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风貌不错怎么形容(学生风貌怎么形容)干货满满
从古至今,人们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在学生眼中,“95后”新晋教师袁晓就是这样一位精通天文地理的“大神”。
从古至今,人们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在学生眼中,“95后”新晋教师袁晓就是这样一位精通天文地理的“大神”他带着学生观月相、解密神奇的自然现象,甚至还和学生一起研究起了“风水玄学”,最令人惊叹的,是他能画出“3D”效果的板书——短短几分钟时间,黑板上就呈现出一幅立体透视的三圈环流板图,在一片惊叹声中,袁晓将有趣的地理知识娓娓道来。
从人文风貌到自然奇观,从农田原野到城市建设,从地质变迁到天体运动……带着好奇与求索之心,袁晓和学生一起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进发。
成为点亮别人的火种“为什么选择做一名教师?”“因为我想成为那个点亮别人人生的火种,就像我的老师们曾经点亮了我的人生那样”在孔孟之乡山东,尊师重道传承千年,教师这一职业被赋予了更多使命与责任正是由于从小到大受到的良师指引,才成就了袁晓如今“身为世范,为人师表”的教育理想。
袁晓出生在山东即墨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就活泼好动的他被师长冠以“调皮大王”的名头在学习上,袁晓迟迟不开窍,背不会的乘法口诀,拼不对的拼音,始终提不上去的成绩,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笨小孩”四年级那年,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乔涛训。
为了激励袁晓,乔老师让他当上了班里的晨读领读员,这让袁晓觉得自己受到了“重用”他每天对着收音机练习,还模仿播音员的语气给漫画书里的人物配音在乔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下,他渐渐找回了自信,学习也有了动力好老师拥有催人奋进的力量,袁晓与地理结缘则是受到初中地理老师王维珍的影响。
由于初三不再开设地理课,王老师便在临别之际送了袁晓一些地理杂志和教辅书,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对地理的兴趣翻开书,袁晓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变身勇敢的冒险者,跟随书中的内容“上天入地、走南闯北”不舍得用圆珠笔在教辅书上做题,他就用铅笔写了擦,擦了再写。
兴趣点燃了智慧和激情升入高中后,袁晓对地理的兴趣愈发浓厚,因为他发现各学科的知识都能与地理融会贯通,这更加激发了他的求知欲他开始试着研究身边的地理现象,还经常将知识运用到自家农事中喜欢钻研的袁晓受到了老师们的青睐,老师们经常主动为他答疑解惑,令袁晓深受鼓舞。
一路走来,袁晓对引领他成长的良师益友心怀崇敬和感激,逐渐生发出对教育事业的向往用袁晓的话说:“我从小就碰到了好老师,所以我也想当一名好老师”高考后,他报考了山东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专业,希望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能够相得益彰、彼此成就。
然而,当他进入“实战”,才发现教书育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三的时候,袁晓去到一所高中顶岗实习,一来就接手了一个“差班”在学生们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的因为成绩不好而丧失斗志,有的调皮叛逆……张扬的青春最需要正确的引导,袁晓试着“以真情换真心”,不久之后班风和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改善。
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袁晓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知识和能力上的局限初为人师的他开始反思: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是深受学生喜欢,还是教学水平高超?通过这次实习经历,他找到了答案:“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专业的素养和高尚的人格,如此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欢。
”他决定继续深造,用更扎实的功底和更成熟的心态接下教书育人的接力棒人若心似璞玉,必可雕可琢怀揣着对教育和地理的热爱,2021年,袁晓终于圆了“教师梦”,正式成为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的地理教师风趣的教学语言、和谐的师生互动、创新的课堂形式,尤其是他“教科书式”的立体板画,让他屡次登上“热搜”。
所有的脱颖而出都是厚积薄发,袁晓表示:“无数次备课,就为能在三尺讲台上侃侃而谈;六年师范蓄力,只盼能为学生指点迷津;虽然只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学生的每一次肯定都是我的高光时刻。”
“征服”学生,要出奇制胜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多领域知识和多方面能力的调动面对高中阶段庞杂的知识点,袁晓每次备课都格外认真,但当他在课堂上用课件演示自己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时,不少学生总是无精打采,提问的时候更是一问三不知,刚讲过的知识点好似“左耳进右耳出”。
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耳提面命”的教育方法根本行不通袁晓回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涯,当时自己折服于数学老师洒脱的性格和高水平的教学,每次上数学课都聚精会神可自己这么年轻,想要“征服”学生谈何容易他不断回想自己还有什么看家本领没有发挥出来,迫切希望能够改变生机不足的课堂。
他忽然想到,自己小时候积累了一些绘画功底,因此地理板画也画得很好如果能展现自己高超的板画水平,或许能改变现状在信息化教育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黑板对于不少教师而言几乎成了“无用之地”起初袁晓也怀疑自己的“复古”方法是否会生效,可当他一气呵成画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圆时,学生立马发出了一声惊叹,袁晓心下了然,这个方法选对了。
自此之后,袁晓开始仔细研磨教材和教学内容,不断探索如何通过板画实现知识的具象化过程中,他发现许多地理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极强的空间逻辑,想起学画画时老师讲过的“空间透视规律”,他灵光乍现,如果把二维视图变成三维立体视角,学生们肯定更容易理解。
于是,在袁晓的备课本上,出现了许多“3D”画作,有冷暖锋交汇图、世界洋流分布图、水力侵蚀图,等等。只要不上课,袁晓就琢磨怎么把课上好,一年下来,他写了几大本教案,足足有八万多字。
