝对主义的世界里,《圣经》、王权和上帝拥有绝对权威,同样,父亲对妻儿、老人对青年、贵族对平民拥有绝对权威。

但莎士比亚强烈反对这种绝对主义,并不断探索摆脱这种绝对主义的可能性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向读者展示了莎士比亚如何揭露国王、将军和教会的阴谋诡计和自命不凡;如何探索情人间的溢美之词和看似无限的激情;更重要的是,莎士比亚作为一个自由的人文主义者,如何与观众和读者进行有关美、仇恨、权威、自主性的讨论。

点评:西方公民的权利也是经过无数人的争取才最终获得,莎士比亚是其中之一。

《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作者:北塔出版社:九州出版社·领读文化      2020年2月推荐指数:★★★☆内容简介:著名诗人戴望舒的传记作品戴望舒曾以一首《雨巷》风靡一时其一生诗歌作品百首不到,却佳作迭出;其创作之严谨,为后人敬仰;其求新求变,以至反叛到否定自己的成名作,也不同于一般人。

本书共分“花都少年” “洋场情种” “留学欧洲” “黄金时期” “流亡香港” “北京贵宾”六章内容,刻画了“雨巷诗人”坎壈而富于创造的45个春秋点评:后辈诗人写前辈诗人的传记,史料之外更有灵性的共鸣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作者:唐小兵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2020年3月推荐指数:★★★★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十余年来严肃阅读和写作的结晶全书以近代中国的历史转向为大背景,细分为两条主线:一是有关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与行动,围绕着传统中国知识人的价值观念、从传统士大夫到新式知识人的转型、启蒙与革命之间的选择、知识人的共同世界如何重建等议题,对部分学术著作给予了评析和商榷,对若干文化名人的年谱、日记、回忆录、书信等史料进行了解读;二是通过对上海文化、广东文化、成都文化等与城市文化有关的历史著作的分析,试图展现大一统观念主导下的中国文化内部的复杂多元。

这些书评文字除了评书,还提供了知识文化上的增量,就内容、题材、写作风格来说,本书可谓关于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一次学术导航之旅点评:本书内容极具知识增量,既有专业性又有可读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作者:[俄] 尼古拉·别尔嘉耶夫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2020年3月推荐指数:★★★☆内容简介:本书系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别尔嘉耶夫从人、自由、恶、爱等问题出发,以其独特的哲学视角,系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

别尔嘉耶夫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真正的思想盛宴”他认为,“思想”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起着巨大的核心作用别尔嘉耶夫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自己的“精神之父”正是这种精神上的同源,使得这一带有俄罗斯特色的诗学阐释令人惊异地充满了诗意的激情。

点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充满争议,本书的解读极具特色。

《蒋硕杰评传》作者:吴惠林彭慧明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2020年2月推荐指数:★★★★内容简介:蒋硕杰是有名经济学家哈耶克的弟子,同时也是首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的华人经济学家(1982年),被誉为“奠定台湾地区经济奇迹的思想导师”。

本书作者之一的吴惠林是台湾地区中华经济研究院的、有十多年近距离观察且追随蒋硕杰作研究的学者,他与出版人彭慧明一道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蒋硕杰的一生,介绍了他所提出的经济理念:从他求学时期、挑战经济,到发表“可贷资金理论”奠定他在经济学界的地位,以及日后为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效劳、在“蒋王论战”中为学界树立了就事论事的榜样。

他的经历和理论既有助于我们向一个具有胆识和先知性、刚正不阿、坚持真理的勇士般的学者学习,又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与当下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乱象,更进一步地理解与市场的紧密关系,并为我们以后的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点评:蒋硕杰继承了哈耶克的自由经济思想,反对过度的通货膨胀,这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极具现实意义。

《五万年中国简史》编者:姜鹏李静作者:姚大力、钱文忠、马勇等出版社:文汇出版社·读客     2020年3月推荐指数:★★★☆内容简介:本书汇集复旦、南大、社科院等院校的9位史学大家:蒙元史专家姚大力、先秦文化史专家李山、秦汉史专家武黎嵩、魏晋文化史专家钱文忠、魏晋史专家仇鹿鸣、隋唐史专家于赓哲、宋史专家吴钩、明史专家方志远、近代史专家马勇……他们将各自在历史领域潜心研究数十年的成果,以专业的史学素养、充满理性与洞察力的文字呈现给大众读者。

并以宏大的视野,将中国5万年的历史从基因、语言、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带我们透过历史的表象,看清中国5万年来的发展历程!点评:作者队伍似乎参差不齐,例如,吴钩的名字和姚大力的名字并列。

《钟叔河书信初集》编者:钟叔河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0年2月推荐指数:★★★★☆内容简介:这本书信集时间跨度56年,收入了1963年以来钟叔河先生写给他的作者、读者和编辑朋友们的书信,可视为一个老编辑的“回忆录”,也可看作出版人的业务交流示范集,更可以称为近50年来的出版私历史。

书信可能是所有书写中最真诚、最有温度的历史记录,也最能看出时代与人的讯息点评:钟叔河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出版家,他的书信集在出版史上的价值独特。

《将无同》作者:胡宝国出版社:中华书局       2020年1月推荐指数:★★★★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作者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共30篇前19篇为专题论文,主要关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阶层、学术学风、地域文化、选官制度等,史料丰富,考辨细腻,且擅长从细节中提炼出宏观见解,在诸多重大论题上,深化了对魏晋南北朝政治、文化与社会的认识。

其余11篇则为学术书评与回忆文章等,眼光独到,文笔洗练,坦率真诚又充满诙谐,展示出作者本人鲜明的个性点评:历史学者的专业功底,“史才、史学、史识”尽在其中。

《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1975-2015》统筹:陶晓清主编:杨嘉出版方:四川人民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出版年:2020年5月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完整辑录民歌40年发展流变的百科全书式完全档案,全书由被誉为“民歌之母”的陶晓清统筹制作,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这场深刻影响了华语流行音乐未来走向的民歌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既再现了一代年轻人创作“自己的歌”的青春现场,又承载着历代民歌迷关于民歌记忆的珍贵符号,像一个可穿越时空的秘密宝盒,值得典藏。

书中囊括了近百张经典唱片的详细介绍与逾百位音乐人的幕后起底,讲述了很多熟悉的歌曲背后的隐秘故事,如李宗盛创作的第一首歌是什么?《橄榄树》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龙的传人》歌词有哪些改动?等等更有20世纪70年代台北市民歌西餐厅地图与40年来69场重要演唱会的全记录。

另附有近500张复古照片、文件、手稿等珍贵史料与45首经典歌曲,全方位还原民歌运动40年来的发展图景点评:对于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本书能够唤起他们的回忆,重温自己的青春岁月。出品人张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