做足准备后,他开始尝试将多媒体辅助与传统板书板画相结合,应用于课堂例如,在讲“大气环流”时,他先给学生讲解了原理,然后在黑板上画起了“三圈环流”示意图粉笔在黑板上沙沙作响,袁晓边画边讲,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出不同的气流,冷锋和暖锋的交替移动在他笔下“动”了起来。
立体板画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让原本昏昏欲睡的学生瞪大了眼睛,向袁晓投去崇拜的目光。更重要的是,相比视频和文本,袁晓绘制的立体板画给学生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有效辅助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一段时间后,袁晓又开始思考:如果只是让学生观赏老师的板画,意义并不大何不试试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点“画”出来呢?在他的鼓励下,学生们先是跟着袁晓一起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提高专注力和逻辑理解能力。
后来,袁晓会在复习课时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绘图题”,帮助学生统整碎片化的知识,找到自己的知识盲点,从而更高效地学习去年,因为班里一名艺考生要离校进修,希望袁晓能提供一些线上课程资源,袁晓便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没想到却因为“3D”板书而走红,账号内容获赞百万。
许多网友在他的视频下评论,表示自己增长了知识、受益良多,这也让他重视起短视频平台备课时,他经常从平台上寻找教学资源,那些平时学生见不到的自然奇观、接触不到的人文风土,以及关于地理“迷思”的科普视频等,都被袁晓当成自己的“教具”。
有一次,袁晓在网上刷到了吉林省一个湖面下布满“冰汤圆”的视频,在一众网友猜测这是“天降异象”之时,袁晓领着学生从气候学原理和地质角度分析了“冰汤圆”出现的条件和原因,还制作了一期科普视频“要让学生知道,学校之外还有更大的世界有待他们探索。
”创新的教学形式,让袁晓的课堂时刻迸发朝气和活力。
让学习“接地气”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理学科宏大的文化内蕴,袁晓认为要从学科核心素养入手,同时让学习“接地气”新课标明确了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为了让素养培育真正落地,除了在课堂不断拓展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方法,袁晓想方设法让学生“多用眼睛看、多用心体会”。
为了给学生验证春分是“昼夜平分”,他开车到郊外,爬到山顶拍摄落日,从下午一直等到傍晚,看着太阳六点准时消失在地平线,他兴奋地和学生分享:“你们学的地理知识是真的!”为了讲月相,袁晓在郊区蹲守到半夜,就为了拍摄夜月给学生做参照。
后来因为教学压力的增加,能外出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便委托专业的摄影团队拍摄了不同时期的月相虽然准备了很多素材,但部分学生还是学得一知半解考试前一晚,恰逢难得一见的“金星凌月”现象,他干脆带着学生在教学楼外的空地上观测起来,直接现场复习了地月运动的知识。
“讲千遍万遍不如出来看一次,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学的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袁晓说。
去年,袁晓试着开了一门校本课程“探索地理奥秘”,选取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如考古、天文等开展主题研究,学生们兴致盎然一次给学生讲题时,遇到了一道关于“住宅布局的优点”的题目,他就顺势和学生研究起了“风水玄学”:为什么说“山主贵,水主财,山水得位富贵来”——受季风和地形等的影响,气候宜人;山上矿产资源丰富,植被也可以带来富氧环境和丰富食材;水域利于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的发展……课后,学生们意犹未尽,笑着调侃道:“果然科学的尽头是‘玄学’,‘玄学’的尽头是地理。
原来一切没有天理的事物都可以归为地理”每逢假期,袁晓就会回到即墨老家,帮父母分担农务犁地、浇灌、施肥、打药,他样样精通“给学生讲农业时底气十足,因为不是纸上谈兵”课上讲到农业技术中的地膜时,城市学生们对怎么铺设地膜、每种颜色的地膜有什么作用毫无概念,袁晓就把自己下地帮父亲铺设地膜的过程讲给学生听。
“我们冬天种蒜会覆上地膜,等到春天温度回升,就需要把地膜抠开,因为蒜苗要长出来了”袁晓从自己的经验切入,连带给学生讲解了大棚技术和覆膜技术之间的区别,上了一节生动的专题课“我家背靠大沽河和大片农田,这是我最好的地理启蒙。
”袁晓希望学生能有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他想向学校申请一块土地,用来种植作物或者开展其他地理实验,让学生能在亲身实践中内化知识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容在袁晓看来,地理是最适合跨学科教学的。
“我们可以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读出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从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解读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石灰岩的成分特性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袁晓曾经尝试开展过一些跨学科的项目式教学,比如“重走丝绸之路”“探秘远古时代”等,收获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地理的魅力,还能享受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在袁晓看来,成功的教育不在于产出多么先进的教学成果,而在于是否用心关照学生的成长他将偌大的世界汇集于课堂,以教育教学创新推动综合素养落地,用一抹“晓”光点亮莘莘学子的成长之路,这正是青年教师最有力的担当。
— END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3年8月刊第1期,原标题《袁晓:发现地理的浪漫,奔向更广阔的天地》作者 | 曹霁设计 | 阳晓统筹 | 周彩丽《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风貌不错怎么形容(学生风貌怎么形容)干货满满
从古至今,人们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在学生眼中,“95后”新晋教师袁晓就是这样一位精通天文地理的“大神”…
-
人文风貌不错怎么形容(团队风貌怎么形容)原创
脱贫攻坚故事的青春化表达——电影《天地之间》观摩研讨会成功举办
- 人文风貌不错怎么形容(团队风貌怎么形容)学到了吗
- 泉州中考成绩查询网站入口(泉州中考志愿登录入口)一看就会
- 人文风貌不错怎么形容(班级风貌怎么形容)一看就会
- 人文风貌不错怎么形容(精神风貌怎么形容)这都可以?
- 人文包括文化吗(了解苏州人文文化)满满干货